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身份更值得尊重的,是對知識的渴求;比財富更值得珍視的,是兼濟天下的情懷。一顆善良的心,一份大愛的情懷,便是一生的追求。
他有著二十歲的朝氣,四十歲的體魄,精力旺盛,神採奕奕,目光炯炯有神,初見以為他正值中年,殊不知他是一位歷經滄桑、年過花甲的老人。俗話說「相由心生」,鶴髮童顏,時刻保持年輕的狀態,皆因他有著一顆赤子之心,任憑風雲變幻,歲月流逝,依然笑看人生。
不管面對什麼困難,他總是笑著面對,有著一顆樂觀、永遠不老的心。他笑稱自己是「老頑童」。這位「老頑童」叫許振榮,五十年代出生於香港,時至今日,已風風雨雨打拼了幾十年。老當益壯的他,沒有選擇承歡膝下、安享晚年的安逸生活,而是依然奮鬥在事業的路上。
如今,他管理著多家餐飲企業,在行業內聲譽極高,並跨足投資各種領域,實現財富自由,可謂功成名就、名利雙收。
志氣少年闖江湖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許振榮小學畢業就出來打工,早早體驗了生活的艱辛。十幾歲的時候,年少的許振榮踏進餐飲行業,從此他的一生便與餐飲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說,當初從未想過做餐飲,卻把一生的心血奉獻於此,我相信緣份,也許這就是緣份。
一開始,許振榮從餐廳的雜工做起。雜工是餐廳最低層的工種,洗盤子、擦桌子、搞衛生、食材搬運等等,這些粗活髒活許振榮都做過。當時香港的餐廳有規定,只有做滿三年的雜工,並且考核合格後,才能做比之稍高一級的服務員工作。在這三年的時間裡,許振榮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以出色的工作表現贏得了所有人的「點讚」,這段「累並快樂著」的日子,也鍛鍊了他吃苦耐勞的可貴品質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繁重的工作、艱辛的生活,並沒有讓他對生活失去希望,他沒有埋怨生活,相反始終保持著一顆善良、利他、樂於奉獻的心,這一點尤為難能可貴。受許媽媽的性格影響,小小年紀的許振榮便懂得了先人後己、捨己為人的道理。「我多做一點,別人就少做一點;我累一點,別人就輕鬆一點。」這句輕描淡寫的話,在許振榮雲淡風輕的語氣中緩緩說出。顯然,他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值得稱頌,而是自然而然的行為,可見一片赤誠之心坦露無遺。
正是這份樸素的價值觀,讓許振榮的事業順風順水。老闆欣賞他的靈活勤快,同事喜歡他的友好真誠,客戶對他熱情周到的服務非常認可,很快,許振榮得到公司的賞識與提拔,從一位小小的雜工,升為獨當一面的領班、部長、經理,最後成為一位德才兼備、受人景仰的行業先鋒......
用心做美食
在餐飲行業深耕細作幾十年,許振榮對餐飲行業有著非常深刻、細膩、獨到的見解,對各種菜系、美食、烹飪了如指掌,如數家珍。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川菜的麻、湘菜的辣、浙菜的清、粵菜的鮮......中國八大菜系各有特色,聞名於世。都說世間萬物,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對於一個「吃貨」而言,美食可以說是一生所愛。而在嘗遍了各種山珍海味之後,許振榮返璞歸真,喜歡吃一些清淡小菜,採訪中,當被問及「你覺得最好的美食是什麼」的時候,許振榮的回答卻是:「你喜歡吃的就是世間最好的美食。」出乎意料又頗有意味,就像美食一樣讓人回味無窮。
在眾多的菜系當中,許振榮對粵菜情有獨鍾。香港是一座中西文化融合的都市,香港的飲食文化,不僅承傳著中國傳統,且受外國文化的影響,可謂薈萃中外特色,其中粵味十足的茶點和海鮮酒樓更是香港的飲食主流,形成香港獨特的飲食文化。
生於斯長於斯的許振榮,便是從粵菜做起。位於深圳市羅湖區寶安南路深港豪苑,有一家香港濠江軒喜宴海鮮酒家,這是一家粵菜館,而這家酒樓的創始人之一便是許振榮。
當本刊記者一行人走進濠江軒的時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門口的一幅書法對聯:「濠軒客常滿,江水永長流。」走進內堂,正是午飯時刻,酒樓裡高朋滿座、生意火爆,許振榮似乎正在忙碌著,但隨後很快停下來熱情地接待了我們。
這是一間典型的港式酒樓,不管是裝修、菜式還是服務,都充滿著濃濃的港式味道。這裡的茶點精緻美味,還為其分門別類地取上一個別致的名字,例如甜點系列的「點點心思」、腸粉系列的「長搵長有」、粥品系列的「心滿意粥」(粵語「粥」與「足」同音),在品嘗過這些美食以後,更覺鮮美無窮。這裡的海鮮菜品更是用料考究、鮮嫩無比,味道非常清淡,但讓人印象深刻、回味無窮,吃了還想再吃。
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對於美食的評判標準也不同,許總說:「吃了還想再吃,這就是好的美食。」許總認為,美食的好壞,不僅體現在用料、烹調上,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做,用心做美食,客戶可以感受得到。站在客戶的角度想問題、做事情,一定可以讓客戶賓至如歸,心滿意足。
用心做事真誠待人
用心,是許振榮為人處事的原則。一直以來他堅持用心、真誠的個人風格,不僅讓他取得了事業的成功,也贏得了他人的敬重。對待客戶,許振榮用心備至,在行業中具有極好的口碑;對待員工,許總也是非常用心,像家長一樣關懷、照顧、教育他們。在管理前期,許振榮工作中事無巨細、親力親為,大到發展規劃,小到換燈泡,他都親自去做。他自認為身體素質好,身手敏捷,一些爬上爬下的危險工作他親自出馬,不捨得讓員工去做,生怕他們受傷,而對自己卻毫不在乎,以至於落下了病根卻不自知。
後來,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員工的增多,再加上自身年齡的增長,許總意識到之前的工作方式和管理風格不再適合,於是他開始轉變,從粗放式管理轉為精細化管理,從親力親為變為引導點撥。他對員工的管理越來越嚴格,也越來越科學,以致於員工覺得和他在一起工作很累,因為許總做事雷厲風行,節奏很快,凡事都要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儘管如此,員工還是很感激他,因為許振榮是一個公私分明的管理者,儘管工作上嚴格要求員工,但也時時教導他們,不斷地幫助他們成長,生活中也處處照顧他們。
從事餐飲行業幾十年,許振榮最大的心得體會是真誠、道德、善良。他認為,作為一名商人,利益固然重要,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做生意就是做人,誠信是經商之本,道德良心最重要。所以他一直以來堅持誠信道德的原則,從不損害客人和合作夥伴的利益,堅守內心做一名樸素的道商。
如果一個人的心能夠容納無限的經驗,雖然飽經世故,卻又能維持單純,這才是真正的樸素。許振榮就是一位樸素的人,涉世未深、懵懂稚嫩之時,他的內心便有了「我多做一點,別人就少做一點」的觀念;此後漫長的幾十年,他見識了各種殘酷的競爭、爾虞我詐,經歷了種種艱辛磨難,可是最初那份樸素、善良的信念卻從未動搖過。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人有善念,天必佑之。許振榮的堅持與努力,讓他迎來了事業一個又一個高峰。他經營酒樓,奠定了事業成功的基礎;他學習傳統文化,研究道學、養生、易經,事業因此蒸蒸日上;他從香港轉戰內地,迎來了事業的眾多契機;他涉足環保行業,他說環保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會給他帶來福報;現在,他又把目光投向金融投資行業,受鼎益豐道德文化的影響,他投資了鼎益豐,成為鼎益豐的獨立股東,這為他贏得了巨大的回報。
然而人生起起伏伏,有高有低,許振榮的人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中年時期的許振榮,由於長年累月的辛苦工作,終於積勞成疾,遭遇了一場大病,整整十年不能工作。然而許振榮並沒有被病魔打垮,也沒有從此一蹶不振。一開始他多多少少有點沮喪,但是天性樂觀的他很快就振作起來。既然事已至此,與其怨天尤人、渾渾噩噩地度日,不如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面對困難,他就像向日葵一樣,向著陽光,面帶微笑,生生不息。十年鑄劍,十年修行。在這漫長的十年時間裡,許振榮沒有浪費一分鐘時間,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經濟、管理、投資、理財等等......此外,他還靜下來自我修行,用一顆虔誠的心祈禱,認真做每一件事,真心對每一個人。
大愛傳天下
人生需要腳踏實地,也需要仰望星空。人生需要海水,這是理性,也需要火焰,這是激情。踏實與仰望,理性與激情,許振榮兼而有之。他吃苦耐勞,也積極向上,他喜歡不斷嘗試,從不滿足現狀。小學畢業的他,自知學識淺薄,唯有從最底層的工作做起,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但是他從不埋怨,也不曾停止過學習,哪怕是他最初並不喜歡的服務員工作,他都要從中學到東西。他說:「哪怕明天我不做服務員了,我今天也要在這裡學一些東西。」每天下班後,當別人都去打牌、唱歌、喝酒的時候,他一個人默默地呆在宿舍看書、學習。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他的知識越來越淵博,言談舉止幽默得體,視野和思維也變得開闊,這為他的事業、管理、投資帶來極大的幫助,也給他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德國一位哲學家曾寫道:「思想走在行動的前面,就像閃電永遠走在雷鳴之前。」學習給許振榮的思想帶來了變化,讓他有了運籌帷幕、決勝千裡的經營戰略,也有了高瞻遠矚的遠見卓識。對於創業和投資,許振榮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做企業賺錢不一定是為了賺錢,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賺錢的意義是有層級、分階段的。很多人賺錢首先是為了解決生存問題,其次賺錢是為了滿足金錢財富帶來的成就感,而賺錢的最終意義是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為社會做貢獻。
如今,許振榮早已過了解決生存問題的第一階段,許多年前他就開始從事慈善公益活動。他前前後後領養了幾十個貧困兒童,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每月定期寄出一筆錢資助他們上學,此外還有一些捐建水窖、贊助希望小學的慈善活動。「不要覺得這是在做慈善,覺得自己很偉大,這是人的本性,這是應該做的。」許振榮也不以此抬高自己,相反他很低調,多年以來只是默默地做,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邊的人。他從不刻意宣傳這些事,因此他的慈善事業鮮為人知。
他非常重視教育,他認為教育首先要教孩子們愛國,其次教他們做人,讓他們學會道德文化,最後才教專業知識。這一切皆因他有著一顆善良的心,一份愛國的情懷。他說:「中國的教育非常重要,教育好了,祖國才會好,只有愛國,國家才會強大,人民才能過得更好。」
比身份更值得尊重的,是對知識的渴求;比財富更值得珍視的,是兼濟天下的情懷。對知識的孜孜以求,讓許振榮獲得了財富,最後他把財富散播天下,福澤人類,讓這個社會充滿了希望與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