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的改良有什麼特別之處?

2021-03-02 政事堂矩陣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我對一個歷史問題的思考。你有沒有想過,同樣是東亞傳統國家的改良運動,中國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等效果不佳,而日本的明治維新為什麼卻能夠成功呢?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學者們已經有了很多的論述,找了各種原因,我想從另一個視角給這個問題一個補充的解釋。就是社會改良這件事,更好的抓手是什麼,是文化傳統,還是生活習慣?

很多年前,我在和一位普林斯頓大學的中國通教授的交流中受到了啟發,形成了這些想法。後來我負責谷歌的中日韓文搜索,團隊裡有不少日本同事,經常交流中日兩國的文化和習俗話題。再後來,我也去過日本很多次,親身的經歷進一步驗證了之前的觀點。

改良究竟要改什麼?

先來說說中國近代的情況。

中國在鴉片戰爭之後,先後有過四個層面的自救努力。

第一個層面是通過採用西方的技術特別是軍事裝備,改變國家落後的面貌。當然,很快曾國藩等人就發現,光買槍炮還是不行的,要實業救國。於是就開展了洋務運動,這是第二個層面的努力。

甲午戰爭後,發現光有實業還是不行,還需要有制度的更新,於是就有了康梁變法,有了清末的新政,有了辛亥革命,都是為了解決制度問題,這是第三個層面的努力。

辛亥革命後,大家發現頭上的辮子剪了,心中的還在。於是就開始了第四個層面的努力,陳獨秀、胡適、蔡元培、魯迅等人,就開始了新文化運動,當時甚至有人認為漢字都應該被廢掉,要全面接受西方文化。

其實,中國的改良運動受到了日本明治維新的很多影響,但從結果來看,中國反覆幾輪的改良運動並沒有完全達到改革者的預期。那我們再來對比看日本的例子,明治維新用比較短的時間解決了諸多問題,比較順利地步入了近代國家的行列,在明治維新中,日本做對了什麼呢?

歷史課本上講的那些原因,我就不重複了,我今天特別想和你分享的看法是,日本明治維新之所以成功,除了政治制度的改變外,重要的是,它一方面改變了日本人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又保留了文化傳統。其實,文化這個東西根深蒂固,很難改過來,而生活習慣的改變就容易得多。同時,生活習慣改變產生的效果之大,很多人可能都忽略了。

如果你去過日本,或者和日本人打過交道,就會發現他們平時的生活習慣非常好,為人謙和有禮。在日本國內,哪怕物資再緊缺,比如福島地震期間,人們也會安安靜靜地排隊,不會有混亂的場面。可以講,雖然近年來日本經濟增長緩慢,但民眾的文明程度還是很高的。在我看來,這要感謝明治維新,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的民風還不是這樣的。

我們知道,日本打開國門,俗稱開國,是因為「黑船事件」。1853年,美國海軍將軍佩裡帶著幾條軍艦來到日本,一夜驚醒了日本人,這才有了後來的明治維新。

當時佩裡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日本呢?根據佩裡的日記講,男人當眾裸露身體,隨地小便,女人在公共場合哺乳,旁若無人。第二年佩裡再來時,請日本官員上船談判,會談後佩裡設宴款待,不料日本官員們「如猛虎撲食,顧不得選擇盤碟和飲食順序」,將各種牛羊魚雞肉和甜食,「拼命地往嘴裡塞,顯得十分粗魯無禮」。這種行為和今天的日本人可能完全對不上號!

那麼日本明治維新後做了什麼,改變了這種狀況呢?他們也想過改變文化,採取了一些比較過激的做法,但是遇到了民眾的強烈反彈,明治維新後的首任首相大久保利通還因此被刺殺了。大久保利通的繼任者伊藤博文等人就意識到,日本文化是需要保留的,但是對國民的生活習慣要進行改變。而這種習慣的改變要從細小的衣食住行開始。

明治維新怎麼改變了日本人的衣食住行?

先說食。如果問你日本典型的飲食是什麼?你可能會想到生魚片、和牛等等。其實這只是現在日本的飲食,不是明治維新前的。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人主要靠米飯和蔬菜為生。這倒不完全是沒有肉吃,而是受到長期以來佛教提倡的生活習俗的影響。

過去,屠宰、賣肉在日本被看成非常低賤而骯髒的行業。日本的貴族都要繞著肉鋪走。如果不得不經過,就要讓抬轎子的僕夫們把轎子抬得高高的,迅速通過,以免受汙染。不吃肉就造成了普遍的營養不足,而且沒有力氣打仗。今天印度人依然以澱粉類和素食為主,有的人身體看上去很壯實,其實非常虛。比如搬家的時候,中國一個100斤重的小個子,可能比印度160斤重的大漢還有勁,這差異就和飲食有關係。

說回到日本,明治維新後,包括思想家福澤諭吉(就是一萬日元紙鈔上的那個人)在內的很多有識之士,開始提倡吃肉喝牛奶。1870年,福澤諭吉得了痢疾,雖然好了,但是身體虛弱,多虧了一家牛馬公司為他提供的牛奶,使得他的身體迅速康復。隨後,他寫了《肉食論》一文,大談吃肉喝奶的好處。這篇文章成了日本人吃肉的宣言書。日本後來養和牛,大規模捕魚,發展乳製品業,讓普通家庭的餐桌上也有了肉食和牛奶。

飲食習慣的改變極大地提高了日本人的身高和體能。明治維新前,日本男子的平均身高只有1.5米多一點,歷史上德川幕府的將軍們大部分人身高才1.4米多。明治維新後,日本男子的平均身高很快就超過了1.6米,今天日本男子的平均身高已經超過了1.7米,這就要感謝吃肉習慣的養成。

再說說穿。日本人過去穿和服,這個文化至今依然保留了。但是穿和服平時行動確實不方便,於是一些日本的開明之士開始提倡穿西式服裝。在網絡上有一些日本著名的倒幕義士坂本龍馬的照片,有人說那些照片是假的,因為坂本龍馬明明穿著武士的服裝,腳上卻穿著西方的皮鞋。

但那些照片還真不是假的,坂本龍馬穿的的確是皮鞋。過去日本武士穿的木屐和靴子,根本不適合奔跑作戰,為了行動方便,坂本龍馬就穿成了這種半和半洋的樣子。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從政府官員開始改變穿衣服的習慣,上層人士文人穿的是西裝,軍人(包括天皇)穿的是西式的軍服。普通學生做不起西裝,日本人就結合西方軍裝的設計,發明了學生服,這也是後來「中山裝」的雛形。日本女性穿內衣,也是明治維新之後的事情。此外,日本男人把自己的髮式改為了平頭,這樣既衛生,又減少了打理頭髮的時間,上戰場也輕便很多。

接下來我們說說住,日本人的住房,特別是關西一帶老城的住房,至今依然保持了所謂「和式」的風格,房屋內有榻榻米。但是,學生們教室裡的擺設,早改成了大家熟悉的課桌課椅,坐椅子比在榻榻米上盤腿而坐有什麼好處呢?不打羅圈腿!過去,日本青少年普遍是羅圈腿,這是影響身高的原因之一;坐得直,坐得正,這對青少年身體發育有很多益處。日本保留了榻榻米的文化,但日常學習工作的環境已經改變為現代的了。

在生活環境方面,日本的城市設施過去也非常落後。根據1875年《朝野新聞》的記載,當時的日本城市是這樣的:

「垃圾雖不上街,但只以木板擋住三面為界,且路旁隨處都有。」「投入之物,不經挑選,以塵芥之類及腐敗之竹木為始,或剩飯,或陶器碎片,或腐肉,或汙水、死狗死貓屍體……」「日曬雨淋之後,漸漸腐敗散發惡臭……順風飄散進入各家門戶……然而東京人民習慣如此,見汙穢而不向背,聞惡臭而不掩鼻。」

這些記載和今天日本城市的環境有天壤之別。讓日本人下決心改變生活陋習的是1880年的一次霍亂大流行。在此之後,日本政府制定了《傳染病預防法規》,提醒市民「井泉、廁所及垃圾場、下水溝,魚市屠宰場等,已經成為細菌媒介場所」,要求大家按照規定掃除清潔這些地方,同時在生活上要做到不喝生水,夏天穿乾衣服、經常擦汗等等。從歐洲考察回來的日本官員,發現歐洲人普遍使用自來水,於是日本開始修建供水系統,推廣自來水。

改良與文化的關係究竟是什麼樣?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還利用自己的文化特點,推廣新的生活習慣。比如日本人排隊的習慣就是這麼養成的。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日本的文化,於是政府和學校就教育大家,為了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不給別人添麻煩,就請排隊。從此,排隊成為了日本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這一類的行為被視為道德教化,而它們通常是在日本文化的包裝下推廣開來的。

靠著改變民眾的生活習慣,日本成功地融入了現代社會,又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它的傳統文化。事實上,20世紀60年代之後,世界上的文化思潮,已經從歐洲中心論變成了多元文化論,現代化並不意味著要拋棄本國的文化。

文化不是阻礙一個國家發展的原因,倒是很多日常的生活習慣可能更需要改變。而且改變生活習慣遠比改變文化容易得多。不僅國家如此,其實個人也是一樣。很多人想要自我提升,但要一夜之間改變自己的世界觀和見識,這是很難的;其實從生活和工作的習慣做起,循序漸進地改變,就能面貌一新。

相關焦點

  • 明治維新——血與戰火下的騰飛時代
    這次改革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逐漸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開端,是日本近代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的明治維新並不徹底,大量的封建殘餘思想得以保留。通過明治維新,日本的綜合國力迅速提高,並躋身帝國主義列強行列。日本帝國海軍、帝國大學等大量充滿軍國主義性質和國家榮譽感的社會、文化符號應運而生。日本最終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 田中彰|何為明治維新?
    然而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國際形勢下,往這個近代天皇制國家裡填充什麼,是維新領導們面臨的國家性難題。為此,以右大臣巖倉具視為特命全權大使的巖倉使節團啟程歐美,去探索適合近代日本的模範典型。負責這一近代化國家項目的使團耗時長達一年零十個月,遍訪歐美十二個國家,這種深入觀察研究在世界上實屬罕見。擺在一行人面前的有大國也有小國,有共和制也有君主制,有民主國家也有專制獨裁國家。
  • 部編版:九下歷史第4課《日本明治維新》導學案
    這一時期日本的政治有什麼特點?德川幕府  天皇是名義上的君主,實權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2.德川幕府統治時期推行什麼政策?這一政策帶來的危害?鎖國政策  只同中國、荷蘭進行有限的貿易。鎖國政策造成日本與外界隔絕,也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 明治維新150年︱坂野潤治:「明治維新」永遠「未完」
    這四個團隊的共通之處在於,他們在致力於實現各自路線的過程中,從未想過藉助納稅人即農民的力量。「強兵」路線的核心是讓日本與中國這個東亞強國在戰場上一決雌雄。需要注意的是,與1930年代不同,這一時期的日中戰爭構想只是打算讓日本在戰場上竭盡全力和中國決出勝負,然後締結議和條約。強兵派還沒想過佔領中國的領土,也還沒有佔領中國領土的實力。
  • 150年前的明治維新留下什麼啟示
    來自日本東京大學、慶應大學、早稻田大學、日本大學、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美國維克森林大學等國際代表,與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遼寧大學、河北大學等單位的 150多名學者齊聚南開,共同探討「明治維新與近代世界」這一歷史課題。明治維新後日本何以逐步走向對外戰爭中國社會科學院武寅教授指出,明治維新有其內生的動力,並帶給世界雙重震撼。
  • 明治維新150年︱維舟:各地有各地的理解和記憶
    戰敗之後,以長州藩為主的政府軍禁止會津人收葬死者屍體,任其腐爛,甚至有人因埋葬死者而被收押入獄,藩士家族全部被流放到北部蠻荒之地青森。因而有一個說法:對會津若松人來說,「戰爭」讓他們想到的並不是太平洋戰爭,而是戊辰戰爭。
  • 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原因?
    對政治、經濟、歷史,尤其是亞洲的政經史感興趣的人一般都會發出疑問之聲: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遠在亞洲並不發達的日本,卻能在上個世紀初繼歐美之後成為最先完成近代化國家建設
  • 顛覆特級廚師認知的改良版回鍋肉,到底有什麼奇特之處
    回鍋肉,我相信大家都吃過,甚至有很多人都會做這道菜,但大家做出來的口味都相差無幾,並沒幾個人給回鍋肉以創新,做出不一樣的口感來,然而,在一次朋友聚會上,我嘗到了真正的改良版回鍋肉,使那些擁有特級廚師頭銜的大廚都顛覆了對它的認知。
  • 關於你不知道的那個明治維新,日本有一些最新著作
    我們也藉助特約作者之力來一起完成。他們總是得風氣之先,而且見解更加深刻。在此一併感謝。 這是非虛構圖書推薦系列的第六篇,探討日本明治維新。作者王前是東京大學教養學部特任副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國が読んだ現代思想》(中國是如何閱讀現代西方思想的?),合著《近代日本政治思想史》、《現代中國と市民社會》(現代中國與市民社會)等。
  • 魯花小磨香油有什麼特別之處?
    市面上有很多香油的品牌,但是銷量、口碑最好的還要屬魯花品牌的小磨香油。那麼,如此受歡迎的魯花小磨香油有什麼特別之處呢?綜上所述,魯花小磨香油的特別之處源於它精湛保障的工藝、豐富的營養和獨特清爽的口味,而這也是為什麼魯花小磨香油自上市以來,獲得了無數消費者的好評與追捧的原因,魯花小磨香油更適合中國人民的飲食口味,是非常好的餐桌調味品之一。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 學者:日元紙鈔上的明治維新150年
    作為日本近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福澤諭吉的思想對幕府的政治轉型,明治維新後日本近代國家的建立以及國民精神的塑造等,都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脫亞入歐思想的提出,被當作一個具有傳統的、主流意識的出發點而被人們認同。不過,歷經兩次世界大戰洗禮的日本,對脫離國際社會體系遭受的重創有著深刻認知。
  • FGO明治維新事件科普 明治維新人物史實
    FGO明治維新事件科普 明治維新人物史實。
  • 日本明治維新僅30年,為什麼能快速崛起為亞洲第一?
    自從1868年明治維新開始,直到1894年在家務戰爭中擊敗北洋水師,1895年逼迫清朝籤訂《馬關條約》。可以說,日本用了不到30年的實踐,就從一個貧弱的小國,崛起為亞洲第一強國。日本到底做了什麼,才讓他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如此快速的崛起呢?第一點,推行教育改革。日本在很早的時候,就意識到教育改革對日本的重要意義。
  • 明治維新之根,在於日本對"奇技淫巧"的好學之心?
    「這是在畫什麼呢?」我問了問身邊的工作人員,卻得到一個始料未及的答案:「這是描繪牛頓被蘋果砸到,發現萬有引力的畫作」。見我滿臉疑惑,工作人員又補充:「日本人當時沒有見過蘋果樹,所以樹木的繪畫方式就融合了一些日本杉樹的特徵。」
  • 世界歷史潮流中的明治維新
    【摘要】 對於日本而言,明治維新開啟的西方化進程,從根本上來講需要與本國歷史文化相調和、相適應,而這個過程遠沒有完成;對於日本的明治維新研究而言,從道德的層面評價這一歷史事件,意味著開啟了一扇通向真理之門,也意味著開啟了一扇通向救贖之門;對於亞洲而言,明治維新遵循的對外交往模式破壞本地區的合作和進步,而不是謀求本地區的共同發展
  • 明治維新,以日本這面鏡子照見我們自己
    但偉大的民族,不會自我吹噓或裝傻,而是誠實地站出來,面對生命中的可怕之事。100多年,清朝與日本在閉關鎖國的狀態下,先後被迫打開國門,然後走出了不同的發展路徑。日本後續在軍國主義下犯了不可被饒恕的罪行,但其如何從落後國家快速現代化,其中也定有值得學習之處。
  • 日本明治維新習題精選
    三、欽定頒行法律及發交議案之權。凡法律雖經議院議決,而未奉詔命批准頒布者,不能見諸施行。四、召集、開閉、停展及解散議院之權。解散之時,即令國民重行選舉新議員,其被解散之舊員,即與齊民無異,倘有抗違,量其情節以相當之法律處治。五、設官制祿及黜陟百司之權。用人之權,操之君上,襾大臣輔弼之,議院不得幹預。七、宣戰、講和、訂立條約及派遣使臣與認受使臣之權。國交之事,由君上親裁,不付議院議決。
  • 未完成的明治維新:日本學界的反思
    日本著手建立了強大的軍事和工業力量,也使得日本有能力加入世界強國的陣營。在1968年紀念明治維新100周年的時候,日本剛從二戰的失敗陰影中擺脫出來,進入了一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而當日本紀念明治維新150周年的時候,許多維繫著這個戰後經濟繁榮奇蹟的元素已經不在了。
  • 日本明治維新為何成功?
    過去有個《報刊文摘》,現在我在自己的原創文章或者詩歌之後,再做一個《陳傻子文摘》。
  • 大歷史觀下明治維新
    19世紀60年代,當東方一系列國家相繼沉淪的時候,處於東亞一隅的日本卻以明治維新的成功而崛起。這一現象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和思考。特別是明治維新緣何產生並得以成功的歷史因素,一時成為討論的焦點。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可以與中國近代史上之洋務運動、百日維新、清末新政等改革運動相比較,從中能窺見中日間的改革一敗一成的某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