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振榮:樸素的利他之心鑄就成功人生

2020-12-12 今日看聞

比身份更值得尊重的,是對知識的渴求;比財富更值得珍視的,是兼濟天下的情懷。一顆善良的心,一份大愛的情懷,便是一生的追求。

他有著二十歲的朝氣,四十歲的體魄,精力旺盛,神採奕奕,目光炯炯有神,初見以為他正值中年,殊不知他是一位歷經滄桑、年過花甲的老人。俗話說「相由心生」,鶴髮童顏,時刻保持年輕的狀態,皆因他有著一顆赤子之心,任憑風雲變幻,歲月流逝,依然笑看人生。

不管面對什麼困難,他總是笑著面對,有著一顆樂觀、永遠不老的心。他笑稱自己是「老頑童」。這位「老頑童」叫許振榮,五十年代出生於香港,時至今日,已風風雨雨打拼了幾十年。老當益壯的他,沒有選擇承歡膝下、安享晚年的安逸生活,而是依然奮鬥在事業的路上。

如今,他管理著多家餐飲企業,在行業內聲譽極高,並跨足投資各種領域,實現財富自由,可謂功成名就、名利雙收。

志氣少年闖江湖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許振榮小學畢業就出來打工,早早體驗了生活的艱辛。十幾歲的時候,年少的許振榮踏進餐飲行業,從此他的一生便與餐飲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說,當初從未想過做餐飲,卻把一生的心血奉獻於此,我相信緣份,也許這就是緣份。

一開始,許振榮從餐廳的雜工做起。雜工是餐廳最低層的工種,洗盤子、擦桌子、搞衛生、食材搬運等等,這些粗活髒活許振榮都做過。當時香港的餐廳有規定,只有做滿三年的雜工,並且考核合格後,才能做比之稍高一級的服務員工作。在這三年的時間裡,許振榮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以出色的工作表現贏得了所有人的「點讚」,這段「累並快樂著」的日子,也鍛鍊了他吃苦耐勞的可貴品質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繁重的工作、艱辛的生活,並沒有讓他對生活失去希望,他沒有埋怨生活,相反始終保持著一顆善良、利他、樂於奉獻的心,這一點尤為難能可貴。受許媽媽的性格影響,小小年紀的許振榮便懂得了先人後己、捨己為人的道理。「我多做一點,別人就少做一點;我累一點,別人就輕鬆一點。」這句輕描淡寫的話,在許振榮雲淡風輕的語氣中緩緩說出。顯然,他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值得稱頌,而是自然而然的行為,可見一片赤誠之心坦露無遺。

正是這份樸素的價值觀,讓許振榮的事業順風順水。老闆欣賞他的靈活勤快,同事喜歡他的友好真誠,客戶對他熱情周到的服務非常認可,很快,許振榮得到公司的賞識與提拔,從一位小小的雜工,升為獨當一面的領班、部長、經理,最後成為一位德才兼備、受人景仰的行業先鋒......

用心做美食

在餐飲行業深耕細作幾十年,許振榮對餐飲行業有著非常深刻、細膩、獨到的見解,對各種菜系、美食、烹飪了如指掌,如數家珍。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川菜的麻、湘菜的辣、浙菜的清、粵菜的鮮......中國八大菜系各有特色,聞名於世。都說世間萬物,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對於一個「吃貨」而言,美食可以說是一生所愛。而在嘗遍了各種山珍海味之後,許振榮返璞歸真,喜歡吃一些清淡小菜,採訪中,當被問及「你覺得最好的美食是什麼」的時候,許振榮的回答卻是:「你喜歡吃的就是世間最好的美食。」出乎意料又頗有意味,就像美食一樣讓人回味無窮。

在眾多的菜系當中,許振榮對粵菜情有獨鍾。香港是一座中西文化融合的都市,香港的飲食文化,不僅承傳著中國傳統,且受外國文化的影響,可謂薈萃中外特色,其中粵味十足的茶點和海鮮酒樓更是香港的飲食主流,形成香港獨特的飲食文化。

生於斯長於斯的許振榮,便是從粵菜做起。位於深圳市羅湖區寶安南路深港豪苑,有一家香港濠江軒喜宴海鮮酒家,這是一家粵菜館,而這家酒樓的創始人之一便是許振榮。

當本刊記者一行人走進濠江軒的時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門口的一幅書法對聯:「濠軒客常滿,江水永長流。」走進內堂,正是午飯時刻,酒樓裡高朋滿座、生意火爆,許振榮似乎正在忙碌著,但隨後很快停下來熱情地接待了我們。

這是一間典型的港式酒樓,不管是裝修、菜式還是服務,都充滿著濃濃的港式味道。這裡的茶點精緻美味,還為其分門別類地取上一個別致的名字,例如甜點系列的「點點心思」、腸粉系列的「長搵長有」、粥品系列的「心滿意粥」(粵語「粥」與「足」同音),在品嘗過這些美食以後,更覺鮮美無窮。這裡的海鮮菜品更是用料考究、鮮嫩無比,味道非常清淡,但讓人印象深刻、回味無窮,吃了還想再吃。

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對於美食的評判標準也不同,許總說:「吃了還想再吃,這就是好的美食。」許總認為,美食的好壞,不僅體現在用料、烹調上,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做,用心做美食,客戶可以感受得到。站在客戶的角度想問題、做事情,一定可以讓客戶賓至如歸,心滿意足。

用心做事真誠待人

用心,是許振榮為人處事的原則。一直以來他堅持用心、真誠的個人風格,不僅讓他取得了事業的成功,也贏得了他人的敬重。對待客戶,許振榮用心備至,在行業中具有極好的口碑;對待員工,許總也是非常用心,像家長一樣關懷、照顧、教育他們。在管理前期,許振榮工作中事無巨細、親力親為,大到發展規劃,小到換燈泡,他都親自去做。他自認為身體素質好,身手敏捷,一些爬上爬下的危險工作他親自出馬,不捨得讓員工去做,生怕他們受傷,而對自己卻毫不在乎,以至於落下了病根卻不自知。

後來,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員工的增多,再加上自身年齡的增長,許總意識到之前的工作方式和管理風格不再適合,於是他開始轉變,從粗放式管理轉為精細化管理,從親力親為變為引導點撥。他對員工的管理越來越嚴格,也越來越科學,以致於員工覺得和他在一起工作很累,因為許總做事雷厲風行,節奏很快,凡事都要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儘管如此,員工還是很感激他,因為許振榮是一個公私分明的管理者,儘管工作上嚴格要求員工,但也時時教導他們,不斷地幫助他們成長,生活中也處處照顧他們。

從事餐飲行業幾十年,許振榮最大的心得體會是真誠、道德、善良。他認為,作為一名商人,利益固然重要,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做生意就是做人,誠信是經商之本,道德良心最重要。所以他一直以來堅持誠信道德的原則,從不損害客人和合作夥伴的利益,堅守內心做一名樸素的道商。

如果一個人的心能夠容納無限的經驗,雖然飽經世故,卻又能維持單純,這才是真正的樸素。許振榮就是一位樸素的人,涉世未深、懵懂稚嫩之時,他的內心便有了「我多做一點,別人就少做一點」的觀念;此後漫長的幾十年,他見識了各種殘酷的競爭、爾虞我詐,經歷了種種艱辛磨難,可是最初那份樸素、善良的信念卻從未動搖過。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人有善念,天必佑之。許振榮的堅持與努力,讓他迎來了事業一個又一個高峰。他經營酒樓,奠定了事業成功的基礎;他學習傳統文化,研究道學、養生、易經,事業因此蒸蒸日上;他從香港轉戰內地,迎來了事業的眾多契機;他涉足環保行業,他說環保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會給他帶來福報;現在,他又把目光投向金融投資行業,受鼎益豐道德文化的影響,他投資了鼎益豐,成為鼎益豐的獨立股東,這為他贏得了巨大的回報。

然而人生起起伏伏,有高有低,許振榮的人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中年時期的許振榮,由於長年累月的辛苦工作,終於積勞成疾,遭遇了一場大病,整整十年不能工作。然而許振榮並沒有被病魔打垮,也沒有從此一蹶不振。一開始他多多少少有點沮喪,但是天性樂觀的他很快就振作起來。既然事已至此,與其怨天尤人、渾渾噩噩地度日,不如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面對困難,他就像向日葵一樣,向著陽光,面帶微笑,生生不息。十年鑄劍,十年修行。在這漫長的十年時間裡,許振榮沒有浪費一分鐘時間,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經濟、管理、投資、理財等等......此外,他還靜下來自我修行,用一顆虔誠的心祈禱,認真做每一件事,真心對每一個人。

大愛傳天下

人生需要腳踏實地,也需要仰望星空。人生需要海水,這是理性,也需要火焰,這是激情。踏實與仰望,理性與激情,許振榮兼而有之。他吃苦耐勞,也積極向上,他喜歡不斷嘗試,從不滿足現狀。小學畢業的他,自知學識淺薄,唯有從最底層的工作做起,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但是他從不埋怨,也不曾停止過學習,哪怕是他最初並不喜歡的服務員工作,他都要從中學到東西。他說:「哪怕明天我不做服務員了,我今天也要在這裡學一些東西。」每天下班後,當別人都去打牌、唱歌、喝酒的時候,他一個人默默地呆在宿舍看書、學習。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他的知識越來越淵博,言談舉止幽默得體,視野和思維也變得開闊,這為他的事業、管理、投資帶來極大的幫助,也給他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德國一位哲學家曾寫道:「思想走在行動的前面,就像閃電永遠走在雷鳴之前。」學習給許振榮的思想帶來了變化,讓他有了運籌帷幕、決勝千裡的經營戰略,也有了高瞻遠矚的遠見卓識。對於創業和投資,許振榮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做企業賺錢不一定是為了賺錢,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賺錢的意義是有層級、分階段的。很多人賺錢首先是為了解決生存問題,其次賺錢是為了滿足金錢財富帶來的成就感,而賺錢的最終意義是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為社會做貢獻。

如今,許振榮早已過了解決生存問題的第一階段,許多年前他就開始從事慈善公益活動。他前前後後領養了幾十個貧困兒童,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每月定期寄出一筆錢資助他們上學,此外還有一些捐建水窖、贊助希望小學的慈善活動。「不要覺得這是在做慈善,覺得自己很偉大,這是人的本性,這是應該做的。」許振榮也不以此抬高自己,相反他很低調,多年以來只是默默地做,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邊的人。他從不刻意宣傳這些事,因此他的慈善事業鮮為人知。

他非常重視教育,他認為教育首先要教孩子們愛國,其次教他們做人,讓他們學會道德文化,最後才教專業知識。這一切皆因他有著一顆善良的心,一份愛國的情懷。他說:「中國的教育非常重要,教育好了,祖國才會好,只有愛國,國家才會強大,人民才能過得更好。」

比身份更值得尊重的,是對知識的渴求;比財富更值得珍視的,是兼濟天下的情懷。對知識的孜孜以求,讓許振榮獲得了財富,最後他把財富散播天下,福澤人類,讓這個社會充滿了希望與能量。

相關焦點

  • 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這是日本被譽為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先生基於自己八十多年人生經歷的思考和總結,也是他最想要告訴人們的,想要留給這個世上的一件事情。他說,人生的一切都是內心的投射,都是自己的內心吸引而來的。
  • 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是《活法》的續篇,稻盛和夫基於對自己八十多載人生經歷的思考,將一切成功歸結於利他之心,他認為,「凡是能夠確信是基於利他、發自『善意的動機』的事業,最後無一例外,都能獲得好的結果。」那麼,稻盛和夫是如何貫徹這一人生哲學呢?
  • 稻盛和夫: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比如「水利萬物而不爭」,利萬物便是利他,再比如「君子厚德載物」,要能承載一切,必須要有利他之心,同樣在孔子眼裡「仁者愛人」,仁愛者,沒有利他之心怎麼能稱得上仁愛。 本文摘編自稻盛和夫收官之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非常值得企業家學習領悟,以下為內容節選: 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運自然就會好轉 在企業經營的世界裡,當我們強調「利他之心很重要」時,我們一定會聽到批評和反駁的聲音:在嚴酷的商業社會裡,靠「利他」、靠「
  • 稻盛和夫的新書《心》:成功和幸福,離不開「利他之心」
    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說,她後來接觸過這個男孩,小孩天性善良,有一顆「利他之心」。關鍵時刻,利他之心能救命。當然,這是一個極端案例。實際上,宇宙間的一條真理是:懷有利他之心,最終會走向利好,讓自己受益。
  • 稻盛和夫的人生秘訣:利他之心與貫徹正道——《心》書評
    稻盛和夫的人生秘訣:利他之心與貫徹正道:《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囑託》書評九月初的時候,我去當了兩天交通志願者。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站在十字路口協助交警引導行人和騎行者遵守交通規則。《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囑託》是日本著名企業家、管理者稻盛和夫的收官之作,稻盛和夫在這本書中回顧了自己的一生,介紹了自己的管理理念、人生哲學,同時結合了自己創辦京瓷、KDDI(第二電電)和重振日航的人生經歷,細細品讀,讓人受益匪淺,對於管理思維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稻盛和夫是何許人也?
  • 吳軍《見識》: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以利他之心度人生
    今天結合第四章和第八章,與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以利他之心度人生。「事業成功,掙到了錢,卻不會花、不會理財,可能最後白忙活一場;沒有掙到錢,空有一腔理想抱負,可能也不過是幻想。因此,金錢觀不僅會對人的事業產生影響,也會決定人的幸福」。
  • 稻盛和夫: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失敗也好,所有一切,歸根結底,要看我們能不能把自己的「利他之心」發揮出來。一個外行人,在危急時刻挽狂瀾於既倒,保住了三萬多人的飯碗,他究竟做對了什麼?答案寫在了稻盛和夫所著《心》這本書中:「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 《心》|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利他之心之路
    而這一切都是源於心,源於利他之心!《心。》因為他是孩子王,這是一種天生的領袖氣質,對於他創辦公司,經營企業也都是一種鍛鍊。對這於一個孩子來說,看上去單純而樸素的行為,他人優先,將自己放在後面,是最早的利他之心的開始。
  • 稻盛和夫:「自利則生,利他則久」利他之心為地基建立成功的大廈
    沒有『自利』,人就失去了基本的生存動力;而『利他則久』,『利他』也是人類天性中的一部分,沒有『利他』,人的生活和事業就會失去平衡,最終只會是一敗塗地。」————稻盛和夫在如今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人們的欲望不斷膨脹,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開始丟失了自己的初心,忘記了自己來時的路。
  • 稻盛和夫: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收藏)
    文|金子(富書專欄作者)成功歸結於利他之心一個完全不懂航空的門外漢,接手一家瀕臨破產的航空公司,竟然在短短一年內,讓公司業績從谷底到頂峰,十分罕見。他就是稻盛和夫。一個外行人,在危急時刻挽狂瀾於既倒,保住了三萬多人的飯碗,他究竟做對了什麼?答案寫在了稻盛和夫所著《心》這本書中:「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稻盛和夫是日本商界的經營之神,創辦京瓷大獲成功,商海沉浮半個世紀。
  • 秉持利他之心,解鎖精彩人生
    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骨子裡就有一種「利他」精神,人生路也會越走越寬敞。用心經營,事業沒起色?如今去商場購物也好,去酒店吃飯也罷,毫不誇張的說我們都是「提心弔膽」去的,尤其是去到陌生地方。日本經營之聖(一生創辦兩個世界500強)稻盛和夫先生《活法》一書中講到:敬天愛人!所謂敬天,就是依循自然之理、人間之正道——亦即天道,與人為善。換言之,就是「堅持正確的做人之道」;所謂愛人,就是擯棄一己私慾,體恤他人,持「利他」之心。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借到利他之心,朝著幸福和成功前進
    而這種「真我」的狀態便是稻盛和夫先生提出的「利他之心」。他人優先,將自己放在後面,是稻盛和夫先生最早的利他之心的開始。002 善意動機,走向成功如果動機是善意的,心態是積極樂觀的,那麼事情就會朝好的方向發展;如果動機是利己的,或者邪惡的,那麼可能不管多麼努力,事情都無法順利推進。
  • 稻盛和夫的人生法則:所謂的人生贏家,不過是擁有「利他心」
    如何能夠成為「人生贏家」呢?日本著名的企業家稻盛和夫在《心》中講到,實現成功和幸福的唯一關鍵,就是要有「利他」之心。這份「利他之心」就是關愛他人的善良之心,就是在生活中要有為他人盡力的心。這聽起來似乎跟一貫認知的「成功學」背道而馳,但是這其中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
  • 《心》:一個人的成功,從三個利他心開始
    稻盛和夫在他的封山之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裡,解答了這個問題。這本用他的一生集成的大作,是他在87歲高齡時寫下的新作。不僅記錄了他的成功之路,更是他對世人的囑託。當然,公司也不可能得到好的發展,只有保障了員工們的利益,帶給他們幸福的人生,他們才會安心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思維上的改變,決定了行動上的改變。稻盛和夫重新確定了公司的使命:追求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
  • 一切成功歸結於利他心
    ,我現在想要告訴大家、想要留在這個世上的,基本上只有一件事情,這就是「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他更進一步強調:這就是驅動這個世界的絕法則,是推動一切事物運行的真理,沒有例外。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絕對理念"說,雖不可同日而語,其所指的本質內涵或許不盡相同,但對其"絕對法則"的絕對化理念,卻有異曲同工之妙論。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成功的終極秘訣不是利己,而是利他
    今天提到的這本《心》中,稻盛和夫著重強調了一個觀點,那就是始終保持利他之心。稻盛和夫回顧他八十多年的人生,總結超過半個世紀的職業生涯,他告訴大家,不管企業還是個人,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1.什麼叫利他之心?我們不妨舉個例子來解釋什麼是利他之心。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當利他思維遇上裝滿水桶的人生指南
    稻盛和夫先生是一個成功的經營者,他的三家企業——京瓷,KDDI,日航,都是世界級的知名企業,在這本《心》中,老先生將他一生的經營經驗,用人生哲學的方式,慢慢道出。他將人生一切得失,歸於一個字:心。他說,「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心靈塑造現實,心靈驅動現實。
  • 稻盛和夫用一生的成功要訣告訴我們,凡事先考慮利他之心
    所以難得的是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多為別人考慮的利他之心。正如日本著名的企業家稻盛和夫在他的新書《心:稻盛和夫一生囑託》中強調的:「人生的目的,就是提高心性,磨鍊靈魂。」他提出並貫徹』以心為本』的方針,時時審視自己的心態,淨化自己的心靈,同時洞察他人的心境,千方百計、殫精竭慮,努力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他甚至指出,人生的目的,歸根結底,就是提高心性,除此之外,人生再無別的目的。這本《心:稻盛和夫一生囑託》是稻盛先生的晚年力作,他把自己畢生成功的要訣歸功於心性的提高,下面一起來看看心性對我們人生能起到什麼關鍵作用?
  • 常懷利他之心,人生就不再苦
    一顆利他之心可以說是非常健康的心態,能讓我們活得健康長壽和接近內心最真實的快樂,對成長和修行來說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入菩薩行論》中有言, 有了一顆利他之心,面對一切就會有一種隨緣的感覺;而沒有利他之心,自私心就會越來越頑固,因此會常常陷入痛苦的境地。人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煩惱、缺陷、痛苦,應常常去反思自己,學著不以自我為中心,這樣利他之心就會顯現,所謂的煩憂也會自然減少。
  • 利他之心,付出一分,收穫萬分
    利他之心,是稻盛和夫在他的最新著作《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囑託》中主要的觀點之一,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對於這種認知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由於沒有真實的經歷,也沒有真切的理解。最近,我接觸到了一些市場推廣方面的工作,今天為市場部出了一份市場推廣的話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