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甜橙,要喝苦茶,詩人贈給茶的一個雅稱——「苦口師」

2020-12-13 酒茶香

[題記]皮日休(約838-約883 ),晚唐文學家。字襲美,一字逸少,漢族,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詩人、文學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鹹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曾任蘇州軍事判官、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等。後參加黃巢起義,有點說被黃巢俘虜任職,任翰林學士,有的說說被後被唐軍所殺,反正起義失敗後不知所終。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晚唐大詩人皮日休才華橫溢,聲名遠播,其子皮光業(字文通)也是滿腹文章,儀表堂堂,學富五車,擅長高談闊論,博古通今,做官後也頗有政績。據記載,皮光業自小聰慧,十歲即能詩文,頗有家風,容儀俊秀,氣質倜儻,如神仙中人。用現代的詞語描繪就是,高富帥外加官二代,

今天就是關於皮光業在吳越天福二年,即公元937年,做丞相的一件趣事。這件趣事讓茶有了另一個別稱雅號。

有一日,皮光業的遠方親戚,一位表兄弟請他去品嘗新鮮的柑橘,更是設宴準備好好款待下這個貴戚。

聚會那日,滿朝上下,百官雲集,達官貴胄一應俱全。宴席也都是美味珍饈,美酒香茶。當熱鬧之時,皮光業駕到。

今天本是品柑橘之宴,但是皮光業卻沒有心情在這柑橘上,因為天氣炎熱、加之趕路的緣故,自是舌幹口燥的。

皮光業對新鮮甜美誘人的柑橘一眼不瞧,進門就大呼「我要喝茶!我要喝茶!」。

於是,侍奉的下人趕忙端來一大海碗的茶湯,皮光業也不顧丞相的威儀了,捧起碗來就是一頓猛喝。喝完以後,抹抹嘴角,才覺得舒坦起來。

詩人就是詩人,才情在舒坦時馬上迸發出來。不一會就聽他即興吟詩一首: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旁邊的人一聽是丞相給做的詩,那趕緊記錄下來呀。大家都把這件趣事在坊間傳頌。

於是乎,久而久之,茶另有了雅號 「苦口師」。

看到「苦口師」一詞稱呼茶,還真是貼切。我們品茶也都是第一口苦,第二口澀,第三口甜。人生不也是如此嗎,往往是先苦後甜,才是有回味和成就的人生。茶,就如同老師一樣,品茶也是學會品味人生。幾口之後,回味一下,才會苦甜清澈。

相關焦點

  • 「苦口師」茶的——茶的雅號別稱
    茶的別稱有好多種今天說一個關於茶的別稱 苦口師的故事晚唐著名的詩人皮光業襄陽人士,字文通皮光業對新鮮甜美誘人的柑橘一眼不瞧,進門就大呼「我要喝茶!我要喝茶!」。不一會就聽他即興吟詩一首: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旁邊的人一聽是丞相給做的詩,那趕緊記錄下來呀。大家都把這件趣事在坊間傳頌。久而久之,茶別有了雅號 「苦口師」。那其實茶的別稱有特別多,那我們今天就來羅列一下。供大家學習參考,讓更多的人看到,不一樣的茶,不一樣的稱呼。
  • 從名貴的楓露茶,到多姑娘家難以下咽的苦茶,隱藏著一個駭人真相
    在《紅樓夢》中,有一種很特殊的茶,叫「楓露茶」,這是作者的杜撰。第八回,賈寶玉在借居在梨香院的薛姨媽那裡吃了飯,喝了幾杯酒,回到自己的住處,丫頭茜雪拿上茶來,賈寶玉忽然想起早起的茶,因道:「早起沏了一碗楓露茶,我說過,那茶是三四次後才出色的,這會子怎麼又拿了這個來?」
  • 周作人先生的茶趣,苦茶與閒適人生是人生一大樂趣
    周作人的茶趣,談起來倒很有點意思。1935年2月周先生寫了一篇題為「關於苦茶」的小品文,文中說他有一位很熟的朋友,因為記起吃苦茶的那句話,順便買了一包特種的茶葉送給他。他吃後覺得實在太苦,終於沒有能夠多吃。
  • 在古漢語中,原來茶的別稱可以這麼美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無論飲茶方式如何變遷,人們對茶的喜愛隨著時間流轉,一直保留到今天。現在就跟著小約一同領略一下與茶相關的雅稱吧。1、 茗茗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別稱,《太平御覽》中記載,其老葉謂之荈,嫩葉謂之茗。所以,茗又指代茶葉嫩芽。
  • 不正經讀茶之茶的雅號別稱你知多少?
    由古至今,人們逐漸意識到了茶的妙用,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茶就這樣淡然在杯中微微漾開,不僅利用其製藥,更讓其成為日常必需品。人們對茶深情厚愛的程度,完全可以從為茶取的高雅名號看出。書中記載,南北朝時,北魏人不習慣飲茶,而是喜愛奶酪,戲稱茶為酪奴,也就是奶酪的奴婢。消毒臣:出自唐朝《中朝故事》詩人曹鄴飲茶詩云:「消毒器豈稱臣,德真功亦真。」唐武宗時期李德欲說天柱峰茶可以消減酒肉的毒性,曾派人煮茶澆在肉食上,並用銀盒密封起來,過了一段時間打開之後,肉已經化成了水,因而人們稱茶為消毒臣。
  • 古代對茶的雅稱,你知道多少?
    後來,民間的書寫者為了將茶的意義表達的更加清楚,於是就把「荼」字減去一划,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茶」字。 古人茶事,總伴著風雅,茶在詩文中,有著各種稱呼,今天我們也盤點茶在古代詩文中的幾種別稱。
  • 茶的雅稱,你知道幾個?
    茶的雅稱就像文人們的雅號一樣,基本是依照茶的個性來取的。那麼茶都有哪些別稱呢? NO.1 荼 陸羽《茶經》記載: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並。 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 少數民族喜愛的四大茶飲,佤族苦茶很回味,白族烤茶最清香
    我們談起壯族人民愛喝的茶,那就離不開其傳統的「甜茶」。很久以前,壯族人民發現了一種野生灌木,在煮水時如果加入這種灌木的葉子,那麼煮出來的水就會變得甜滋與清香。長久以來,勤勞的壯族人民就把這種野生灌木的葉子加工為茶飲用,名為甜茶。
  • 多說幾句丨苦茶
    今天多說幾句要和大家聊的話題是:苦茶。要是讓大家列舉出對茶最常見的誤解,「過於苦澀」一定榜上有名。就拿我生活的四川地區為例,老街、公園、河邊的茶客最常喝的是綠茶,而玻璃杯則是常用的衝泡器具。茶葉在杯子裡一呆就是一下午,這樣的茶湯喝起來過於苦澀,便是常事了。
  • 那些你應該知道的古代雅稱令人眼前一亮,文藝至極,文藝青年必備
    食物雅稱蛋炒飯——菩提玉齋、金裹銀豆腐——福黎、黎祈山楂——堂球子、山裡果、山裡紅苦瓜——半生瓜紅豆——相思子茄子——落蘇山藥——淮山螃蟹——無腸公子蘿蔔——雹突、紫花菘、萊菔、羅服、蘿菔蘋果——紫柰茶葉——雲華 雲腳 雲腴 水豹囊 仙芽 靈草 苦口師
  • 中國是茶的故鄉,那麼茶字是怎麼來的?
    在西漢時成都有一個叫王褒的士大夫,為買一家奴寫了個《僮約》,裡邊記載了「武陽買茶」、「烹茶盡具」的事,這說明當時在士大夫中已經常飲茶了,說起《僮約》還有一個關於王褒的風流故事。王褒是西漢時期的一個大文學家,字子淵,蜀郡人民氏(今四川資陽人)。
  • 各種關於茶故事的掌故
    軍土大驚,這才據實以報:「我從南零取水回來,走到岸邊時,船身晃了一下,整瓶水晃出半瓶,我怕水不夠用,這才以岸邊水填充,不想卻逃不過大人你的法眼,小的知罪了。」李季卿與同來數十個客人對陸羽鑑水技術的高超都十分佩服,紛紛向他討教各種水的優劣,將陸羽鑑水的技巧一一記錄下來,一時成為美談。苦口師是什麼掌故?
  • 春天乾燥喝此茶,潤喉養目,提神醒腦,補水不上火,上班族要多喝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愛喝茶,但是相對於那些綠茶、紅茶,我更喜歡喝花茶,花茶不僅口感芳香,對人類身體好處也有多種。在日常中,我幾乎每天都會喝花茶,最常喝的花茶就是金絲皇菊玫瑰花茶了,我們都知道,玫瑰花茶花香濃鬱,用來泡茶的話味道香濃,口感很好,女性常喝它還能美容養顏,而金絲皇菊茶具有「香、甜、潤」三大特點,把它和玫瑰花茶一起泡製的話,氣味更加芳香,可潤喉養目、提神醒腦,喝的時候再加點冰糖,口感香甜,百喝不膩,相對於那些不愛喝苦茶的人來說,這款茶真的是首選。
  • 喝茶也要懂點茶文化:茶的超10種別稱!
    一字別稱荼這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荼」最早見於《詩經·鄴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句中「荼」字是否指茶,學者推考說法不一。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也說:「荼,苦茶也。」由於茶葉生產的發展,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後來,民間的書寫者為了將茶的意義表達的更加清楚,於是就把「荼」字減去一划,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茶」字。茗這據說是雲南某地區的「茶」之土音,大約東漢時始用來表示茶,現在與茶字基本通用,為茶之雅稱。
  • 芒種解讀|民族文化的價值賦能——江華苦茶
    瑤族是一個熱愛飲茶的民族,在數千年前的遷徙過程中,發現了江華瑤山中藏著的珍稀野茶,於是依山建寨,採茶炒制,久之形成了特色鮮明、遠近聞名的「江華苦茶」。江華苦茶曾是貢茶、省級名茶,而江華也被列為湖南省第一批茶葉出口產品生產基地。但近代以來,由於種種原因,江華苦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卻倍感力不從心。如何振興江華苦茶?
  • 除雪車司機靠喝咖啡加苦茶 整整熬了四個夜班
    浙江在線1月2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章然)一個雀巢袋裝咖啡13克,一次性放兩包下去,會合成一杯苦澀無比的醒腦飲料。  1月28日早上8點,杭州山貓除雪組的張偉又喝了這樣一杯自製的醒腦飲料,這已經是當天的第四杯了。除了咖啡,苦茶也是必備的,隨身攜帶兩升的苦茶,張偉值晚班犯困了就喝。
  • 茶鏽的一個雅稱——「茶山」,它也是茶文化中的重要一環
    ,茶鏽又叫茶垢,在紫砂壺收破秒壺講究養茶山,就是在壺底使茶鏽堆積成小山樣子,具體方法是完者與愛好者那裡,茶鏽有一個雅稱一一「茶山」。茶後,有意不把茶根倒掉,而是使其陰於,日久天長,內壁茶鏽厚重,沏出的茶便會濃香四溢。而人體的嗅覺是鼻腔中的氣味受體對外來的揮發性物質的一種反應。這種氣味受體由支持細胞、細胞和基細胞構成。
  • 唐代茶仙盧仝的《七碗茶歌》將品茶寫得妙趣橫生,真是有才
    尤其是到了唐朝,茶文化更加興盛而成熟。僅僅是茶的美稱就不下十種,如乳花、甘露、瑞草、苦口師等。中國歷代文人對茶更是愛不釋手,茶聖陸羽本是一位詩人,卻撰寫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白居易亦是愛茶之人,號稱「別茶人」,他一生寫了很多關於茶的詩詞,尤其一首《山泉煎茶有懷》,完美的詮釋了茶與人生。
  • 脫貧摘帽進行時|江華苦茶姐種出「甜日子」
    「高溫殺青、先高后低」「嫩葉輕殺、老葉嫩殺」「炒制時要溫高、火勻、時短……」苦茶姐對前來的遊客和社員一邊指導一邊示範,忙得團團轉,茶香滿面撲來。苦茶姐名叫祁滿秀,今年54歲,是土生土長的江華碼市龍灣人,和老伴住在龍灣村大山上,靠種植茶樹為生,現在是正龍灣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 黨員幹部當如苦茶 一味甘苦寫春秋
    《茶經》有言:「茶者……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櫟壤,下者生黃土……野者上,園者次」,苦茶便是這茶之上者。黨員幹部當如苦茶,不怕深山無人識,一味甘苦寫春秋。  黨員幹部當如有朝氣的「苦茶」,葆有春日的生發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