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們最常使用腰圍來作為衡量肥胖的指標,國內把男性90cm、女性低於80cm作為是否肥胖的標尺,超過這一限度,患「三高」等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的風險就比較高。然而,男女堆積脂肪的部位天生會有所差異,澳洲研究發現,女性以臀圍作為肥胖指標,比腰圍更精準。
這項澳洲雪梨大學2004年的研究,其目的是確認臀圍是否能準確預測絕經後婦女的腹部脂肪和全身脂肪,並調查身體質量指數(BMI)與臀圍之間的關係。
BMI數值與肥胖關係揭秘
太胖太瘦都不妥!BMI指數不正常壽命減少 4 年
研究人員針對75名45-76歲的絕經後婦女,檢查了身高、體重、腰圍、皮皺厚度(指皮下脂肪的厚度,用於推算全身脂肪量,或作為判定肥胖的指標),並以X光儀器掃描檢測出全身骨密度、脂肪、腹部脂肪,以及腹部脂肪與瘦體質量比例。
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婦女的臀圍與全身、腹部脂肪都有高度相關。她們的臀圍和全身脂肪量相關係數為0.86、與腹部脂肪量相關係數為0.92(1代表最密切相關)。另一方面,腰圍雖然也與腹部脂肪呈現顯著相關,但相關程度較臀圍低(0.83)。
長年研究運動營養與減重相關問題的臺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副教授侯建文針對該研究說明︰已有許多研究證實,男性的脂肪容易堆積在腹部,而女性的脂肪容易堆積在臀部、大腿及手臂(蝴蝶袖),這項研究證實女性的臀圍與全身或腹部脂肪相關性高於腰圍。,男性仍可以用腰圍當成肥胖指標,女性則用臀圍當成肥胖指標更為合適。
肥胖是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則的危險因素之一,而肥胖的定義是腰圍男性≧90cm、女性≧80cm,或BMI≧28為肥胖(上面圖中的30是WHO標準,結合東方人身材特點,我國的標準為28)。
無論是腰圍、臀圍、BMI,各種衡量肥胖的標準都有其準確性,差別在於準確率的高低。以目前研究預測肥胖的數值來看,臀圍和腰圍準確率都高,只是對於女性,臀圍比腰圍來得更加精準。而單純採用體重來衡量,因為沒有考慮到身材比例、身高等因素,準確度就很低。
另外,以往曾使用腰臀比(腰圍除以臀圍)作為衡量肥胖的標準,小於0.85為正常,但這個標準對不同人種和體態變數太大(例如因為臀圍極大,即便腰圍也超標,但腰臀比例卻會被誤認標準或偏瘦),在此不列入討論範疇。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無論把腰圍還是臀圍當作肥胖標準,減肥前都應先了解自己肥胖的根本原因。曾有要減肥的女生認真運動、節食兩個月都沒瘦,究其原因,原來是強度過高的運動讓身體壓力太大、睡眠不足所導致。
雖然許多研究指出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對減肥的效果最好,但針對體重過大且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太高的強度反而會讓身體短時間增加過多壓力,導致負面影響,無法持續。
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除了減脂還有什麼好處?
研究表明:高強度間歇訓練可逆轉肌肉衰老
因此,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模式、選對合適的時間、搭配良好的飲食和睡眠等生活習慣,才是減肥的根本之道。
https://shop90636545.m.youzan.com/v2/showcase/homepage?kdt_id=90444377&reft=1594435168795&spm=fake.0&redirect_count=1
選運動裝備去陪你跑小店送運動課程,像戀愛一樣去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