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延時開放 兩大國寶首次亮相(組圖)

2020-12-20 四川新聞網

川博工作人員小心布展。

  電影《博物館奇妙夜》讓很多人嚮往夜遊博物館。四川博物院自元宵節舉行「川博華燈歡樂之夜」後,每周六晚的延時開放政策也受到市民的熱烈響應。

  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規範,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和需求實現了從行政性「維護」到法律「保障」的跨越。3月4日,川博延時開放至晚8點,近千名觀眾走進博物院,和院長擺龍門陣,聽川博首席專家解讀「揚州八怪」的故事。他們還走進神秘的文保實驗室觀摩拓片全色,國寶級別的斯瓦特風格佛像與齊白石書畫首次走出文物庫房,與市民見面。

市民走進川博修復實驗室。

  現場演示文物修復

  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火遍了大江南北,把神秘的文物修復師帶進公眾的視野。其實在川博也有這樣一個神秘的地方——文物保護修復實驗室,這裡就像文物的醫院一樣,能夠讓文物「起死回生」,受損文物通過修復師的妙手回春,再次完美地呈現在公眾面前。

  這個神秘的文物修復實驗室,平常可不對外開放,只有文保工作人員才能在裡面施展「醫術」。當晚,全國知名文保專家、川博副院長韋荃在這裡動手修復12張「清拓唐石臺孝經拓片」,現場演示全色工序。數十名觀眾走進實驗室,近距離圍觀尚未展陳的文物,包括石臺孝經拓片、泰山金剛經拓本等。

  相傳,唐玄宗書寫《石臺孝經》拉開了與楊貴妃情史的序幕。川博館藏的12張「清拓唐石臺孝經拓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蛀蟲、破損、掉色的現象,要經過清洗、染紙、接畫、命紙、正牆、全色等20多個步驟,每步都是細緻的純手工活兒。只見修復師左手執調色盤,右手握小楷毛筆,筆尖微蘸事先調好的顏色,小心翼翼地為拓片的蟲蛀、破損處補色,數次之後,填補的位置幾乎看不出痕跡。

相關焦點

  • 《國家寶藏》第二季12月9日晚首播 四川博物院三件「國寶」齊亮相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劉浪濤):《國家寶藏》第二季啟動後,公眾對預測國寶的熱情持續高漲。12月3日,第二季9大博物館的27件國寶集體亮相。四川博物院的清代格薩爾唐卡(11幅);蜀石經6塊,包括五代周易蜀石經、五代蜀「禹貢」石經、五代後蜀石經、五代後蜀殘易經石經、五代後蜀殘石經、五代殘蜀石經;東漢製鹽畫像磚1塊,將齊亮相講述屬於它們的四川故事。  據悉,《國家寶藏》第二季將於12月9日起,每周日19:30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
  • 明晚,山西博物院國寶亮相《國家寶藏》
    2月2日(周六)19:30,央視綜藝頻道(CCTV-3)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二季即將迎來山西博物院專題——「根系三晉,貫通5000年華夏文明」。在山西博物院院長張元成的帶領下,滿載山西歷史和文化的三件國寶浮出水面。
  • 河南博物院主展館正式「復出」,九大「鎮館之寶」亮相
    三大展覽全新亮相,九大「鎮館之寶」時隔五年首次「合體」 走進主展館,穿過深灰色大理石走廊,便來到中庭,金色巨型浮雕、太極陰陽元素映入眼帘。 重新開放的主展館,將開設哪些展覽?
  • 河北博物院三件國寶將亮相央視《國家寶藏》
    原標題:破解三大癥結,讓館藏文物走進百姓生活 12月23日,河北博物院三件國寶將亮相央視《國家寶藏》第二季,引發人們對如何用好館藏文物展現燕趙歷史文化魅力話題的關注—— 破解三大癥結,讓館藏文物走進百姓生活
  • 「點讚」《國家寶藏》第二季啟動,山西博物院將讓國寶活起來
    10月9日,第二季節目啟動儀式在故宮博物院成功舉行,山西博物院將在本季亮相。《國家寶藏》第二季繼續由央視和故宮兩大文化體強強聯手,全新加入河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雲南省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等,從第一季的九大博物館(院)手中接過講述中國故事、讓國寶活起來的接力棒
  • 四川博物院 讓公眾享受到均等的文化福利
    這天晚上,四川博物院將一口氣推出 「館長邀你 『擺龍門陣』」「川博首席專家解讀 『揚州八怪』」等6大主題活動,讓觀眾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享受到文化的魅力。    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實施,公眾基本文化權益和基本文化需求實現了從行政性「維護」到法律「保障」的跨越。
  • 《國家寶藏》來到四川博物院 王洛勇、鄭愷、蒲巴甲等化身國寶守護人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讓廣大四川文物迷翹首期盼的《國家寶藏》30日晚就將迎來四川博物院專場,三組文物的國寶守護人也在29日提前公布,他們分別是王洛勇、鄭愷和多布傑、蒲巴甲、索朗卓嘎。節目中,他們將通過精彩的演繹帶來後蜀殘石經、格薩爾唐卡、製鹽畫像磚三件國寶的前世傳奇,為我們展現中華文明滿天星鬥中的獨特光芒。
  • 歷時5年改造後全面開放,河南博物院——煥新更精彩
    河南博物院創建於1927年,是國內成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館藏文物現有17萬餘件(套),精品文物數量多、種類全、價值高,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  經過5年的抗震加固、改造提升工程和3個月的試開放運行,河南博物院於2020年12月26日向觀眾全面開放。
  • 本周日雲南省博物館三件國寶亮相《國家寶藏》
    作為開年後的第一期《國家寶藏》,雲南省博物館精心選擇的3件文物將於1月6日登陸央視,讓觀眾領略國寶的前世今生,解讀流淌在華夏民族血脈中的文化基因密碼。承古人之創造開時代之生面新一季《國家寶藏》開播以來故宮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
  • 錯金博山爐亮相青島 出土於中山靖王墓
    是否對國寶感興趣?如果是,那要告訴你個好消息!每年暑期,青島市博物館都會引進一項年度大展!向市民免費開放!本周末,「冀地漢風——河北博物院藏漢代文物展」將在青島開幕,100件漢代墓藏出土的珍貴文物遠道而來,其中還有一件國寶。
  • 解密四川博物院首開商業展背後:《航海王》特展為何爆火
    值得一提的是,《航海王》特展更是作為官方公立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四川博物院首次舉辦的商業收費展。這些年國內各類博物院(館)開始以越來越開放的心態辦展,其背後的考量值得玩味。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近日採訪了展覽主辦方、商業操盤方和部分觀眾,解密四川博物院首開商業展《航海王》背後的故事。
  • 我和國寶有個約會!央視《如果國寶會說話》節目組空降河北博物院
    8月9日下午兩點,一場別開生面的見面會在河北博物院進行。央視《如果國寶會說話》節目組來到河北博物院,「青少年走進國寶」地面活動第二場在這裡啟程。此次活動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一睹國寶的風採。國寶來到我家門口啦「一束光能從西漢照射到現代,帶我們走進它的時代。一位西漢宮廷女子,眉眼細長,臉型圓潤,頭上佩戴著巾幗,身著曲裾深衣。她跣足而坐,兩千餘年並未挪動一步。她為燈而生,兩手持握燈盞,身體是煙塵的容器……它就是長信宮燈。」
  • 故宮太和殿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組圖]
    來源: 北京日報  太和殿終於「鬆綁」了,鑽出保護罩,脫下層層「腳手架」的包圍,重新亮相的金鑾殿仍是那般雍容大氣。15日,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昨天(16日)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沙畫首次亮相
    多個「第一次」也展現在觀眾面前:首次在同一場館呈現美術、書法篆刻、攝影作品三個國家級專業展覽;文創產品首次被納入中國藝術節的框架中,文創「國家隊」也將首次集體亮相。逛一館盡覽三大展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全國優秀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全國優秀攝影作品展覽將於5月21日至8月14日亮相中華藝術宮。這也是三個國家級專業展覽將首次在同一場館同時呈現。
  • ...第三季開播在即 三星堆博物館等25家博物館(院)接力傳遞國寶印信
    他們作為我國東與南的兩個埠,俱為秦始皇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之時,正式納入中央政權統治範圍的。 第六組:湖南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西藏布達拉宮管理處在這個組合裡,四川與湖南、西藏都有著悠久的親緣四川與湖南不僅地理位置相近,歷史上還有「湖廣填四川」的記載,發生在清朝的這次大規模移民,讓湖南與四川從此血脈難分。而川藏更是自古密不可分,四川藏區作為中國第二大藏區,是內地連接西藏的重要通衢。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5大展覽亮相
    (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公布2020南北院展覽檔期,從人氣國寶、書畫名品、明清宮廷藏書、盛清琺瑯彩瓷,到蒙藏四大活佛、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等宗教特展,五大展覽內容縱跨歷代,橫越東西,精採可期。
  • 靳東張子楓揭秘故宮國寶
    12月6日晚,《國家寶藏》第三季首期節目來到了故宮博物院,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和午門三件國寶亮相,靳東、張子楓帶領觀眾感受紫禁城的脈搏。這不是故宮第一次亮相《國家寶藏》。從第一季的《千裡江山圖》、瓷母(各種釉彩大瓶)、石鼓,到第二季的樣式雷建築燙樣、李白草書《上陽臺帖》、金甌永固杯,再到第三季開播的首站,故宮帶給觀眾的震撼不言而喻。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也將在這一季中精彩亮相,揭秘的是金杖、青銅縱目面具、一號青銅神樹的前世今生。
  • 河北博物院攜「國寶」走近山區留守兒童
    河北博物院攜「國寶」走近山區留守兒童 (1/5) "← →"翻頁
  • 四川博物院開展千件文物 張大千略勝鎮館之寶
    四川博物院開展千件文物  昨(23)日下午,「博物館一日遊」文化含金量最重的一站——四川博物院敞開大門,14個展廳中的數千件文物一一為本報幸運讀者呈現了上下五千年的恢弘歷史。看過好萊塢大片《博物館奇妙夜》,讀者們不約而同地表示:「四川博物院的文化底蘊更深厚!」  執著 為見真跡南京客打飛的  亮灰色的牆面,古典的飛簷,一下車,讀者們很快被博物院大氣的氛圍所感染,還未進門,就迫不及待地拍起照來。而記者驚訝地發現,在這批幸運讀者中,竟然還有千裡迢迢從南京趕來的朋友!
  • 大足石刻鎮館之寶來成都了,千佛壁首次揭開神秘面紗
    >匯入中華文明的浩瀚汪洋川渝自古便是一家「我的金沙遺址你的大足石刻」構成底蘊豐富的巴蜀文化走廊今年6月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籤訂《學術文化交流備忘錄》標誌著巴蜀兩大文化遺產正式牽手「三大鎮館之寶」首來成都千佛壁首次露面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這次的特展「三大鎮館之寶」——釋迦牟尼佛像、觀音像、香爐首次在成都集體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