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閱讀:如何解讀童書中經典插圖

2021-01-21 騰訊網

作者:彭懿

說起童年時看過的那些經典童書,書中是怎樣描述那些人物的,我們可能記不清了,但我們不會忘記他們的模樣,不論過去了多少年,畫家用畫筆創造的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都不會退色。

「一本書沒有插圖,

又沒有問答,那還有什麼用呢?」

愛麗絲挨著姐姐坐在河邊,姐姐在看書,她沒事可做,開始覺得無聊。她瞄了一眼姐姐正在讀的書,沒有插圖,也沒有問答,心想:「一本書沒有插圖,又沒有問答,那還有什麼用呢?」

《愛麗絲漫遊奇境》裡的愛麗絲說完這句話沒有多久,就掉進了籬笆底下的兔子洞。當然,她掉進兔子洞,不是因為一本書沒有插圖,而是好奇心害了她。但也說明了一個事實,就是從有童書那一天開始,孩子們就喜歡看書裡的插圖。

愛麗絲沒有說錯,有些童書離開了插圖,讀起來還真是沒趣。

《愛麗絲漫遊奇境》插圖

阿瑟·拉克姆/畫

不說別的,就看這本《愛麗絲漫遊奇境》吧。單讀這樣一段文字:「愛麗絲伸長脖子,踮起腳順著蘑菇的邊緣向上看,一抬眼就和一雙眼睛相對。那是一條藍色的毛毛蟲,坐在蘑菇上面,手抱著「一本書沒有插圖,又沒有問答,那還有什麼用呢?」胸,只顧靜靜地抽著水煙筒,對愛麗絲和她身邊的事物完全不理不睬。」你能想像得出這是怎樣的一個場面嗎?真的很難。同樣,讀了這樣的文字:「屋前有一棵大樹,樹下有張桌子, 已經擺好了杯盤。三月兔和帽匠坐在桌邊喝茶……」你也照樣無法想像出三月兔和帽匠長的是什麼模樣。

《愛麗絲漫遊奇境》插圖

海倫·奧克森伯裡/畫

到今天為止,全世界有一百多位優秀的畫家為《愛麗絲漫遊奇境》畫過插圖,其中像海倫·奧克森伯裡的插圖都讓人印象深刻。

《愛麗絲漫遊奇境》插圖

約翰·坦尼爾/畫

不過,最受人喜愛的,可能還要算是約翰·坦尼爾爵士的插圖了。

今天我們一說到《愛麗絲漫遊奇境》裡的愛麗絲、那隻把愛麗絲引進兔子洞的紅眼睛大白兔、藍色毛毛蟲、瘋狂的三月兔和帽匠,首先浮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約翰·坦尼爾爵士的人物造型。他的插圖太深入人心了,被公認為最符合原著精神與時代背景,要不怎麼會有人說出這樣讚美的話來:「《愛麗絲漫遊奇境》沒有約翰·坦尼爾, 就像它沒有卡洛爾一樣。」 卡洛爾就是《愛麗絲漫遊奇境》的作者劉易斯·卡洛爾。

其實,又豈止是一本《愛麗絲漫遊奇境》呢!

《長襪子皮皮》插圖

英格麗·凡·奈曼/畫

《小紅帽》插圖

古斯塔夫·多雷/畫

今天,只要我們一說到佩羅童話《小紅帽》裡的小紅帽,就會想起古斯塔夫·多雷畫的那個小紅帽;一說到弗蘭克·鮑姆的《綠野仙蹤》裡的多蘿西,就會想起W.W.丹斯羅畫的那個多蘿西;一說到阿斯特麗德·林格倫的《長襪子皮皮》裡的皮皮,就會想起英格麗·凡·奈曼畫的那個皮皮……不是說別的畫家畫得不好,要怪,只能怪這些插畫家的插圖最早、最經典、最準確地詮釋和再現了原作人物的精神面貌。

如果羅爾德·達爾沒有遇上

昆廷·布萊克……

羅爾德·達爾的書滑稽又好笑,非常好看,沒有一個孩子不著迷的。

《小喬治的神奇魔藥》封面

明天出版社

儘管偶爾也會有成人批評家站出來批評他的故事太暴力,例如《瑪蒂爾達》中的那個暴君校長,拎起一個小男孩的胳膊,就像甩飛碟似的把他從窗口甩了出去,摔斷了好幾根骨頭,但這種批評聲隨即就被孩子們的叫好聲淹沒了。每一個頭腦正常的孩子都知道這樣的事情在現實中不會發生,這不過是一種誇張的描寫。沒辦法,他們天生就喜歡這種荒誕無稽的東西,看到《小喬治的神奇魔藥》裡的小喬治為了懲罰自己那個毒、自私自利的姥姥,用洗髮水、指甲油、假牙潔淨粉、狗用跳蚤粉、鞋油、辣椒醬……熬了一大鍋魔藥,把姥姥變成了一個越長越高、最後穿透屋頂的巨人時,他們就會笑得前仰後合。

因為達爾的書對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吸引力,所以有人把他比喻為「哈梅林的魔笛手」。這是一則德國民間童話,說的是一個來自異鄉的花衣魔笛手來到哈梅林村,用笛聲把全村的孩子都給吸引走了……可是,如果把達爾的書的魔力,全都歸功於他一個人,似乎有點不公允,因為他的書,要是沒有了昆廷·布萊克的插圖,可就沒有那麼生動有趣了。所以,如果把達爾比做魔笛手,就應該把昆廷·布萊克比做他手上的那支魔笛。

昆廷·布萊克是獲得過國際安徒生獎畫家獎的畫家,他的畫風獨特,他喜歡用簡單、看似潦草的漫畫風格的線條來表現人物,充滿了動作感,而且他的畫和達爾的文字一樣幽默誇張,只要看過一次,你就再也不用擔心認不出來了。

可以說,羅爾德·達爾和昆廷·布萊克是世界童書界最好的一對搭檔了。

他們從1975年開始合作,後來達爾的每一本童書,都是昆廷·布萊克為他配的插圖。達爾有時會對編輯發火,但對昆廷·布萊克卻十分尊重,甚至會調整文字,來配合他的插圖。

「你最好單畫一隻蜘蛛,

忘掉它的表情」

《夏洛的網》封面

上海譯文出版社

E.B.懷特那本歷久彌新的《夏洛的網》,與達爾的書不一樣,正相反,沒有一個大人不為它著迷的。

不過不知道你發現了沒有,書裡的插圖上,小豬威爾伯有表情,老鼠坦普爾頓有表情,連恐嚇威爾伯「農民會殺了你,把你變成燻肉火腿」的老羊都有表情,可是我們那位真正的主角,躲在穀倉的門框上、用蛛絲織成一張愛的大網挽救了威爾伯性命的夏洛,不要說表情了,就是連她的臉都看不清楚。

為什麼就不能給她一個近景或是大特寫呢?她是那樣一位甘願奉獻的偉大女性,當威爾伯問她「你為什麼為我做這一切呢?我不配。我沒有為你做過任何事情」時,她的回答是多麼的真摯感人啊,她說:「你一直是我的朋友,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可是,畫家為什麼不讓我們看清她的臉呢?

其實,是作家堅決阻止畫家畫出夏洛的表情。

給《夏洛的網》配插圖的是蓋斯·威廉士,他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畫家,《時代廣場的蟋蟀》裡的插圖就是出自他之手。一開始,他給夏洛畫了一張女人的臉龐,但卻沒有得到懷特的認可。懷特否定了他的草圖,還給他寄了一本《美國蜘蛛》做參考,並寫信託人轉告他:「我想看看那張畫,因為我覺得不管怎麼樣,這本書一定要展現一個很迷人的夏洛。我相信,要達到這樣的效果,畫家就得描繪出神態和姿勢,而不是面部表情。蜘蛛的臉部很小,事實上它們幾乎沒有頭,或者至少頭部相對來說是不太顯眼的。」

自己為自己的書畫插圖的作家

世界上就是有這樣一批奇才,自己不僅會寫,還會畫,畫得還不是一般的好,根本就用不著再請別人來為自己的書畫插圖了。

《杜立德醫生的故事》插圖

休·洛夫廷/畫

英國作家休·洛夫廷算是一個比較早開始自寫自畫的人。

從前,很多年以前——當我們的祖輩還是小孩時,那裡有一位醫生,名叫杜立德——M.D.約翰·杜立德。「M.D.」的意思是,他是一位醫學博士——無所不知的醫學博士。

這本書你一定是久聞大名了,對,就是《杜立德醫生的故事》。它的開頭很叛逆,打破常規,不是像民間童話裡先說大人有一個孩子,而是顛倒過來,先說大人是一個孩子,讓人不覺一愣,趁著你還在發呆的狀態,一下子就把你帶入了一個不算太遙遠,但卻模糊不清的年代。這樣的年代,可是什麼樣的奇人奇事都會發生的年代啊。

於是,一個熱愛動物、會說動物語言、專門給動物看病的醫生就走到了我們的面前。有一天,一匹犁地的馬來找杜立德,他說他的一隻眼睛快要瞎了,需要配一副眼鏡,可是農場的一個傢伙卻在他的身上塗芥子硬膏,他十分生氣,儘管他平時是一個又漂亮又安靜的動物,但還是一腳把那個人踢到鴨池裡去了……圓滾滾的杜立德醫生當然滿足了馬的要求,給他配了一副還能擋太陽的綠色眼鏡。

書上的文字裡可沒說杜立德醫生長得圓滾滾的,只說他總是戴著一頂高帽子,是作家畫出來的。

接下來要說的一個人,是德國作家瓦爾特·莫爾斯。

《藍熊船長的13條半命》封面

人民文學出版社

相比洛夫廷,莫爾斯要年輕多了,他1999年才出版第一本書,他最著名的一本書就是處女作《藍熊船長的13條半命》。這可是一本顛覆人們閱讀習慣的書。一個故事講得好好的,他會突然就給你中斷,插進來了一大段百科全書的注釋。比如,故事講到主人公被一隻巨鳥的利爪抓住,你正想知道後面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卻停下不講了, 換了一種字體,插入一段《查莫寧及其周邊地區的奇蹟、種群和怪異現象百科全書》的引用:「救生恐龍:救生恐龍也叫漫遊救生恐龍,屬於正趨於滅絕的恐龍家族,像查莫寧地區的運河龍與霸王鯨賴克斯那樣。估計全世界現在大約只有幾千隻救生恐龍了,而且這個數字仍在不斷地大幅度減少……」

但這本書真是一本好看的奇書。全書以藍熊船長回憶錄的形式展開,只不過主人公不是人,是一頭藍熊,這頭藍熊一共擁有二十七條命。從書名中我們知道,這本書裡講了藍熊的十三條半命,也就是半生多一點。一開始,藍熊是作為一個來歷不明的棄嬰,躺在一個小核桃殼裡朝著我們,不,是朝著查莫寧地區漂來的。這時的查莫寧,不論是對它還是對我們來說,都還是一片未知的大陸。漸漸地就不對了,出現了生靈,出現了顛覆我們想像力的生靈,一個個把我們的想像力推向極限的奇蹟接踵而至。藍熊死裡逃生,最後終於悟出了一個道理:生命太寶貴,不能任憑命運支配。

這本書帶給我們最大的樂趣,是它那信馬由韁的幻想。它的幻想,已經不是「狂野」兩個字能夠概括,都有點失控,快要超越我們想像力的極限了。

你想知道藍熊船長長得什麼模樣嗎?你想知道「 溫順, 但習慣讓登山者仰面朝天摔下去」的山妖長得是什麼模樣嗎?你想知道山妖的遠親坑道鬼長得是什麼模樣嗎?請看莫爾斯的插圖吧,只有一個瘋狂的作者,才能畫出他心中那些比他還要瘋狂的生靈。

不看圖,你絕對想不到,她是一個黑人小女孩

美國女作家E.L.柯尼斯伯格曾經創造過一個奇蹟,處女作《小巫婆求仙記》和《天使雕像》獲得了同一年的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的提名和大獎。也就是說,這一年的紐伯瑞兒童文學獎幾乎被她一個人包攬了。

這兩本書都是她自己畫的插圖。特別是前一本,還透露了一個小小的秘密。

《小巫婆求仙記》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叫伊莉莎白的小女孩,上學路上,碰到了坐在樹枝上的另外一個小女孩,她說她叫詹妮佛, 是個女巫。這讓伊莉莎白崇拜得不行,於是,新搬來、還一個好朋友也沒有的伊莉莎白,就成了女巫的徒弟,跟詹妮佛學魔法。作為徒弟,伊莉莎白付出的代價可真是不小,有的星期自己要每天吃一個生雞蛋,卻要孝敬師父一個熟雞蛋;有的星期自己要每天吃一個生洋蔥,卻要孝敬師父一個生的胡蘿蔔……可是,在正式開熬一種可以讓人飛翔的飛行油膏那天,為了不讓詹妮佛把小青蛙當配料扔進鍋裡,伊莉莎白衝上去抓住了她的手,結果,小青蛙一蹦一蹦地逃走了。「伊莉莎白,你被開除了!」詹妮佛生氣了,伊莉莎白哭著跑回了家。媽媽問她跟誰吵架了。「詹妮佛。」「誰是詹妮佛?」「一個老巫婆!」呵呵,兩個小女孩就這樣鬧僵了。後來有一天,當她站在自家陽臺上看到原野上有一個溫室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時,突然明白過來了,原來詹妮佛說她住在一個一年四季都不會下雨的地方,就是這個溫室啊。她說她爸爸是一個植物學方面的巫師,其實就是溫室看守人啊。怪不得她冬天也抓得到青蛙——她根本就不是女巫,就是一個普通的小女孩。這時,門鈴響了,你當然知道來的是誰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冒充巫婆了。伊莉莎白就是伊莉莎白,詹妮佛就是詹妮佛,兩個人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小巫婆求仙記》插圖

E.L.柯尼斯伯格/畫

這本書在敘述上也極有特色。雖然它是以第一人稱「我」來講故事的,可是這個「我」,有時是回首往事講故事的「我」,例如開頭的第一句話「I first met Jennifer on my way to school(我是在上學路上第一次遇見詹妮佛的)」,有時卻又是故事進行中的「我」。而有時,這兩個「我」還會互相交叉一起講故事,一個是現在的「我」的視點,一個是過去的「我」的視點。只是不知為什麼,中文譯本用「伊莉莎白」替代了這兩個「我」,把它改成了一個第三人稱的故事。

這是一本薄薄的小書,插圖不多,但只要你盯住畫上的詹妮佛看一會兒,再把目光轉移到伊莉莎白身上,你就會發現原來詹妮佛是一個黑人小女孩。這在書裡,作者可是連一句都沒提及呢。

順便再補充一句,中文版沒有使用原版插圖。

給你一次全新的閱讀感受

《造夢的雨果》封面

接力出版社

《造夢的雨果》是一本厚厚的書,精裝,硬殼,中文版也有465頁。但你別怕,一個讀書再慢的人,也可以在兩個小時之內把它讀完。

是一目十行,不,是一目一百行,從頭到尾譁啦啦地翻一遍嗎?

當然不是了,是一個字不落地仔細讀完它。

這怎麼可能呢?但是美國畫家布萊恩·塞茲尼克就硬是給我們創造了這樣一種可能,送給我們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

他書裡有一個人物說過這樣一句話:「一種新魔術誕生了,我們也得玩一把。」這回,他真的是和我們玩了一把——這是一本圖文書,但裡面的圖畫,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插圖,而是與文字緊緊咬合在一起的一種敘述。連續七八頁、十幾頁圖畫(都是碳筆素描),一兩頁文字(用詞淺顯,且都是簡單好讀的短句),然後又是連續七八頁、十幾頁圖畫,一兩頁文字……你讀它,既像是在讀一本圖畫書,又像是在讀一本文字書,其實也都不是,你更像是在看一部電影。因為它從一開始就像放電影一樣,熄燈,黑幕,出現畫面,畫面漸漸變大,鏡頭慢慢推近,直到定焦在主人公的臉上。而且它的每個頁面都被一個黑框框住,仿佛是電影院的銀幕。再加上所有的畫面又都不是那種靜止不動的圖畫,都是一個個運動著的鏡頭。他採用這樣一種形式,是因為這本書講的是一個與電影和電影人有關的故事。

在這本書裡,圖畫與文字各有分工,各司其職,圖畫承擔故事中人物的動作部分,如奔跑、追逐,文字則負責圖畫無法表達的東西,如人物介紹、心理描寫、對白。可以想像,如果畫家和作家不是同一個人,真的是無法完成這樣一本圖文關係如此複雜的書。

可不僅僅是形式出新,故事也被他講得好看極了,一個懸念接著一個懸念,只要你開始讀了,就沒辦法不追隨人物走進書裡,非一口氣讀到最後一頁不可。

那麼,它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十二歲少年雨果的爸爸是個鐘錶匠,為了給他修好一個機器人,死於一場離奇的大火。在巴黎火車站當看鐘人的伯伯把他帶回了自己那黑暗的小屋,可不久,窮困潦倒的伯伯又失蹤了。那個機器人坐在桌前,手握一支筆,像是要寫出什麼字來。雨果相信只要修好它,就可以讀出爸爸留給他的信息。於是,他去車站玩具店偷零件。想不到,被店主抓住了。這是一個乖戾又沉默的老人,他罰雨果來店裡打工。為了要回爸爸那本畫滿了機器人內部結構的筆記本,雨果答應了。但雨果慢慢地發現他不是一個普通人,最後,他和老人的教女一起,揭開了秘密,原來老人是……

這樣一本給人全新視覺感受的創意好書,不讀太遺憾了。

插圖的利與弊

插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故事,不用我們再去想像故事中的人物和圖景了,但正像艾莉森 . 盧裡在《永遠的男孩女孩:從灰姑娘到哈利 . 波特》中所說的那樣:「插圖為我們增添了故事的想像,也可能讓我們喪失一些幻想。」

不過不用擔心,孩子總有一天會擺脫對插圖的依賴的,因為他們會慢慢長大,而給大人看的書,一般是沒有插圖的。

所以趁著他們還小,還是多讓他們看些帶插圖的童書吧。

發現你的閱讀!關注天鵝閱讀網微信公眾號:swanreads,精彩繼續!

相關焦點

  • 天鵝閱讀:如何解讀童書中經典插圖
    作者:彭懿說起童年時看過的那些經典童書,書中是怎樣描述那些人物的,我們可能記不清了,但我們不會忘記他們的模樣,不論過去了多少年,畫家用畫筆創造的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都不會退色。她瞄了一眼姐姐正在讀的書,沒有插圖,也沒有問答,心想:「一本書沒有插圖,又沒有問答,那還有什麼用呢?」《愛麗絲漫遊奇境》裡的愛麗絲說完這句話沒有多久,就掉進了籬笆底下的兔子洞。當然,她掉進兔子洞,不是因為一本書沒有插圖,而是好奇心害了她。但也說明了一個事實,就是從有童書那一天開始,孩子們就喜歡看書裡的插圖。
  • 天鵝閱讀:世界第一流的童書是如何誕生的?
    44年過去了,尤斯伯恩成為了英國第一童書品牌,並享譽世界。據皮特的女兒尼古拉透露:爸爸一直都把尤斯伯恩當作自己的第三個孩子。世界一流的童書是如何誕生的?希望在和接力出版社的合作過程當中,雙方可以進行相互的合作、交流和學習,尤斯伯恩會把優秀的外國童書引進到中國市場,同時也希望把優秀的中國童書推向世界。
  • 天鵝閱讀:走進10位造夢大師的童書夢境
    歲 「旁帝經典大翅膀系列」讓孩子在色彩和光影的變化中接受藝術薰陶,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發現,得到新的快樂,讓小讀者通過圖中人物情感的變化,從新的角度感受世界,為小讀者插上了一對快樂的翅膀。杜萊的書並未預設固定的遊戲規則,展卷把玩時,小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點和能力值一邊幻想,一邊動腦動手,在遊戲中創造遊戲,讓自己的多重感知覺在遊戲中延展、增生。
  • 天鵝閱讀:為美麗付費,為學識傾心
    孩子對美麗有天生的直覺,看到那些裝幀漂亮、插圖優美的書就不肯撒手,而大人卻常以各種理由拒絕。在選書這個問題上,應該學習的往往是大人。因此,我們要進行兒童閱讀推廣,改變家長的購買觀念,希望大人能為美麗付費——我指的是美麗的童書。這套美麗的童書配得上「名著名譯名繪版」這個叢書名,而我的擔憂也來自這個叢書名。「名著」。
  • 童書的裝幀史:文本、插圖、立體書與童年的想像
    《詩篇》作為千年來基督教兒童學習閱讀的詩集,常常以精心修飾的首字母為裝飾,描繪出詩人大衛王及其詩歌的主題。還有兩份16世紀初,可能用於貴族兒童教育的英文手抄本,它們以豐富的色彩,極為生動地呈現了野獸與花朵的形象,其水準超越了先前中世紀動物寓言和藥草書中插圖的水準,達到了教學藝術的高度。
  • 《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一座浩瀚的童書博物館
    很多成年人即便自己很少看書,或是以更便宜便攜的電子書為主,也絕對不會忘記給自己的孩子買實體童書。今天,越來越多出版商將注意力投入到童書領域,童書的製作越來越精美,大開頁、繽紛插圖、硬卡紙、安全圓角,選擇越來越多,熱銷榜單越來越長,童書價格也水漲船高,然而,這片巨大的市場中,魚龍混雜。越來越多的父母們提出疑問:我們到底應該怎樣選童書?如何讀童書?
  • 你以為的經典童話其實是暗黑故事,童書發展史,了解不一樣的經典
    幾年前,我買過一本經典中的經典書給小勳看,相信很多人家裡都會有那麼一本,那就是——《一千零一夜》。我告訴小勳,這本書媽媽小時候也看過,裡面的故事可好玩了。我小時候是看過這書,但內容卻大都忘記了。所以當我給他讀到那個著名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時,我被劇情給驚呆了。
  • 「奇葩童書」層出不窮,3點技巧助你輕鬆選好書
    比如將經典故事改編為新編醜小鴨《一隻醜小鴨的悲劇》中當中,鴨教授給小鴨子們講了醜小鴨變天鵝的故事後,醜小鴨堅信自己就是天鵝,還為此離家出走了,沒想到最後變成了烤鴨。適合孩子年齡段的讀物才是孩子眼中的好書,才能真正激發孩子的潛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來選書在根據孩子年齡特點選書,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參考分級閱讀的分類標準。
  • 在中國推廣無字童書——新經典童書團隊這麼做
    但是新經典童書團隊證明了無字童書在中國也有市場。在PW「2018年的中國少兒出版」專刊中,專門對此做了報導。但是新經典童書團隊證明了無字童書在中國也有市場。艾倫?貝克爾《不可思議的旅程》,安野光雅《旅之繪本》,克裡斯塔?霍爾泰《一條街道的100年》,約克?米勒《推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等書的成功充分顯示他們在這類童書營銷推廣上的專業。  新經典童書品牌「愛心樹」總編輯李昕認為,「文字並不是兒童閱讀繪本必不可少的。通常看繪本的孩子還沒有開始獨立閱讀。
  • 六一童書調查出爐,值得推薦給孩子們的書單
    此外,智力開發類書籍的佔比也較高,如《空間思維大挑戰:立體王》、《讓孩子越玩越聰明的150個經典益智遊戲》等,鼓勵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一起進行有趣的益智遊戲,讓孩子在玩耍中獲得教育和成長,在鍛鍊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同時也愛上閱讀。此類益智書籍大多適合0-3歲及3-6歲的少兒閱讀,反映了中國家長對孩子嬰幼兒及學齡前期智力開發的重視。
  • 暑期為孩子選購童書三要素,原則、竅門和辨別
    保羅先生所言,一本童書,不會無緣無故地獲獎,獲獎意味著這本書總有一定的過人之處。這就為父母的選購提供了方便,既然已有權威人士給某些童書頒了大獎,如美國凱迪克大獎 、英國格林威大獎、德國繪本大獎、國際安徒生繪本大獎等,選購時父母不妨特別關注一下。◆ 經典作品經典是硬道理,好作品是會多年流傳、經久不衰的。如果童書的創作年代比較早,銷量比較大,一般來說其內容是值得關注的。
  • 童書出版競爭激烈 看業者如何破題?
    在剛剛結束的2020北京圖書訂貨會上,一個極其顯著的現象就是童書的市場佔比在不斷擴大,童書出版也成為眾多出版社的集中發力點。那麼,各個出版機構在激烈競爭中如何破題?「細分」和「原創」成為兩個關鍵詞。根據《2019年中國圖書市場研究報告》,童書的市場佔比在不斷擴大,不僅得益於中國二孩政策的出臺,更主要得益於近年來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以及家長注重對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隨著全民閱讀的深入推進,以及國家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該市場佔比還將不斷擴大。以接力出版社為例,該社主打青少年圖書。
  • 童書到底該怎麼選?這本《影響孩子閱讀的100本童書》不容錯過
    最近看到一本有意思的書,大大地解決了我的苦惱,這本書叫《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這是一本童書發展史,以英國的書居多,書中還包含了大量珍藏版的書籍插圖,有的甚至已經殘破難以辨認,由此可見早期童書的稀有。
  • 讀懂童書,是我們向童年致敬的最好方式
    我們都會出乎意料地從童書中讀到許多可以稱之為新發現的深刻意義。」這句話,也被國內知名的兒童閱讀推廣人、兒童作家梅子涵、彭懿等多次引用。「童年離不開好書」已經是很多家長的共識——十年前開始做圖畫書閱讀推廣的時候,還沒幾個家長認同「親子共讀」這樣的理念。儘管如此,如何讀懂童書,特別是以圖為主的圖畫書,依然是很多家長和初入門的閱讀推廣人、童書愛好者面臨的問題。在這裡推薦能夠幫小白迅速入門的幾本圖畫書相關著作,幫助大家迅速掌握閱讀圖畫書的方法。
  • 天鵝閱讀:閱讀的意義就是把書中的道理活出來
    而閱讀,就是提升我們精神生命的最好途徑。所以讀書,讀好書,並且把書中的道理活出來,活出一個美好的自己,才是閱讀應該有的意義和價值。 如果書讀了很多,但是依然不能心存悲憫,如果讀了很多書,還不能讓自己舉止優雅,那麼就是沒有把書讀好,或者說,沒有做到知行合一。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藉助閱讀,讓自己的靈魂高貴起來。
  • 了解童書的歷史,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童書,做孩子最好的閱讀陪伴者
    1.童書的歷史,並沒有想像中久遠我常常感慨於現在兒童的幸福,因為他們的閱讀材料,是真的豐富。哪個孩子會不喜歡有配圖,且生動有趣的書籍呢?再想想我們出生的那個年代,已經20世紀90年代的我,能夠依稀記得自己孩童時期讀過的書,也就只有一本盜版的《作文大全》了。童年時期的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相信現代人是不能否定這一點的吧。
  • 世界讀書日書單:0-6歲,「經典童書」開啟閱讀的大門
    身為第一線童書銷售市場的觀察者,我們知道新書未必等於好書,新書雖然豐富了閱讀樣貌,並有機會開啟未來經典可能,但在藏書空間有限的限制下,我們必須像淘金一樣過篩,讓好書留下。  不管是因為通過時間軸考驗而過關的經典,或者初上市幾年就預備了經典樣貌的常銷書,都是這次推薦0~6歲閱讀書單的首選。  【小小孩為什麼要讀經典?】
  • 翻印再版民國童書收藏意義大於閱讀
    看上去很美記者發現,新出版的這批民國童書與去年出版的民國課本、民國作文類似的是,都選擇了仿牛皮紙的封面,書中大量引用了老版圖書的手繪插圖和文字,營造了懷舊的效果。不同的是,新版的民國童書中包含不少繁體字。特別是一套兩本的《幼童文庫出版七十七周年紀念版》,每一頁內容乾脆都是原書的直接翻印,就連閱讀順序都是自右向左翻閱。
  • 海量童書,如何去擇優閱讀?
    (文匯報6月1日)  最新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少兒出版幾乎每年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是中國出版行業中活力最強、增長最快的門類。在童書日益領跑圖書市場的當下,海量讀物令小讀者和家長目不暇接,從中甄別篩選出好書,是眼下尤為迫切的事情。
  • 別再讓7-9歲孩子讀爛書了!15套經典獲獎童書,讓閱讀有質有量
    這本書結合了繪本和小說的雙重特性,超過三百頁的連續插圖,運用電影鏡頭般的推進營造戲劇的張力效果,用書特有的翻頁重現電影的剪接,讓整本書看起來像是部小型的動畫電影。書中大量的無字插畫組成的故事情節,更適合孩子以此來訓練看圖說話,而緊密結合的文字故事部分,有能滿足孩子對純文字閱讀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