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糊塗

2021-02-23 渡蘭

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這是鄭板橋在年過半百,回憶過往後寫下的。

世人爭相做聰明人,導致「聰明人」太多,這份聰明,常被人說是「上道」、「機靈」。

可總有那麼一些人,不願爭先恐後去上道,更不願顯得太聰明。

他們,不是不聰明,而是難得糊塗。


人這一生,大事偶爾有,小事頻繁生。很多事情稀裡糊塗,說不清楚,沒有答案。

越是想弄清楚,就活得越痛苦。人情、利害、情理,這些東西捋不清,說不明。

難得糊塗不是真糊塗,是放下困惑後的清楚,大智若愚的態度。

《莊子·齊物論》中說到一次經歷:

莊子有一日休息,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怡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子,煽動翅膀很是歡快。忽然間醒來,才發現自己是莊周,悵然若失。

不知道到底是莊子做夢變成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莊周?

類似的情況,我們也常有。

我們經常會做一些極其真實的夢,仿佛真實經歷過。一覺醒來,不知道夢裡是我,還是現實中坐在床上的才是自己。

生活中難得糊塗。夢與現實哪個真實?誰在意呢。

越計較,越痛苦。越追真相,就越迷茫。


生活要懂得糊塗,既然過著現在,就認真感受當下的美好。

不要在意行走的自己是在夢中還是現實,認真體驗,才不虛度這段時光。

這看似愚蠢,其實更睿智。看似沉醉其中,其實內心清醒。

《紅樓夢》中有一句話:真作假時假亦真,無為有處有還無。

既然真可以是假,無可以為有,那我們糊塗一點,不去探究,真假、有無都是虛的,過得幸福才是實在。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太事事計較的人,難有朋友。做人,有時要裝些糊塗。

看破不說破,看清不挑明。

生活在俗世間,如果事事都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豈不是少了些趣味?

聰明人事事爭先,到頭來,卻反而被聰明累。

《紅樓夢》裡的王熙鳳就是一個例子。

王熙鳳精明能幹,可以說是「脂粉堆裡的英雄」,為人殺伐果斷,做事心狠手辣,將機關算盡,卻也把自己累得身心俱疲。

而到頭來,落了個「機關算盡太聰明,反送了卿卿性命」。

人們普遍認為聰明人有用,糊塗蛋沒用。

於是聰明人日日加班,耗幹心血,累垮了自己。

倒是所謂的「糊塗蛋」,過著「見事莫說,問事不知;閒事休管,無事早歸」的平凡生活,一家人和和美美,其樂融融。

《莊子·人間世》也講到一個故事:

說有一個石木匠帶徒弟們去齊國,路上看見一棵碩大的櫟樹,其樹陰可以臥牛數千頭。徒弟們蜂擁過去觀看,但石木匠卻頭也不回地走了。

徒弟們氣喘籲籲追上來說:「師父,自從我拿斧頭以來,就沒見過如此大樹,你怎麼看都不看一眼。」

石木匠說:「用這棵樹做的船會沉,做的家具會腐,毫無用處,看它幹嘛。」

當晚,大櫟樹給石木匠投夢說:「你說的那些有用的樹,都因為有用而被砍伐了。而我之所以能存活萬年,恰恰正是因為我的無用。」

這也是莊子所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正是因為櫟樹的無用,反而活了下來。人們認為的無用,對它來說,才是最大的作用。

有用、無用,不正如人的聰明與糊塗嗎?

所謂:半聾半啞半糊塗,半醉半醒半神仙。

真正睿智的人,往往都學糊塗,看懂一些,保留一些,留一份神秘。

不把日子連根拔起,留一些神秘在土裡,永遠也不知道,下次長出來的,是什麼驚喜。

如此,生活才有期待,所謂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

糊塗難得,難得糊塗。

相關焦點

  • 北京晨報:雌雄同體與難得糊塗-難得糊塗 駕照 雌雄同體 birthdate...
    北京晨報:雌雄同體與難得糊塗 2012年4月12日 10:11 選稿:實習生 汪婧婧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白蕊     一位中文名字叫戴偉的加拿大男士稱:拿到中國駕照以後  想我中華,泱泱大國,人才輩出,因此前一種情況肯定存在,而且箇中原因,國人都不陌生——人生在世,難得糊塗!的確,自從有了鄭板橋的典故,難得糊塗就成了處世哲學的經典,備受推崇。不能否認,難得糊塗自有其大智若愚的生存智慧。對於不少個人生活中的矛盾糾紛,甚至不忿不平,難得糊塗確是聰明之舉。
  • 南懷瑾|教育子女難得糊塗
    教育子女難得糊塗-南懷瑾-現代社會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父母也是越來越重視子女的教育。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南懷瑾先生講的教育子女難得糊塗吧。 我引用清朝一位才子鄭板橋(鄭燮)的名言,叫做「難得糊塗」。他是江蘇人,出身也很貧寒,自己站起來的,沒有考取功名以前,靠賣畫教書過活。那個時候教書待遇很低,我們過去家裡請來的老師也是那樣,不像現在做老師有很好的待遇。所以古人講「命薄不如趁早死,家貧無奈做先生」,家裡太窮了才出來教書過生活。
  • 人生如夢,難得糊塗,過簡單快樂的生活
    「難得糊塗」是清朝鄭板橋的名言,是他人生之路和為官之道的心得。難得糊塗的糊塗,不是腦子不靈活和不明是非,而是表麵糊塗,內心清明的大智若愚。難得糊塗的人,將智慧深埋在心底,面對複雜的世事,他們簡單做人、簡單做事,對世間瑣事看得開、放得下。
  • 關於「難得糊塗」一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關於「難得糊塗」一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從自己的各個角度來理解含義,但總的來說,鄭板橋的這句話含義不淺,以愚者之見,由糊塗變聰明難,由聰明變糊塗更難,鄭板橋的「難得糊塗」有人解析是四種含義,一,吃虧是福。二,自我解嘲。三,自我批評。四。謙虛自誇。
  • 鄭板橋與人為善,難得糊塗
    鄭板橋與人為善,難得糊塗提起鄭板橋自然無人不知,尤其是那句「難得糊塗」,一句簡單的話語道出了讓人仰望的意境,古今文人墨客,山野隱士無不傾倒。老鄭不但嘴上說,實際行動也在踐行自己的名言。老鄭就是老鄭,也確實「糊塗」了一把,但是對老秀才而言這卻是「難得糊塗」。鄭板橋見其人畫得的確不錯,生活也著實窘迫,於是心生一計。幾天後,他邀來當地名流大腕,告訴他們找到了自己童年學畫的「蒙師」,將老秀才向大家作了引薦,並請他當面畫了一幅墨竹,眾人都交口稱讚。此後,鄭板橋這位「蒙師」的畫店,天天顧客盈門,老秀才的生活也因此大為好轉。
  • 夫妻相處之道,總是難得糊塗居然是錯的?
    因為家庭事情繁瑣,碎務太多,事有輕重緩急,不能一概而論,籠統地將所有夫妻相處,家庭事務都用難得糊塗的思想去處理是錯的,不同的事務應該使用不同的態度,不能總以糊塗的態度處理。下面就三種情況逐一分析。
  • 青春期親子溝通藝術-難得糊塗
    說起「難得糊塗」,我們中國人都很熟悉,這裡面有很身後的人生哲理。在我們家庭教育中,難得糊塗也是處理親子關係的溝通技巧。我們先來看一個關於席慕蓉的故事。「難得糊塗」,其實是一種高超的教育藝術。
  • 「難得糊塗」,是在鄭板橋人生得意,還是沮喪時寫的
    「難得糊塗」,別具一格的板橋體,跳入眼帘,你就會想到他的竹子、蘭草、石頭……在你的心裡,自然而然的會有一股樸實的聯想展開。這就是藝術的魅力。鄭板橋書寫的「難得糊塗」條幅,是在他當官前寫的,還是在當官時或者辭官之後寫呢!
  • 文物志|鄭板橋「難得糊塗」在濰坊
    文物志|鄭板橋「難得糊塗」在濰坊大眾日報記者 張依盟2020-10-31 06:36:31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鄭板橋「難得糊塗」在濰坊2020-10-31提起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鄭板橋,人們很容易想起他的名言「難得糊塗」。在濰坊市博物館有一塊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碑,下方就刻著這幾行小字。石碑深受遊客喜愛,由此開發的文創產品也備受追捧。那麼,這塊碑為何在濰坊?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揚州八怪」之一。
  • 教學貴在「難得糊塗」
    在如何評價教學的最高境界這個問題上,我不禁想起了鄭板橋 「難得糊塗」 的名言,其「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的慨嘆一直在我腦海裡迴旋。因此,我們說教學貴在「難得糊塗」。教學上的「糊塗」狀態,就是讓學生在熟練掌握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產生新的問題意識,從而派生出新的知識,並由此激發進一步探究新知識的興趣和動力。
  • 經典好文:難得糊塗不是真糊塗,而是大智慧
    難得糊塗的歷史由來:在清代,鄭板橋的書、畫、詩都了不得,但他的仕途卻非常不順,直到50歲才當上個七品芝麻官。有一年,他跑到萊州雲峰山看南北朝著名的「鄭文公碑」,看得入了迷,天晚了回不去,看看山上有幾間茅屋,便準備敲門借宿。
  • 一把米一瓢水 難得糊塗的糊塗粥
    「難得糊塗」是清朝乾隆年間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鄭板橋的傳世名言,兩百多年來,經過後人不停地理解和研究,賦予了這四個字豐富的人生哲理!甚至被許多人掛在案頭當作了為人處世的警言!應該是以此感悟為靈感,寫下「難得糊塗,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變糊塗則更難」的千古名句。糊塗粥又叫棒子麵粥、玉米面粥、玉米糊,其製作過程很簡單,在鍋裡放適量的水燒開,倒入碎米攪勻煮開即可。而傳統的做法,要加入「揚」的方法:待水燒開,揚進碎米,這樣才均勻、黏稠。
  • 「難得糊塗」,害了多少中國人?
    ID:jingboguoxue)作者 | 京博國學鄭板橋有句廣為人知的話,「若被批評幾句,就搬出「難得糊塗」作擋箭牌。這種人就是誤解了「難得糊塗」的真正含義。《菜根譚》有言:「大聰明的人,小事必朦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真正聰明的人,應該是小事裝糊塗,大事不含糊,而不是事事都糊塗。
  • 「揚州八怪」筆下難得糊塗的真正含義
    咱們現在有很多熟悉鄭板橋的人都是那四個字「難得糊塗」,這四個字才是現在鄭板橋最出名的原因。而且一般都把這難得糊塗理解成就是什麼事情都不要太過較真,得過且過人反而能活得更好,可是這就等於完全曲解了當時鄭板橋的意思。鄭板橋本意的難得糊塗絕對不是就讓你這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跟世間隨波逐流同流合汙。
  • 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糊塗是一種遠見,也是一種修養」
    人生在世,難得糊塗。那是因為,一個人如果太過聰明往往會平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這樣,就會身心俱疲。但其實,看似糊塗的背後,是洞察一切卻定的把握,知道分寸,一種不計較罷了。難得糊塗其實是一種做人的境界,也是一種學問,這是大徹大悟的哲學,凡事都沒必要去較真,世間真的東西很少,任何一個圈子都存在著規則和潛規則,學會八面玲瓏,通融圓滑,溜須拍馬,媚上捧場,糊塗之處,才能如魚得水。鄭板橋當年寫下這一句「難得糊塗」,是對世俗的一種痛恨,對官場惡習的一種厭惡,也是他最終看破官場險惡,辭官歸隱的原因。
  • 【你家鄉有成語故事嗎(4)】「 難得糊塗」是成語嗎?
    「難得糊塗」是成語嗎?我們在1986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沒查到,但濰坊人覺得是,他們把「難得糊塗」算在了39個與濰坊有關的成語中。要那樣的話,我們覺得鄭板橋的另一句話「吃虧是福」也該算進去。濰坊人太犟,不跟他們爭論了。
  • 【生活隨想】孟令昌|| ​當知足常樂遇到難得糊塗
    今天推送給大家的是俊韜在線的一位新朋友,山東菏澤鄄城籍文學愛好者孟令昌先生,他帶給大家的是隨筆《當知足常樂遇到難得糊塗》,靜靜地思考之後的思想所得,每一句都是那麼的接地氣,沒有什麼晦澀的語言,也不是什麼深奧的道理,但看過聽過之後,入心入腦,給人以啟迪和力量。
  • 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便是難得糊塗
    難得糊塗可保全有用之身,堅守底線才能捍衛人間正道。不因道之無形而恣意妄為,不以道不鳴而做一些掩耳盜鈴的舉動。
  • 「人文」有山東人認為,鄭板橋「難得糊塗」裡的「糊塗」是道美食
    後來,王員外請板橋題字時,欣然提筆寫下了:難得糊塗。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竟然說的是山東民間的一道菜?……別覺得奇怪,還有說法稱「難道糊塗」是山東的一鍋粥的。在山東菏澤、濟寧、泰安一帶,流行一種早餐粥飯,叫做「糊粥」。最著名的一種糊粥,是菏澤鄆城的呂家糊粥。
  • 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看鄭板橋的「難得糊塗」
    其中,《修城記》向觀眾訴說其為政的勤勉有道,《嶠壁蘭圖》、《春風十裡》中可知其書畫的脫俗立新,《難得糊塗》則是另一番為人處世之境界。另外,展覽還通過對高鳳翰、李鱓、黃慎、羅允紹等人書畫作品的展示,擴展介紹了以金農、鄭板橋為首的「揚州畫派」(又稱「揚州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