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也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製造業、醫療、教育、科研水平均居世界前列。越來越多的申請人通過辦理日本經營管理籤證的方式帶孩子到日本進行生活,今天小編來介紹下日本的教育制度及學業生涯。
日本教育普及程度非常高,前九年為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日本的教育福利越來越多,新政策公布說大學也即將免費,日本的教育制度和國內相同,是633制。
在日本,可以選擇進入公立學校接受義務教育或者進入私立學校接受義務教育,公立、私立高校無論是從費用或者師資上都有區別,兩者各有所長,家長們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適合孩子的才是重要的。
學前教育
日本的學前教育機構有兩種:
1. 幼兒園,屬於學校教育制度的組成部分,招收3-6歲幼兒,由日本的文部科學省(日本負責教育的中央行政機構)領導;
2. 保育所,屬於福利機構,招收從出生到6歲的幼兒,由厚生勞動省(日本負責社會保障的部門)領導。
日本的《學校教育法》規定,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孩子健康安全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在幼兒期間可以體驗集體生活,從而培養團結互助、自助自律的精神,指導孩子學習正確的語言對話、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等等。
而且日本作為一個動漫大國,他們將動漫元素與校車結合起來,用於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很多母親紛紛表示,孩子特別喜歡乘坐校車,而且日本的保育員阿姨也會用朝氣蓬勃的態度來面對孩子,讓他們省心了不少。
小學教育
日本的小學教育是六年制,兒童滿6歲即可入學,12歲畢業。與國內不同的是,日本的小學是按照居住的地址進行劃分的。在孩子上小學之前,到日本的當地區役所進行報備,他們會幫忙孩子分配到居住附近的學校。
學校的學期為每年的1月、4月、7月和10月,其中4月為每年的開學季,也就是說一年的新學期都在4月份。因為日本認為4月是櫻花開花季,日本的國花就是櫻花,他們認為新入學的學生就像櫻花一樣,有一個美麗的新開始,寄託了對於新入學學生的美好願望。
小學的課程基本可以由學科、道德和特別活動三部分組成。除了常規的國語、計算這些基礎課程外,他們還有很多興趣課程,比如體育、音樂等等,另外具有日本特色的課程莫過於跆拳道、遊泳、家政課程了。學校的教育目的在於培養孩子的身心發展及生活技能,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協作能力。
初中教育
初中教育在日本依舊處於義務教育階段,學制為三年。目標是培養學生作為國家與社會的一員所必須具備的資質、教授社會所需職業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培養勞動的態度以及根據個性選擇出路的能力、促進校內外的社會活動,正確引導學生的情感,培養公證的判斷能力。
教育內容由各學科課程、道德和特別活動構成。教學內容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包括國語、社會、數學、理科、音樂、美術、保健體育、技術與家庭等八門。選修課的種類在第一學年主要是外語,第二學年為音樂、美術、保健體育、技術與家庭以及外語,第三學年除在必修的八門課程中選擇外,還有外語等。
如果孩子是從初中起到日本進行課程的銜接就讀,會不會存在語言不通,學習銜接困難的情況呢?
日本的學習進度不像是國內那麼的緊湊,一名初中(12歲)時候隨著媽媽來日本生活的學生表示,剛來的時候他完全不會日語,也沒有接觸過,但是因為身在日本的交流環境中,從完全不會到可以基本在日本學習生活,大概只花費半年時間。
另外,日本的語言學校也是可以作為銜接使用,都是會有當地的老師進行輔導,區役所也會有很多義務的志願者,願意幫助您進行基礎的日語學習,以便更加快速的融入到學習生活中。
高中教育
高級中學學制三年,通常按學科劃分為普通、職業和綜合二類,按授課方式分為全日制、定時制和函授制止三種形式。高中教育內容同樣由各學科、道德和特別活動構成,設必修課和選修課,實行學分制,畢業需要修滿80學分。
一般學科課程為國語、地理公民、數學、理科、保健體育、藝術、外語及家庭,為適應科技和社會的變化,各科開設了與之有關的「課題研究」課,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大學教育
現在選擇大學到日本留學的學生越來越多,而且日本對於學生的高等教育培養也是多種多樣的。日本的高等教育已經形成多層次、多類型的結構,按照資金來源的不同可分為國立、公立和私立三大類,從學術水平上看,日本的高等教育是三級結構:
第一級結構是短期大學和高等專門學校,以開展高等職業教育和培養實際生活能力為目的;
第二級結構是4年制大學,包括綜合大學、多科大學和單科大學;
第三級結構是研究生院,包括設置在學部的研究科和研究生院大學。
即使是在世界大學排名中,世界前300大學排行榜中,日本佔據20餘席,比如我們熟知的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大阪大學、名古屋大學、東北大學、早稻田大學等等。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人已拿了18個諾獎,其中物理學8位,化學獎6位,醫學獎4位。距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已實現大半。
日本憑藉著優質的教育,不斷吸引更多人家長為了孩子而選擇了在日本創業定居,辦理經營管理籤證,讓孩子享受日本的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