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長徵老戰士僅剩3人在世 有的曾三過雪山草地

2020-12-23 網易新聞

(原標題:山東省長徵老戰士僅剩3人在世 有的曾三過雪山草地)

秦師保持著部隊的作風, 每天都將床收拾得整整齊齊。

說起建國的元勳, 秦師沒有常人的距離感。

最近, 一位94 歲的老人在山東理工大學校園散步歸來, 見到來訪的記者,他一下子開心地笑起來,一步一步踱著, 招呼著記者去屋裡坐, 吃力地吐著字, 使勁聽才可以勉強明白他的意思。 他叫秦師, 在目前山東省委老幹部局統計的信息中, 他是僅剩的三位參加過長徵的老紅軍之一。 而這一數字在2005年時還有11 人。 雖然長徵的崢嶸歲月已經過去了80年, 老紅軍們紛紛老去離世, 但鐵骨錚錚的長徵精神將永遠珍存下去, 激勵著每一個當代人。

文/本報記者 陳瑋 範佳片/本報記者 張中

年紀最大的老紅軍已經103歲

1933年9月, 16歲的秦師加入了紅四方面軍, 成了一名警衛員和通訊員, 1935年, 他隨部隊北上, 經歷了 「三過雪山草地」 的萬裡長徵。 直到1936年,秦師所在的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 紅二方面軍會師, 標誌 著 長 徵 的 勝 利 , 距 今 已 經有整整80年。 在這80年中, 曾經參加長徵的戰士紛紛老去離世。 據省委老幹部局統計,目 前 山 東 參 加 長 徵 的 老 紅軍, 只剩下三位老人在世, 除秦 師 外 , 還 有 曾 跟 隨 紅 四 方面軍強渡嘉陵江的山東省委原 書 記 蘇 毅 然 , 以 及 曾 在 紅四方面軍徵戰的居住在德州的袁美義。

當記者試圖聯繫袁美義和蘇毅然兩位老人時, 他們的家屬和相關單位婉拒了記者的請求。 「老人的身體已經無法接待訪客了。 」 據悉, 袁美義長期臥床, 不管用多大的聲音與他講話, 他總是 「嗯嗯」 地點下頭。 而蘇毅然雖然身體狀況良好, 但是行動和聽力也已大不如前。 而身體仍硬朗的秦師,就成了記者唯一見到的長徵見證者。 「納入山東民政優撫範圍的參與長徵的紅軍已經都不在了。 」 省民政廳優撫處相關負責人說, 「不僅是參加過長徵的,現在享受山東優撫政策的老紅軍已經都沒有了, 兩三年前名單上就沒有人了。 」

如果按照 1937 年之前參加革命的標準來確定老紅軍的身份, 在省委老幹部局的統計中, 包括秦師等在內的老紅軍,目前在世的還有12人, 平均年齡為96 . 75歲。 這其中, 白學光老 人 的 年 紀 最 大 , 今 年 壽 辰103歲, 年齡最小的是侯存祥,也已達到 91 歲高齡。 其中, 還有一位女性, 那就是肖黎, 她雖已達到96歲高齡, 但身體狀況良好, 沒有重大疾病纏身, 正在濟南安享晚年。

紅軍進入川北跟隨部隊參軍

根據省委老幹部局的統計, 2005 年的時候, 山東共有104 位老紅軍。 其中不少人來自河南、 浙江、 湖南、 四川、 陝西、 廣東等山東省以外的地方,正是因為革命, 他們才遠離家鄉輾轉來到山東。 在當時的這104名老紅軍中, 有11人曾參加過長徵。 而這11人中, 又以四川人最多。 其中, 目前在世的三位參加長徵的老人, 也都來自四川省。 蘇毅然來自蒼溪縣, 袁美義來自廣元縣, 秦師來自宣漢縣。 一直到現在, 秦師還保留著四川的口音。

他們之所以大都來自四川, 跟長徵部隊的徵戰歷程有著分不開的聯繫。 1932 年底,紅四方面軍進入川北地區, 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 隨後成立了川陝省蘇維埃政府。 隨後, 蒼溪、 宣漢和廣元也都陸續建立了縣蘇維埃政府。 當時, 紅四方面軍致力於 「擴紅建政」 , 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急需各種人才,特別是能識會寫的 「文化人」 。

當時, 上過私塾的蘇毅然就被點名入了紅四方面軍, 秦師和袁美義在紅軍收復家鄉時, 也主動參軍, 順利成為了紅四方面軍的戰士。

有的在戰鬥中負傷有的差點死在雪山

長徵時, 這 11 位老人大多是十幾二十歲的年紀, 衝在前線打仗的並不多, 不少人擔任的是通訊員、 衛生員、 小號手等職務。 但是他們也像其他戰士一樣冒著生命危險, 比如紅二方面軍的衛生員劉成義, 在與敵人激戰時由於一架敵機俯衝下來投了三枚炸彈, 導致他頭部負傷, 戰友們打掃戰場時才發現了氣息奄奄的他, 撿回了一條命。 據悉, 這11位老人或多或少都曾在長徵中負過傷, 比如, 曾擔任警衛員、 通信員的秦師, 就在送信時被炮彈片打傷,至今腿上還有疤痕。

談到長徵時過雪山草地的經歷, 不少老人都表情沉重。對 於 他 們 來 說 , 那 段 經 歷 是他 們 長 徵 時 最 難 忘 的 回 憶 。這 其 中 ,尤 其 是 蘇 毅 然 、秦師 、 李 登 義 等 人 所 在 的 紅 四方面軍, 曾經三過雪山草地,條件異常艱苦。

李登義還記得, 行至毛爾蓋時, 他親眼看到散落在草地裡的800多具紅軍戰士的遺骨,那是一年前中央 紅 軍 過 草 地時 留 下 的 。 中 央 紅 軍 的 袁 琉璋 一 直 記 得 , 當 時 一 陣 暴 風雪 襲 來 , 戰 友 李 寶 華 被 吹 倒在 地 , 他 下 意 識 地 松 開 了 手中的武器, 身子卻滾下了萬丈雪崖。 袁琉璋拼命地哭喊, 可戰友永遠也回不來了。 而在那段時間, 袁美義則由於太餓, 甚至差點被埋在草地裡。

最終, 靠著皮帶、 馬鞍、 韁繩、 棉絮等東西充飢, 這 11 位紅軍戰士硬是一直堅持到走出了雪山草地。 這片死亡的世界,最終被他們憑藉著堅強的意志給徵服了。

靠長徵精神他奇蹟般戰勝病魔

在省委老幹部局統計的全省老紅軍 2005 年的基本情況中可以看到, 這104名老紅軍在和平年代也繼續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 據齊魯晚報記者統計, 解放後老紅軍們在政府機關工作的約佔 46% , 在企業工作的約佔 26% , 在學校工作的約佔12%, 在其他事業單位工作的約佔10%, 在醫院工作的約佔 5% , 在軍區工作的約佔 1% 。

早在1977年, 剛擔任山東省委書記不久的蘇毅然被查出患了胃癌。 這之後, 他與癌症展開了頑強的鬥爭。 在痛苦的化療期間, 他堅持每天練習毛筆字, 來分散身體的巨大痛苦。 蘇毅然曾說過, 化療的痛苦遠比不上長徵時過雪山草地, 長徵艱苦奮鬥的精神是最為寶貴的財富。 靠著這種長徵精 神 , 他 奇 跡 般 地 戰 勝 了 病魔, 三年後重回工作崗位。 1992年, 時年 74 歲的蘇毅然離開了領導崗位, 但身為一名老紅軍, 他仍時刻關心著黨和國家的發展。

雖然離開了艱苦的長徵歲 月 , 但 不 少 老 紅 軍 回 首 往事, 在接受採訪時都不禁哭出聲來。 耄耋老人秦師依然念念不忘昔日那些並肩作戰的戰友。 秦師記得, 在過草地時, 饑寒、 疲勞、 疾病奪去了許多戰友的生命, 甚至於他們在第三次過草地時, 已經無需嚮導,前面犧牲戰友的屍骨, 已經成為指示他們行軍的路標。

據秦師的三兒子介紹, 老人常念叨長徵時的戰友, 也很想 去 找 他 們 , 但 一 直 沒 有 找到。 他參加紅軍時幾乎是隊伍最小的, 如今在世的更少了。

(原標題:山東省長徵老戰士僅剩3人在世 有的曾三過雪山草地)

本文來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長徵老兵在山東剩3人在世 有的曾三過雪山草地
    他叫秦師,在目前山東省委老幹部局統計的信息中,他是僅剩的三位參加過長徵的老紅軍之一。而這一數字在2005年時還有11人。雖然長徵的崢嶸歲月已經過去了80年,老紅軍們紛紛老去離世,但鐵骨錚錚的長徵精神將永遠珍存下去,激勵著每一個當代人。
  • 長徵紅軍過草地爬雪山,走過的雪山有幾座,你知道?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歷史故事漸漸被人們遺忘,現如今戰士犧牲無人看,戲子離婚天下知。我只想說如果沒有紅軍,根本就沒有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長徵直到至今時隔80多年,你可曾知道紅軍爬過的5座雪山,現如今在哪裡?到底怎麼樣了?
  • 電視劇《長徵》成絕響 回到雪山草地間才懂長徵人
    不爬雪山,不知長徵苦;不過草地,不懂紅軍難。16年前,一群鑽牛角尖兒的電視人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重走長徵路,重做長徵人。  「用長徵精神拍長徵」,是他們的口號,他們翻越過海拔5000米的雪山,也一步步蹚過危險的草地泥潭……這無疑是最笨拙的創作手法,卻也是最接近歷史的還原方式。一部誕生於世紀之交的電視劇《長徵》,開創了中國電視劇全景式展現長徵的先河,也通過一次不可複製的拍攝經歷,使之成為時至今日仍難超越的時代絕響。
  • 初心|長徵中最難的就是過草地
    01為什麼要過草地?過草地的選擇同過雪山相似,一方面是為了出敵不意,獲得最佳的北上抗日路線。蔣介石曾判斷紅軍可能東出四川,也可能向西北行動。如出西北,他認為紅軍是不可能走松潘西北草地的,突圍路線一條是從毛兒蓋、松潘經臘子口出甘南,另一條是從理番出平武、青川、碧口沿陰平故道,再出文縣、武都。
  • 當年紅軍長徵為什麼要過草地?是什麼地方?
    當年紅軍長徵為什麼要過草地?是什麼地方?紅軍為什麼要過草地在「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下,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從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紅軍三過草地指的應該是四方面軍。
  • 「九趾女紅軍」三過雪山草地,結婚經偉人批准的百歲女紅軍
    面對國民黨重兵的步步緊逼,紅軍已經不可能在僅有的蘇區範圍內打破敵人的"圍剿",最終被迫選擇長徵這一道路。其中在長徵的路程中,便有一位女紅軍,她又一個外號叫做「九趾女紅軍」!這個外號從何說起呢?出生貧寒,被賣作童養媳王定國,原名王藝香,1913年生於四川省英山縣的一個貧苦農家。當時軍閥混戰,百姓生活貧困,王家也難逃厄運。
  • 揭秘紅軍過草地時到底犧牲了多少人?
    」第三路記者來到紅原縣日乾喬大沼澤,紅軍長徵中最艱險的一段路程「過草地」,就發生在這裡。為紀念這片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地,周恩來總理將其命名為紅原。今天,在日乾喬大沼澤的邊界上,還立著周恩來題寫的一塊石碑:「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原。」  過草地紅軍減員嚴重
  • 紅軍過草地時到底減員多少?
    為紀念這片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地,周恩來總理將其命名為紅原。今天,在日乾喬大沼澤的邊界上,還立著周恩來題寫的一塊石碑:「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原。」  過草地紅軍減員嚴重  紅原縣縣誌記載,紅二方面軍在過草地時,由於籌糧不易,連野草尚難覓食,紅軍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 紅軍過草地的事跡催人落淚
    紅軍過草地的事跡催人落淚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10.12 星期三     紅軍長徵行程25000裡,其中爬雪山行程2700裡,過草地行程600裡。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在爬雪山、過草地期間,非戰鬥減員在萬人以上,無疑是人類軍事史上最悲壯的一次行軍。
  • 21歲長徵過草地雪山,今105歲高齡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至今依舊健在的將帥還有多少人呢?我們今天來好好盤點一下。1.中南海見證了國家將帥,時光荏苒僅有4人健在對於這些英烈來說,他們永遠都不會忘記被授予軍銜那一刻的榮耀。其實是否授予軍銜對於他們而言並不重要,因為他們當初的選擇只是為了能夠建立一個美好的國家,讓自己的同胞過上美好的生活,但是他們為人民所付出的,是值得我們銘記的,授予軍銜也是對於他們最大的肯定。
  • 《走過雪山草地》德州人投拍 小成本斬獲大獎項
    11月4日,這部由德州人投拍的《走過雪山草地》在濟南發布。  在發布會現場,山東阿伊泉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巧展示了金天使獎的證書和獎盃。在剛剛結束的2012年中美電影節上,該片獲得了最佳影片金天使獎和最佳編劇、最佳剪輯三項大獎。國外媒體對於本片的評價是「一部反應在歷史大環境下,小人物間深刻感人的英雄事跡的優秀作品」。
  • 最高齡女紅軍王定國逝世享年107歲 曾三過雪山
    她曾是健在的年齡最大的女紅軍,15歲被賣作童養媳,20歲加入紅軍,22歲參加長徵,三過雪山草地,新中國成立後她歷任國家內務部機要科科長等職,離休後仍步履不停,心繫人民,70多歲推動長城保護,90多歲還參與植樹造林…… 「我清楚地記得在漆黑的夜晚,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我們點燃了火把,長長的隊伍像火龍一樣,把天地照得通紅……我一直在尋找這生命的火種。」
  • 紅軍長徵時走過的松潘草地,現今是個什麼狀況呢?
    有的被泥潭吞噬,有的不敵嚴寒被凍死,有的因身體虛弱而病死,更多的是因飢餓而死。當時這片草地隸屬邊陲重鎮松潘,因此統稱為松潘溼地。現在,這裡隸屬四川西北部的阿壩州,那塊溼地也分別屬於松潘、若爾蓋、紅原等縣。幾十年過去了,那片草地變成啥樣了呢?還有爛泥灘,沼澤地嗎?是不是還有人和牲畜被吞噬呢?
  • 三過雪山草地、結婚經偉人批准,最高齡女紅軍王定國:一生傳奇
    那個唱著歌走完長徵路的老奶奶,走了。她的一生歷經磨難卻始終信仰不滅,她說:「我清楚地記得在漆黑的夜晚,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我們點燃了火把,長長的隊伍像火龍一樣,把天地照得通紅……我一直在尋找生命的火種。」王定國原名王乙香,1913年2月出生於四川營山,家庭條件十分困難,妹妹餓死,父親病亡,二弟被賣掉,15的她被送去做童養媳。
  • 過雪山草地要女的,現在不要了?
    過雪山爬節地要女的,現在就不要了?【序】"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紅軍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被稱為地球上一條永恆的紅飄帶。長徵的隊伍中,活躍著一個中外軍事史上絕無僅有的特殊英雄群體——女紅軍,她們為長徵這條永恆的紅飄帶增添了更加耀眼的光芒。
  • 他們歷經苦難 我們收穫輝煌——追記翻雪山過草地犧牲的紅軍無名英雄
    ,這是紅軍長徵過草地有史料記載犧牲人數最多的一次。鄧穎超曾在回憶錄裡寫道:「夾金山上終年積雪,雪山必須在每天下午4點前走過,否則大風雪來了,就會凍死在山上,有些體弱患病的同志,一坐下來就起不來或行走緩慢,不能及時趕過山頂,就犧牲在雪山上。」  犧牲在雪山上的紅軍戰士不在少數,而接下來紅軍三過草地,因陷入沼澤、飢餓寒冷而生病掉隊等原因,死亡人數不斷增加。
  • 噬人沼澤 殺人河流:從紅軍過草地 看長徵到底有多艱難
    而這片草地,被當地人稱作~「魔怪之地」。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這片草地有多危險。因此過草地,也成為紅軍長徵中最為危險的一段路程!紅軍過草地噬人沼澤紅軍進入草地後,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遍布草地的沼澤!由於紅軍戰士在進入草地之前,一直被國民黨軍隊圍堵。因此當時部隊的食物等必需物資,並沒有完全準備充分。而這個問題使得紅軍戰士進入草地之後,很多人都沒有食物可以吃。大部分紅軍戰士,每個人都只有三四斤青稞麥。然而對於每天不停前進的戰士來說,這麼一點糧食就只夠塞牙縫。
  • 三過雪山草地、結婚經毛主席批准,這位百歲女紅軍的一生,傳奇
    14歲被人賣作童養媳,20歲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併入黨,22歲隨紅四方面軍三過雪山草地。25歲那年,經毛澤東批准,與被尊為「延安五老」之一的謝覺哉結為伴侶……她是第五至七屆全國政協委員,離休後她仍腳步不停,70多歲持續呼籲萬裡長城保護,88歲助力成立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91歲重走長徵路,99歲參加植樹造林……她就是我們最敬愛的老紅軍王定國。「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 參加過長徵的女英雄、最高齡女紅軍王定國逝世
    1935年3月,王定國進入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前進劇團,開始了「五過雪山、三過草地」的長徵路。長徵路途艱苦,劇團豐富多彩的演出成了鼓舞士氣的「強心針」。部隊行軍時,劇團一定要在隊伍前頭趕路;休整時,他們還得回過頭來慰問演出,經常是從隊頭一直演到隊尾;過草地時,王定國體重才不到50斤,「要是胖就陷入沼澤出不來了」;翻越雪山時,氣候異常寒冷,王定國的一根腳趾被凍掉了,永遠留在了那裡。每當後來有人問到這件事,王定國總是輕描淡寫,「用手一撥,趾頭就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