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一輩子的事

2020-09-05 張小石

時間真的很快,不知不覺已快工作二十年了,一直在做老師。

教語文說起來不容易,對於我來講倒也不難,講講詩詞、講講散文、講講小說……古今中外、天南地北、趣聞軼事…… 一頓胡侃,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半輩子沒了,錢雖然沒賺幾個,生活倒也簡單真實,教書路上還算平坦。

也一直以為學生也就那樣,自認為很輕鬆就可以為學生們傳道授業解惑了。直到前天在路上碰到一個學生,他現在在交警隊做協警,在一起彼此寒暄了幾句正準備離開各忙各的,這時學生突然抓著我的手問我:「老師,讀書有沒有用?」,「課堂上講的那些詩歌、散文……對我有沒有用?」,「還有數學、英語……對我現在生活有沒有用?」他雖然不是以一種質問的口氣問我,雖然始終微笑地抓著我的手,但是我明顯從他那疑惑的眼神裡讀出了他對讀書的不解甚至是不滿,我感覺到了他曾經讀過的書與他現在的生活沒有太多的關係,說直接一點曾經的讀書並沒有對他現在的生活有什麼幫助。

他問的這個問題雖然不難,作為他曾經的老師我也有責任把他的這個問題回答好,但是我還是看著他停頓了好久,慢慢才緩過神來,支支吾吾的對他說了半天,連自己都不知道說了什麼,大概就是「其它的學科我不知道,但語文還是很有用的」,還言正其詞的給他舉例說學習語文幫助他提高了自身修養、讀懂了人生等諸如此類的話,我感覺他好像不滿意,滿眼都是不屑,似乎在對我說:「你糊弄誰呀!」我趕緊補上一句經典「學語文是一輩子的事」,然後我立馬放開他的手,也沒有再看他的表情,轉身立馬就走,應該算是逃……

我是連滾帶爬的逃了,哎!壓力山大,背脊發涼,感覺他一直在那兒嘲笑我,笑我那狼狽不堪的樣子……

「從師一日,終身為父」,這句話說出了「老師是一輩子的老師」,但是這句話又何嘗不是說「學生是一輩子的學生」。

學生問的這個問題讓我幾天都沒有回過神,一直放在心上,每當我走在大街上,看著那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我就會想起這個問題,也會情不自禁留意一下周圍會不會又有哪一位曾經的學生,會不會也問我這個同樣的問題……

願學生們一切安好,四季平安、健康快樂……請永遠記住「讀書雖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讀書絕對是一輩子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微推薦 |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
    亦有人拿父母的錢,上大學,跑百米,拿一塊大銀盾回家,在我是看不起的,因為這似乎亦非讀書的本旨。讀書本旨湮沒於求名利之心中,可悲。可惜現在也一樣。今日所談,亦非指學堂中的讀書,亦非指讀教授所指定的功課,在學校讀書有四不可。
  • 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做自己一輩子都喜歡的事
    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要在這輩子能夠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把自己喜歡的事做成自己一輩子的事業。那我們到底要怎麼確定什麼事才是我們內心一輩子都想要去做的事呢? 一輩子都想要做的事也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的,就像是讀書一樣,開始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書,但是越是讀到最後也好像找到了感覺,自己為什麼要讀書。 找到自己一輩子喜歡做的事,就像是交朋友一樣,不可能一看到就成為了你的終身摯友。雖然交往中也有一見鍾情,一見如故的人,但是那是很少的。交朋友需要交往很久,相處很久,很久的相處後才能從中篩選出那麼幾個一輩子的知心朋友。
  • 讀書是一輩子的好事
    謝衛華一家酷愛讀書,藏書達六千餘冊,全家人常常在書房、飯桌談論讀書心得,家中書香滿溢,散發著沁人的芬芳,他說,讀書是一輩子的好事。成長:讀書為他插上理想的翅膀1979年,謝衛華在湛江藝校中專畢業後被分配到市雷劇團工作。面對單調而艱辛的梨園生活,有的年輕人隨意地打發了時光,而謝衛華卻抓住時機,通過閱讀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 網課把親子關係「逼上絕路」:孩子,讀書苦一時,不讀書苦一輩子
    01讀書的苦,只是苦一時,生活的苦,會讓你苦一輩子孩子,我當然知道讀書很累。知識改變命運在我們國家深入人心,其實無論在哪裡,讀書都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選擇。讀書的苦,只是苦一時,生活的苦,會讓你苦一輩子。如果麗斯不去讀書,她的人生會有多苦,根本不用說都能想像得到。
  •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它幫我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打理生活
    #每周讀懂一本書#曉曉 2020年第28本(7月份第1本)《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閱讀時間2020年7月1-20日。2013年10月,創辦樊登讀書。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樊登對幾本書的核心內容的講解,由此完了成對「認識自己」「了解未來」「精進生活」這三方面的精準剖析。
  • 百招會不如一招精,向中小學老師能一輩子重複一件事的堅守致敬
    俞先生在演講中說: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就教教科書上的那點東西,不斷地重複,最後自己就被掏空了。最後知識面很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學生教好。對此,網絡上有大量的人攻擊和懷疑他,詆毀中小學老師,是不是想天下的父母對中小學教師失望,選擇去他的培訓學校,貶低別人,是為了宣傳抬高自己,給自己的培訓學校造勢,拉生源。
  • 牡丹花開.古玥《一輩子很簡單:做一件事,愛一個人,守一個家》
    老胡說: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單純簡單,忠於自己的追求和信仰,一輩子執著幹好一件事,直到做成功。   2.老胡成家的事是基地領導和大媽大嬸一群人幫忙完成的。因為老胡三十二歲時還沒有時間談戀愛,在山裡一呆就是八、九個月。從推舉戀愛人選,準備婚房,購買生活用具,老胡都沒有參加,就是在確定人選時,老胡執意選擇了一位剛從師範畢業的,美麗的語文老師做了妻子。
  • 那些沒讀大學的後來怎麼樣了,不努力讀書是一輩子的底層
    她那時候還不知道,這一走,就是一輩子的顛沛流離。很多很多的青少年在讀書的時候都不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在出入社會之後才後悔自己當初沒有認真讀書。進入社會之後才明白這個社會的運行規則,才明白一個大公司,一份好的工作,學歷是敲門磚。
  • 讀書筆記(1)| <那些法國女人天生就懂的事>
    所以我決定不再回復書單之請,與其這樣不如做一個讀書筆記的整理,把我認為有用又有趣的文字分享給大家。我也早就想到了這樣的標題可能有三分之二的人都不會選擇打開閱讀,這樣反倒好,原本讀書筆記就是讓真正需要、喜歡閱讀的人看到才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所以相比之下,閱讀量的多少反而不是我在意的事了,希望你們喜歡,並且受用。
  • 讀書是一件不合時宜卻不得不做的事
    有人會說,切,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我不信那一套。小時候也有這種想法,對班級裡學習成績好的同學總是不服不忿,死讀書誰不會,我是不想學,想學早超過你了,相信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經歷。可是隨著年歲和讀書經歷的增加,我對書的理解也越來越溫和,從厭倦開始走向崇拜。我也越來越相信,現在還在說讀死書,奉行讀書無用論的那群人,一定沒有打開書籍這扇大門。
  • 讀大學期間一定要做這四件事,不然你會後悔一輩子
    讀大學期間一定要做這四件事,不然你會後悔一輩子第一件事就是讀書,讀教材教輔之外的書,讀你感興趣的書,讀一些能提升人能力和修養的書,大致的數量為1000本。要知道,讀書是最能提升人氣質的途徑,沒有之一。因為當你走出大學校門之後,生活留給你專門用來讀書的時間會越來越少,各種雞毛蒜皮的事情讓你根本沒有精力和時間讀書了。第二件事是認認真真談一次戀愛,不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幹擾,只為了彼此心中對對方的誠摯純潔的愛情。錯過了這個最美好的時代,當你走出校門開始談婚論嫁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世上不受門第、財富、前程、學歷、工作、地域等等因素制約的愛情幾乎沒有了。
  • 潛心典藏 樂在其中(講述·一輩子一件事)
    資料照片   核心閱讀   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一輩子跟書打交道的人比比皆是。多年來,一代代國圖人圍繞傳承中華文明、提高國民素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目標,不棄微末、久久為功,默默付出智慧和力量。國圖能成為館藏近4000萬冊(件)的亞洲最大圖書館,成為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他們功不可沒。
  • 君燭丨李曉彤: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永不中斷
    作為老師,讀書是必不可少。除了要求自己堅持閱讀,同時我還要求學生每天晚上進行閱讀打卡,分享自己每天的讀書心得。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永不中斷。通過讀書,自己在課堂上可以更多的給孩子們進行知識擴充,課堂知識持續加滿,讓課程更加有趣。再次祝賀李曉彤老師榮獲2020年度「君燭」人物獎!你是李老師的學生嗎?
  • 在高考遠去的日子裡,這些事我記得一輩子
    5、多讀書其實是一件很酷的事情。6、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有見解有自信獨立的人。7、有些事很難分清對與錯,並不是什麼事都是黑白分明的。8、不知道自己將來想要做什麼,也沒那麼大要緊。不斷嘗試,它自己會來找你的。
  • 君燭丨李曉彤: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永不中斷
    作為老師,讀書是必不可少。除了要求自己堅持閱讀,同時我還要求學生每天晚上進行閱讀打卡,分享自己每天的讀書心得。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永不中斷。通過讀書,自己在課堂上可以更多的給孩子們進行知識擴充,課堂知識持續加滿,讓課程更加有趣。
  • 最大的愛好是讀書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完《習近平在正定》《習近平在廈門》《習近平在寧德》三本書後,一位酷愛讀書的領導幹部形象躍然紙上。掩卷遐思,感觸良多。一是讀書多。從這些訪談裡我們看到,讀書成了習近平總書記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是在他的書架裡、床頭邊還是辦公桌上,到處都是觸手可及的各類書籍。讀書對於一個人的成長進步很重要,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當今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在加快、更新的周期在縮短,知識總量也呈幾何級數增長,各種新知識、新情況、新事物層出不窮,讀書學習稍有懈怠,就會落伍。
  • 讀書這麼好的事
    如果你覺得自己無知,那就去讀書吧。不過讀著讀著,你會發現自己更無知。這不是在繞口令,而是我最真實的經歷與感受。《讀書這麼好的事》是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新穎寫的,在讀書這事上他帶給我不一樣的思考角度,囿於原有的認知,我以前從未考慮過。
  • 專訪於丹:讀書是件走心的事
    我爸爸在上海讀完大學才來的北京,他一輩子都愛坐竹椅,他帶來了好多南方的東西。我們家所有竹子、藤的東西後來都殘損不堪,因為竹子和藤在北方都會開裂。但是,我永遠會記得我爸爸坐在吱吱呀呀的散了藤的舊藤椅上,守著他那個開裂的竹書架讀那些書。這就是我記憶中的書房。
  • 一群人,一輩子,一件事,唯有機器人!
    一群人,一輩子,一件事,唯有機器人,時間、人物、事物高度的統一,這是對於機器人的事業追求。將來會有一天,人們驚訝於機器人的魔幻仿生成就,人們驚訝於機器人的超現實體驗感,人們驚訝於機器人的超強智能輸出,也一定會有人追問它的來路。 用未來「30年」實踐伯朗特的「眾生平等思想」和「2049的方法論」就是在踐行「一群人,一輩子,一件事,唯有機器人」。
  • 讀書為了什麼?打動我去讀書的30條理由
    身邊多數人對於讀書的觀念,太過隆重,認為讀書是件可以納入鄙視鏈的事情,甚至上升到品格的層面。其實,先要把讀書看得平凡,讀書無非是人從外界接受信息的一種方式,並不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要忘記讀書人是一種特殊人物才可以讀書。對待讀書這件事情的態度應該是將讀書視為生活的一部分,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或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