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侯昌菊,曾是雷山縣西江鎮貓鼻嶺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從事過鄉村代課教師,去福建打過工,現在是阿榜服裝廠的負責人。
2017年,我們一大家子從貓鼻嶺村老家搬到了雷山縣牛王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我有過在服裝廠打工的經歷,看到安置點有許多因為帶孩子無法務工的留守婦女,便萌生了在社區創辦服裝廠的想法。在徵求並獲得丈夫的支持後,2018年8月我在安置點申請了50多平方米的場地,創建了阿榜服裝廠。
阿榜服裝廠內一片繁忙景象
創業之初,起步異常艱難。我是一個不懂企業經營的「小白」,通過培訓學習和逐漸探索,讓自己的步伐跟得上企業的成長,讓自己的所學為企業的發展增添助力,後來我還成為了「香橙媽媽」大學的優秀學員。
侯昌菊作為優秀學員參與「香橙媽媽」大學北京研學
創業之路從來都不是坦途。2019年底,服裝交貨的前一天機器壞了兩臺,預計是無法履行合約——按時出貨,後續的連鎖反應可能就是30名女工拿不到工資,無法開開心心過春節。
我當時內心萬分焦急,一面催促丈夫修理機器,一面安撫員工情緒。幸運的是,通過加班加點趕工,我們終於按時交了貨。
拿到貨款,給員工發了工資,支付了材料款後,我發現帳面上只剩下五千塊,心裡特別失落。我心想:「一家人忙了一年到頭就賺這麼點,哪怕我們出去給別人打工一個月也比這多呀。當時都動了放棄的念頭。」
可後來我又想了一想,幹嘛碰到一點點困難就洩氣呢!我團結起了周邊幾十個留守婦女一起幹事創業,雖然賺錢沒有在外務工掙的多,但是日子過得比外面有滋味、有人情味。
「香橙媽媽」大學培訓結業合影(最左為侯昌菊)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阿榜服裝廠漸漸有了起色,從50平方米、幾臺電腦平車的手工作坊發展到現在佔地600平方米、電腦平車80臺的企業。產品遠銷英國、非洲等地,員工由最初的幾個人增加到現在80人,其中婦女有60人,人均月工資從原來1500元提高到現在的2400多元。
不僅如此,阿榜服裝廠還被評為縣級和州級「巾幗脫貧基地」和省級「先進就業扶貧車間」。
雷山縣長袁剛多次到服裝廠視察指導工作,圖為袁剛與侯昌菊夫妻合影留念。
隨著現在訂單越來越多,我對服裝廠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計劃著進一步擴大廠房、豐富產品門類,幫助更多安置點的搬遷戶「穩得住」「能致富」,帶動更多留守婦女的就業增收,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貢獻巾幗力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胡家林
編輯 韋倩
編審 李坤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