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的作者
歷來認為,孔子是《春秋》的作者。而實際上,今所見《春秋》乃魯之《春秋》,為魯國不同歷史階段之史官集體所撰。孔子在此基礎上作了較大的加工修訂,使之成為授徒的教本,從而開創了私家著述的先例。因此可以說,《春秋》是孔子依魯史修訂而成的著作。
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軾其君者有之,子栽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日:「··…哎詩》亡然後《春秋》作。晉之《乘》,楚之《禱機》,魯之《春秋》,一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孔子日:『其義則丘竊取之矣」,(《孟子.離婁下》)
是以孔子明王道,幹七十餘君,莫能用,故西觀周室,論史記舊聞,興於魯而次《春秋》。(《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子日:「弗乎弗乎,君子病沒世而名不稱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見於後世哉?」乃因史記作《春秋》。(《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修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史3L孚a蘸wwmmm,。,》)仲尼厄而作《春秋》。(((漢書·司馬遷傳》引司馬遷《報任安書》)
孔子因魯史記而作《春秋》。(《漢書·司馬遷傳贊》)
仲尼因備史策書成文,考其真偽,而志其典禮。上以遵周公之遺制,下以明將來之法。其教之所存,文之所害,則刊而正之,以示勸戒。其餘則皆即用舊史。史有文質,辭有詳略,不必改也。故《傳》日:「其善志」,又日:「非聖人孰能修之?"蓋周公之志,仲尼從而明之。『(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
孔子生魯昌平鄉限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絕。絕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拐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前551)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好頂,故因名日丘雲。字仲尼,姓孔氏。……孔子年七十三,以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四月己丑卒。(《史記·孔子世家》)
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晉。··「二庚子,孔子生。(《春秋毅梁傳.襄公二十一年》)
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晉。……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春秋公羊傳·襄公二十一年》)
《公》、《毅》全體釋經,此言何以入傳?當由二家經師附於旁,後乃誤入正文爾。其始附於二十二年「公會諸侯於沙隨」之下,一本誤脫,而誤補於二十一年「公會諸侯於商任」下,上文相似,易於致誤。一本誤,則各本皆誤;一傳誤,則二傳並誤。正當引《史記》以糾二傳,豈應信《公》、《毅》以難《世家》耶?(崔適《史記探源》卷六《三十世家.孔子世家》)
2.《春秋》的時代
《春秋》既經孔子修訂而成,自然應屬孔子時代。一般認為,《春秋》應為孔子晚年之作。按「絕筆於獲麟」之說,則《春秋》成書當在孔子逝世前二或曰:《春秋》之作,《左傳》及《毅梁》無明文。說者以仲尼自衛反魯,修《春秋》。……《公羊》經止獲麟,而《左氏》經終孔丘卒,敢問所安。答日:異乎餘所聞。……今麟出非其時,虛其應而失其歸,此聖人所以為感也。絕筆於獲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為終也。……據《公羊》經止獲麟,而《左氏戈小X1'1'射不在三叛之數,故餘以為感麟而作,作起獲麟,則文止於所起,為得其實。(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
備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孫氏車子鈕商獲獸,以為不祥。仲尼視之,日:「麟也。」取之。……及西狩見麟,日:「吾道窮矣!」啃然嘆日:「莫知我夫!」……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N,哀公十四年,十二公。(《史記·孔子世家》)
公羊以為哀公十四年獲麟之後的端門之命乃作《春秋》,至九月而止筆。(《春秋公羊傳註疏》卷一徐彥疏)
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孔子日:「吾道窮夾!』,《春夥》何以始乎隱?祖之所逮聞也。··…何以終乎哀十四年?日:備炙!(《春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
年代問題,開頭就已講明是孔子做的,當然就是孔子時代。但孔子編的書,到何時才成功,向來說「絕筆於獲麟」,那麼,《春秋》是魯哀公十四年春、西紀前481年成書的。……我們比較的還是相信獲麟絕筆之說為佳。(梁啓超《古書真偽及其年代》森二《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