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潮路」路牌 讀者王小姐 攝
昨天,讀者葛先生給快報發來一張照片,他說每次經過這個路牌,看到這塊路牌的英譯,實在是忍不住想吐個槽……
葛先生說的是照片裡「錢潮路」路牌的英譯——「MONEY-IS-COMING ROAD」。
這句英文,直譯起來是「『錢-來-了』路」,乍一聽,還真有錢財滾滾如潮之感。只是錢塘江的「錢」,竟被物化成了流通貨幣的「錢」?
快報官方微信昨晚發了這條消息後,有網友表示,「翻譯路牌的人英語四級肯定沒過」,也有網友說,「這是神翻譯,用簡單幾個單詞,把這條路的精髓體現得淋漓盡致」。
錢潮路的確含金量很高,它西起鳳起東路,東至之江路,位於錢江新城核心區,這塊路牌豎立的位置在錢潮路東側,靠近東方潤園小區,這一帶都是高檔寫字樓和住宅區。
昨天我諮詢了相關部門,了解到杭州路牌主要由三個部門管理,一是交警,主要負責懸掛在道路上方的交通指示牌,二是地名辦,負責小區樓道等的門牌命名,三是市政管理部門,負責人行道上豎立的道路指示牌。而路牌的英文翻譯,則是由各個部門自行組織翻譯,並沒有統一負責審核的部門。
江幹市政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昨天表示,「綠底白字的路牌確實是我們管理的,但這塊路牌是黑底黃字的,跟普通路牌不一樣。」
去年,也有網友發現杭州兩條路的路牌英譯有很大問題——「美政路」被譯成「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Road」,(直譯為「美國政府路」),「復興南街」則被譯為「Renaissance Street」(直譯為「文藝復興大街」),當時就有網友調侃:「美國政府啥時候搬到杭州來了?」「美政路你這樣,歐巴馬知道嗎?」
有關部門從諫如流,重新換上了新的路牌,如「美政路」新路牌上的英譯已更換為「Mei Zheng Lu」。昨天,當時參與路牌更換工作的上城區市政養護科的金小明科長直言,去年,路牌在交給第三方製作單位製作時,由於不夠專業,直接用了翻譯軟體,犯了錯誤,後來路名翻譯全都採用了「漢語拼音去音標」這個辦法,重新更換。
路牌到底該怎麼譯成外文?
根據國務院頒發實施的《地名管理條例》及民政部《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規定,漢語拼音是拼寫中國地(路)名的統一規範。
早在2008年,杭州市公共場所中文名稱翻譯專家委員會主任郭建中在接受快報採訪時曾說過,杭州所有的路牌標誌幾乎都譯錯了,比如延安路,一般都譯成Yanan Road,這種翻譯法看上去很國際,與國際接軌,實際上卻恰恰違反了國際慣例。1987年國家就有規定,地名標誌不得採用外文,而且這種翻譯法也違反了聯合國有關「單一羅馬化」的規定,正確的應該是全部採用漢語的羅馬拼寫法,即「Yanan Lu」。
不過杭州作為國際旅遊城市,為了讓外國遊客看得懂杭州的路名,杭州在2003年提出給指路牌加注英文標註的要求,所以現在杭州的很多路牌的翻譯,有些是英文直譯,也有的直接使用漢語拼音,還有的為兩者兼用。
對此,也常有網友就公共場所的翻譯方式提出自己的觀點。
有網友認為,杭州作為國際旅遊城市,使用英譯路牌不僅和國際接軌,也可以方便外國友人認路,也有網友覺得用拼音更加妥當,因為很多中文路名是無法用英文直譯的,漢語裡的很多字、詞都找不到準確對應的英文譯註,或者難以翻譯出準確的神韻,強行翻譯只會造成誤導。
還有一種觀點是,用什麼方法都可以變通,關鍵是要因地制宜。比如延安路、慶春路,可以全用漢語拼音,但像「西湖」這樣聞名世界,並已成為專用名詞的景點,用英文直譯「West Lake」顯然比用漢語拼音「Xi Hu」標註更合適,而同樣著名的「靈隱寺」,用拼音和英語混譯成「Lingyin Temple」,點出它是一座「寺廟」,似乎也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