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的社會功能,主要包括有豐富社會生活與促進社會觀念變革

2020-12-17 百家號

根據時尚的發展現狀並結合其他研究者的相關分析,我們認為時尚的功能主要包括繁榮社會經濟、豐富社會生活,以及促進社會觀念變革和社會進步等方面,這些都可以看成是時尚的正功能。

一、繁榮社會經濟

眾所周知,英國是第一個工業化的國家,而一般認為紡織業尤其是棉產品生產是工業化發展背後的推動因素。自18世紀開始,棉織品成為當時的時尚,起初主要用於各種居家用的亞麻布織物,後來逐漸發展成為製作服裝的面料。在這種時尚的促動下,結合蒸汽機等當時的最新發明,出現了比先前遠為高效的紡織機器和紡織技術,推動了19世紀初英國的棉紡工業呈幾何級數增長,後來英國便迅速成為一個工業化強國,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的這個例子充分說明,時尚對社會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這種作用主要表現在對於消費和生產的影響兩個方面。

首先,時尚刺激並引導消費,這是時尚帶動經濟發展的直接方式。當時尚表現為對某一特定物品的追求時,加入這一時尚陣營的基本前提即是擁有該物品,這必然會引發人們的購買行為,時尚就此達到了其刺激消費的效果。最為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女性對時裝的不懈追求。在巴黎、米蘭、倫敦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城市,各種時裝秀輪番進行,在T型臺上出現的任何造型、材質或者色彩方面的哪怕是很細微的變化,都逃不過世界各地的女性潮人敏銳的嗅覺。在傳播媒介高度發達的今天,最新款式的服裝幾乎在第一時間出現在世界各地時裝店的貨架上,而對時尚服飾趨之若騖的女性潮人一旦相中了其中的一款,總會想方設法、不惜代價地將其收入自己的衣櫃中。每款時興服裝的生命都是易逝的,然而人們對於時尚服飾的追求熱情卻永不枯竭。

當然,時尚刺激消費的方式表現在很多方面,不一定是對某一具體產品的直接追逐。中國在21世紀初對休假制度作了一次比較大的調整,推出了「黃金周」的概念,即每年的國慶節和春節分別放假七天。這一政策的推出很快在全國範圍內興起了一股旅遊熱,黃金周外出旅遊成為很多上班族的時尚之選。在旅遊時尚的刺激下,旅遊業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餐飲業、酒店住宿業、客運交通業都在黃金周出現了爆發性的增長,甚至帶動了數位相機等攝影器材的銷售,形成所謂的「假日經濟」。這些都說明,一種時尚潮流能夠對於消費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時尚通過促進消費,進而間接地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商根據市場需求制訂生產計劃,一定時尚潮流的興起意味著某些產品的需求量將會大增,這些產品的生產量也就相應增大。如20世紀80年代摩託羅拉公司率先推出俗稱「大哥大」的行動電話,很快風行全世界,受到當時商界大佬們的青睞,由此推動了整個世界移動通信業的迅速發展壯大。如今,行動電話即手機顯然不再是什麼稀罕之物,但通過產品的不斷更新換代,最新款的手機依然是眾多年輕人追逐的時尚。又如某一卡通形象的風行也能催生一系列與之相關的產品,這兩年炒得很熱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即是一例,現在許多兒童玩具、服裝、零食及其他用品都要與它扯上一定的關係,由此看來,即便是孩童們的時尚也能有效地促進生產、繁榮經濟。時尚對於社會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還充分表現在時尚產業的崛起上,隨著時尚的發展,一系列與時尚相關的產業,如服飾、美妝、奢侈品、建築、汽車、娛樂、健康、旅遊、網絡等產業都在迅速發展壯大,成為增長速度遠遠超出一般產業的時尚產業。

二、豐富社會生活

時尚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傳統生活方式的反叛,這是由其新奇性的本質所決定的。每個時代都有一小部分人不甘於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地生活,他們個性突出而張揚,隨時準備樹立新的個人形象、嘗試新的行為方式,爭當時代的弄潮兒,這些人往往成為時尚先鋒人物。每一種時尚潮流的興起都將給社會注入新鮮的活力,在一個開放的社會裡,各種時尚能夠自由發展,從而大大地豐富人們的日常生活,使整個社會生活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因此很多人在閒暇之時開始尋求放鬆自己的方法,休閒時尚、娛樂時尚、運動時尚等即為人們提供了這种放松和緩解壓力的渠道。在中國,不論是20世紀70年代的交誼舞、80年代的迪斯科,還是90年代的保齡球、桑拿浴,都曾經風行一時,都很好地起到了放鬆身心、豐富業餘生活的作用。極限運動則是在近年來都市人中的一種時尚,包括自行車越野、蹦極、攀巖、衝浪等,這些運動項目使現代都市人能夠逃離城市的束縛,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過程中盡情揮發能量、充分釋放工作與生活中的各種壓力。現代社會的時尚還表現出人們的各種生活方式與生活態度,使社會生活表現得更加豐富多彩。

三、促進社會觀念

變革無論從個人還是社會的角度來看,人的行為都是由觀念決定的,行為方式是觀念的外在表現;但是行為方式反過來也對觀念發生作用,發展到一定程度也會影響、改變甚至顛覆某種觀念。時尚作為一種特定的生活方式,對社會觀念的變革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很多社會觀念的變革和進步都是由時尚所引發和推動的。一種時尚剛剛興起的階段,往往與主流的社會觀念、價值觀相悖,使得社會上大多數人不理解甚至橫加指責,但隨著這種時尚的傳播和發展,其所推崇的觀念、價值觀或行為方式會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從而促使整個社會觀念作出相應的改變和調整,這種情況在歷史上是很常見的。

首先,時尚能夠促使個人主體意識與自我意識的覺醒。如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前,青年男女在愛情和婚姻方面受到種種壓制,無法完全根據各自的偏好和性格進行自主選擇,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們的幸福感。改革開放後,隨著歐美和香港等地大量愛情歌曲的傳入,一時間哼唱流行歌曲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時尚,這就直接影響了人們的愛情觀,加強了人們對於愛情和幸福婚姻的嚮往和追求。又如改革開放後,服飾、美容美髮等方面的時尚在中國也很流行,許多人通過對這些時尚生活的追求來彰顯自己的個性,這些都大大地促進了個人主體意識和自我意識的覺醒與加強。

其次,時尚還能激發和增強人們的開放、平等和寬容等現代意識。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各種時尚一波波而來,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元化和豐富多彩,由此帶來了各種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使得人們的開放、平等和寬容等意識不斷增強。因此,時尚不僅能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社會生活的多元化,還能促進社會觀念的變革和社會的進步。每一種時尚都代表著一定的新的生活理念和價值觀。由於人們思想上的惰性和保守性,一些新的觀念和價值觀依靠自身的力量本來是很難得到傳播和發展的,但是由於人們對時尚的熱情追逐,這些觀念和價值觀也很快得到傳播和發展,逐漸為社會所接受。可以說,是時尚為它們的傳播和發展提供了無可替代的強大動力。如近些年來環保已經成為一股強大的世界時尚潮流,當早年綠色環保概念剛剛出現時曾有很多人不以為然,但隨著這股時尚潮流的發展,綠色環保概念如今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和社會的共識。從一個社會的時尚變遷過程中可以看出社會觀念、社會價值觀的演變軌跡。好啦,本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關注小編會有更多經典的文章哦。

相關焦點

  • 網絡時代的社會動員觀念辨析
    社會動員是民力、民智、民心的聚合器社會動員是現代社會政治權力的主要功能與行為方式之一,是政府通過媒體宣傳、社會組織和政策引導等,實現行為解釋、理念論證。政府主導的社會動員是政治權力動員、整合與培育社會力量實現理念、政策的過程,是政治權力與公民個體、社會力量之間的雙向運動,是現代政治的重要形式。改變傳統政治單向的權力運動,以政治權力的強勢作用導向、引領社會力量,形成政治權力—社會力量的信任與合作,達致社會資源的最優配置,實現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是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之義。要而言之,社會動員的作用與功能有三點。
  • 「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昭示深刻變革
    原標題:「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昭示深刻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處於新的歷史方位的關鍵時刻,深刻洞察中國國情的深刻變化,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所作出的新判斷。
  • 藝術的社會功能
    無疑,古代中國是世界上美育形式最豐富、最發達的國度之一,無論是西周時期奉行的「禮教」,還是後來儒家倡導的「詩教」,都飽含著以藝術形式為載體的「文教化」功能,且都對不同時期的社會發展、人文進化,以及不同朝代統治者治國理念的推行產生過重要的作用。
  • 論民法的社會功能 l 法學中國
    所以,當論及某個部門法的規範功能時,我們往往都以指引、預測、評價、教育、懲戒等為其內容。由此,民法在規範功能方面與憲法、刑法、行政法等主要部門法的規範功能是基本趨同。反觀民法的社會功能則表現出很強的獨立性,在具體內容上與其他部門法的社會功能是不同的。當然,這種差異不僅僅存在於民法,實際上各個部門法的社會功能都是不同的,它源於不同的法律部門有不同的調整對象。
  • 歐洲社會的巨大變革,古登堡印刷術的興起對文藝復興有何影響?
    在此期間的主要核心是人文主義,此類精神在該時期廣泛的傳播,其中的宗教的改革也由此取得了很大的實質性得進展。由於此次改革,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流行時尚都有了嶄新的面貌,更重要的是新的階級——資產階級開始萌芽,逐漸的走向歷史的舞臺。
  • 新書 | 社會建構論譯叢
    她在社會建構領域的主要著作包括《心理學中女性主義的重建:敘事、性別與表演》《社會建構:一個讀本》《走向新的性別心理學》。格根夫人還兼任陶斯研究院的財務主管。作者簡介瑪麗安娜·米勒·博耶爾(Marianne Mille Bojer)是一位經驗豐富的主持人和群體對話與變革過程的設計者。她出生於丹麥,但長期在埃及、美國、布吉納法索、紐西蘭、巴西和南非等地生活。她曾在南非的Reos社會創新組織中工作,關注領導力開發,以及解決和應對愛滋病兒童和孤弱兒問題的多重利益相關者項目。
  • 新的社會功能:自然科學與馬克思主義的結合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馬克思認為:「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擴展,科學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識地廣泛地加以發展、應用並體現在生活中,其規模是以往的時代根本想像不到的。」馬克思主義不僅順應了「自然科學奔向社會科學」的歷史潮流,而且通過指導自然科學的發展而賦予它新的社會功能。
  • 教育的引導人們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教育是人【包括但不僅限於家長、學校老師】以自身言行示範引導人【學生】成長進步、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教育活動一直緊跟人類社會生產生活需要不斷發展完善。但是,正如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一樣,世界上也沒有絕對完美的教育。
  • 叢書推薦 | 社會建構論譯叢
    這些方法既有原理作為支撐,也提供了大量的具體研究案例,包括深度民主、欣賞性探究、開放空間技術、前景規劃、世界咖啡館、和平學校,等等。本書為對話實踐工作提供了基礎,清楚區分了對話和其他的會話形式,鼓勵人們由傳統的互動模式轉變為對話。本書的幾位作者作為一個跨國對話實踐團隊,基於自己的實踐,對在什麼情況下應具體使用何種對話方法提供了指導,為促進社會的發展和變革提供了唯一的和不可或缺的資源。
  • 變革的思想準備——淺析江戶時期日本社會的思想變革
    然而,在變革和維新的道路上,卻少有國家能夠複製日本的成功道路,包括清朝在內,許多國家最終的變革和維新都以失敗而告終。一百多年以來,已經有許多學者對清廷維新嘗試的失敗做過總結,許多學者的看法都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清廷的維新之所以失敗,是因為這種改革與變法是不徹底的,而不徹底的原因則在於封建殘餘太多、改革的阻力過於巨大。
  • 社會信用體系包括哪些?
    什麼是社會誠信體系?社會誠信體系是一種以社會誠信制度為核心的維護經濟活動、社會生活正常秩序和促進誠信的社會機制,是一項政府推動下全社會參與的社會系統工程。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以信用關係的日益透明和不斷擴大為基礎的,沒有誠信就沒有良好的社會經濟秩序,誠信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石,是政府取信於民的基礎,是企業發展的生命,是個人立身的根本。
  •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這正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徵,如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等。
  • 勞動保障部部長:完善社會保障 促進社會和諧
    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基本形成。目前,在城鎮,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正積極探索,新型合作醫療改革試點正加快推進。社會保障的覆蓋範圍不斷擴大,基金支撐能力逐步增強。
  • 現代公民觀念建構中的「東方社會」
    而在普遍的認知中,公民觀念的興起、形成往往被視為歐洲社會的獨特產物,是中國等後發國家必須學習、效仿的「舶來品」。事實上,在西方公民觀念形成初期,關於東方社會的認知與想像,一度為理想公民的建構圖景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這種「積極的東方主義」與後來的「消極的東方主義」一道,共同參與、影響了西方公民觀念的建構。
  • 新技術變革給社會治理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為治理主體多元化創造了有利條件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推進,為社會治理從國家一元管理向多元社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的轉變創造了有利條件。傳統的社會管理依靠和運用的方式主要是政府主導的科層體系,其他社會主體的參與十分有限。
  • 論音樂的社會功能
    音樂於人們的生活,是無處不在的。縱觀人類歷史,音樂同社會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繫。不論是人類早期體力活動時,為減輕勞動負擔而發出的號子,還是當今時代隨處可聞的諸種聲樂、器樂,均為音樂的一種形式。音樂不僅僅使人們的生活得到充實,也給社會進步帶來了積極影響。音樂的社會功能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理論學堂|社會衝突理論與未成年人司法社會工作
    社會衝突理論在美國正是作為對結構功能理論的反思和對立物提出來的,社會衝突理論強調衝突對於社會鞏固和發展的積極作用,代表激進主義思潮。在現代西方社會衝突理論產生之前,許多社會學家的理論中就已經包含著豐富的社會衝突思想,尤其是馬克思、齊美爾和韋伯三位經典大師的社會衝突思想對現代西方社會衝突理論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
  • 堅持系統觀念謀劃推動「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
    、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發生深刻歷史性變革。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 吳康寧:有一種社會叫「去學校化社會」
    而伊利奇的個人生活史是複雜的,受教育史是豐富的,工作史是戰鬥的。伊利奇1926年出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父親是南斯拉夫的天主教神父,母親是德籍西班牙裔猶太人。童年期的伊利奇有時和居住在奧地利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有時和居住在南斯拉夫的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因為母親的猶太血統,伊利奇1941年被迫離開奧地利,隨父母去義大利生活。
  • 大學社會功能的發展演變
    從大學的發展歷程會發現,每一次大學功能的變化都伴隨著生產力的變革,並推動了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從大學的歷史演變過程可以看到,大學功能和組織形式是一個歷史的、動態的過程。柏林大學創建之前的時期為大學起源階段,大學的功能主要是人才培養,尤其是人文知識的傳承。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後,現代意義上的物理、化學等學科開始獨立,並逐漸自成體系,作為獨立門類的科學進入大學。通過科學研究方法和教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去追求純粹知識的思想是由洪堡(德國教育家威廉·馮·洪堡(Wilhem von Humboldt))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