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調皮,爸爸動手,媽媽哄?「紅白臉」的教育方式要做到這三點

2020-09-10 動媽育兒

「動媽,請教一件事,孩子不聽話到底該怎麼辦?」



亮亮媽媽說,最近亮亮特別調皮,喜歡亂扔東西,用東西砸家人,打爺爺奶奶。亮亮爸爸氣得抓著他打屁股,但是一點效果沒有,亮亮還是會扔東西,甚至「爆發」得更甚。

「現在爸爸一說打他屁股他就跑我身邊抱我大腿」,亮亮媽媽苦笑著說,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亮亮見到爸爸就當沒看到,也不叫「爸爸」,也不讓爸爸抱。

亮亮媽媽說的情況,其實很常見,主要是由於父母錯誤的「紅白臉」教育方式造成的。



什麼是「紅白臉」教育方式?

簡單說來就是,孩子不聽話時,父母雙方一方負責扮演「白臉」,要嚴厲對待孩子,這種對待可以是叱責、懲罰、打罵;另一方則負責扮演「紅臉」,要安撫孩子情緒,這種安撫可以是溫柔的安慰,或者維護孩子自尊,給孩子面子找臺階下。

在我國傳統家庭教育中這種「嚴父慈母」、「嚴母慈父」的組合很常見,大部分人也都認可這種教育方式。

但是,很多人在使用過程中卻錯誤的使用了「慈」這一「紅臉」。



我們先不說亮亮爸爸打孩子屁股這件事,僅說亮亮媽媽的做法——亮亮爸爸打孩子屁股,亮亮媽媽看孩子哭了,就趕緊上去抱著孩子,衝亮亮爸爸發火,氣急了還會動手打亮亮爸爸兩下給亮亮消氣。

結果,亮亮屁股沒挨兩下,亮亮爸爸卻被亮亮媽罵了個狗血淋頭。



如此一來,亮亮自然就知道家裡媽媽是「老大」,在小小的亮亮看來「爸爸怕媽媽」。爸爸一要打他,他可不就是得趕緊抱著媽媽大腿麼?

再對比打他的爸爸和順著他的媽媽,沒有好壞之分的孩子當然也就會討厭打他的爸爸,而更喜歡媽媽了。

所以,不正確的使用「紅白臉」教育方式的會有三大明顯弊端:糾正不了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利於孩子明辨是非,容易破壞親子關係。

那麼,如何正確使用「紅白臉」教育方式呢?



一句話概括就是「父母要統一戰線」,這也是胡可的育兒經之一。

在《女人有話要說》中,胡可向好閨蜜朱銳傳授育兒經說到:「即便是你們兩人的教育方法和態度不一樣,在孩子面前也不要表現出來,在孩子面前父母要統一戰線。因為,孩子太聰明了。當父母意見不統一時,孩子就學會找保護傘。媽媽說你不能幹這個,而爸爸說孩子還小,別總約束孩子,孩子就會鑽空子找爸爸。長期下去,孩子就學會了看人臉色行事!」

所以,父母在使用「紅白臉」教育方式時,最大的前提就是「統一戰線」,只能出現「一個聲音」。只是,這個聲音可以「由大到小」,給孩子一個好的過渡。

首先,孩子父母的教育觀點要一致



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和理念上多少會有些分歧。但是在很多原則性問題上一定要雙方觀點一致,然後再給孩子正確的指引。

以孩子打人為例,如果父母雙方一方認為孩子可以打人,一方認為孩子不能打人。父母持這兩種矛盾的觀點去教育孩子,很難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父母有分歧要背著孩子交流



「教育觀點有分歧,不能在孩子面前起爭執」這是動媽一直堅持的家庭教育理念。

在孩子面前起爭執,孩子會覺得父母雙方的觀點可能都不是正確的,之所以最後「媽媽贏了」或者「爸爸贏了」,那是因為媽媽或者爸爸是「老大」。

如此一來,不僅會影響孩子對父母教育理念的信任,還會影響父母雙方一方的權威。

最後,統一戰線下的合力教育讓孩子更受益



父母雙方在教育孩子時之所以有一方會唱「白臉」,用嚴厲的手段去教育孩子,就是為了讓孩子有所畏懼,知道什麼不能做。而在「白臉」後,父母中唱「紅臉」的一方則應該是在前者的基礎上用溫柔的聲音、擁抱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

動媽自家寶寶在動作敏感期的時候,也特別喜歡扔東西,摔東西。



一次,動媽在廚房做飯,先生陪孩子。結果,先生一個沒注意,寶寶就把抓到手裡的玻璃杯摔到了地上。氣得先生衝過去,把孩子抱到沙發上打了兩下屁股。

從廚房出來的我,忍著和先生吵架的衝動,只能抱著哭著喊「媽媽」的寶寶,一遍一遍和他說:「玻璃渣會把你扎出血的,比生病扎手指還痛」「爸爸打你是因為怕你扎到,爸爸生氣了」

等到先生收拾好了地上的碎玻璃,寶寶自己拿著他的小泡芙一步步地挪到了先生旁邊,往先生嘴巴裡塞。我偷偷和先生說「孩子哄你呢,看你生氣了。」



從那以後,寶寶每次看到別人拿玻璃杯喝水,都會指著地上說「扎手」。

而動媽和先生也溝通過,不能隨便動手打孩子。為此,動媽還送了《兒童發展心理學》、《正面管教》給先生。

畢竟,我們都是初次為人父母,沒有經驗就要學習,不是麼?

我是「動媽育兒」:自媒體達人,一名從企業管理職位辭職的寶媽,目前是一名寶寶私人營養師、育兒師和多平臺主邀原創作者。寫文不易,歡迎大家多多關注和轉發。

相關焦點

  • 收到「紅白臉」教育的建議?建議退回
    看劇的時候我發現,方圓和童文潔這對夫婦,為了教育好女兒朵朵採取了一種常見的策略:兩個人明確分工,通常由媽媽童文潔唱白臉,嚴肅批評、教育朵朵出現的問題,而爸爸方圓則負責唱紅臉、打圓場。有一次,在跟媽媽翻臉後,爸爸過來勸慰她,朵朵崩潰地喊道:「你們倆不要老是在我面前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了,有意思嗎?」翻看後臺讀者的分享,有很多家庭都收到過關於「紅白臉」教育的建議:一個「白臉」,一個「紅臉」;一個負責打罵嚴格,一個負責哄護慈愛。
  • 教育孩子,父母忌扮「紅白臉」,千萬要注意
    「紅白臉」在家庭教育中,體現出來的往往就是「嚴父慈母」或者「慈父嚴母」。不少父母認為,家裡總要有一個嚴厲的,一個和藹的,否則孩子以後誰都不怕,那就管不住了。比如孩子在玩遊戲時,爸爸叫孩子去吃飯,媽媽卻要孩子收拾好玩具才能吃。此時孩子就會產生矛盾,不知道應該聽誰的,或者判斷誰說的才是對的。在一件事情上父母雙方的標準不統一,會給孩子造成困擾,使孩子從小价值觀出現錯亂,不明是非。
  • 「紅白臉」式教育是在害孩子,你家還在用嗎?
    為了確保有人能夠震懾住孩子,不少家庭都採用「紅白臉」的教育方式,即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個充當嚴厲或「令人討厭」的角色,另一個充當友善或令人喜愛的角色。讓家中有一個能夠管住孩子調皮的人,並使其能夠在「寬嚴並濟」的環境中成長。
  • 家長教育孩子還在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專家:這是教育大忌
    自古以來,教育孩子一直都是最令父母們頭疼的難題之一。近幾年比較常見的教育方式就是唱紅白臉,不是虎媽,貓爸就是嚴父慈母,可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適合孩子嗎?唐女士的家中就是典型的虎媽貓爸家庭,家裡有一個6歲的女兒,對待這個女兒,唐女士的丈夫格外溺愛。
  • 智慧100APP—我教育兒子,婆婆竟帶孩子出走:紅白臉教育,是最危險的養育
    面對孩子的教育,最忌諱的就是,你拼命將孩子往前拽,隊友卻死命地拖後腿。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一個人不是由於部分因素的拼湊培養起來的,而是由他所受過的一切影響的總和綜合地造就成功的。很多家庭都熱衷於這種臉譜化教育:一個「白臉」,一個「紅臉」。一個負責打罵嚴格,一個負責哄護慈祥。
  • 「一紅臉一白臉」的教育方式你真的理解對了嗎?步調一致很關鍵
    原來她家女兒很調皮,總是把家裡弄的一團糟,朋友每天光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孩子加上家務就已經夠累了,女兒還總是添亂。每次都耐下心來和女兒說要她放好自己的東西,但是孩子總不聽。最重要的是,孩子爸爸下班每次回來後,總是一邊抱著女兒陪她玩,一邊無所謂地對朋友說,多大點事兒啊,你收拾收拾不就完了。每次發生點別的事情,朋友前腳剛教育完女兒,她老公後腳就「助紂為虐」了。
  • 高圓圓趙又廷談論育兒觀:「紅白臉」教育要不得!最後坑的是孩子
    這歸根結底是不信任孩子、對孩子不坦誠的手段,最終會造成親子關係緊張,降低父母的威信,增強孩子的逆反心理。在電視劇《小別離》中,方圓和童文潔,為了教育好女兒朵朵,兩個人開始了明確分工的「紅白臉」,媽媽童文潔唱白臉,嚴肅批評朵朵出現的問題,而爸爸方圓則唱紅臉、打圓場。
  • 紅白臉教育孩子,不是最佳的教育方法,反而是中國式育兒最大誤區
    面對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很多家庭都會採用「虎爸貓媽」的教育理念,總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面對孩子的錯誤,兇狠的爸爸就會上線,當孩子受傷時,溫柔的媽媽就會出場,雖然這樣的教育方法已經持續很多年,但是對孩子的成長也存在很大弊病。
  •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父母「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好不好?
    爸爸要求孩子寫完作業再玩,而媽媽心疼孩子,「學了這麼久了,休息一會,晚點寫沒關係......"現在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出現「一人唱白臉,一人唱紅臉」的情況,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樣一個有趣的「分工」,究竟是好是壞?父母雙方教養意見不合,應該如何更高效的管教孩子呢?
  • 還對「虎媽貓爸」紅白臉教育深信不疑?父母這樣做只會害了孩子!
    這就是大家所謂的「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試圖達到管教孩子的目的。就像電視劇《小別離》裡的方圓和童文潔夫婦,媽媽童文潔唱白臉,嚴肅批評、教育朵朵出現的問題,而爸爸方圓則負責唱紅臉,打圓場。時間一久,孩子心理也清楚父母的小伎倆,同時會引起強烈的反感。
  • 白臉!到底行不行?
    白臉!到底行不行?2009-02-27 11:05 作者:佚名 來源: 錄入:mengyurong   收藏本文導讀:寶寶頑皮了,爸爸會出聲指責,媽媽捨不得看到寶寶挨罵或是哭,馬上哄。次數多了,「黑臉白臉」的教育方法就不知不覺根深蒂固於家庭教育之中。
  •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父母「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好不好?
    爸爸下班回家一看,客廳的沙發上、地板上都是樂高積木塊,於是把孩子喊來,嚴厲地批評教育了一通,還說如果以後繼續亂丟積木,那麼以後就再也不給買新玩具了。孩子一聽,難過的哇哇大哭起來。媽媽一把摟過孩子,安慰道:沒事沒事,寶寶不哭啊,媽媽幫你一起收拾....父母相互配合,對孩子的教育效果更好?
  • 真的只有「紅白臉」才能教好孩子嗎?
    許多人認為,在教育孩子時,父母一定要一人扮白臉,一人扮紅臉。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有一能夠「鎮壓」住孩子的人,只有這樣才能教育好孩子。「紅白臉」並不利於孩子成長如果刻意去唱紅臉白臉,不僅會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產生差異化,還會讓孩子失去了獨特的成長空間。有的孩子甚至會對家庭親密關係的產生誤解,做出「白臉」不愛我,「紅臉」才愛我的錯誤判斷。
  • 紅白臉式的管教方式,會讓孩子更難管,教育孩子時家長要保持一致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孩子難管,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也是絞盡腦汁。目前很多家庭當中喜歡用紅白臉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也就是說在一個家庭當中,兩個人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一個扮演紅色,採用訓斥,嚴厲打罵的方式。尤其是在這種紅白臉的家庭當中,如果媽媽是禁止的,那么爸爸一定是好說話的那一個,所以很多孩子在想要吃糖吃冰淇淋的時候,會求助於爸爸,當媽媽發現的時候,孩子也可以很驕傲的說是爸爸讓我吃的,很顯然,孩子懂得在父母不一致的教育下去,找到自己能夠爭取到的利益,所以這些看似好像有默契的教育方法,仿佛在現實生活中又不是非常受用,很多時候,父母之間的教育態度不一樣,對孩子的成長其實更沒有好處。
  • 夫妻育兒:一個「紅臉」,一個「白臉」,唱垮教育這臺戲
    小莉在育兒時就是「白臉」態度,孩子犯了錯,一定要嚴加管教。這不,寶寶才上一年級,就學會了偷東西,老師還叫了家長,小莉每次都很嚴厲的批評寶寶。但是爸爸總是護著寶寶,寶寶一犯錯就找「保護傘」,導致每次孩子犯了原則上的問題都解決不了。為此,夫妻兩個也總是因此吵架。
  • 家庭中,父母一個裝白臉,一個扮黑臉,這樣好嗎?
    慈母嚴父的家庭教育好嗎?孩子回家晚了,爸爸教訓孩子以後不得這麼晚回家,孩子哭了,媽媽馬上哄孩子……家庭中,一個裝白臉,一個扮黑臉,這樣的角色分配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有什麼影響呢?這樣的教育方法好嗎?寶寶頑皮了,爸爸會出聲指責,媽媽捨不得看到寶寶挨罵或是哭,馬上哄。
  •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陶行知:教育孩子,父母統一戰線很重要
    我老公有個同學,為了教育他那5歲淘氣調皮的孩子,和妻子分工合作,老公的朋友唱唱白臉,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他便板著臉,或訓斥,或懲罰,或打罵;而他的妻子個性比較溫柔,則負責唱紅臉,當丈夫對孩子管教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出面圓場,哄孩子按大人的要求行事。他們夫妻兩個對這種教育方法非常推崇,他們認為:教育孩子的時候,家裡一定要有一個讓他怕的人,否則孩子很難管教的。
  • 父母忌扮「紅白臉」!這樣立規矩也許更有效
    「紅白臉」在家庭教育中,體現出來的往往就是「嚴父慈母」或者「慈父嚴母」。不少父母認為,家裡總要有一個嚴厲的,一個和藹的,否則孩子以後誰都不怕,那就管不住了。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在家庭中父母唱「紅白臉」到底會有什麼弊處?
  • 教育孩子,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問起原因,才知道原來每當閨蜜教育兒子的時候,孩子的奶奶總在一旁幫著打圓場,及時救孩子於「水火」之中。相信這樣的場景在很多家庭都存在,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庭中常常存在著兩個臉譜:一個「紅臉」,一個「白臉」。「紅臉」負責打、罵、訓,「白臉」則負責哄、逗、護。
  • 紅臉白臉教育,還適合低幼齡兒童嗎?不要讓孩子從小看臉色過活
    右右繼續在嚎啕大哭,奶奶一直嘟囔:「晚點換,我和他說好就好了嘛,霸蠻搞孩子幹嘛!」太奶奶也過來,又要抱又要哄。我關上了廁所門,安靜地給右右上課:「你剛才衣服髒了溼了才要換的,洗乾淨了又可以再穿呀。你一直不肯換,如果感冒了,只有你自己身體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