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四星上將,190萬發炮彈沒能拿下上甘嶺,他怎樣評價志願軍?

2020-12-09 騰訊網

美國四星上將,190萬發炮彈沒能拿下上甘嶺,他怎樣評價志願軍?

導語:1952年11月4日,美國四星上將範弗利特發動了針對五聖山的大規模戰役。範弗利特志在必得,他決心一舉端掉整個上甘嶺,並且徹底擊毀我軍。為了給美軍伸張氣勢,範弗利特特地從東京叫來了大批記者。他的同僚更是在電話中得知了美軍出擊的消息。所有人都提醒他要謹慎小心,可範弗利特不以為然。

氣焰囂張的範弗利特採用了火力制勝的對策。他號召美軍戰士勇敢衝鋒,在陣地上,範弗利特準備了數百門火炮,他們以每小時4500噸的彈藥量向我軍陣地發射炮彈。天空之中,美軍飛機呼嘯而至,成堆的凝固汽油彈不計成本傾斜下來。龐大的彈藥量引起了全世界的震驚。範弗利特高興地望著戰場,他表示美軍即將拿下陣地。

範弗利特顯然低估了我軍,即便敵人火力佔有優勢。可是志願軍將士的戰鬥意志卻是他們不能夠想像的。我們挖了大批壕溝,戰士們緊緊貼著體面。震耳欲聾的火炮在身邊炸響,可是我們卻沒有一絲膽怯。很快,敵人針對771和853兩個高地的進攻行動展開了。美軍來勢洶洶,他們在指揮員的帶領下分成幾個梯隊,然後慢慢地向上推進。戰士們眼看情況不對,我軍開始反擊。

看到志願軍出來交戰,範弗利特更是抓住機遇。他命令前線全面開火,一時之間,猛烈的炮彈真的如同雨點一般掉落在我軍山頭之下。那樣的景觀如同世界末日,抬眼望去,戰士們眼中都是泛紅的光點。光點掉落之後,立刻展開一個個巨大的圓坑。山峰半個小時就被削去了十幾米。最終,範弗利特打掉了190萬發炮彈。五聖山上全部都是密集的坑洞。遠遠望去,如同一個巨人被無數個拳頭砸中。範弗利特無奈至極,他只好承認自己的失敗。他告訴同僚們「中國志願軍是好樣的,他們是十分了不起的軍人,在他們身上能夠看到勇敢、紀律性和視死如歸的優秀品質,我在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

結語:範弗利特對我軍做出的評價無疑是正確的。中國志願軍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我們在冰天雪地之中同敵人頑強戰鬥。這樣的戰鬥精神引來了全世界的讚嘆。五聖山前,我們成功擊退了美軍六萬多精銳士兵。這一仗打出了中國人的尊嚴和威風。之後,美國人只好宣告自己在韓戰中的失敗。他們被我們趕到了三八線以南。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美國人是如何看待上甘嶺戰役的?美軍上將:他們把我們當傻子在打
    上甘嶺戰役又被稱為三角山戰役,是1952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附近展開的一場著名戰役。所謂聯合國軍其實就是美軍和韓軍。上甘嶺戰役是二戰後美國首次大敗的一場戰役,上甘嶺戰役的激烈程度也是前所未見的。炮火的密集程度已經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
  • 美軍傾瀉190萬發炮彈,無人倖存?志願軍勝招:到地下去!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方面在1952年夏季決定動用美國陸軍第7師、韓軍第2師及第9師,奪取五聖山南麓的三角峰和「狙擊嶺」,也就是被我們稱為上甘嶺的地區。美軍將這次行動命名為「攤牌行動」,可見其在戰場上一戰定勝負、從而在和平談判中佔上風的企圖。但結果大家都知道,面對聯軍極大的火力優勢,志願軍牢固地守住了陣地,並且讓聯軍付出巨大的代價。
  • 美國人如何看上甘嶺戰役?美軍四星上將:把我們打成了傻子
    金一南將軍曾在演講中提到,他到西點軍校訪問時,美國軍官們對他極為尊重熱情,重要原因就是韓戰,這一仗打出了敵人對中國軍人的尊敬。在上甘嶺戰役中,敵人對志願軍兩個高地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共傾瀉炮彈190餘萬發,最多一天30餘萬發;共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投彈5000餘枚,最多一天出動250架次,投彈500餘枚。這是什麼概念?這種炮火密度,已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高水平。
  • 範弗裡特攤牌上甘嶺:兩百人五天拿下。結果:志願軍殲敵2.5萬
    範弗裡特大手一揮,準備犧牲兩百人,在五天之內拿下那兩個高地,因為按照情報和經驗,哪兩個高地上的志願軍絕對不會超過兩個連隊。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場範弗裡特認為很輕鬆的山地戰,竟然讓「聯合國軍」付出了2.5萬人的代價,打了43天,以慘敗告終。
  • 看世界如何評論上甘嶺戰役
    戰役由美國第9軍發動,以爭奪朝鮮中部金化郡五聖山南麓村莊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的控制權為主,屬於「聯合國軍」金化攻勢(Operation Showdown)的一部分。此役前後歷時43天,在3.7平方公裡的地區,共發射炮彈超過230萬發,雙方傷亡3萬多人。此戰,在中美兩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朝鮮五聖山的南面,有個小山村叫上甘嶺。
  • 上甘嶺戰役究竟有多慘烈?炮火密度超過二戰,每秒有6發炮彈落下
    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上甘嶺戰役和長津湖戰役給中國人以及全世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上甘嶺戰役,戰鬥慘烈程度空前高,火力密度已經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作戰雙方傷亡都很慘重。而573.7高地則由兩個南北相對的駝峰山嶺組成,北面被志願軍佔領,南面被美軍掌控。10月14日,美軍對志願軍15軍的陣地進行了猛烈轟炸,尤其是597.9和537.7高地,每一秒有6枚炮彈落下來。志願軍戰士們像坐在大海中的小船上一樣,不停晃動,有一個年僅17歲的小戰士被活活震死,可見當時的炮彈有多密集。
  • 上甘嶺戰役為什麼這麼出名?
    在上甘嶺戰役中,敵人對志願軍兩個高地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共傾瀉炮彈190餘萬發,最多一天30餘萬發;共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投彈5000餘枚,最多一天出動250架次,投彈500餘枚。平均每秒鐘就達6發,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有76枚炮彈爆炸。我方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許多巖石坑道也被炸短了三四米。志願軍參戰部隊依託坑道與敵反覆爭奪29次,擊退敵營以上規模衝鋒25次,營以下衝鋒653次。志願軍傷亡11529人,傷亡率在20%以上。而「聯合國軍」傷亡25498人,傷亡率在40%以上。
  • 血戰上甘嶺
    然而,經過43天慘烈的戰鬥,敵軍共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雖付出25000餘人傷亡的代價,仍然寸土未得。戰鬥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達每秒6發,已超過二次大戰水平。我方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巖石被炸成30多公分厚的粉末,許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
  • 為何會輸掉上甘嶺戰役?美軍: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怎麼贏?
    在這43天的戰鬥當中,美軍為了獲得勝利,僅僅炮彈方面就消耗了190多萬噸,因為火力點足夠集中,在上甘嶺美韓聯軍的火力強度已經超過了二戰時的平均水平,這讓很多志願軍都記憶猶新。這在外界一直有著非常不真實的傳言,美軍方面一直宣稱我國的志願軍使用了人海戰術,所以最後才能獲得勝利,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不實的後世戰爭事實曾經有一位參與上甘嶺戰役的將軍回憶說,他一直對志願軍使用的人海戰術記憶猶新,他說當時在戰鬥之時,兵力值對比至少達到了4:1,甚至還到處宣揚,志願軍一個團的人數就高達9600人。
  • 慘烈上甘嶺戰鬥:戰士腸子噴出活活疼死
    躲在20多米深的坑道深處,戚成富仍然能感受到巨大的衝擊波,內心忍受著一陣陣的震顫,山崩地裂般讓人眩暈,心都快被震碎了。  「有一戰友還沒來得及躲進坑道,便被炮彈衝擊波活活震死了。」戚成富眼裡噙滿淚花,久久凝視,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歷史中。  抵禦了猛烈炮火的坑道,消耗了敵人無數的彈藥,被敵人神奇地稱為「無底洞」。
  • 上甘嶺戰役中的「第一個蘋果」
    抗美援朝戰爭中最激烈的戰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曆時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上甘嶺其實是位於朝鮮半島中部五聖山南麓的一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莊,是五聖山的前沿陣地,上甘嶺有失,五聖山就直接受到威脅,五聖山若失,美軍便會居高臨下,志願軍將在平康平原無立足之地,因此上甘嶺成了兩軍必爭之地,志願軍和美軍開展了長達43天的拉鋸戰。
  • 血戰43天,上甘嶺戰役打出國威軍威
    ,平均每秒鐘要打6發炮彈,那炮彈一個接一個,土都全部打松,表面工事全部沒有了。美第8集團軍司令官範佛裡特怎麼也沒有料到,他精心策劃的「攤牌作戰」遭到了志願軍當頭一棒。11月1日,「聯合國軍」以100架次飛機、300餘門大炮向志願軍陣地進行猛烈轟擊。當日「聯合國軍」發射炮彈12萬發,在連續發動23次營連規模的集團衝鋒,進攻一整天后,傷亡1500餘人,毫無收穫。
  • 上甘嶺戰役打得多艱難?送一顆蘋果一個二等功,8萬斤只進去1個
    中朝方面對這種無理要求表示拒絕,美國也抱著能擊敗中國志願軍的幻想,繼續用飛機大炮發動著進攻。很快,幾乎同之前認為中國不敢支援朝鮮時一樣,現實與美國的想法完全相駁,隨著上甘嶺戰役的爆發和結束,被震驚的美國不得不再次回到談判桌上來。
  • 上甘嶺戰役|讓世界從新認識中國軍隊的「分水嶺」
    然而,自10月14日至11月25日,敵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敵軍所到之處,無不一片慘狀,連山頭都被削平了整整兩公尺,志願軍的鋼鐵防線卻依舊巋然不動。
  • 用數字說話:上甘嶺戰役為何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鋼鐵之戰?
    1952年10月4日,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發動了所謂的「金化攻勢」,即在金化以北的上甘嶺地區,向志願軍發起了瘋狂進攻。 在這個正面寬不及2.5公裡,總面積不足4平方公裡的狹窄高地上,敵人共投入60000餘兵力,出動3000多架次飛機,使用大口徑火炮324門,發射炮彈190萬發,出動坦克175輛,先後向志願軍發動大大小小的衝擊900餘次。 上甘嶺戰役是一次大規模的堅守陣地防禦戰,也是一次名副其實的「打鋼鐵」、「打後勤」的現代化戰役。
  • 上甘嶺坑道中唯一的女兵,並不是女衛生員而是一名英語翻譯
    在上甘嶺戰役之中,美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口徑火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上甘嶺志願軍的陣地,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 10月14日四時,美軍以300門火炮、27輛坦克和40架飛機,火力密度高達每秒落彈六發。
  • 參加上甘嶺戰役的美軍老兵,心中一直有個困惑,50年後終於解開
    上甘嶺戰役是美軍發起的,原先準備是小規模戰鬥,最後發展成為戰役級別,雙方傷亡超4萬多人,能最後從上甘嶺走下來,都是幸運的。參加此戰的一位美軍老兵,心中一直有個困惑,50年後終於解開。這名美軍老兵名叫麥·卡拉漢。1952年10月,身材高大的23歲美國陸軍二等兵麥·卡拉漢,跟隨部隊在上甘嶺南面的三八線附近集結待命。
  • 上甘嶺戰役,為何被稱為「絞肉機」之戰
    這一天裡,美軍向上甘嶺發射30餘萬發炮彈,500餘枚航彈,上甘嶺主峰標高被削低整整兩米,寸草不剩。在一片硝煙火海中,志願軍第45師135團擔任防守的兩個營,依託被炮火摧毀的工事和彈坑,用衝鋒鎗、手榴彈、手雷等輕火器與密集衝擊的美步兵展開激戰。由於45師炮兵主力來不及參戰,能夠支援步兵作戰的僅有3門122毫米榴彈炮、6門山炮和6門38野炮。
  • 死鷹嶺,129個凍成"冰雕"的志願軍戰士始終保持著戰鬥姿勢
    他在眾多媒體記者面前誇下海口:「我已經向小夥子們的家人們打了包票,聖誕節讓他們回家過節!」70歲的麥克阿瑟似乎有著狂妄的資本。1919年6月,人民軍隊誕生前8年,麥克阿瑟已是西點軍校校長。就在一個月前,幾乎置朝鮮人民軍於死地的仁川登陸,又把這位美國五星上將推上了軍事生涯的巔峰。
  •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的防禦,李奇微感嘆:20年也打不到鴨綠江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的防禦,李奇微感嘆:20年也打不到鴨綠江 前言 抗美援朝後期,聯合國軍為了挽回不利的局面,在談判中獲得主動地位,發動了震驚世界的上甘嶺戰役,這場激烈的戰役打破了多個世界紀錄,特別是炮火的密集程度,超過了二戰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