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照片據網絡)
「它山堰的它字,究竟是讀tā還是tuō呢,兩個路牌上的名稱拼音怎麼不一樣呢,到底哪個讀音是對的?」周先生說,前天,路過鄞州區時,發現有一條叫它山堰路,但是仔細看路牌,卻發現路牌上面的拼音各有不同,到底該讀什麼,讓人一頭霧水。
兩種讀音都存在於路牌上
昨天下午,記者在它山堰路上看到,在靠近鄞州大道的路牌上,它的拼音是TA,而在靠近泰安西路上的路牌,變成了TUO。它山堰路中間是斷頭路,隔了一大片空地,穿過空地,記者又看到幾個路標,上面都寫著兩種拼音。
一位過路市民章先生對記者說,這個字的發音應該是tuō,路牌上好多都錯了。相關部門應該給改過來,不然會誤導市民,特別是外地人。
隨後,記者從寧波市地名辦了解到,它山堰的發音的確為tuō,是沿用古音而來,「現在路上的標牌屬於多個單位設置與管理,有些的確不太規範,應該糾正過來。」這名工作人員說。
記者還從鄞州區城管局了解到,這個路邊的指示牌,是相關養護公司設置的,他們會立即通知公司,讓他們兩天之內給改正過來。
路名的講究還真不少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寧波的路名讀音確實還挺有講究,容易讀錯的有不少。像鄞州區有一條路叫句章路,「句」這個字發音並不是讀句子的句,而是同鉤子的鉤(gōu)。「句章」這個詞來自于越王勾踐所築的句章城,但是由於句(gōu)字與句(jù)字相同,因此經常讓人誤讀。
市地名辦工作人員顧靜芳告訴記者,「寧波有不少有地方特色的字,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被誤讀、誤寫。」她舉例說,邱隘的「隘」字,雖然與「關隘」的「隘」(ài)是同字,但在寧波方言裡,它的讀音為gà。
除了誤讀,還有誤寫,像鄞州的集士港,有不少人會寫成集仕港,記者與鄞州相關部門和集士港鎮政府核實,得知正確寫法為「集士港」。還有像鄞州區的石碶、寧波國家高新區的楊木碶路、北侖區新碶、大碶的「碶」字常被寫作「矸」。其實這樣的「簡寫」是變成了錯別字。
「在寧波,南邊地名多稱為塘,東邊為隘,這都是根據寧波各地不同特殊地形而來的地名稱謂。」市地名辦工作人員表示,因為使用範圍較窄,現在又多依賴電腦辦公,有些生僻字不容易被打出,需要人為造字,所以它們在日常使用中常被誤寫。「現在再啟用新的地名、地標時,我們不會再用這些字了。但對帶有濃重地方色彩的歷史地名,我們也很希望能一直保留並傳承下去。」
方言地名可專門做出標註
寧波廣播電視大學鄞州學院教師徐雪英認為,寧波有不少地方特色的路名和地名。在本世紀初,國家相關部門專門搞了一次調研,對地名的地方發音做了普查,發現這些地名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一種抹不去的記憶。當時,有人建議,國家在出版新華字典等學術文獻時,應將這些字專門標註出來,例如「隘」,除了原有的讀音外,還標註出「gà」,專用於寧波地名。但是,這項工作進展緩慢,所以容易造成誤讀。目前,這項工作正在進一步的推進之中。
採訪中,也有人建議,對於有寧波特色的地名,相關部門可以吸取外地一些經驗,專門做出標註,這樣既保留了原有的特色,又讓人簡單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