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時心臟有個洞!被判「救不活」的2月齡女嬰順利「補心」

2020-12-23 南方新聞網

術後的嘟嘟恢復了正常嬰兒的可愛靈動

江門女嬰嘟嘟(化名)出生時3.6kg,長到2個月大時反而輕了2兩,每次一吃奶就滿臉通紅,哭喊聲也非常細微。一查,原來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膜周部),心臟上多了個洞,輾轉多家醫院都被拒收稱「救不活」。

最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外科學科帶頭人、首席專家張希教授為她實施了微創室間隔缺損封堵術,只開了一個1.5cm的切口,就修補好了心臟上的孔洞。據查,她是目前為止接受經胸封堵治療室間隔缺損體重最輕、年齡最小的患兒。

女嬰滿月後發現心臟上多了個洞

在中山一院的心臟外科病房,記者見到了手術後恢復良好的女嬰,她乖巧地躺在父母的懷抱裡,皮膚白皙,眼睛又大又圓。

女嬰父親周先生說,大女兒出生時叫喊聲非常洪亮,但小女兒在出生時卻哭聲細微,張著嘴巴發不出聲音,每次喝奶20-30毫升就需要暫停休息,小臉兒也憋得紅黑紅黑的。「手術前,她睡覺都沒法平躺,晚上都是我們抱著她走啊走。」更讓他擔心的是,小女兒出生以來體重一直沒有增長。

一個月大時,經當地醫生檢查,嘟嘟被確診室間隔缺損先天性心臟病,心臟上多了一個洞。室間隔缺損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在新生兒中發病率約0.3%,發病率居排在廣東出生缺陷的首位。

「這孩子養不活。」當地醫生說。輾轉多家醫院,周先生得到的回覆都是「孩子月齡太小,體重太輕了,做不了手術」,然而女兒的生命卻危在旦夕。

8月4日,經當地醫生介紹,周先生來到中山一院,找到了張希教授。

經胸部開一個小洞來修補心臟

嘟嘟剛入院時,情況特別不好,有心衰跡象,而且肺部已經有了感染。醫生考慮患兒年齡小,病情重,室間隔缺損巨大,需儘早手術治療。

張希表示,由於患兒月齡小,且只有3.5公斤,心臟只有嬰兒拳頭大小,如果開展常規體外循環支持下的開胸手術,手術的操作空間有限,難度高,風險大、出血多,手術期間容易出現肺部並發炎症。並且術後整個機體的炎症反應重、恢復慢,對患兒傷害很大。

另一種治療辦法是內科封堵治療。但孩子的血管太細了,無法經血管植入封堵器,而且治療過程中,需要照射較大劑量的X射線,也並不適合月齡這麼小的嘟嘟。

經過全科討論後,專家們決定採用經胸封堵的微創治療方案,在胸部開一個小切口,放置一個封堵器來堵住室間隔缺損的缺口。這種手術需要使用經食道超聲心動圖監測,小兒探頭對患者體重要求的下限是3.5公斤,而嘟嘟剛好達到3.5公斤。

患兒術後能吃能睡,6天就增加了半斤

入院6天後,嘟嘟接受了手術。手術過程中,麻醉醫生將超聲心動圖探頭順利放入嘟嘟的食道,全程實時監控心臟的狀況。張希教授選擇了寶寶劍突正中手術切口,僅1.5cm的開口進入。

在超聲心動圖的引導下,張希教授很快就安置好輸送鞘,順利將室間隔缺損封堵器植入缺損位置。此時,手術卻出現了意外狀況。

一開始,醫生放置的封堵器是常規尺寸,由於嘟嘟的心臟太小,室間隔封堵器部分阻塞了左心室流出道。突然,孩子血壓就往下掉、心率加快,心臟收縮無力!

張希當機立斷,換了一個輕薄款的封堵器,對左心室流出道幾乎沒有影響。果然,孩子各項指標立刻恢復正常。「如果不及時換封堵器,孩子可能立刻就沒命了。」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張希說。

經超聲心動圖反覆檢查,封堵器幾乎「無縫對接」缺損位置,而且對心臟的其他部位沒有任何異常影響。至此,手術順利完成。

從切開皮膚到關閉傷口,僅用了1.5小時,嘟嘟術後立即清醒並在手術室就拔出了氣管插管。目前,患兒的恢復狀態良好,每次進食的奶量從原來的20-30毫升增加值了60-80毫升,能吃能睡,術後6天就增加了半斤。

【專家提醒】孕期產檢可查出先心病

專家提醒,妊娠早期是胎兒心臟發育的重要時刻,除遺傳的因素外,孕婦在妊娠期間受到致畸病毒的感染、接觸了化學毒物或受過輻射照射、服用了不良的藥物、有吸菸酗酒不良嗜好等,都可能讓胎兒患上先心病的風險急劇增加。

先心病可通過產前診斷的胎兒心臟彩超篩查出來。因此,專家提醒廣大孕媽媽,一定要注重孕期產檢。

專家表示,室間隔缺損是常見先心病,經過合適的幹預可以完全治癒,建議普通的先心病孩子在學齡前接受手術治療。但像嘟嘟這樣的危急重症,則需立即開展手術。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李秀婷 實習生 梁嘉韻 通訊員 彭福祥

相關焦點

  • 早產女嬰出生後第2天查出重病 多科室聯手為 「巴掌寶寶」修肺補心
    醫生通過手術為出生僅2天半的她成功「修肺補心」 通訊員 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 黃濤 通訊員李晗)36周早產寶寶出生時體重僅2.2kg,出生後出現心衰、呼吸衰竭,生命垂危。經檢查,醫生發現其完全肺靜脈異位、心臟房間隔缺損……這名只有手掌大的女嬰心肺功能極差,隨時有生命危險。醫院兒科、心血管外科、麻醉、超聲、手術室等學科專家聯合會診,於1月11日實施手術,為出生僅兩天半的她成功「修肺補心」。早產女嬰心肺畸形命懸一線1月8日下午,一對雙胞胎寶寶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產科出生。
  • 為出生15天女嬰心臟「補洞」,爸爸一路懷抱,跨越4500公裡
    前不久,一位來自伊犁剛出生15天的先天性心臟病女嬰琳琳就在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成功完成了心臟手術,多年參與援疆的蘇大兒附院的醫護人員給了琳琳新的希望。新疆伊犁女嬰出生心臟動脈先天錯位8月28日,琳琳在新疆伊犁州新源縣人民醫院出生的時候,體重只有5斤,明顯比一般的嬰兒瘦弱。
  • 胎內就補心出生當天又手術 二度手術的女嬰要出院了
    然而,當懷孕26周在當地醫院做四維彩超排畸時,被告知腹中的胎兒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建議流產。當聽到這個消息時,周女士自稱「徹底崩潰了」。接下來,她輾轉四五家醫院,得到的結果均是「孩子不能留」,直到來到青島婦兒醫院事情才出現了轉機。經檢查,胎兒右心室發育不良、肺動脈閉鎖,不做幹預可能很難存活。心臟介入專家泮思林主任主任告訴他們,孩子不能放棄,完全可以保住。
  • 愛跑步的14歲男生 因一次拉肚子竟查出心臟有個洞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平時酷愛跑步、打籃球、堅持長跑的自己,因為一次拉肚子被送到醫院,被醫生發現他的心臟有異樣,最終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主治醫生說,如果不及時治療,成成在成年後會出現心衰甚至是猝死。近日,成都市五醫院心胸外科為他做了「補心」手術,本周末成成就可以順利出院了。
  • 早產女嬰出生就查出一身重病,多科室聯手為她修肺又補心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凌燕 通訊員李晗36周的早產女寶寶,出生時體重僅2.2kg,蜷起來只有一個成年人的手掌大。出生後她就出現心衰、呼吸衰竭。檢查發現,這名寶寶竟然一身重病:完全肺靜脈異位、心臟房間隔缺損……隨時可能發生生命危險。
  • 早產女嬰出生就查出一身重病 多科室聯手為她修肺又補心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凌燕 通訊員李晗36周的早產女寶寶,出生時體重僅2.2kg,蜷起來只有一個成年人的手掌大。出生後她就出現心衰、呼吸衰竭。檢查發現,這名寶寶竟然一身重病:完全肺靜脈異位、心臟房間隔缺損……隨時可能發生生命危險。
  • 心臟先天有5個「破洞」,廣州醫生免開胸高難度微創「補心」
    董淑君(化名)心臟先天「破了幾個洞」,被告知只能開胸手術,一畏懼就拖延了15年,身體每況愈下。獲悉同病相憐的表妹曾敏(化名)曾經在廣州成功微創介入封堵後,董淑君亦不遠千裡從貴州來到廣州求醫。然而相比表妹,董淑君的心臟病更為複雜,共有5個大小不一的「洞」,造影提示幾乎無完全封堵可能。
  • 37年前,醫生將狒狒心臟移植給女嬰,最後她活了多長時間?
    1984年的10月14日,女嬰史蒂芬妮·菲伊·波克萊(Stephanie Fae Beauclair)出生了。但一生下來,她就有先天性心臟畸形——左心發育不全症候群,在當時,患病的嬰兒只能活幾周的時間,類似的嬰兒心臟移植手術也從未成功。
  • 成都14歲男孩心臟有個洞 專家成功「補心」
    新華社成都2月15日新媒體專電(記者董小紅)14歲成都男孩成成(化名)平時喜愛各種球類運動。近日,成成因為拉肚子被送到醫院,醫生意外發現他的心臟有異樣,緊急送到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詳細檢查,居然發現孩子心臟有一個洞。  15日,記者在醫院病房見到了成成,手術後的他已經能坐起來了。
  • 29周早產兒查出心臟缺損,多科室醫護聯手為他成功「補心」
    早產男嬰被查出患有心臟缺損,如不及時手術治療將有生命危險,醫院兒科、胸心血管外科等多科室專家聯合會診,通過手術為他成功「補心」。10月22日,男嬰身體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康復出院。母親懷孕7個月時,典典(化名)就早產來到這個世界,出生時體重僅1.3千克,身高如同一位成人的巴掌大小。7月24日,剛出生的典典就出現呼吸衰竭、心跳衰竭、顱內出血等症狀,當即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產科送至新生兒科。兒科主任趙東赤介紹,出生後就發現典典的心臟雜音明顯,且有肺透明膜病,肺功能極差。
  • 「巴掌寶寶」查出先心病 多科室醫護聯手補心
    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李晗)29周就早產的男嬰,出生時體重僅1.3公斤,大小如同成人手掌。更令人揪心的是,他被查出心臟有缺損,如不及時手術治療將有生命危險。醫院兒科、胸心血管外科等多科室聯手,為他成功補心。10月22日,男嬰體重達到2.6公斤,身體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康復出院。
  • 娃娃心臟8個洞 「暖心行動」讓先心寶寶獲新生
    李爸爸告訴記者,從小到大,寶寶就經常感冒發燒,「他住在醫院的時間,比住家裡還長,病危通知書都下了2次。」出生8個多月,李翔第2次住院時,才發現是經常嚴重感冒是因為心臟室間隔缺損。  李翔的老家在湖北武漢。為了給孩子看病,全家人來到浙江打工,覺得這裡收入高,醫療條件也好。從桐鄉,到諸暨,父親一路打工,打工賺的錢除了日常開銷,全花在給寶寶治病上了。
  • 樂清女子心臟破了個洞,醫生釋放「小傘」堵上
    39歲的樂清女子阿梅(化名)被查出心臟有個直徑2.5釐米的洞,若不及時修補,再過幾年就有可能出現心衰。以往要完成補心,必須心臟停跳、體外循環做開胸手術,或者需要「吃」大量的射線才能完成。近日,溫醫大附一院醫生在超聲引導下,用一把「小傘」成功堵住這個「心洞」。
  • 湖北最小胎齡寶寶滿月 闖過心臟手術關體重增加
    院方供圖中新網武漢4月18日電 (周建躍 溫紅蕾 黃潔瑩)從湖北恩施空中轉運至武漢的18天裡,湖北最小胎齡寶寶闖過心臟手術關,體重增加了170克。18日,女嬰滿月日,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醫護人員為她送上滿月祝福和一本厚厚的《Mini豬寶成長日記》。
  • 醫生巧手在鴿子蛋大小的心臟上「繡花」
    琪琪順利闖過手術關。醫院供圖 36周早產寶寶出生時體重僅2.2kg,出生後出現心衰、呼吸衰竭,生命垂危。檢查發現完全肺靜脈異位、心臟房間隔缺損……這名女嬰心肺功能極差,隨時有生命危險。 經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下簡稱中南醫院)兒科、心血管外科、麻醉、超聲、手術室等學科專家聯合會診,1月11日,醫生通過手術為出生僅兩天半的她成功「修肺補心」。
  • 腦部鼓包因腦膜膨出 2月齡寶寶接受手術
    南都訊記者王道斌通訊員朱穎賢劉元鈴4月17日,2個月大的平平(化名)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順利完成腦膜膨出切除手術。這是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小兒神經外科成立後開展的第一臺手術。從此,廣東省婦幼可為出生到14周歲的患兒提供所有外科疾病診療服務。
  • 還記得36年前移植「狒狒」心臟的女嬰嗎?手術雖成功,但結局惋惜
    198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名剛出生的女嬰,被查出患有心臟發育不全症候群。因為這名女嬰只有半個心臟,按理來說是無法存活的,但孩子的爸爸媽媽卻想要花費一切的積蓄救治,醫師表明,除非找到適宜的心臟來換,不然孩子活不過滿月,眼看著時間快要到了,爸爸媽媽也預備拋棄,就在這時醫師表明,能夠用狒狒的心臟進行移植,女孩接受了手術,所幸手術很是成功,爸爸媽媽也開端期望能看著孩子長大。
  • 39歲阿梅心臟破了個洞 醫生釋放一把「小傘」堵上
    醫生做手術時通過超聲定位材質為鎳鈦合金的「小傘」  39歲的樂清女子阿梅(化名)被查出心臟有個直徑2.5釐米的洞,若不及時修補,再過幾年就有可能出現心衰。以往要完成補心,必須心臟停跳、體外循環做開胸手術,或者需要「吃」大量的射線才能完成。近日,溫醫大附一院醫生在超聲引導下,用一把「小傘」成功堵住這個「心洞」。
  • 熊貓血男孩心臟有洞父母不在意 擴大至兩釐米
    原來隨著小斌的身體發育,心臟房間隔上的洞擴大到了兩釐米,這是非常少見的。然而,讓醫生們沒想到的是,在手術前的檢查中還發現他的血型是「熊貓血」,這無形中給原本難度係數很高的手術又加大了風險。     求醫 先心患兒流著熊貓血    昨日,手術後恢復順利的小斌終於可以出院了,跟著爸爸媽媽一起返回青西新區的家開始正常的生活。
  • 2月齡寶寶頭頂「圓包」小兒神經外科醫生一舉拿下
    近日2個月大的平平(化名)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順利完成腦膜膨出切除手術。這是該院小兒神經外科成立後開展的第一臺手術。從此,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可為出生到14周歲的患兒提供所有外科疾病診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