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省長徵老戰士僅剩3人在世 有的曾三過雪山草地)
秦師保持著部隊的作風, 每天都將床收拾得整整齊齊。
說起建國的元勳, 秦師沒有常人的距離感。
最近, 一位94 歲的老人在山東理工大學校園散步歸來, 見到來訪的記者,他一下子開心地笑起來,一步一步踱著, 招呼著記者去屋裡坐, 吃力地吐著字, 使勁聽才可以勉強明白他的意思。 他叫秦師, 在目前山東省委老幹部局統計的信息中, 他是僅剩的三位參加過長徵的老紅軍之一。 而這一數字在2005年時還有11 人。 雖然長徵的崢嶸歲月已經過去了80年, 老紅軍們紛紛老去離世, 但鐵骨錚錚的長徵精神將永遠珍存下去, 激勵著每一個當代人。
文/本報記者 陳瑋 範佳片/本報記者 張中
年紀最大的老紅軍已經103歲
1933年9月, 16歲的秦師加入了紅四方面軍, 成了一名警衛員和通訊員, 1935年, 他隨部隊北上, 經歷了 「三過雪山草地」 的萬裡長徵。 直到1936年,秦師所在的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 紅二方面軍會師, 標誌 著 長 徵 的 勝 利 , 距 今 已 經有整整80年。 在這80年中, 曾經參加長徵的戰士紛紛老去離世。 據省委老幹部局統計,目 前 山 東 參 加 長 徵 的 老 紅軍, 只剩下三位老人在世, 除秦 師 外 , 還 有 曾 跟 隨 紅 四 方面軍強渡嘉陵江的山東省委原 書 記 蘇 毅 然 , 以 及 曾 在 紅四方面軍徵戰的居住在德州的袁美義。
當記者試圖聯繫袁美義和蘇毅然兩位老人時, 他們的家屬和相關單位婉拒了記者的請求。 「老人的身體已經無法接待訪客了。 」 據悉, 袁美義長期臥床, 不管用多大的聲音與他講話, 他總是 「嗯嗯」 地點下頭。 而蘇毅然雖然身體狀況良好, 但是行動和聽力也已大不如前。 而身體仍硬朗的秦師,就成了記者唯一見到的長徵見證者。 「納入山東民政優撫範圍的參與長徵的紅軍已經都不在了。 」 省民政廳優撫處相關負責人說, 「不僅是參加過長徵的,現在享受山東優撫政策的老紅軍已經都沒有了, 兩三年前名單上就沒有人了。 」
如果按照 1937 年之前參加革命的標準來確定老紅軍的身份, 在省委老幹部局的統計中, 包括秦師等在內的老紅軍,目前在世的還有12人, 平均年齡為96 . 75歲。 這其中, 白學光老 人 的 年 紀 最 大 , 今 年 壽 辰103歲, 年齡最小的是侯存祥,也已達到 91 歲高齡。 其中, 還有一位女性, 那就是肖黎, 她雖已達到96歲高齡, 但身體狀況良好, 沒有重大疾病纏身, 正在濟南安享晚年。
紅軍進入川北跟隨部隊參軍
根據省委老幹部局的統計, 2005 年的時候, 山東共有104 位老紅軍。 其中不少人來自河南、 浙江、 湖南、 四川、 陝西、 廣東等山東省以外的地方,正是因為革命, 他們才遠離家鄉輾轉來到山東。 在當時的這104名老紅軍中, 有11人曾參加過長徵。 而這11人中, 又以四川人最多。 其中, 目前在世的三位參加長徵的老人, 也都來自四川省。 蘇毅然來自蒼溪縣, 袁美義來自廣元縣, 秦師來自宣漢縣。 一直到現在, 秦師還保留著四川的口音。
他們之所以大都來自四川, 跟長徵部隊的徵戰歷程有著分不開的聯繫。 1932 年底,紅四方面軍進入川北地區, 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 隨後成立了川陝省蘇維埃政府。 隨後, 蒼溪、 宣漢和廣元也都陸續建立了縣蘇維埃政府。 當時, 紅四方面軍致力於 「擴紅建政」 , 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急需各種人才,特別是能識會寫的 「文化人」 。
當時, 上過私塾的蘇毅然就被點名入了紅四方面軍, 秦師和袁美義在紅軍收復家鄉時, 也主動參軍, 順利成為了紅四方面軍的戰士。
有的在戰鬥中負傷有的差點死在雪山
長徵時, 這 11 位老人大多是十幾二十歲的年紀, 衝在前線打仗的並不多, 不少人擔任的是通訊員、 衛生員、 小號手等職務。 但是他們也像其他戰士一樣冒著生命危險, 比如紅二方面軍的衛生員劉成義, 在與敵人激戰時由於一架敵機俯衝下來投了三枚炸彈, 導致他頭部負傷, 戰友們打掃戰場時才發現了氣息奄奄的他, 撿回了一條命。 據悉, 這11位老人或多或少都曾在長徵中負過傷, 比如, 曾擔任警衛員、 通信員的秦師, 就在送信時被炮彈片打傷,至今腿上還有疤痕。
談到長徵時過雪山草地的經歷, 不少老人都表情沉重。對 於 他 們 來 說 , 那 段 經 歷 是他 們 長 徵 時 最 難 忘 的 回 憶 。這 其 中 ,尤 其 是 蘇 毅 然 、秦師 、 李 登 義 等 人 所 在 的 紅 四方面軍, 曾經三過雪山草地,條件異常艱苦。
李登義還記得, 行至毛爾蓋時, 他親眼看到散落在草地裡的800多具紅軍戰士的遺骨,那是一年前中央 紅 軍 過 草 地時 留 下 的 。 中 央 紅 軍 的 袁 琉璋 一 直 記 得 , 當 時 一 陣 暴 風雪 襲 來 , 戰 友 李 寶 華 被 吹 倒在 地 , 他 下 意 識 地 松 開 了 手中的武器, 身子卻滾下了萬丈雪崖。 袁琉璋拼命地哭喊, 可戰友永遠也回不來了。 而在那段時間, 袁美義則由於太餓, 甚至差點被埋在草地裡。
最終, 靠著皮帶、 馬鞍、 韁繩、 棉絮等東西充飢, 這 11 位紅軍戰士硬是一直堅持到走出了雪山草地。 這片死亡的世界,最終被他們憑藉著堅強的意志給徵服了。
靠長徵精神他奇蹟般戰勝病魔
在省委老幹部局統計的全省老紅軍 2005 年的基本情況中可以看到, 這104名老紅軍在和平年代也繼續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 據齊魯晚報記者統計, 解放後老紅軍們在政府機關工作的約佔 46% , 在企業工作的約佔 26% , 在學校工作的約佔12%, 在其他事業單位工作的約佔10%, 在醫院工作的約佔 5% , 在軍區工作的約佔 1% 。
早在1977年, 剛擔任山東省委書記不久的蘇毅然被查出患了胃癌。 這之後, 他與癌症展開了頑強的鬥爭。 在痛苦的化療期間, 他堅持每天練習毛筆字, 來分散身體的巨大痛苦。 蘇毅然曾說過, 化療的痛苦遠比不上長徵時過雪山草地, 長徵艱苦奮鬥的精神是最為寶貴的財富。 靠著這種長徵精 神 , 他 奇 跡 般 地 戰 勝 了 病魔, 三年後重回工作崗位。 1992年, 時年 74 歲的蘇毅然離開了領導崗位, 但身為一名老紅軍, 他仍時刻關心著黨和國家的發展。
雖然離開了艱苦的長徵歲 月 , 但 不 少 老 紅 軍 回 首 往事, 在接受採訪時都不禁哭出聲來。 耄耋老人秦師依然念念不忘昔日那些並肩作戰的戰友。 秦師記得, 在過草地時, 饑寒、 疲勞、 疾病奪去了許多戰友的生命, 甚至於他們在第三次過草地時, 已經無需嚮導,前面犧牲戰友的屍骨, 已經成為指示他們行軍的路標。
據秦師的三兒子介紹, 老人常念叨長徵時的戰友, 也很想 去 找 他 們 , 但 一 直 沒 有 找到。 他參加紅軍時幾乎是隊伍最小的, 如今在世的更少了。
(原標題:山東省長徵老戰士僅剩3人在世 有的曾三過雪山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