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考娃,三位南京媽媽乘風破浪的打怪之路
這幾天,隨著錄取通知書陸續到手,小升初、中考、高考這幕年度大片逐漸落下帷幕……每個家庭都像打了一場大仗,不管勝負如何,「傷亡」怎樣,如今重歸平靜,張羅著擇校、租房、搬家、報班……蓄勢待發,迎接新的開始。
而這場戰鬥中帶著娃衝鋒陷陣,一路搏殺的「媽媽」,有的「蕉綠」又深了一層,不知道自己幫娃選的這所學校怎麼樣;不知道出國這條路還好不好走;籌謀著再去哪兒賺點錢,滿足娃日益增長的培訓、競賽、出國的經費需要……
有的則離「解脫」更近一步,盤算著娃有晚自修啦,娃要住校啦,娃去外地上學了,娃快出國了,期待著徹底的解放。
說說身邊幾位南京小姐姐的故事,看看她們身上有沒有你的影子……
PART 1
小姐姐A,長著一張娃娃臉,妥妥一枚喜歡品茶賞花,看雪看月亮的文藝青年,卻在一本正經的政府機關上班,每天要跟一堆枯燥的報表和公文打交道。
A的老公是國企的高管,去年下半年剛被派駐北京。當時,父母不大讚成,覺得A一個人帶個快小升初的娃太難。
最後是A說,「男人要是想做點兒什麼,我不支持他,以後發展不順,會怨我。」
於是,老公走了,A開始走上了單打獨鬥的「雞」娃之路。
A的兒子腦子靈,是班上「衝外」的種子選手,就是喜歡打遊戲。五下時還好,到了六上,像變了個人,你說往東,他偏往西,成績嚴重下滑,經常一點就爆,嗓子也開始出現了「公鴨」症狀。
A驚訝兒子怎麼一下子成了個小「男人」,突然不知道該如何和他溝通了。
A常想要是老公在身邊,還能現身說法分享些成長故事,引領下人生方向。如今,兩個禮拜回來一趟,實在幫不上什麼忙。「限定手機屏幕使用時間」、「限制APP下載權限」,A的每一招,兒子總有破解之策,還能跟別人借qq遊戲時間。
尤其疫情期間,兒子沒開學,自己要上班,老人只能管管吃喝,指望管學習,實在是奢求了。
無奈之下,A只有嚴防死守,讓兒子在客廳飯桌上寫作業,自己坐對面,兒子背英語、做奧數,自己就看網課、聽小說。開始兒子很抗拒,娘兒倆沒少吵架。後來,不知道是被班上的學習氛圍感染了,還是被老媽的堅持感動了,考前一個月,小傢伙開始全力以赴。雖然,最後衝外的成績還是差了幾分,上了個離家近的二類中學,A也算滿意了。
經此一役,A感嘆,很多時刻,你需要自己一個人挺過。只可惜自己身上的文藝情懷又給磨滅了幾分,所以,為什麼都叫「文藝青年」,沒人說「文藝中年」,因為「天天和娃鬥智鬥勇,還要擔心對面小姑娘搶了自己位置,有的只有危機中年」。
老公在北京呆了一年,也算站穩了根基,曾試探問過小A想不想去北京發展。A拒絕了,現在這環境,誰敢隨便丟了好不容易得來的鐵飯碗,老公現在掙得不少,將來怎樣不好說,未來,走一步看一步吧……
PART 2
小姐姐B,當拿到女兒的錄取通知書時,如釋重負。
B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副總,工作996,出差常常有。對於她來說,競標不怕,指標不難,最難的是女兒沒人管。因為,老公在媒體的「大活部」,也是有上班,沒下班的那種。
家裡老人年紀大了,指望不上,女兒上小學時,兩個人就常常忙得忘了接娃,結果孩子一直學校、託管班、家三點一線,初中時更是放了學,就直接轉戰教培機構,甚至跟著機構老師回家。
夫妻兩感情挺好,吵架唯一的導火索就是關於娃——「說好了今天你接孩子的,怎麼又沒去?」、「老師群裡布置的事兒,你怎麼又忘了?」、「怎麼又不做飯,給孩子買快餐?」……倒是今年疫情期間,全家度過了一段難得悠閒的親子時光。
工作停滯了,B也沒閒著,鑽研小紅書,廚藝大漲,吃得女兒臉色紅潤了,老公也胖了一圈。兩高智商的夫妻再來個文理分工,各司其職,幫女兒一通查漏補缺下來,成績提升了不少。用B的經驗來說,以前的漏洞不補,上再多培訓班都沒用。
可生活還是要回到正軌,女兒中考前,B又迎來了最忙的半年總結期,還得把之前疫情耽擱的經營任務補上。
於是,女兒基本就靠外面的「XX一對一」啦,所幸,今年中考不難,女兒發揮得還行,達到了南京一所不錯的高中國際班的統招線。這是B早就為女兒選定的地方,因為管得緊,堪稱「國際班裡的縣中」。
這不,錄取名單一公布,就開始全天上課了,雖然學費不菲,但學校從託福培訓到大學申請一站式安排,算算也值。
B說一模考試後,她掂量著女兒的成績,就帶女兒就籤了這所學校,只等達線。比起那些孩子考分騎在線上,從城東跑到城西,江北跑到江寧,探了無數學校,聽了無數諮詢會,也不知道志願怎麼填的家長。
女強人B果然是目標明確,效率第一。
為了更好地適應將來的留學生活,B準備給孩子申請住宿,女兒初一時在美國上過夏校,適應能力還不錯。接下來,B和老公就定定心心,忙事業、忙掙錢,忙著裝修下好不容易搖上的房子。
至於將來國際形勢怎麼樣,適不適合出國,不重要,只有自己不斷「奔跑」,走得遠,飛得高,才能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遮風避雨,披荊斬棘。
PART 3
小姐姐C,是今年剛剛「上崗」的全職媽媽,本來有份不鹹不淡的工作,無奈去年年底公司經營不善,工資拖欠,恰逢兒子要高考,婆婆摔傷了。老公開著個小公司,忙得家裡完全顧不上,於是就跟她商量,兩個人總得有一個人顧好家,於是C就「退居二線」了。
在家的日子,C其實一點兒不輕鬆,忙做飯洗衣,忙照顧腿傷了的婆婆,忙陪伴督促兒子學習,C感覺自己也面臨了一場大考,兒子的考分同樣是自己的成績。因為疫情,公司的生意受到了影響,天天都在虧錢,老公整晚睡不著。兒子各種補習費像個無底洞,小C又沒了收入,家裡經濟也有點吃緊。
C明白老公那種壓力山大,就是那句話,「一睜開眼,滿眼都是依靠你的人,卻無人可依」,於是,從背後抱抱老公,送上蒼白卻溫暖的安慰。
疫情去而復返,老公的生意不見起色,臉色陰晴不定。兒子本來是學霸,最近成績波動不小,C9難保。C輔導不了孩子,只有每天變著花樣給兒子做飯,想著招兒給兒子鼓勁,既盼著高考的日子快點到來,又怕得不到滿意的結果。
查分的那一天,她比兒子都緊張,當看到那個4字頭的數字時,C才覺得一切都值了。兒子笑話她太激動。她說,你不知道到了你爸媽這個年紀,擔子越來越重,膽子越來越小。你的卷子也是我的。
兒子塵埃落定,婆婆已經康復,C也準備重新出發,雖然這個年紀職場已沒有優勢,但房貸「嗷嗷待哺」,父母「殷殷期盼」,孩子「前程未卜」,生活的壓力怎麼能讓老公獨自承擔?
深夜,小C拉著老公的手說,我知道為什麼人要結婚了,因為生活太難,要兩個人一起扛,你好,合作夥伴,我們下一關繼續。
PART 4
電視上播著《乘風破浪》、《三十而已》,50歲的大姐姐不跳廣場舞,要在屏幕上勁歌熱舞,30歲的小姐姐要像顧佳那樣十項全能,做得了甜品,玩得轉瑜伽,拼得上名校,混得了太太圈……
▲ 南京街頭(8.11晚)
總覺得這個時代對於女性要求越來越高,掙不到錢,做不好飯,雞不了娃,似乎都不配當媽。
當然,牛娃有牛娃的精彩,草娃有草娃的幸福,人生(雞娃)的路還很長,每一處都等著你交答卷。
雖然打完了這場仗,南京「考」媽們依然不能停下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