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紀錄片揭露教育真相:情緒失控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2020-12-23 海綿媽媽說育兒

你知道嗎?發脾氣時面目猙獰的你,在孩子眼中與一頭怪獸無異。

這句話並不誇張,因為我們容易發現,在身邊的家庭中,父母如果情緒溫和,友善待人,孩子的性格也是落落大方,家庭關係融洽,自信有愛。

反之,如果在有家暴、或者經常被父母怒吼甚至暴力的家庭,孩子對父母的臉色就非常敏感,生怕做錯什麼事又招來事端,唯唯諾諾,努力的笑臉相迎。

那麼,父母的情緒管理真的那麼影響孩子嗎?

海綿媽媽帶著疑問,看過一個臺灣的影片《VR還原家庭暴力:孩子面對失控父母有多恐懼》,完美還原了孩子眼中父母情緒失控的樣子。

影片最開始,小男孩拿著玩具槍射擊其他玩具小人之後,留下了一地狼藉。一旁的爸爸開始大聲訓斥,並在嘴裡念叨著:是不是欠揍?

這句話聽在孩子的耳朵裡,太過於刺耳。孩子不得不再一次開啟他的逃跑求生存模式,但依然掙不脫父母的「包圍」,被父母逼到了沙發一角,媽媽嘴裡還一直重複著「媽媽討厭你」。

整個過程中,爸媽的情緒越來越激動,表情越來越猙獰。從責罵,到嘶吼,到摔東西……哪一個環節都沒有落下。

最後,小男孩默默地摘下VR眼鏡,獨自在一旁低下了頭。而影片最後定格的畫面上出現了一句話:父母每次情緒失控的樣子,將在孩子記憶裡留存很久。

這部影片也被稱為「失控的遊戲」,但失控的不是孩子的遊戲,是父母的情緒。

其實,中國很多父母,都有很嚴重的情緒問題。

《2016年度中國親子教育現狀調查》報告中指出, 87%左右的家長承認自己有過焦慮情緒,其中近20%有中度焦慮,近7%有嚴重焦慮。

情緒焦慮的家長習慣於從外部向孩子強行灌輸、施壓,無意識地將負面的情緒輕易釋放在幼小的孩子身上。這樣的「愛」,很容易被轉化成為「恨」。

家,不僅是愛與溫暖的傳遞通道,往往也是恨與傷害的傳遞通道。而家裡有個情緒化的人,則更會加劇家庭的不幸。

一位心理學家曾說,人類對傷痛的記憶,本身就比對快樂的記憶要敏感幾十倍。

在我們以愛之名的吼罵中,我們的愛早已化作猛獸一點點在侵蝕著孩子的安全感。

所以,與孩子溝通時,父母也要多點耐心,保持情緒的穩定,少一些冷漠的語言暴力,多一些溫和的鼓勵,這樣的正面管教,才能養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

父母積極的情緒也會影響到孩子,孩子會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和孩子會找到讓彼此都舒服的教育方式。

學會給自己的脾氣"降溫",堅定且理智的教育是可以孩子更容易獲得成長的方式,也是更容易達到目標的教育初心。

但是說到容易,做到比較難,如果你也想做好父母的職責,但是不知如何做好,海綿媽媽推薦你看下寶藏書籍《正面管教》系列4冊,讓你的育兒問題可一站式解決。

簡·尼爾森

簡·尼爾森是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美國「正面管教協會」的創始人。她是7個孩子的母親,18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

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譯成超過16種語言,在美國銷量超過400萬冊。

特別是她提出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媽媽在教育方法上的差別,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分別從愛子心經:孩子,媽媽會這樣愛你」「育子秘訣,如何雕刻孩子這塊璞玉」「實用寶典,媽媽解決育子難題的妙招集錦3方面闡述中國主流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

將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意義剖析,並且針對具體問題提出解決方法。

例如:如何開發孩子智力?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學習?如何培養孩子優秀思想品德?孩子受到挫折如何鼓勵?等等。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主要講述了如何學會一種讓孩子聽話的神奇語言,這種愛的語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

圍繞「如何說」「怎麼聽」,作者提供了多方面的探討和實踐使用技巧。

1.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2.鼓勵孩子與父母合作

3.鼓勵孩子自立

4.表揚,不要貶損,批評,不要傷害

輔以大量的常見問題及場景加以說明,並且配有相應練習題,提供可行的思路與建議。幫助孩子成為獨立、自強、充滿愛心並且具有責任感的人。

當然還有《不吼不叫培養好孩子》、《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分別是教會家長和孩子溝通的好書,而這4本書就是一座橋梁,一座與孩子輕鬆交流的溝通之橋。

讓我們走出教育誤區,走進正確教育之門 ,孩子會成長的很好,我們家長也會輕鬆很多,收到的人都是一致的好評!

這樣的一系列正面管教書籍4本領劵後才25元,不過是一杯奶茶錢,一包煙錢,卻可以帶你高效正確的管教好孩子,何樂而不為呢?

大家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現實:低眼界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有這麼一部紀錄片,它用時6年,記錄了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的三個孩子不同的人生軌跡。讓大眾看到了社會的殘酷、人生的殘酷。這部紀錄片叫《出路》,從2009年拍攝到2015年,一共花了整整六年的時間才製作完成。
  • 情緒失控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你什麼脾氣,孩子就是什麼命運
    和人交往過程中脾氣暴躁易怒的孩子,他的父母肯定也是同一類型的人。再這種情緒容易失控,喜歡衝孩子發脾氣的父母的教育之下,孩子很難能夠擺脫父母的負面影響,成為一個與父母截然不同的人。 情緒失控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 60位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揭露:低格局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60位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揭露:低格局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離不開的是家庭與學校的教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當中,父母的教育佔主導作用,因為在孩子一生的時間中,是與父母待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
  • 容易失控的父母,養不出情緒穩定的孩子
    幸好被在場的老師攔住,這才沒動手,老師看到阿華這麼不冷靜,只能先勸她:「孩子打個架很正常,您不問原因上來就打罵孩子,您連自己的情緒都管不住,怎麼能管得好孩子呢?您這樣做,其實是在給孩子做榜樣,孩子會默默的學著你長大的!」原來兩個孩子打架就是因為一句話沒說對,阿華的兒子上來就動手了。
  • 教育並不需要父母多麼優秀,情緒穩定才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愛發脾氣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成長每個階段都需要家長的盡心盡力。父母的言行同時也深刻地影響著孩子的性格以及人格的形成。愛發脾氣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家長的生活被工作還有日常瑣事填滿,很多時候家長的情緒會受到各方面的影響,積累的情緒會被壓抑很久,但是任何理由都不該成為無辜對待孩子發洩情緒的藉口。家長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的傷害,情緒的力量是強大的,特別是憤怒的情緒,尤為厲害。如果家長的壞情緒都由家長來買單,那將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
  • 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一部拍了6年的紀錄片揭露教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娃山溝溝裡的姑娘 馬百娟剛開始,第一位孩子是來自甘肅會寧農村大山深處的馬百娟,父親60多歲,母親由於自身的智力缺陷幾乎沒有勞動能力,紀錄片中的三個孩子,袁晗的家世最好,她或許不需要考慮未來幹什麼,就能靠著父親母親的補給活的衣食無憂,而馬百娟和徐佳兩個都是小地方長起來的人,同樣是身世窮困,但最終的命運確實天差地別,這不禁讓我們反思家長對他們產生的影響有多大?
  • 臺灣福利兒童聯盟調查:78.4%兒童曾經歷父母情緒失控
    華夏經緯網11月2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19日是防止兒童受虐日,臺灣兒童福利聯盟公布臺灣地區家長情緒失控情形調查。調查顯示,78.4%兒童曾經歷父母情緒失控,33%兒童曾在父母情緒失控下被打或被羞辱。
  • 父母「情緒失控」,在孩子眼裡是什麼樣子?《吵架的父母》告訴你
    短片雖然更為突出的是有關於「恐怖」,但其核心所要講的卻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經常會出現的情緒失控,而父母的情緒失控對於孩子來講,卻是具有近乎毀滅性的打擊,例如在片尾變成怪物的父母堵在了女孩房間的門口。 1.父母的情緒失控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父母的情緒失控總是會毫無徵兆的突然到來,雖然在動畫短片中所講述的是父母之間的爭吵嚇到了孩子,而在現實生活中雖然在有些家庭中夫妻吵架的情況會更多,但在大多數的家庭中,夫妻其中一方的情緒失控更多的還是會被歸因到孩子的身上。
  • 愛發脾氣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就是父母的負能量和壞情緒。,可情緒失控的父母卻成了懸在孩子頭頂上的一把刀,隨時有手起刀落的危險,實在太可怕了。優秀的孩子身後,都站著情緒穩定的父母。教育,有時並不需要父母多麼「優秀」,心態平和、情緒穩定
  • 4歲男童被男子甩飛:情緒失控的父母,傷害孩子最深
    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父母身邊,孩子很有可能會崇尚武力、暴力溝通,進而在未來的人際交往中受挫。 情緒失控的父母,傷害孩子最深。一時的衝動,可能輻射孩子的一生。 「你養十年了,管不了這孩子,這孩子在我這待仨月,我也管不了。」 「這不就在說我當爸爸的沒有盡到責任嗎?」
  • 只因吃飯慢,女兒就被母親打,情緒失控的父母太可怕
    文\好孕姐父母情緒失控,很多人習以為常,因為父母承擔著養家餬口的壓力,再遇上調皮搗蛋、不聽話的孩子,發點火也正常。但是,如果父母情緒失控,大家都不重視起來,後果難以想像。父母情緒失控,在家庭生活中廣泛存在聽到上面的案例,有人可能會說,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一塊兒肉,狠心打孩子,甚至把孩子打傷的父母,只是極個別的,所以不要抓住一件事情不放,就說父母情緒失控,會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但是,如果你到網上隨便一搜就能知道,因父母情緒失控,孩子受到傷害的案例非常多。
  • 暴脾氣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這3招能幫你有效控制情緒
    在與孩子相處時,很多家長,總是會情緒失控,對孩子發脾氣,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其實有時候,吼叫孩子,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會把育兒這件事,給搞砸了,不僅孩子沒有教育好,還會嚴重影響親子關係。經常會看到有些父母關於情緒方面這樣發帖:非常不想發脾氣,但是不吼不叫都不管用啊,吼完我也後悔,有沒有什麼好方法推薦啊?
  • 李玫瑾坦言:父母的壞情緒會養出三種「劣性孩子」,調控刻不容緩
    文/ 養娃女神Miss劉(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評論)每對父母都想把孩子培養成自信樂觀,聽話懂事的人,但往往事與願違,這其實和父母情緒有很大關係。父母本身的性格和情緒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特徵。育兒教授:父母易怒多會養出這三種特徵的孩子李玫瑾教授作為著名育兒專家,在育兒觀上獨到的見解受到了許多父母的歡迎。她曾經在講座中談到:「有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學習時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遇到事情就火冒三丈,大吼大叫,從來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 孩子動不動就情緒失控?和孩子玩「情緒紅綠燈」,終止孩子壞情緒
    孩子們常常喜歡模仿,所以如果父母的情緒都控制不好的話,甚至在孩子面前展示暴躁的一面,那麼孩子長期處於恐懼和害怕之中,慢慢的就很容易會參照父母的行為,就像複製一樣,遇到相同的不順心的問題,就會很容易展現出來。 拿破崙說過:能制好情緒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還偉大。不會控制自己情緒的父母,對孩子帶來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 BBC跟拍56年紀錄片揭露的真相: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的人生?
    上世紀60年代,英國格拉納達電視臺(如今的BBC),製作了一部紀錄片——《人生七年》。 這部跨越半個多世紀、現在仍然在拍的紀錄片,由當年剛剛從劍橋畢業的麥可·艾普特和保羅·阿爾蒙德共同指導,旨在揭露階層差異,對社會和人們,帶來的影響。
  • 父母為什麼經常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做到3點,父母能掌控情緒
    在孩子的教育中,相信每個當父母的都不希望自己情緒失控,尤其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可父母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01、對孩子的過高的期望和現實的差距,讓父母產生無形的壓力,如果孩子表現不好,父母就容易情緒失控。
  • 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學校,這幾類神仙家庭最容易養出優秀的孩子
    懂得放手的家庭,養出的孩子不但獨立,而且更懂感恩,但是反觀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家庭對孩子其實存在兩種極端:要麼是過度保護,「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一味呵護溺愛,漸漸把孩子養廢;要麼是極度控制,大人說做什麼孩子就必須做什麼,孩子沒有主見,變得敏感、討好。其實這兩種都是不可取的。
  • 一部紀錄片揭露了,為什麼現實生活中很多的家長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這幾天,有人一直催促著我看一部紀錄片。因為這幾天有點忙就沒有看。昨天看了以後,給我的感觸很深刻。這部紀錄片,花了整整六年才拍攝完成,從09年一直到10年。這部紀錄片一直記錄著三個孩子的成長史。總共不到50塊,她所在的學校全學校只有兩個老師,還有5個學生,小娟很喜歡讀書,她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小娟說自己的夢想,從小就是去北京上大學,她從沒有出過遠門,他也並不知道北京在哪裡。
  • 教育孩子難免情緒失控,學學莊子的「空船理論」,解決無謂的情緒
    是不是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會動怒,甚至可能會導致情緒失控。可能本來心平氣和的跟孩子講述某一件事的時候,由於孩子的不聽教導致怒火上升,最後還破口大罵,將家庭氛圍陷入了低氣壓狀態。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情緒失控有多可怕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能因為情緒失控的原因,導致給孩子的傷害是一生都不可以磨滅的。前段時間有個新聞上了熱搜:年僅6歲的小女孩,被父親活活打死。聽到這個標題是不是覺得駭人聽聞,事情的起因是這樣子的。
  • 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管用嗎?情緒失控才是憤怒的真相!
    這句話讓父母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變得理所當然,更有甚者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他們覺得打罵孩子天經地義,而孩子接受打罵也是孝順的表現。雖然有人對此發出過質疑的聲音,但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了這個向來如此的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