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古至今,人們逐漸意識到了茶的妙用,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茶就這樣淡然在杯中微微漾開,不僅利用其製藥,更讓其成為日常必需品。人們對茶深情厚愛的程度,完全可以從為茶取的高雅名號看出。
酪奴:出自《洛陽伽藍記》。書中記載,南北朝時,北魏人不習慣飲茶,而是喜愛奶酪,戲稱茶為酪奴,也就是奶酪的奴婢。
消毒臣:出自唐朝《中朝故事》詩人曹鄴飲茶詩云:「消毒器豈稱臣,德真功亦真。」唐武宗時期李德欲說天柱峰茶可以消減酒肉的毒性,曾派人煮茶澆在肉食上,並用銀盒密封起來,過了一段時間打開之後,肉已經化成了水,因而人們稱茶為消毒臣。
苦口師:相傳,晚唐著名詩人皮日休之子皮光業在一次品賞新柑的宴席上,一進門,對新鮮甘美的橙子視而不見,急呼要茶喝。於是,侍者只好捧上一大甌茶湯,皮光業手拿著茶碗,即興吟誦道:「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從此以後,茶就有了一個苦口師的雅號。
餘甘氏:宋朝學者李郛(fú)在《瑋文瑣語》中寫道:「世稱橄欖為餘甘子,亦稱茶為餘甘子。因易一字,改稱茶為餘甘氏,免含混故也。」五代詩人胡嶠在飲茶詩中,也說:「沾牙舊姓餘甘氏。」於是,茶又被稱為餘甘氏。
葉嘉:這是蘇軾為茶取的暱稱與專名。因《茶經》首句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又因人們常常利用茶的葉片,所以取茶別名為「葉嘉」。《蘇軾文集》載此文,並作《葉嘉傳》,文中所言:「風味恬淡,清白可愛,頗負盛名。有濟世之才,雖羽知猶未評也。為社稷黎民,雖粉身碎骨亦不辭也。」此傳中用擬人手法刻畫了一位貌如削鐵,志圖挺立的清白自守之士,一心為民,一塵不染,為古來頌茶散文名篇,這也是茶別名中的最佳名號。
清友:宋朝文學家蘇易簡在《文房四譜》中記載有」葉嘉,字清友,號玉川先生。清友,謂茶也「。唐朝姚合品茶詩云:「竹裡延清友,迎風坐夕陽。」
水厄:災難之意,出自《世說新語》,裡面記載了這樣的故事:晉代司徒長史王蒙,喜歡飲茶。他常常請來客人,陪他一同飲茶。但那些並不習慣喝茶,每次去拜訪王蒙的時候都會說:「今天有水厄了。」
(這是之一,明天還有之二哦!)
歡迎訂閱收藏,動動小手指點讚哦~我們每天都會有新的內容給你!
部分出自《中國茶學》,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