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乎上一位旭同學給我們私信說,自己努力得很辛苦,父母不僅看不見、還非常不理解。因為他的基礎不太好,需要一個過程來彌補自己的基礎知識,其實是非常辛苦的。除了要花幾倍的時間來彌補之前掉下的基礎知識,還要跟上學校的進度;這樣持續高強度的學習快3個月了,成績還沒有明顯提高,父母責怪他眼高手低,還勸他現實些不要以985為目標,找些實際些的目標。在學校更是被幾個嘴賤的同學嘲笑他笨,怎麼努力都沒用。這位旭同學不禁也越來越認為是自己腦筋不夠聰明,甚至開始有些認同自己父母的觀點,感到很自卑、對自己感到絕望,有點厭學了。
對於中學生來說,學業不自然是作為學生最大的壓力來源。特別是對於那些願意學習,卻還沒有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的孩子,他們除了面對頭疼的書本、習題、考試,與此同時往往還有父母親人的不理解、老師的輕視怠慢,以及同學的嘲笑排擠。這是很典型的青春期的壓力,我十分理解,甚至親身經歷過,想給這位同學一個大大擁抱。但以我活到現在30+的人生經歷,想對你說,真的不必那麼在意別人的話,哪怕是你最親的父母;也許很多時候他們只是出於關懷與善意,但不適宜的表達同樣會傷害我們。堅持做正確、符合邏輯的事情,頂住壓力,千萬別活成別人手中的扯線木偶。任由他人控制你的喜怒哀樂。
這裡和大家分享王守仁先生在《習傳錄》中寫到的一段話:
「問:「叔孫、武叔毀仲尼,大聖人如何猶不免於毀謗?」
先生曰:「毀謗自外來的,雖聖人如何免得?人只貴於自修,若自己實實落落是個聖賢,縱然人都毀他,也說他不著。卻若浮雲掩日,如何損得日的光明?若自己是個象恭色莊、不堅不介的,縱然沒一個人說他,他的惡慝終須一日發露。所以孟子說:『有求全之毀,有不虞之譽。』毀譽在外的,安能避得,只要自修何如爾。」
大意就是學生問王守仁:叔孫、武叔詆毀孔子,就連孔子這樣的大聖人為何也不能免於被毀謗?
王守仁說:「毀謗都是從外面來的,即使是聖人也無法避免。人貴在自修,縱然人人都毀謗他,也傷害不了他。好比是浮雲遮住了太陽,卻也不能減損它的光明。如果自己只是做出個謙恭禮貌的模樣,內心卻不堅定,縱然沒有一個人說他,他邪惡的一面也終究會暴露。所以孟子說:『毀譽都是在外面的,哪裡能避免,只是要自己用功修養即可。」
這就是「不計毀譽」的道理。即使做得再好也一定會有人罵你,看不慣你。哪怕到了國家的層面,我們不是也正在經歷美國的各種指責、詆毀和要挾嗎?在處理這次疫情算是交出了一份非常好的成績單,雖說最初的階段也犯了一些錯誤,但政府勇敢地站出來承擔起責任,積極地反思,並改正。我們國家在疫情爆發的最初,傾盡舉國之力,封城封國、限制居民外出,力圖切斷傳染源,為全世界爭取時間。卻被美國某些人批判為違反人權。我們呼籲全體人民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也要被某些西方媒體取笑我們是「東亞病夫」。截止6月2日,美國確診人數已超187萬,死亡10.8萬,因新冠死亡的美國人已經遠超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美國死亡人數的總和。《華盛頓郵報》說,責任在於,白宮「忽視了威脅,直到為時已晚」 ……眼見美國疫情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川普就開始怪責中國隱瞞了疫情,謊報了死亡人數,不停把自己因愚昧、自私放下的錯誤甩鍋中國,威脅我們賠償。這就好像我們考試後把題目答案告訴了美國,他抄題都抄錯了;結果考砸了,他還有臉來罵你,真是荒唐!
別人的言語不由我們控制,即使做得再好,也會有人罵你的。因此,我們人一生為何而努力奮鬥,我們的幸福,開心與否都不應該拽在他人的手中,把自己活得如同扯線木偶一般,這才是可憐可悲。我們只要盡最大努力做到問心無愧即可。願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這已經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