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孩子補課,大學生躲避式考研,教育內捲化,讓人憂心忡忡

2020-11-19 劍客談教育

冬天的晚上天黑得很早。5點半的時候,林老師和愛人出門散步,外面已經黑黢黢的。經過小區外邊一家新開的私立幼兒園的時候,看見門口還圍著一部分家長。林老師的愛人就很好奇,怎麼幼兒園到這個時候還沒放學嗎?林老師脫口而出,肯定是在補課。林老師的愛人恍然大悟,還真是這回事!她想起來了,有個年輕同事家的孩子也在這個園裡上大班,確實報名參加了外教的補課班。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這個新開的幼兒園很有檔次,在藝術培訓和外語教學方面都有過硬的師資。所以,一部分家境不錯的家長就讓自己的小寶貝在園裡參加課外輔導,據說收費不菲。林老師的愛人感嘆,真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啊!林老師作為一名資深教師,一聽到這句話就氣不打一處來。他說,就是這句話,讓多少家長焦慮,讓多少孩子心碎啊!說話間,一群孩子騎著電動車從他們身邊呼嘯而過,那是高中學生放學回家了。林老師看著路燈下每一個行色匆匆面色冷峻的孩子,不禁嘆息:教育內捲化,孩子們太苦了!

愛人就問,教育內捲化是啥意思啊?林老師說,要講概念呢,我也講不清楚,大概意思就是教育的過度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程度,教育本身已經扭曲了。林老師指著這些匆匆往家趕的孩子說,回家扒一口飯,他們又要趕回來上晚自習,這些孩子,已經成了學習機器人了。愛人插話說,有不少家長都送飯到學校門口來,為了給孩子節約時間,多看點書。林老師說,現在的孩子比我們當年苦多了!起早貪黑就一樁事,學習!除了學習,好像沒什麼事了。在家裡和在學校也沒什麼區別,無非換了一個地方學習。而家長不像家長,是頂著家長名號的老師,開口閉口就是讓孩子看書做作業刷題。愛人說,我們還不錯哦,沒有整天逼兒子學習。

林老師的孩子正在讀大學,馬上就要面臨讀研還是找工作的選擇了。提起兒子,林老師是既自豪又擔憂。自豪的是兒子從小學習上的事沒讓他操過心,也沒補過課,雖不特別突出,卻也穩居上遊,最後考上了一所全國重點大學。在大學裡,也玩遊戲,但沒有玩物喪志,還是保持著良好狀態。專業課成績挺好,各項競賽獲獎也很多,總績點目前看來拿到保研資格大有希望。擔憂的是孩子將來出來找工作仍是一個大難題。林老師那一代人只有20~30%的人可以考上大學,分配工作,而現在大學擴招,公辦、民辦、本科、大專,算起來80%以上的學生都能上大學,甚至已有了十個學生九個上大學的趨勢,這麼多人畢業之後可怎麼安排?

過去上大學真可以說是好中選優,現在成了啥?非獨大學學歷貶值,研究生也擴招了,碩士博士眼瞅著也不緊俏不吃香了。兒子如果幸運地保研成功,還要看保到哪所大學,不是響噹噹的大學,幾年後畢業出來這個研究生學歷恐怕也沒有多少競爭力。以前,教育的篩選功能和培養功能就算是脫節的,但問題不大,畢竟能篩選出很少的一部分「尖子生」,他們只要通過努力爬上了成績的金字塔頂端,好歹大學畢業後工作不愁。現在呢,大學的培養功能發揮的作用依然有限,大學生畢業之後與社會存在明顯的脫節,需要過渡和轉化才能適應新的環境,有些大學生考研就是躲避式的,不敢到社會中來,只能躲在象牙塔裡才感到安全。但是,教育的篩選功能卻幾乎失靈了!在某些方面,甚至出現了逆淘汰!林老師以前教過的學生當中,有一個可以說是真正的學弱,成績差,理解能力、反應能力、表達能力都欠缺。高中上了一個自費大專,然後專升本,考了教師資格證,招考教師他居然因為小學科報名人數少而入圍了面試,面試的前兩名又同時考公成功,放棄了教師入編,他就這麼華麗麗地成為了林老師的同事!但是有這麼好運氣的可不是多數。

據林老師了解,同事朋友家的孩子當中,有讀了研的、有名校本科畢業的,仍然有好些高不成低不就,沒找著中意的工作。有些已經比較務實,開始準備考編,謀一個安穩的飯碗,有些還在憧憬,讓家長急在心頭口難開。還有一些擴招才上了大學的孩子,本事沒學到,脾氣胃口卻大得不得了,既要高薪又要輕鬆,考編又沒這個實力,結果畢業多年還在家裡啃老。林老師說,大學擴招、研究生擴招,提高的是學歷層次,卻延遲了人員的分流,增加了就業的難度。從初中畢業就開始分流,加強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培養頂尖的人才,兩條腿走路不是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強?讓更多的家長認識並接受自己孩子是普通人的事實,及早謀劃孩子的人生出路,找到合適的謀生技能,恐怕才是破除焦慮的好辦法。

關於教育的內捲化,不當和過度的競爭帶來的家長、老師、孩子都辛苦焦慮,你有什麼高見?歡迎留言探討。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相關焦點

  • 教育內捲化」的秘密
    也就是說,一兩千年來一直在這樣一個重複性的簡單勞動和效益遞減的過程當中,他們把這個經濟模式稱之為是一種「內捲化」的現象。但是「內捲化」還是令人很費解。為什麼叫內卷?所以我們把它用「退化」來解釋的話,那就比把它叫「內捲化」要明了得多了。所以這是一個翻譯的問題,事實上,英漢詞典裡面對它的翻譯是很明確的,講的就是一種系統性的退化。為什麼大家特別喜歡用這個詞來表達教育呢,通常我們聽到像高考已經「內捲化」了、幼兒園也「內捲化」了,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如果我們說,它是指我們整個的學習系統、教育系統發生了一種退化,這就很明白了。
  • 楊東平:「教育內捲化」的秘密
    「內捲化」是最近媒體出現的一個熱詞。 為什麼大家喜歡用這個詞來表達教育? 比如類似高考「內捲化」、 幼兒園也「內捲化」的說法, 其背後的含義到底是什麼?
  • 楊東平教育洞察:「教育內捲化」的秘密
    楊東平,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長 大家好,我是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楊東平,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什麼是「教育內捲化」。
  • 孩子抑鬱症攀升,內捲化是元兇
    一詞源於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Clifford Geertz)《農業內捲化》(Agricultural Involution),根據吉爾茨的定義,「內捲化」是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
  • 什麼是內捲化?內捲化的成因是什麼?
    很多人說中國社會的內捲化越來越嚴重了。我們能不能克服內捲化,重新高速發展?1、什麼是內捲化?家裡的孩子考慮98分,結果家長就說了,「我知道你們班的誰誰誰考了一百分,為什麼你才98分?」這個孩子就被迫陷入了內捲化。
  • 幼兒園已經開始內卷了
    但令人難以想像的是,現在連幼兒園都開始內卷了。01幼兒園內卷浪潮2020年,學生自殺事件頻發,家長們憂心忡忡。2020年5月6日,西安一名9歲女孩因為無法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從15樓跳下自殺身亡。比如說上海的海富、蒙特梭利等高級幼兒園,普遍需要排隊一年以上。 因為這些幼兒園主打精英教育、國際水準,要麼培養過成功人士,要麼培養過成功人士的孩子。甚至有的家長從小孩出生3天起就開始在浦東某幼兒園排隊,最後還是沒排上。
  • 幼兒園已經開始內卷了!
    究竟何為「內卷」,可以理解為「內部競爭、內部消耗」。再通俗點說,就是大多數人去爭奪有限的資源,導致大家陷入一種越努力回報卻越少的惡性循環。人們狂熱地討論內卷,試圖緩解時代量身定製的焦慮。但令人難以想像的是,現在連幼兒園都開始內卷了.喜歡我家有個小學生,請進入公眾號主頁面「星標」我們,從此「不失聯」。
  • 985考研人數比二本多,「內卷」嚴重,考研成破解內卷最有效方法
    但事實並不是如此,在377萬考研大軍中,20%是985大學學生,這類高端大學生更多地選擇走考研這條路,這讓人想不明白為什麼。有人說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熱起的一個詞「內卷」,尤其是985大學「內捲化」嚴重,而考研成為破解內卷的最有效方法,下面我們就具體了解一下。什麼是「內卷」?
  • 可能是中國內捲化第一篇股票研報
    說到底,就是以前蛋糕在變得越來越大,現在蛋糕不變,但是來分的人不管提高多少水平和能力,都分不到更多蛋糕。舉個例子來說,很多人都想考公務員,因為穩定不會裁員,然後其中大部分人為了進公務員,都報考了中公教育,但是因為這批人佔考公務員的人的多數,大家一起提高了,所以並沒有增加考進公務員的人數。
  • 教育內捲化的江西南昌:窮人家的孩子,根本不配讀名校
    內捲化,是近年來非常火的一個名詞。它指的是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用一個詞概括,就是「瞎忙活」。而教育內捲化,就是在教育上「瞎忙活」。
  • 一本教育內卷「葵花寶典」轉瘋了……
    你要學了,可能就要自宮掉自己的童年,如果所有人都學了,但上大學的名額沒變。所以沒有人從中受益,只是所有參與的人都損失了自己童年。這就是內卷。如今的中小學生上培訓機構的現狀是:差生成績不好要補課;優生成績好也要補課;孩子有問題要補課;孩子沒有問題製造問題也要補課!
  • 內捲化,讓焦慮開始提速
    而你幼兒園的時候在幹嗎?反正我是在玩泥巴。以前聽說過一線城市的名牌幼兒園都要面試,不僅面孩子,還要面家長,家長的個人素養、職業背景和工作能力都對孩子是否能通過面試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仿佛在告訴你,你不說一口高級倫敦腔,你都不好意思把你孩子送進幼兒園。
  • 警惕「內卷」對教育規律的扭曲
    同其他熱詞一樣,「內卷」的受追捧,在於它準確命中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敏感點,並對某些較為複雜的社會現象做了生動精闢的概括,而教育領域的諸多「內卷」現象亦足以讓人警醒。「內卷」(involution)屬於舶來詞,又被譯為「過密化」,原本是農業經濟學中的一個詞彙,指農民為了讓水稻增產而不斷加大勞動投入,但勞動投入的過度密集並未帶來水稻產量的成比例增加,單位勞動報酬反而出現邊際遞減的現象。
  • 內卷已經開始滲入幼兒園了.
    自由活動+隨機提問+全程觀察最恐怖的是,香港幼兒園的面試已經形如社畜申請工作「全面撒網、看運氣中獎」的模式,一次讓孩子面試6~10家幼兒園,哪家給offer去哪裡。有人覺得大學生畢業後的第一次面試,才算進入內卷旋渦。
  • 教育內捲化,是基礎教育的一大悲哀
    在此我也趕趕時髦,說說教育的內捲化。教育內捲化,已經發生並且愈演愈烈。什麼是教育的內捲化?內捲化,又譯為&34;,最早出自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的《農業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吉爾茲提出&34;這種現象叫&34;。什麼是教育的內捲化?
  • 內卷延燒到幼兒園,幼兒教育小學化令人焦慮,超前教育該如何破解
    內卷浪潮可以說已經席捲幼兒園,內捲化從娃娃就已經開始了。02、幼兒園的內卷浪潮:如今幼兒園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其競爭激烈程度,可能已經遠超很多人的想像。3、幼兒教育內捲化:如果說進幼兒園還只是財力和人力方面的壓力,那麼進入幼兒園後的孩子教育則是目前大多數家長和孩子普遍焦慮的重點。職場的內卷直接影響到了教育的內捲化,教育內捲化直接導致各級教育紛紛「搶跑」。
  • 什麼是社會內捲化
    內捲化一詞源於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Clifford Geertz)《農業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
  • 內卷人,內卷魂,卷到最後不是人
    現如今可以在網站上搜索到的對於「內捲化」的解釋大致可以概括為:長期停留在一種簡單層面的自我消耗與自我重複現象,沒有發展的增長。說人話就是,可分配資源的總量沒有增長,但參與資源分配的人數卻在不斷膨脹,從而產生的內部惡行競爭。這裡不得不提到關於「內捲化」最常用來舉例、也是最具爭議的一個例子——高考。
  • 象牙塔陷入內捲化的道場?
    02誰在內卷大學生?《中國大學生成長白皮書》調研發現,「學業」已成為當代大學生十大困惑之首,它具體包括專業課、考研、成績、掛科、考試、四六級等。有資格爭取機會和位置的人隨著教育能力、門檻的提高在不斷增加,內卷是特定環境下人們的無奈的最優選擇,機會有限,A不去爭取,B就會去,A認為苛刻,B就能接受,這個時候去談論如何讓校方去中止內卷,因為無論是校方還是未來單位,他們都是既得利益者,學生的個人意願相對就很蒼白和無力了。
  • 什麼是企業內捲化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什麼是內捲化?百度了一下,百度詞條對內捲化的解釋是:內捲化,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也叫過密化。這一概念最早是用來研究爪哇的水稻農業。在殖民地時代和後殖民地時代的爪哇,農業生產長期以來原地不動,未曾發展,只是不斷地重複簡單再生產。不能提高單位人均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