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晚上天黑得很早。5點半的時候,林老師和愛人出門散步,外面已經黑黢黢的。經過小區外邊一家新開的私立幼兒園的時候,看見門口還圍著一部分家長。林老師的愛人就很好奇,怎麼幼兒園到這個時候還沒放學嗎?林老師脫口而出,肯定是在補課。林老師的愛人恍然大悟,還真是這回事!她想起來了,有個年輕同事家的孩子也在這個園裡上大班,確實報名參加了外教的補課班。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這個新開的幼兒園很有檔次,在藝術培訓和外語教學方面都有過硬的師資。所以,一部分家境不錯的家長就讓自己的小寶貝在園裡參加課外輔導,據說收費不菲。林老師的愛人感嘆,真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啊!林老師作為一名資深教師,一聽到這句話就氣不打一處來。他說,就是這句話,讓多少家長焦慮,讓多少孩子心碎啊!說話間,一群孩子騎著電動車從他們身邊呼嘯而過,那是高中學生放學回家了。林老師看著路燈下每一個行色匆匆面色冷峻的孩子,不禁嘆息:教育內捲化,孩子們太苦了!
愛人就問,教育內捲化是啥意思啊?林老師說,要講概念呢,我也講不清楚,大概意思就是教育的過度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程度,教育本身已經扭曲了。林老師指著這些匆匆往家趕的孩子說,回家扒一口飯,他們又要趕回來上晚自習,這些孩子,已經成了學習機器人了。愛人插話說,有不少家長都送飯到學校門口來,為了給孩子節約時間,多看點書。林老師說,現在的孩子比我們當年苦多了!起早貪黑就一樁事,學習!除了學習,好像沒什麼事了。在家裡和在學校也沒什麼區別,無非換了一個地方學習。而家長不像家長,是頂著家長名號的老師,開口閉口就是讓孩子看書做作業刷題。愛人說,我們還不錯哦,沒有整天逼兒子學習。
林老師的孩子正在讀大學,馬上就要面臨讀研還是找工作的選擇了。提起兒子,林老師是既自豪又擔憂。自豪的是兒子從小學習上的事沒讓他操過心,也沒補過課,雖不特別突出,卻也穩居上遊,最後考上了一所全國重點大學。在大學裡,也玩遊戲,但沒有玩物喪志,還是保持著良好狀態。專業課成績挺好,各項競賽獲獎也很多,總績點目前看來拿到保研資格大有希望。擔憂的是孩子將來出來找工作仍是一個大難題。林老師那一代人只有20~30%的人可以考上大學,分配工作,而現在大學擴招,公辦、民辦、本科、大專,算起來80%以上的學生都能上大學,甚至已有了十個學生九個上大學的趨勢,這麼多人畢業之後可怎麼安排?
過去上大學真可以說是好中選優,現在成了啥?非獨大學學歷貶值,研究生也擴招了,碩士博士眼瞅著也不緊俏不吃香了。兒子如果幸運地保研成功,還要看保到哪所大學,不是響噹噹的大學,幾年後畢業出來這個研究生學歷恐怕也沒有多少競爭力。以前,教育的篩選功能和培養功能就算是脫節的,但問題不大,畢竟能篩選出很少的一部分「尖子生」,他們只要通過努力爬上了成績的金字塔頂端,好歹大學畢業後工作不愁。現在呢,大學的培養功能發揮的作用依然有限,大學生畢業之後與社會存在明顯的脫節,需要過渡和轉化才能適應新的環境,有些大學生考研就是躲避式的,不敢到社會中來,只能躲在象牙塔裡才感到安全。但是,教育的篩選功能卻幾乎失靈了!在某些方面,甚至出現了逆淘汰!林老師以前教過的學生當中,有一個可以說是真正的學弱,成績差,理解能力、反應能力、表達能力都欠缺。高中上了一個自費大專,然後專升本,考了教師資格證,招考教師他居然因為小學科報名人數少而入圍了面試,面試的前兩名又同時考公成功,放棄了教師入編,他就這麼華麗麗地成為了林老師的同事!但是有這麼好運氣的可不是多數。
據林老師了解,同事朋友家的孩子當中,有讀了研的、有名校本科畢業的,仍然有好些高不成低不就,沒找著中意的工作。有些已經比較務實,開始準備考編,謀一個安穩的飯碗,有些還在憧憬,讓家長急在心頭口難開。還有一些擴招才上了大學的孩子,本事沒學到,脾氣胃口卻大得不得了,既要高薪又要輕鬆,考編又沒這個實力,結果畢業多年還在家裡啃老。林老師說,大學擴招、研究生擴招,提高的是學歷層次,卻延遲了人員的分流,增加了就業的難度。從初中畢業就開始分流,加強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培養頂尖的人才,兩條腿走路不是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強?讓更多的家長認識並接受自己孩子是普通人的事實,及早謀劃孩子的人生出路,找到合適的謀生技能,恐怕才是破除焦慮的好辦法。
關於教育的內捲化,不當和過度的競爭帶來的家長、老師、孩子都辛苦焦慮,你有什麼高見?歡迎留言探討。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