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天生對世界好奇,卻逐漸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

2020-10-11 拂景Amber

每個帶娃的老母親、老父親都感嘆過,「孩子的精力怎麼這麼好,就像一直用不完」。是的,我們都發現了,孩子總是有著旺盛的精力,那他們這旺盛的精力來自哪裡呢?孩子的精力往往來自他們對世界的強烈到令人吃驚的好奇心。他們都所有東西都充滿探索欲。一個紙箱也許可以打發他們半天的時間。他們追求新穎、渴望學習、不怕犯錯、敢於挑戰,總是自然的、滿懷激情地學習。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學習動機大幅度減弱,他們很少再表現出三四歲時候的好奇和興奮,這是為什麼?這期間發生了什麼?我們怎麼做才能儘可能的保護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

帶著以上問題我完成了《內在動機——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一書的第一部分。這本書的作者是愛德華·L·德西和理察·弗拉斯特,德西是心理學教授,專注於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和基本心理需求領域。弗拉斯特是紐約時報前編輯。這本書指出滿足個體對自主、勝任和聯結基本需要的環境條件,能夠更好地增強人們的主動性、創造力以及提升人們的幸福感和績效水平。


內在動機的好處

我們在開頭說到孩子的旺盛精力和對世界的探索欲,正是內在動機帶給孩子們的。在教育領域,我們更關注內在動機,因為我們都認為,動機的教育成功的關鍵。對於有些人來說,學習是有趣的,因此,他的學習過程是輕鬆愉快的,學習效果的好的;而對有些人來說,學習是乏味的,學習過程是壓力山大的,學習效果還不一定是好的。

多項實驗結果表明,當人們為了某種外部獎賞而做事時,和出於內部動機而做事相比,解決問題的能力更低一些。《內在動機》一書中提到這樣一個實驗,實驗對象的小學生。研究者將孩子們分成兩組,要求他們閱讀課本上的短文,並告訴其中一組孩子,他們將根據閱讀內容進行測試和評分,同時告訴另一組孩子,他們只需要閱讀,沒有提關於測試的任何事。結果,不知道自己要參加測試的孩子比知道自己要參加測試的孩子能夠更好地從概念上理解短文,但知道自己要參加測試的孩子展示了更強的死記硬背的能力。

當我們知道有人會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時,會更加專注於記憶事實,而不是理解信息。但是當研究者一周之後再進行測試時,反而知道自己要參加測試的孩子遺忘的內容更多一些。

相比於外部控制,內在動機能給人更豐富的體驗、更好的概念理解、更強的創造力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什麼在影響內在動機

人對自主感和自我決定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需要,也就是說,人需要感到他們的行為是自己選擇的。讓人感到被人控制的事情,都會削弱人的內在動機。昨天我們提到的獎賞是一大因素。()

另一個因素是威脅。同樣是索瑪遊戲的實驗,威脅研究對象(不認真拼拼圖將會受到懲罰),研究對象確實做得很好,避免了懲罰,但這是一種負面的體驗,剝奪了他們參與這種有趣活動本身的願望。

還有個因素是競爭。同樣的實驗,研究表明,競爭體驗削弱了他們完成拼圖的內在動機,他們感到了競爭的壓力,這似乎減少了只為了好玩而拼拼圖的渴望。

不管是哪種因素,都分散了人們對活動本身的注意力。那麼為了保護內在動機,就應當允許人們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那麼,怎麼樣可能增強內在動機呢?

如何增強內在動機?

控制會讓人削弱內在動機,那麼提供選擇呢?提供選擇能夠增強人的自我決定權,能夠改變體驗感,增強內在動機。但需要注意的是提供的選擇是有意義的,並且要給對方提供全面的信息,需要知道各選項的可能性、限制性和隱藏的特性。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不聽醫生話的姑媽,一位姑媽因高血壓需要長期服藥,而她總是忘記吃藥。但在換了一位醫生之後,情況卻大有好轉。原來這位醫生跟她聊了很多關於藥物的事情,並詢問她什麼時間服藥對她是方便的。醫生讓她自己選擇服藥方式和時間,結果,她幾乎再沒忘記過服藥。

可能讓你沒想到的是,獎勵和競爭也能夠增強內在動機。削弱或是增強內在動機,關鍵的點在於使用這種方式的人背後的意圖是什麼。如果你的意圖是控制,那麼得到的結果便是削弱。如果獎勵只是一種欣賞,那麼不會損害內在動機,反而能夠增強內在動機。可能有人會疑惑這藏在背後的意圖對方怎麼可能知曉,千萬不要小瞧人的敏感程度,你的用詞、語氣、動作和眼神都能被人捕捉到。

作者在書中還提到這樣一個關於競爭的實驗。當兩組實驗對象參加一項競爭時,跟其中一組強調獲勝就是一切,另一組則沒有這種壓力。結果,當通過強調打敗別人的重要性來引導人們走向競爭時,競爭對於內在動機是有非常大的損害的;而只是簡單鼓勵儘自己最大努力時,競爭則不是有害的。

以上便是關於《內在動機——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一書第一部分內容的整理,其中夾雜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好奇引起興趣/如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學習的濃厚興趣?
    01、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天生就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對什麼都充滿好奇,想一探究竟。這時候我們如果極力反對阻止,往往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心理學上是這樣說的:「逆反心理是客觀環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牴觸情緒。」
  • 新學期開學,但有這3個特質的孩子,正在喪失學習興趣
    新學期開學,「神獸歸籠」,但與之而來的學習問題又要開始困擾家長和孩子們了:為什麼我家孩子就是不愛學習?學習不好,罵他還不停,太氣人了!「孩子不愛學習背後隱藏著什麼?」。絕大多數父母在看到孩子不好學習的時候,滿腦子都是該怎麼辦,但卻從沒有去想過「為什麼」,也就是說這背後隱藏著什麼。
  • 探索和學習是本能,那為什麼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
    人其實天生就有自驅力,比如孩子學習認知世界的過程,掌握新技能的速度,可謂是日新月異,比父母不知道強出多少。而孩子本身就應該有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快樂以及本能,運用得當會讓孩子主動去探索世界,那麼為什麼本應該好好學習的孩子,為什麼對上學這件事並不積極呢?
  • 為什麼孩子不愛學習?你有沒有做過這些事?
    可是為什麼等到上學以後,許多孩子都逐漸喪失了學習的動力?老師和家長只能採取輪番監督、檢查。真是為孩子操碎了心,如果沒有人盯著,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孩子怎麼就不能自覺一些呢?要知道,學習可是為了你自己啊。心理學家說,孩子們的好奇是天生的,對於未知的世界充滿了探索真相的願望,孩子們天生就有學習的意願和動機。
  •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好奇則是孩子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能力
    孩子都有著一顆童心,對於孩子的童心,我們不應該這樣去泯滅,而是應該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對孩子有更多的耐心,去熱愛孩子的好奇心,告訴孩子知識的探索是無止境的、 「活到老學到老」一個人必須不斷的學習,以此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激發自己去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而只有學習,才能夠更好的給自己以後在探索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 興趣,學習和成功是什麼關係?興趣可天生可培養,你屬於哪類?
    有人天生愛音樂,有人天生愛畫畫,有人天生愛運動,這也許就叫天生麗質。那半路出家的和尚能不能念好經呢?這就要看半路出家的和尚是否對要做的事情產生了興趣並為此付出堅韌的努力了!不是每個人從一出生就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大多數人半生都在幹著自己毫無興趣的工作。但有一些人找到了方向有了質的進步,有些人卻度日如年毫無進步可言!
  • 保護孩子好奇心的最好方式是:與TA一起好奇
    他們開始點擊並探索,他們開始學習如何使用這個奇怪的東西。幾個小時後,一個令人驚訝的Vivek說孩子們實際上正在網上衝浪。總是會感覺這沒意思,那沒興趣。為什麼呢?仔細想想其實有兩點原因:第一、熟悉。當長大後,總認為對周圍環境和世界規則熟悉了,也就失去了產生好奇的動力。心理學家及經濟學家喬治·羅文斯坦說:好奇心的本質是【信息需求缺口】。
  • 家有「真人版十萬個為什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認知性好奇?
    ——天文學家、科普作者卡爾·薩根如何毀掉孩子的好奇心?所謂好奇心,就是對不熟悉的事物很感興趣,很想了解它,表現出想要徵服未知世界的渴望。」,爸媽卻敷衍了事學齡前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了無窮盡的好奇,每天一睜開眼就有很多問題,「為什麼水沒有味道」、「為什麼夏天有蚊子」、「為什麼夏天不下雪」、「為什麼人不會飛」、「為什麼必須要吃飯不能只吃冰淇淋」……哈佛大學研究兒童提問的保羅
  • 不逼孩子學習反被孩子怪罪,興趣和堅持如何把握平衡?
    最近看到一個故事特別有感觸:一個朋友的孩子喜歡音樂,小時候媽媽讓她學鋼琴,但是孩子堅持了一段時間就說不想學了。她也試過逼孩子去學習,但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太痛苦了,於是便就放棄了。過了好幾年,突然有一天,孩子突然非常生氣的對媽媽說,「媽媽為什麼你當時不逼我學鋼琴呢?我那個時候什麼都不懂!
  • 父母的壞情緒,是導致孩子學習動力喪失的罪魁禍首
    我只是想讓孩子好好學習,怎麼就這麼難呢? 「我家孩子今年二年級,每次陪他學習都是一場災難,我每次都被他不重視學習的態度氣炸,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他就沒有學習動力呢?」一位為孩子學習傷透腦筋的家長在直播中這樣說。
  • 為什麼孩子對學習和上學不敢興趣?學校和家長,到底是誰的原因?
    最近看到很多人問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或不想上學該怎麼辦?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較嚴重就會不想上學,這是什麼造成的呢?又為什麼呢?當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在他睜開眼的時候,整個世界對他來說都是新奇的,他也充滿好奇,一天天長大,開始長牙開始學說話,回想一下在孩子初學說話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十足的耐心和充滿了期待,在學會的那一刻再叫出第一句「媽媽/爸爸」的時候,聽到的所有人是不是都很開心,即便他口齒可能不清,滿滿的可以說的話越來越多,依然口齒不清,也不會有人責怪他,就算是不認識的也不會,大家都會說以後長大就會好了;能說話就行對吧
  • 孩子沒有天生「愛學習」的,只有父母懂得「引導」,你懂嗎?
    孩子對著學習沒有關心,孩子對於自己的學習成績也是毫無關心的。他們不在乎自己成績好壞,是不會對自己的學習成績而難過的,也不會對自己學習成績而高興一副很淡然的樣子對學習,那是沒有什麼期待的。其實是沒有天生的愛學習的孩子,這一學期都是需要父母后天的培養。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是,父母要知道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這樣才能夠進行一下教育,不要總是以前那種傳統方式,靠著自己的強勢來讓孩子學習。
  • 父母不當激勵,可能毀掉孩子興趣
    為人父母,別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快樂健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就算小時才藝平平,只要能保持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積極樂觀,將來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並成為一個有趣有才的人。家長的種種激勵,反而會讓孩子原本的興趣愛好,慢慢變成一種功利的選擇,最後完全喪失了最初的熱愛和激情。
  • 「敢考狀元」扼殺孩子學習興趣的,原來是父母這三個行為
    殊不知孩子所有的學習興趣都是在這樣一次一次的不滿中慢慢消磨殆盡。看著別人家優秀孩子嘆氣的同時,還在感慨自己的孩子要像他們那樣該多好,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不愛學習的,每個孩子從出生他就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意識,其實就代表著他的內心充滿了對學習的渴望。但是如果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長期被打壓,那麼他的興趣就會慢慢的消失殆盡,最後成為家長心目中那個不愛學習的孩子。
  • 學習有興趣成績才會好,如何「教」會孩子的學習興趣?
    殊不知,「學習興趣」不單單是因為孩子天生喜歡某一學科才產生的,它可以是被訓練和被培養的。松鼠Ai聯合湖北經視推出的教育成長節目《松鼠快跑》中,也有一位偏科嚴重的同學。西瑜是個不折不扣的英語學霸,但對語文就提不起興趣。松鼠Ai智適應系統的教學視頻裡含有大量的拓展視頻和趣味視頻,給孩子教授知識點的同時,也能激發孩子的興趣。
  • 為什麼要孩子堅持學習藝術特長?原來如此
    我們能夠很輕易的看到孩子是否具有某種天賦,但是卻無法看到她有什麼特長。為什麼?這個世界沒有人會主動喜歡去做很艱辛、很枯燥,很需要耐力去完成的事情。大多數的成年人都做不到,更何況是一個充滿好奇的孩子。首先,以孩子現在的認知,他只知道餓了吃飯,困了睡覺,感到開心就玩,感到累了就放棄,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將來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他也不知道自己所在的社會有多麼大的競爭壓力。其次是因為大人從思想上都不清楚,到底為什麼要讓孩子學一種特長,目的是培養孩子什麼能力。所以,只要孩子一不喜歡,就馬上按照孩子的意願。
  • 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芭蕾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孩子來說,興趣最主要且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定向。站在人生不同的分岔路口,該往哪個方向走?當然,可以選擇悶著頭亂走、聽別人指揮、甚至擲骰子決定。但對於積極探索發這個世界的人們,引導他們的那個東西,叫做興趣。
  • 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如何消失的?
    為什麼剛開始還挺感興趣,學著學著就不喜歡了?當爸媽的具體能做些什麼來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呢?......壹興趣可以來得很快,比如一次好奇心,比如解答出一個難題的成就感,都能引發孩子的興趣,但要想把它保持住,變成長久興趣就很難了。
  • 為什麼很多孩子不喜歡學習?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無論怎麼苦口婆心的和孩子說學習的重要性,孩子都會直接回答:我不喜歡學習。於是很多的父母就覺得非常不可理解,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不喜歡學習?因為在父母看來學習是最輕鬆的事情了,每天什麼其他的事情都不用幹,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家長省吃儉用的給孩子報各種的特長班、補課班,幫助孩子更好的學習,世上還有比這更輕鬆的事情嗎?
  • 怎麼培養孩子英語學習興趣呢
    教孩子學習英語,很多家長會覺得比較難。條件和環境不夠啊,有時候只能還在自己練。其實呢,家長在陪伴孩子,輔導學習的時候;也是孩子的學生啊。畢竟,家長不知道的,孩子在分享;如果家長不明白的,可以問孩子啊;這就啟發孩子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