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瘋漲的房租成為「眾矢之的」。之所以房租受到關注,其實很簡單:買不起房可能有種種原因,買不起也就認了,但租房是在一個城市生活的底線要求,必須要保障。
根據數據,房租的同比漲幅最高達30%,環比最高也超過3%。
尤其是和應屆畢業生平均月薪比起來,房租已經不低了。如果此時漲個20%-30%,別說是普通的應屆畢業生,就連工作幾年,甚至小有成就,都能算是「中產」的人來說,上漲的租金帶來的衝擊也是很大的,很多「中產」都說,要租不起房了。
房租上漲,這些「富裕」階層卻喊租不起,這就引起了另一個問題的思考:我們有中產階層嗎?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每個國家和地區的標準都不一樣;然而,在中國一線城市,年收入超過十萬的群體並不罕見,超過20萬的,在一線城市也是大有人在。
看起來,這樣的收入完全可以支撐生活,可為什麼所有人都迷茫?問題的關鍵在於,儘管目前的收入不低,但是未來的不確定性,高企的房價,再加上當下房租上漲,各種因素構成的合力,導致焦慮程度增加,讓他們始終覺得是如履薄冰,並不踏實——階層降級的風險,隨時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在當下人們心中,什麼才能穩住自己的社會階層和社會地位呢?很多人肯定會說是房子。先買了房的人,對後買房的人的財富,實際上是一種收割;後買房的人,再等房價漲起來後,割接下來準備買房的人……確實挺像割韭菜的。
然而,房價總有漲到頭的一天,房住不炒就是信號;房價漲不上去,就拿房租做文章,就好像等不及新一茬的韭菜長起來,乾脆就連根拔了。
所以說,中國的高房價已經完全脫離了中產階層的改善型需求、普通大眾的民生自住之根本,而成了投機者們藉助中國房市非成熟、購房者非理性時期賺取短期交易增值利差的工具。
然而,那種賺錢的方法已經成為過去了,彼時稅收環境寬鬆,部分領域的政策法律尚待完善,居民手中有儲蓄,購買力充足;而當下,房地產稅落地越來越近,房產調控力度史無前例,居民負債率越來越高。如果仍然用投機的思維,用風險的、單一市場、單一貨幣體系下的項目去做保值,帶來的是夢想的收益,還是尾大不掉的負債呢?
也許,應了那句話,人在賭場待久了,就會成為賭徒,不管賭徒的賭博技能有多高、多深,多有經驗,最終結果是輸掉檯面上的所有籌碼;沒錯,房價不破不立,房地產不能綁架經濟,只有到了那時候,人們才不會痴迷房地產,整個社會才能回歸一種談理想、談創造、談論體面的生活的良性狀態吧。
本文原創,作者劉磊,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房產投資鍊金術》課程導師,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