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體育運動對孩子重要嗎?無疑是重要的!
在日本,更是全民看重幼兒的體育教育。這裡,就有一家被很多父母認為「變態」的幼兒園,光體育課就有二十多種,每項都是必修課,除了室內體育課、一年一度的滑雪和運動會外,還有個極具挑戰甚至有點「虐」的夏令營——高強度長距離徒步。
這個聽起來讓孩子「吃苦」的幼兒園,就是日本以體育教育聞名的Buddy Sports幼兒園。
此次,我們《希遊記》與國際母嬰用品專家貝親一起,專程實地探訪了日本這家「著名」的幼兒園,我將與園長鈴木威先生深談他的幼兒體育教育心得,揭秘這所被很多家長們看作「變態」體育幼兒園的終極奧秘~
Buddy Sport川內優輝等頂級運動員。
幼兒園設有前後兩個門,正門是供步行或騎自行車前來接送孩子的家長們使用的,進門需要刷卡,後門面對著幼兒園私家停車場,停放著三五輛醒目的白色校車,孩子們統一著裝藍灰色的運動短T和短褲,背著綠格雙肩書包,脖子上掛著大大的水壺,手裡拎著自己的教學用品包。上下學時,孩子們都在此列隊等候老師和家長的交接,沒有吵鬧和喧譁,一切都井然有序。
在前後門的玄關處,每個孩子都得自己動手,麻利地脫下鞋和襪子,再整齊碼放到寫有自己名字的鞋櫃裡,然後,光著腳進入各自的教室。
初入幼兒園,首先讓我震驚的是,這到底是幼兒園還是雜技園?
孩子們個個都赤足在場地裡訓練,園長鈴木威先生表示:「光腳是為了形成完美的腳弓,現在的孩子,因為不接地氣,平足的很多。這對孩子們一生的運動能力有著極大的影響。哪怕是身形龐碩的相撲手,要驅動超過200公斤的體重在土俵上與對手一決勝負,起決定作用的,其實就是腳弓。」
「晨間馬拉松」是Buddy Sports幼兒園每天雷打不動的晨修課,無論班級和年齡大小,每個孩子都需要赤足圍繞訓練場跑4-5公裡,一圈又一圈,有的孩子跟不上,前面的孩子還會停下鼓勵,孩子們在老師和教練的帶領下,自發積極參與其中。
除了「晨間馬拉松」,幼兒園還會根據不同月份和時間安排不同的體育課。在我們探訪的這天,天台操場有大班孩子在教練的督促下進行足球訓練,室內小班孩子正在練習遊泳,還有的在練習翻滾、三點支撐倒立、跳箱、籃球等不同運動項目。
為什麼每個孩子幼兒園畢業時,必須要通過三點支撐倒立、單槓、6級跳箱的技能測試呢?
鈴木威園長給出的答案非常特別,他說:「每一個項目都會訓練孩子對應的必備能力。」
比如,通過三點支撐倒立運動,可以幫助孩子們多角度去看問題,正站著看理事長很兇,可倒立的時候看到理事長卻感覺很慈祥,這是一種反向思維。
一般來看腳不著地心慌的孩子,在上小學後也做不好其它的事兒,而單槓反轉,可訓練小朋友們腳不著地的時候也能穩定情緒。
鞍馬是訓練孩子膽量和氣度的項目,有的孩子即使跑得很快,但到了鞍馬前因膽怯卻無法跳躍,而只有通過不斷努力才能實現目標,這種成功的體驗會成為他們生存的動力。
活力四射的Buddy Sports幼兒園,在我看來,並不僅僅是一座培養體育競技為職業目標的幼兒園,裡面很多的體育項目看起來對孩子似乎很「變態」,但奇怪的是參與訓練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著飽滿積極的狀態,訓練起來認真努力還很享受,這又是為什麼呢?
日本長久以來,秉持著「終身體育」的觀念,以培養身心健康和建立人際關係為體育教育的教學目標。Buddy Sports幼兒園園長鈴木威先生——
學生時代曾是田徑中長距離好手,專項800米和1500米,還代表東京學藝大學出戰過日本著名的大學校際「驛傳」(長距離接力)對抗。從1981年成為Buddy幼兒園園長以來,他一直深耕在幼兒體育教育的一線,在種種試錯中不斷探索和積累,對於幼兒體育教育頗有自己的心得。
他把曾興盛於江戶時代的「文武兩道」精神,作為幼兒園的終極教育目標。除了大量的體育項目,幼兒園還開設國語、算術、編程、繪畫等銜接的「文化課」,在強調體育鍛鍊與團體精神的同時,更注重孩子個人的全面發展與前期堅實根基的塑造。
在幼兒園大廳最醒目的榮譽牆旁邊,有一幅很特別的中文書法作品「養根」,引起了我的注意。
鈴木威園長講解幼兒體育教育的理念
它上松下緊,上虛下實的構圖和書寫方式,非常有意思。園長鈴木威先生說,這是他非常喜愛的作品,裡面包含了他對幼兒體育教育堅持的理念:每個人的發展是不定向的,基礎階段的幼兒時期,就相當於大樹的根,只有根基踏實了,才能有利於孩子日後的發展。
Buddy Sports幼兒園,設置了大量的體育課程,它們都是在長期的實踐中摸索,按照幼兒體能發展狀況作為規劃基準,而有階段性設計的課程。大多讓孩子從「墊上運動」開始,學習翻滾動作,到掌握四肢與全身的協調,再進入「跑」的階段,結合翻滾與跑,進階到「跳箱」動作,然後再進行一些單槓項目等。
鈴木威表示:「一般,稍有難度的事情才能讓孩子們竭盡所能去努力做到,太過簡單的事孩子們會馬上厭倦,太難的事情孩子又會馬上放棄。每個孩子的運動能力確實有差別,但絕對沒有體育不行的孩子,遇到動作做得不到位的孩子,那老師會把動作劃分得更細,讓孩子更好的掌握細節,不斷練習,直到成功為止,這個過程會給孩子增添信心,產生』我也可以做到』的自信心。」
這才是能真正促進孩子不斷自我探索和前進的動力。在這裡,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體育運動項目不僅是增強孩子體質的幼兒園教育基礎,而且真正目的也是通過體育教育,讓孩子意識到體育運動的內在力量,幫助孩子養成正向的生活態度。
在運動中,從小培養孩子們的習慣,培養他們不輕言放棄的拼搏精神。讓孩子們通過體育運動打磨心智,形成強大的意志力,在殘酷的訓練中能勇敢大膽探索個人能力的邊界,體會自我掌握、自我實現的樂趣,幫助孩子解鎖自己的潛能。
日本人相信體育是一切能力的基礎。身體上的訓練、失敗、挑戰直至成功,都有助於孩子對自我邊界的認知。運動的過程也有助於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從小樹立目標、懂得堅持,解鎖自己的無限潛能,擁有更自律和自主的人格品性,才能走得更遠更穩。
貝親堅信每一個孩子生而不同且成長節奏也因人而異,長期致力於創造一個可以激發所有孩子潛能的理想世界,提倡因材施教,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好奇心和潛能,為孩子未來的多樣性、自由和快樂助力,讓愛與守護成為孩子最堅強的後盾,體育教育在開發孩子體能的同時,也幫助孩子解鎖自己的潛能,讓孩子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作為國際母嬰用品專家的貝親,也長期通過種類豐富的育兒產品為眾多家庭提供了強有力的育兒支援,作為傳遞愛心的使者,一直用愛的力量,關注兒童的成長與教育。
如上,就是《希遊記》帶給中國媽媽的關於日本幼兒體育教育的奧秘~
希遊記故事沒有結束,接下來 《食》:與感性自由的音樂家媽媽一家共餐學習生活中的感恩教育,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