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發脾氣時面目猙獰的你,在孩子眼中與一頭怪獸無異。
這句話並不誇張,因為我們容易發現,在身邊的家庭中,父母如果情緒溫和,友善待人,孩子的性格也是落落大方,家庭關係融洽,自信有愛。
反之,如果在有家暴、或者經常被父母怒吼甚至暴力的家庭,孩子對父母的臉色就非常敏感,生怕做錯什麼事又招來事端,唯唯諾諾,努力的笑臉相迎。
那麼,父母的情緒管理真的那麼影響孩子嗎?
海綿媽媽帶著疑問,看過一個臺灣的影片《VR還原家庭暴力:孩子面對失控父母有多恐懼》,完美還原了孩子眼中父母情緒失控的樣子。
影片最開始,小男孩拿著玩具槍射擊其他玩具小人之後,留下了一地狼藉。一旁的爸爸開始大聲訓斥,並在嘴裡念叨著:是不是欠揍?
這句話聽在孩子的耳朵裡,太過於刺耳。孩子不得不再一次開啟他的逃跑求生存模式,但依然掙不脫父母的「包圍」,被父母逼到了沙發一角,媽媽嘴裡還一直重複著「媽媽討厭你」。
整個過程中,爸媽的情緒越來越激動,表情越來越猙獰。從責罵,到嘶吼,到摔東西……哪一個環節都沒有落下。
最後,小男孩默默地摘下VR眼鏡,獨自在一旁低下了頭。而影片最後定格的畫面上出現了一句話:父母每次情緒失控的樣子,將在孩子記憶裡留存很久。
這部影片也被稱為「失控的遊戲」,但失控的不是孩子的遊戲,是父母的情緒。
其實,中國很多父母,都有很嚴重的情緒問題。
《2016年度中國親子教育現狀調查》報告中指出, 87%左右的家長承認自己有過焦慮情緒,其中近20%有中度焦慮,近7%有嚴重焦慮。
情緒焦慮的家長習慣於從外部向孩子強行灌輸、施壓,無意識地將負面的情緒輕易釋放在幼小的孩子身上。這樣的「愛」,很容易被轉化成為「恨」。
家,不僅是愛與溫暖的傳遞通道,往往也是恨與傷害的傳遞通道。而家裡有個情緒化的人,則更會加劇家庭的不幸。
一位心理學家曾說,人類對傷痛的記憶,本身就比對快樂的記憶要敏感幾十倍。
在我們以愛之名的吼罵中,我們的愛早已化作猛獸一點點在侵蝕著孩子的安全感。
所以,與孩子溝通時,父母也要多點耐心,保持情緒的穩定,少一些冷漠的語言暴力,多一些溫和的鼓勵,這樣的正面管教,才能養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
父母積極的情緒也會影響到孩子,孩子會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和孩子會找到讓彼此都舒服的教育方式。
學會給自己的脾氣"降溫",堅定且理智的教育是可以孩子更容易獲得成長的方式,也是更容易達到目標的教育初心。
但是說到容易,做到比較難,如果你也想做好父母的職責,但是不知如何做好,海綿媽媽推薦你看下寶藏書籍《正面管教》系列4冊,讓你的育兒問題可一站式解決。
簡·尼爾森
簡·尼爾森是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美國「正面管教協會」的創始人。她是7個孩子的母親,18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
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譯成超過16種語言,在美國銷量超過400萬冊。
特別是她提出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媽媽在教育方法上的差別,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分別從愛子心經:孩子,媽媽會這樣愛你」「育子秘訣,如何雕刻孩子這塊璞玉」「實用寶典,媽媽解決育子難題的妙招集錦3方面闡述中國主流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
將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意義剖析,並且針對具體問題提出解決方法。
例如:如何開發孩子智力?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學習?如何培養孩子優秀思想品德?孩子受到挫折如何鼓勵?等等。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主要講述了如何學會一種讓孩子聽話的神奇語言,這種愛的語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
圍繞「如何說」「怎麼聽」,作者提供了多方面的探討和實踐使用技巧。
1.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2.鼓勵孩子與父母合作
3.鼓勵孩子自立
4.表揚,不要貶損,批評,不要傷害
輔以大量的常見問題及場景加以說明,並且配有相應練習題,提供可行的思路與建議。幫助孩子成為獨立、自強、充滿愛心並且具有責任感的人。
當然還有《不吼不叫培養好孩子》、《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分別是教會家長和孩子溝通的好書,而這4本書就是一座橋梁,一座與孩子輕鬆交流的溝通之橋。
讓我們走出教育誤區,走進正確教育之門 ,孩子會成長的很好,我們家長也會輕鬆很多,收到的人都是一致的好評!
這樣的一系列正面管教書籍4本領劵後才25元,不過是一杯奶茶錢,一包煙錢,卻可以帶你高效正確的管教好孩子,何樂而不為呢?
大家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