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推薦 |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

2020-12-19 漢中市婦聯

論讀書

文/林語堂

讀書本是一種心靈的活動,向來算為清高。「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所以讀書向稱為雅事樂事。但是現在雅事樂事已經不雅不樂了。

今天讀書,或為取資格,得學位,在男為娶美女,在女為嫁賢婿;或為做老爺,踢屁股;或為求爵祿,刮地皮;或為做走狗,擬宣言;或為寫訃聞,做賀聯;或為當文牘,抄帳簿;或為做相士,佔八卦;或為做塾師,騙小孩……諸如此類,都是借讀書之名,取利祿之實,皆非讀書本旨。

亦有人拿父母的錢,上大學,跑百米,拿一塊大銀盾回家,在我是看不起的,因為這似乎亦非讀書的本旨。

讀書本旨湮沒於求名利之心中,可悲。可惜現在也一樣。

今日所談,亦非指學堂中的讀書,亦非指讀教授所指定的功課,在學校讀書有四不可。

一、所讀非書。學校專讀教科書,而教科書並不是真正的書。今日大學畢業的人所讀的書極其有限。然而讀一部小說概論,到底不如讀《三國》、《水滸》;讀一部歷史教科書,不如讀《史記》。

二、無書可讀。因為圖書館存書不多,可讀的書極有限。

三、不許讀書。因為在課室看書,有犯校規,例所不許。倘是一人自晨至晚上課,則等於自晨至晚被監禁起來,不許讀書。

四、書讀不好。因為處處受訓導處幹涉,毛孔骨節,皆不爽快。且學校所教非慎思明辨之學,乃記問之學。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禮記早已說過。

書上怎樣說,你便怎樣答,一字不錯,叫做記問之學。倘是你能猜中教員心中要你如何答法,照樣答出,便得一百分,於是沾沾自喜,自以為西洋歷史你知道一百分,其實西洋歷史你何嘗知道百分之一。

學堂所以非注重記問之學不可,是因為便於考試。如拿破崙生卒年月,形容詞共有幾種,這些不必用頭腦,只需強記,然學校考試極其便當,差一年可扣一分;然而事實上與學問無補,你們的教員,也都記不得。要用時自可在百科全書上去查。

又如羅馬帝國之亡,三大原因,書上這樣講,你們照樣記,然而事實上問題極複雜。有人說羅馬帝國之亡,是亡於蚊子(傳布寒熱瘧),這是書上所無的。在學校讀過書者,皆當會心而笑。然想到教科書規範頭腦,湮塞性靈,卻又堪哭。

今日所談的是自由的看書讀書,無論是在校,離校,做教員,做學生,做商人,做政客有閒必讀書。

這種的讀書,所以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養性靈。人之初生,都是好學好問,及其長成,受種種的俗見俗聞所蔽,毛孔骨節,如有一層包膜,失了聰明,逐漸頑腐。

讀書便是將此層蔽塞聰明的包膜剝下。能將此層剝下,才是讀書人。點明讀書要能破俗見陋習,復人之靈性。

對死讀書本固持陳念之人一段譏諷,令人心驚警惕。蓋我們也未嘗不有鄙俗之時。

並且要時時讀書,不然便會鄙吝復萌,頑見俗見生滿身上,一人的落伍、迂腐、冬烘,就是不肯時時讀書所致。所以讀書的意義,是使人較虛心,較通達,不固陋,不偏執。

一人在世上,對於學問是這樣的:幼時認為什麼都不懂,大學時自認為什麼都懂,畢業後才知道什麼都不懂,中年又以為什麼都懂,到晚年才覺悟一切都不懂。

大學生自以為心理學他也念過,歷史地理他亦念過,經濟科學也都念過,世界文學藝術聲光化電,他也念過,所以什麼都懂,畢業以後,人家問他國際聯盟在哪裡,他說「我書上未念過」,人家又問法西斯蒂在義大利成績如何,他也說「我書上未念過」,所以覺得什麼都不懂。

到了中年,許多人娶妻生子,造洋樓,有身分,做名流,戴眼鏡,留鬍子,拿洋棍,沾沾自喜,那時他的世界已經固定了:女子放胸是不道德,剪髮亦不道德,社會主義就是共產黨,讀《馬氏文通》是反動,節制生育是亡種逆天,提倡白話是亡國之先兆,《孝經》是孔子寫的,大禹必有其人……意見非常之多而且確定不移,所以又是什麼都懂。

其實是此種人久不讀書,鄙吝復萌所致。此種人不可與深談。但亦有常讀書的人,老當益壯,其思想每每比青年急進,就是能時時讀書所以心靈不曾化石,變為古董。

讀書的主旨在於排脫俗氣。

黃山谷謂人不讀書便語言無味,面目可憎。須知世上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的人很多,不但商界政界如此,學府中亦頗多此種人。然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在官僚商賈則無妨,在讀書人是不合理的。

所謂面目可憎,不可作面孔不漂亮解,因為並非不能奉承人家,排出笑臉,所以「可憎」;脅肩諂笑,面孔漂亮,便是「可愛」。

若欲求美男子小白臉,盡可於跑狗場、跳舞場,及政府衙門中求之。有漂亮臉孔,說漂亮話的政客,未必便面目不可憎。讀書與面孔漂亮沒有關係,因為書籍並不是雪花膏,讀了便會增加你的容輝。

所以面目可憎不可憎,在你如何看法。有人看美人專看臉蛋,凡有鵝臉柳眉皓齒朱唇都叫做美人。

但是識趣的人若李笠翁看美人專看風韻,笠翁所謂三分容貌有姿態等於六七分,六七分容貌乏姿態等於三四分。

有人面目平常,然而談起話來,使你覺得可愛;也有滿臉脂粉的摩登伽,洋囡囡,做花瓶,做客廳裝飾甚好,但一與交談,風韻全無,便覺得索然無味。

「風韻」二字讀書而來。性靈可決定面目,此處也說的這個道理。黃山谷所謂面目可憎不可憎亦只是指讀書人之議論風採說法。

若浮生六記的芸,雖非西施面目,並且前齒微露,我卻覺得是中國第一美人。男子也是如是看法。章太炎臉孔雖不漂亮,王國維雖有一條辮子,但是他們是有風韻的,不是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的。簡直可認為可愛。亦有漂亮政客,做武人的兔子姨太太,說話雖漂亮,聽了卻令人作嘔三日。

至於語言無味(著重「味」字),都全看你所讀是什麼書及讀書的方法。

讀書讀出味來,語言自然有味,語言有味,做出文章亦必有味。有人讀書讀了半世,亦讀不出什麼味兒來,都是因為讀不合的書,及不得其讀法。

讀書須先知味。讀書知味。世上多少強讀人,聽到此語否?這味字,是讀書的關鍵。

所謂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異,所以必先知其所好,始能讀出味來。

有人自幼嚼書本,老大不能通一經,便是食古不化勉強讀書所致。袁中郎所謂讀所好之書,所不好之書可讓他人讀之,這是知味的讀法。若必強讀,消化不來,必生疳積胃滯諸病。

口之於味,不可強同,不能因我的所嗜好以強人。先生不能以其所好強學生去讀。父親亦不得以其所好強兒子去讀。所以書不可強讀,強讀必無效,反而有害,這是讀書之第一義。

有愚人請人開一張必讀書目,硬著頭皮咬著牙根去讀,殊不知讀書須求氣質相合。人之氣質各有不同,英人俗語所謂「在一人吃來是補品,在他人吃來是毒質」。因為聽說某書是名著,因為,要做通人,硬著頭皮去讀,結果必毫無所得。

過後思之,如作一場惡夢。甚且終身視讀書為畏途,提起書名來便頭痛。小時候若非有隨時扔掉不喜之書之權,亦幾乎墮入此道矣!

蕭伯納說許多英國人終身不看莎士比亞,就是因為幼年塾師強迫背誦種下的果。許多人離校以後,終身不再看詩,不看歷史,亦是旨趣未到學校迫其必修所致。

所以讀書不可勉強,因為學問思想是慢慢胚胎滋長出來。其滋長自有滋長的道理,如草木之榮枯,河流之轉向,各有其自然之勢。逆勢必無成就。

樹木的南枝遮蔭,自會向北枝發展,否則枯槁以待斃。河流遇了磯石懸崖,也會轉向,不是硬衝,只要順勢流下,總有流入東海之一日。世上無人人必讀之書,只有在某時某地某種心境不得不讀之書。

警句,有你所應讀,我所萬不可讀,有此時可讀,彼時不可讀,即使有必讀之書,亦決非此時此刻所必讀。見解未到,必不可讀,思想發育程度未到,亦不可讀。

孔子說五十可以學易,便是說四十五歲時尚不可讀《易經》。劉知幾少讀古文《尚書》,挨打亦讀不來,後聽同學讀《左傳》,甚好之,求授《左傳》,乃易成誦。《莊子》本是必讀之書,然假使讀《莊子》覺得索然無味,只好放棄,過了幾年再讀。

對莊子感覺興味,然後讀莊子,對馬克思感覺興味,然後讀馬克思。讀書要等興味來。若有不喜歡之書,擱下幾年,未嘗不變做喜歡,於我心有戚戚焉。

且同一本書,同一讀者,一時可讀出一時之味道出來。

其景況適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讀名人文章,未見面時,是一種味道,見了面交談之後,再看其相片,或讀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層深切的理會。

或是與其人絕交以後,看其照片,讀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

四十學《易》是一種味道,五十而學《易》,又是一種味道。所以凡是好書都值得重讀的。自己見解愈深,學問愈進,愈讀得出味道來。譬如我此時重讀Lamb的論文,比幼時所讀全然不同,幼時雖覺其文章有趣,沒有真正魂靈的接觸,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一人背癰,再去讀範增的傳,始覺趣味。

由是可知讀書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讀者。

程子謂《論語》讀者有此等人與彼等人。有讀了全然無事者;亦有讀了不知手之舞足之蹈之者。所以讀書必以氣質相近,而凡人讀書必找一位同調的先賢,一位氣質與你相近的作家,作為老師,這是所謂讀書必須得力一家。

若單就讀書,得力一家,失之於簡率。然林語堂意思是要人找到師法對象,全心投入、氣質浸潤。此即讀書以「情」讀和以「智」讀之區別。不可昏頭昏腦,聽人戲弄,莊子亦好,荀子亦好,蘇東坡亦好,程伊川亦好。

一人同時愛莊荀,或同時愛蘇程是不可能的事。找到思想相近之作家,找到文學上之情人,心胸中感覺萬分痛快,而魂靈上發生猛烈影響,如春雷一鳴,蠶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

George Eliot自敘讀盧騷自傳,如觸電一般。尼採師叔本華、蕭伯納師易卜生,雖皆非及門弟子,而思想相承,影響極大。當二子讀叔本華、易卜生時,思想上起了大影響,是其思想萌芽學問生根之始。

因為氣質性靈相近,所以樂此不疲,流連忘返,流連忘返,始可深入,深入後,如受春風化雨之賜,欣欣向榮,學業大進。

誰是氣質與你相近的先賢,只有你知道,也無需人家指導,更無人能勉強,你找到這樣一位作家,自會一見如故,蘇東坡初讀莊子,如有胸中久積的話,被他說出,袁中郎夜讀徐文長詩,叫喚起來,叫復讀,讀復叫,便是此理。

這與「一見傾心」之性愛同一道理。你遇到這樣作家,自會恨相見太晚。

一人必有一人中意的作家,各人自己去找去,找到了文學上的愛人,「文學上的愛人」,奇語,但極有道理。

讀書若無愛情,如強迫婚姻,終究無效。他自會有魔力吸引你,而你也樂自為所吸,甚至聲音相貌,一顰一笑,亦漸與相似,這樣浸潤其中,自然獲益不少,將來年事漸長,厭此情人,再找別的情人,到了經過兩三個情人,或是四五個情人,大概你自己也已受了薰陶不淺,思想已經成熟,自己也就成了一位作家。

若找不到情人,東覽西閱,所讀的未必能沁入魂靈深處,便是逢場作戲,逢場作戲,不會有心得,學問不會有成就。

知道情人滋味便知道苦學二字是騙人的話。苦學誤人!警句。只可惜讀教科書,卻非苦學不可。然如能從浸潤各色奇書來長己之才智,未必不能過考卷關。學者每為「苦學」或「困學」二字所誤。

讀書成名的人,只有樂,沒有苦。據說古人讀書有追月法、刺股法、又丫頭監讀法。其實都是很笨。

讀書無興味,昏昏欲睡,始拿錐子在股上刺一下,這是愚不可當。一人書本擺在面前,有中外賢人向你說極精彩的話,尚且想睡覺,便應當去睡覺,刺股亦無益。叫丫頭陪讀,等打盹時喚醒你,已是下流,亦應去睡覺,不應讀書。而且此法極不衛生,不睡覺,只有讀壞身體,不會讀出書的精彩來。

若已讀出書的精彩來,便不想睡覺,故無丫頭喚醒之必要。刻苦耐勞,淬勵奮勉是應該的,但不應視讀書為苦。視讀書為苦,第一著已走了錯路。天下讀書成名的人皆以讀書為樂;汝以為苦,彼卻沉湎以為至樂。

比如一人打麻將,或如人挾妓冶遊,流連忘返,寢食俱廢,始讀出書來。以我所知國文好的學生,都是偷看幾百萬言的三國水滸而來,決不是一學年讀五十六頁文選,國文會讀好的。

試問在偷讀三國水滸之人,讀書有什麼苦處?何嘗算頁數?好學的人,是書無所不窺,窺就是偷看。於書無所不偷看的人,大概學會成名。

有人讀書必裝腔作勢,或嫌板凳太硬,或嫌光線太弱,這都是讀書未入門路,未覺興味所致。

有人做不出文章,怪房間冷,恐蚊子多,怪稿紙發光,怪馬路上電車聲音太嘈雜,其實都是因為文思不來,寫一句,停一句。一人不好讀書,總有種種理由。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來冬又至,不知等待到來年。」其實讀書是四季鹹宜。古所謂「書淫」之人,無論何時何地可讀書皆手不釋卷,這樣才成讀書人樣子。讀書要為書而讀,不是為讀而讀。

顧千裡裸體讀經,便是一例,即使暑氣炎熱,至非裸體不可,亦要讀經。歐陽修在馬上廁上皆可做文章,因為文思一來,非做不可,非必正襟危坐明窗淨几才可做文章。

一人要讀書則澡堂、馬路、洋車上、廁上、圖書館、理髮室,皆可讀。而且必辦到洋車上、理髮室都必讀書,才可以讀成書。

讀書須有膽識,有眼光,有毅力。

說回前面論點,最後一點,也即讀書全部之主旨,讀出自己性靈來。膽識二字拆不開,要有識,必敢有自己意見,即使一時與前人不同亦不妨。

前人能說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

人心之不同如其面,要腳踏實地,不可舍己耘人。詩或好李,或好杜,文或好蘇,或好韓,各人要憑良知,讀其所好,然後所謂好,說得好的道理出來。或竟蘇韓皆不好,亦不必慚愧,亦須說出不好的理由來,或某名人文集,眾人所稱而你獨惡之,則或系汝自己學力見識未到,或果然汝是而人非。

學力未到,等過幾年再讀,若學力已到而汝是人非,則將來必發現與汝同情之人。劉知幾少時讀前後漢書,怪前書不應有古今人表,後書宜為更始立紀,當時聞者責以童子輕議前哲,乃「赧然自失,無辭以對」,後來偏偏發見張衡、範曄等,持見與之相同,此乃劉知幾之讀書膽識。因其讀書皆得之襟腑,非人云亦云,所以能著成《史通》一書。

如此讀書,處處有我的真知灼見,得一分見解是一分學問,除一種俗見,算一分進步,才不會落入圈套,滿口爛調,一知半解,似是而非。

審核:黨曉芬

責編:王幸

編輯:喬中華 徐仁傑

來源:Bobo的悅讀時光

本周微信由漢中市婦聯、洋縣婦聯、陝西省漢中監獄機關婦聯合辦

漢家妹子

不忘初心跟黨走

牢記使命建新功

漢家妹子 無「」不至

漢家妹子——漢中市婦聯官方微信平臺

做優雅女性、悅享生活,我們伴您一路前行!

「漢家妹子」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
    直到前天在路上碰到一個學生,他現在在交警隊做協警,在一起彼此寒暄了幾句正準備離開各忙各的,這時學生突然抓著我的手問我:「老師,讀書有沒有用?」,「課堂上講的那些詩歌、散文……對我有沒有用?」,「還有數學、英語……對我現在生活有沒有用?」
  • 微書架: 移動版的豆瓣讀書
    豆瓣讀書很好地解決了國人關於書評、圖書發現、圖書管理、和以書會友的需求,但是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上卻缺乏一款類似豆瓣讀書的產品。詳細積分規則如下:1、登錄新浪微博成為微書架的用戶:100個微積分。2、新上架一本書到我的書架:10個微積分。3、把書加入我的購書單:5個微積分;之後,此書買到後再上架到我的書架再得5個微積分。4、推薦一本書到微博:2個微積分。5、發一條書摘到微博:2個微積分。6、邀請好友或在微博上推薦使用微書架:10個微積分。
  • 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做自己一輩子都喜歡的事
    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要在這輩子能夠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把自己喜歡的事做成自己一輩子的事業。那我們到底要怎麼確定什麼事才是我們內心一輩子都想要去做的事呢? 一輩子都想要做的事也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的,就像是讀書一樣,開始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書,但是越是讀到最後也好像找到了感覺,自己為什麼要讀書。 找到自己一輩子喜歡做的事,就像是交朋友一樣,不可能一看到就成為了你的終身摯友。雖然交往中也有一見鍾情,一見如故的人,但是那是很少的。交朋友需要交往很久,相處很久,很久的相處後才能從中篩選出那麼幾個一輩子的知心朋友。
  • 讀書是一輩子的好事
    謝衛華一家酷愛讀書,藏書達六千餘冊,全家人常常在書房、飯桌談論讀書心得,家中書香滿溢,散發著沁人的芬芳,他說,讀書是一輩子的好事。成長:讀書為他插上理想的翅膀1979年,謝衛華在湛江藝校中專畢業後被分配到市雷劇團工作。面對單調而艱辛的梨園生活,有的年輕人隨意地打發了時光,而謝衛華卻抓住時機,通過閱讀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 讀書筆記(1)| <那些法國女人天生就懂的事>
    「可以推薦書單嗎?」是我在後臺收到過最多的信息。
  • 讀書5年,如何高效讀書,我推薦4種實用的讀書方法
    在其他人評論「慚愧,這也許就是讀書多與讀書少的差別」時,我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同樣是讀書,有人讀完可以把書中的知識內化吸收,但有的人卻說「讀書沒用」。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針對這個思考,從「我們為什麼讀書」、「怎麼選書」以及『如何高效讀書"三個方面來聊聊讀書這件事。一、我們為什麼讀書?
  • 閱讀打卡⑫|關於孩子的英語啟蒙,北片「微甜」閱讀推廣人推薦這本書
    事不宜遲,我繼續領讀第四節的內容,你就知道了。「微甜」親子繪本閱讀主題:《龍月》親子繪本閱讀主講人:黃惠鈺【「微甜」親子空中課堂】北片微甜讀書聯盟,是北片教育工會教職工推廣全民閱讀興趣小組,一直都致力於提升閱讀興趣,活化閱讀形式,播撒「書香北片」的種籽。
  • 鍾芳蓉:報北大考古要當林微因,林微因梁思成的古建築後繼有人了
    在我的記憶中,徐志摩最喜歡的女人林微因,當年就是考取了古建築專業,於是去了外國讀書,就這樣在國外認識了,上大學的梁思成,兩個人在國外讀書四年並結婚,當時的徐志摩腸子都悔青了,日夜盼望盼林微因回國。考古專業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專業,我個人就非常喜歡,只是我們那個年代沒錢讀書,而沒有讀書而已。林微因和梁思成兩夫婦就做得很成功。
  • 網課把親子關係「逼上絕路」:孩子,讀書苦一時,不讀書苦一輩子
    01讀書的苦,只是苦一時,生活的苦,會讓你苦一輩子孩子,我當然知道讀書很累。知識改變命運在我們國家深入人心,其實無論在哪裡,讀書都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選擇。讀書的苦,只是苦一時,生活的苦,會讓你苦一輩子。如果麗斯不去讀書,她的人生會有多苦,根本不用說都能想像得到。
  •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它幫我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打理生活
    #每周讀懂一本書#曉曉 2020年第28本(7月份第1本)《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閱讀時間2020年7月1-20日。2013年10月,創辦樊登讀書。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樊登對幾本書的核心內容的講解,由此完了成對「認識自己」「了解未來」「精進生活」這三方面的精準剖析。
  • 經典微小說:《這就是愛!》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晚舟讀書」,再點擊「關注」,這樣就可以每天和您一起分享精品文
  • 不在旅途中讀書,就在讀書中旅行,推薦這幾本適合在旅途中讀的書
    作家畢淑敏說:「人生不可儉省的三件事:第一是學習,第二是旅遊,第三是鍛鍊。」她自己本人也很熱愛旅行。在423讀書日,紫玉和大家分享幾本既適合在旅途中讀的書,也適合通過這些書來雲旅遊,在書中尋找不同的見聞,豐富自己的知識。
  • 「我不想讀書,想掙錢」,如果15歲初二女兒對你說,你該怎麼做?
    五一小長假跟老公回了一趟他的河北老家,剛到屋就聽到大嫂滿臉愁容對老公說:「老三,你侄女告訴我她不想讀書了,讀書太辛苦了,說讀書沒啥用,讀完初中要讀高中,讀完高中還得上大學,太浪費時間了,還不如出來掙錢,她身邊的同學在做微商每個月也賺不少錢。
  • 杭州市最美家庭丨心懷善念 方能益行致遠 一束微光照大愛
    「第一次進入益行書屋,這裡的書很多,環境也好,主人也很熱情,而且讀書不要錢」,「平時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空了就讓孩子到益行圖書借閱,真的非常感謝益萍,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免費的讀書空間……」這是富陽益行圖書讀者分享群裡經常收到的暖心留言
  • 學者探討"微閱讀時代" 解璽璋呼籲讀有分量的書
    講壇以「微時代的閱讀」為主題,邀請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敬澤,著名作家作者葉廣芩,文化學者解璽璋,資深媒體人肖國良,中央編譯出版社總編輯劉明清等嘉賓,共同探討微閱讀時代的生活方式。  為什麼讀書?  每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世界各地都會掀起一陣有關閱讀的討論熱潮。其中,「為什麼讀書」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 2017年讀書總結及必讀書單推薦
    由於工作性質轉換,年中幾個月讀書幾乎為0。2018年還是要加把勁才行呢。接下來我挑出幾本最值得讀的進行分享(說的太多你們肯定不會看啦)。看完別忘了在文末投票告訴我你的興趣,以及領紅包哦!《人類簡史》Lulu 點評:主要推薦給女生。不要因為書名錯過了好書。作者是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生張羽。
  • 讀書推薦丨讀好書,好讀書
    就像三毛說的: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今天,讓我們一起重拾讀書的美好,一起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吧!
  • 世界讀書日,推薦一些《科學史》著作!
    純粹的理科生也沒辦法寫出《科學史》,即是他讀過很多文史哲的書,但是讀書跟寫作所需要的功夫是不一樣的。世界讀書日,京東五折優惠我最崇拜的既不是博而不精的泛泛之士,也不精而不博的尖端人才。古人講了:「致廣大而盡精微」,這就要求博學通覽方可「致廣大」,需要專攻一端才能「盡精微」。
  • 百招會不如一招精,向中小學老師能一輩子重複一件事的堅守致敬
    俞先生在演講中說: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就教教科書上的那點東西,不斷地重複,最後自己就被掏空了。最後知識面很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學生教好。對此,網絡上有大量的人攻擊和懷疑他,詆毀中小學老師,是不是想天下的父母對中小學教師失望,選擇去他的培訓學校,貶低別人,是為了宣傳抬高自己,給自己的培訓學校造勢,拉生源。
  • ...幹部讀書月」活動讀書感悟優秀文稿丨做老實人 幹老實事 當老黃牛
    汾陽市「黨員幹部讀書月」活動讀書感悟優秀文稿丨做老實人 幹老實事 當老黃牛 2020-05-21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