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做泡菜被韓國人舉報,網友怒了:又來搶中國文化了?!

2021-01-20 騰訊網

「泡菜本來就是我們韓國的傳統食物」,

韓國人又開始喊了,這次是因為李子柒的一段視頻。

1月9日,李子柒在Youtube個人帳號發布了一段視頻,介紹「蘿蔔的一生」。

李子柒幹練的將蘿蔔切碎,用鹽析出水分;

經過脫水等程序,製成蘿蔔泡菜;

然後李子柒展現了兩種醃製方法:一種是僅用鹽浸泡白菜,另一種是給白菜上塗抹了辣椒;

兩種方式處理過後都要進行密閉封存;

製作完泡菜後,李子柒開始做飯,視頻全程她基本沒有說過話;

從9號開始視頻播放量穩居美食榜單第一,播放量達到300萬。

然而,「眼尖」的韓國網友看到這條視頻卻急了,因為「泡菜」,因為視頻中出現了「我們韓國的泡菜」。

「 請注意,泡菜是我們韓國的傳統食物 」;「 中國這麼喜歡韓國文化嗎?」

甚至還有傻缺韓國網友提問:你們中國有專門的泡菜冰箱嗎?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太滑稽了)反正大衛君去看視頻的時候,底下的評論全是韓國人。

清一色的評論都是,泡菜發源韓國,是韓國的文化等等等。

韓國人看來是真的急了。

01

泡菜的祖師爺都在中國

早在去年,四川眉山市場監管局牽頭負責的泡菜行業國際標準正式誕生,這意味著,以後中國可以制定泡菜行業國際標準。

眉山才是「中國泡菜之鄉」。

眉山有文字記載的泡菜製作歷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

李子柒,出生在四川綿陽,你說她會不會做泡菜。

若要再往大了說,中國泡菜的歷史,就更久遠了。

據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一書中,就有製作泡菜的敘述,可見至少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就有製作泡菜的歷史。泡菜的製作工藝,是我國悠久而精湛的烹飪技術遺產之一。

再有秦漢時期許慎的《說文解字》明確提出,菹者,酸菜也。

也就是第一個可追溯的——泡菜名字/ 性質

發展到現在,中國泡菜發展的越來越好,而韓國所謂「泡菜宗主國」的身份卻早已名存實亡。

近些年,韓國本土泡菜產業遭受打擊,韓國人自以為傲的泡菜產品需要從中國進口。

也難怪韓國人這麼玻璃心,僅有幾個特色美食,還被中國擠壓。

大衛君想說的是:你在餐廳吃的韓國泡菜,十有八九應該是國內掛牌的

02

世界都是韓國產宇宙發源地

依稀記得07年,韓國人興起的漢字韓國論。

無獨有偶,最近鬧的最歡的就是「漢服起源韓國 」

前段時間韓國人跟我們爭漢服起源,居然說我國的漢服其實是起源於韓服?

中國歷史研究院看了都覺得是「笑話」,他們甚至搬出了不知從哪裡來的所謂演變過程,試圖洗腦韓服「自古有之」。

我們的漢服才是「不正統」的。

搶,真就硬搶??

連於正都忍不住開炮回懟,態度很剛:

早在韓服改漢服還沒有被國人注意到的時候,於正老師就已經在呼籲警惕這種現象,不過現在才有人想起。

只要不是中國的,就是東亞各國通用的,也就可以是他們自己的。

甚至篡改歷史,盲目自信:

聲稱韓國有5000年歷史 (?????)

光是泡菜就有3000年。(????)

還在節目稱,活字印刷術是韓國1300年前發明的。

實際上:我國的活字印刷術歷史距今也不到1000年。

四大名著也能搶啊?

下一步是不是大熊貓都是韓國的物種?整個韓國網民都沉陷一種深深的自嗨當中,舉國之力一步步蠶食別國文化,取而代之。細思極恐。

03中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從未落後於世界

經歷過種種韓國剽竊風波以後,暴露出相比其他國家,大衛君發現

我們最缺的一點就是「文化自信」。

而《國家寶藏》以通俗易懂的人物故事,講述博物館真實古物的歷史背景,人證、物證俱在,這款節目側面就打了韓國偷竊者的臉。

第三季第一期就能看出節目組的用心良苦——通過清朝女科學家王貞儀的故事,駁斥長久以來外國對我們5000年歷史的質疑。故事裡,洋人們自詡科學先進,瞧不起清朝的科學發展,覺得我們落後他們幾百年。

轉眼就被王貞儀反駁:你們那些理論,哪一項不是我們早就發現了的?

中國人的科學技術在理論實踐上從未落後過...

在兵馬俑坑工作了23年的趙振在國家寶藏上分享自己的工作日常。

提起自己的工作,他幾次眼含熱淚,動情地描述,透過鏡頭看著兵馬俑的眼睛,他能感覺到兵馬俑的呼吸。

「那一刻,站在你面前的就不是陶俑了,而是祖先。」

夕陽的餘暉打在兵馬俑的身上,他看見的不僅是陶俑的臉,更是那個大秦帝國落日的餘暉。

我中華民族五千年,祖先留下的文化寶藏何其豐富,又何其精彩。

正是這些瑰寶閃耀著歷史的光輝引領者著今人的前行。

在一次工作中一抬頭,趙振看見面前一個兵馬俑的嘴唇上有半個指紋。

他顫抖著忍住淚水說:」那是兩千兩百年前,工匠留下的指紋。」

」這一刻我再踩在和兩千年工匠同樣的土地,面對這同一份兵馬桶」

留下這個指紋的工匠,當年也和他一樣,駐足這個兵馬俑的面前,埋頭工作。

此刻他和那位工匠,通過一具陶俑,緊密相連。

他對清理過程的理解也很動人:我們剝離的是泥土嗎?不是。那是時間和歷史。兩千年前的秦人早已消失,他們變成了泥土,卻成為支撐我們站立的大地。

04

我們對自己的現代文化,是否過於自卑了?

只會剽竊和搶奪的民族是可恥的。

猶記得當年的「端午節」申遺之痛,韓國人率先註冊了端午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但是文化的自卑更是一個民族的痛,那時的我們似乎對自己的文化缺少一種底蘊的自信。

中國文化自信的問題,不是一個簡單地吃中餐還是西餐、穿西服還是漢服的問題,而是需要首先解決我們自身一系列重大歷史和現實問題。

怎麼樣在精神文化層面把我們過去的歷史說清楚,建立起邏輯自洽,把當代社會主義中國的文化合法性與古代中國的精神價值統一而不是對立起來。

這是擺在中國文化自信這個千秋功業面前最大的難題。

網文、短視頻、抖音現象等現代文化產物擔當起了我國文化輸出的主力軍。這些內容與全世界人民產生共鳴,又通過這種共鳴,借力輸出了傳統文化的內核。

隨著越來越多的視頻博主出現,大衛君由衷的希望,我們下一代,我們的孩子能夠昂首挺胸的介紹中國文化,並為之自傲,讓中華文化走出去,走出世界。

而不是搖唇鼓舌在網上和韓國爭論泡菜。

| 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尊重原創,侵刪。歡迎收藏及轉發到朋友圈。

- END-

相關焦點

  • 中國泡菜早已進入國際化標準,李子柒做泡菜卻引韓國網友集體圍攻
    李子柒做的泡菜,跟韓國有關係麼?此部分內容來自:中國新聞網最近,#李子柒做泡菜遭韓國網友圍攻#登上微博熱搜榜,引發網友討論。李子柒視頻截圖據報導,有韓國網友看到這條視頻留下了這樣的評論:「請注意,泡菜是我們韓國的傳統食物」;甚至還有韓國網友認為,從李子柒的視頻中可以看到她根本沒有泡菜冰箱,這足以說明「泡菜根本不是中國的食物」。那麼,李子柒做的泡菜,跟韓國有關係嗎?泡菜又是從何而來?李子柒視頻截圖「韓國泡菜」是非遺?
  • 李子柒做泡菜和柿子餅,韓國人表示都是我們的!
    李子柒的視頻想來都有看過,作為網紅裡面最出色的一個,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在她的微博有上千萬的粉絲。曾經還收到央視這種官方媒體的點評,尤其是對她的做法表示誇獎,覺得是在宣揚中國文化。也有非常多的粉絲都很支持她,喜歡看她的視頻,除了在中國火爆,李子柒在國外YouTube網站的視頻播放量也是非常高的。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都喜歡在YouTube看李子柒發表的美食視頻,甚至還有人模仿他在鄉野間生活的視頻,也有一些外國人因此來到中國的鄉下以及山林間體驗生活。由此也能看出這個中國的網紅,在不同國家都很有名氣,不過始終是一個網紅。
  • 李子柒做了次泡菜,結果評論區被韓國網友「圍攻」了:泡菜是我們的!
    據韓媒《韓國先驅報》報導,視頻9日上傳後不久,韓國網友就湧入了YouTube和Facebook的評論區,批評李子柒把傳統的韓國菜誤傳為中國菜。 「做泡菜我沒意見,但你是不是至少該寫明這是一道韓國傳統食物?當我看到白菜被劈成兩半的時候,我在想『不會吧』,但看到她給白菜加作料後,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位韓國人這樣說。
  • 李子柒醃泡菜遭韓國網友圍攻,韓國網友神評論:泡菜是中國的
    文/阿宏泡菜最近又開始瘋狂,李子柒上傳了一段醃泡菜美食是視頻,其中有一段泡製白菜的畫面,不到2分鐘,卻遭到韓國網友的圍攻,甚至對她進行謾罵,表示泡菜是韓國的。李子柒這段視頻以醃蘿蔔、醃榨菜頭、以及醃白菜的各種做法為題材,來作為「一物一生系列」的最後一部作品。
  • 李子柒端午視頻遭韓網友舉報下架?反轉來了
    前段時間,網傳李子柒在油管發布的端午節包粽子視頻遭韓國人舉報後下架。然而,這條消息在近日出現了較大的反轉,之前網友扒出的「韓國人舉報實錘」疑似造假。認為李子柒視頻被舉報的相關消息稱,由於韓國人認為韓國已經對「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且韓國人在該節日並不吃粽子,因此故意舉報李子柒的視頻,想要「獨佔」端午節。該消息的源頭則為豆瓣用戶@Durham 於6月21日發布,並在6月24日更新的一個帖子「韓國人為什麼要申遺端午節(韓國人究竟要偷多少中國的東西?)」。
  • 李子柒做了次泡菜,結果評論區被韓國網友「圍攻」:泡菜是我們的!
    「做泡菜我沒意見,但你是不是至少該寫明這是一道韓國傳統食物?當我看到白菜被劈成兩半的時候,我在想『不會吧』,但看到她給白菜加作料後,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位韓國人這樣說。
  • 繼筷子、端午節之後,又輪到泡菜是韓國的了?李子柒做泡菜遭圍攻
    摘要:1月9日,李子柒在視頻裡做了次泡菜,卻遭到韓國網友圍攻:「請注意,泡菜是我們韓國的傳統食物」「中國這麼喜歡韓國文化嗎?」 還有一些韓國網友認為從李子柒的視頻中可以看到她根本沒有泡菜冰箱,這足以說明「泡菜根本不是中國的食物」。01 泡菜起源於中國,歷史可追溯韓國泡菜最早叫沈chén菜(,chimchae),顏色清淡,外觀像四川泡菜。
  • 李子柒「泡菜視頻」遭韓國網友圍攻謾罵:中國人全是小偷嗎?!
    我是真沒想到,韓國人,終究還是沒有放過李子柒。去年6月份的時候,李子柒做了一期有關端午的視頻。當時網上盛傳「韓國人非說端午是他們的,在油管把李子柒的視頻舉報下架了」。我還特地寫了篇文章闢謠,說這都是別有用心的人在瞎傳,壓根就沒有的事兒……然而這一次,韓國人「來真的了」。
  • 李子柒做泡菜被韓國網友圍攻:中國人就這麼喜歡韓文化?
    成都川菜博物館的鎮店之寶:清康熙年間的青花四開光山水人物紋泡菜罈圖源:網絡 要認真溯源的話,中國的鹽漬菜/泡菜文化,最早能追到3100年前的商周時期
  • 如何看待李子柒因製作泡菜,被韓國網友圍攻一事?
    李子柒,油管上的頂級網紅。可恰恰因為這非同一般的影響力,她也更容易招惹是非。做頓泡菜就受到韓國網友圍攻,這是李子柒沒有想到的。1月9日,李子柒在Youtube個人帳號更新了則名為「蘿蔔的一生」的視頻。視頻中,李子柒詳細展現了四川地區醃製泡菜的手法。
  • 李子柒製作泡菜被韓國網友集體圍攻,網友炸裂了
    你一定聽說過李子柒,那個被央視新聞點評的網絡網絡紅人。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卻講好了中國文化。在全球擁有三千萬的粉絲。這是什麼概念,在中國的網紅當中, 她絕對是第一個,就算拿到中國的藝人明星當中,她的光芒也好不暗淡。
  • 李子柒製作泡菜遭韓國網友吐槽,泡菜成了韓國專屬?真的無知!
    1月9日,李子柒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新視頻。這段視頻主要講述蘿蔔從長大到被做成泡菜的「人生」。本來只是簡單的分享視頻,卻被一些韓國網友吐槽。他們認為李子柒不是韓國人,但在視頻中做泡菜是不正確的。他還在評論區聲稱「泡菜」是韓國的,讓人吐槽無力。甚至有人認為烤五花肉是韓國人的「專屬」,但實際上,製作泡菜的國際標準是由中國主導制定的。這件事發生的比較早。
  • 李子柒做的泡菜,跟韓國有關係麼?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3日電(記者 宋宇晟)最近,#李子柒做泡菜遭韓國網友圍攻#登上微博熱搜榜,引發網友討論。李子柒視頻截圖  據報導,有韓國網友看到這條視頻留下了這樣的評論:「請注意,泡菜是我們韓國的傳統食物」;甚至還有韓國網友認為,從李子柒的視頻中可以看到她根本沒有泡菜冰箱,這足以說明「泡菜根本不是中國的食物」。
  • 李子柒做了次泡菜介紹「蘿蔔的一生」,韓國網友又生氣了
    李子柒做了次泡菜介紹「蘿蔔的一生」,韓國網友又生氣了 2021-01-11 2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泡菜是我們的」,李子柒在視頻裡做了次泡菜,結果被韓國網友圍攻...
    【文/觀察者網 郭肖】「泡菜本來就是我們的傳統食物」,韓國人又喊上了,這次是因為李子柒的一段視頻。YouTube受到歡迎,目前已經近300萬次觀看,然而,韓國網友看到這條視頻卻炸了,因為李子柒的視頻中出現了泡菜:「請注意,泡菜是我們韓國的傳統食物」;「中國這麼喜歡韓國文化嗎?」
  • 李子柒做泡菜之後被韓國網友圍攻!泡菜的起源到底如何!擴散!
    前日,網紅達人李子柒在個人帳號上發布了一段介紹「蘿蔔的一生」的視頻,其中製作並介紹「泡菜」的片段引來了韓國網友的集體炮轟:「泡菜是韓國的傳統食物!中國人為什麼總是要學韓國?」「中國人對韓國文化這麼熱衷嗎?」「別偷了韓國文化」!
  • 李子柒做泡菜視頻遭韓國網友圍攻!中國網友:emmm……
    該媒體表示,雖然中國有自己的泡菜,但中國泡菜的醃製方法和食材選擇卻有所不同。而李子柒視頻中原料選擇和製作方法顯然與韓國泡菜非常相似。 此事件發酵後,話題#李子柒做泡菜遭韓國網友圍攻#登上微博熱搜,閱讀量已高達8.2億。 中國網友對韓國網友的言論進行「回擊」。
  • 李子柒製作泡菜,韓國網友口嗨角度清奇,邏輯無力吐槽太「南」了
    【#李子柒做泡菜遭韓國網友圍攻】「泡菜本來就是我們的傳統食物」,韓國網友又喊上了,這次是因為李子柒的一段視頻。9日,李子柒在視頻裡做了次泡菜,然而,韓國網友看到後卻炸了:「請注意,泡菜是我們韓國的傳統食物」「中國這麼喜歡韓國文化嗎?」
  • 李子柒遭網友質疑,泡菜是韓國的?中國傳統美食文化
    不少外國友人也因她喜歡上了我們的傳統文化。知名美食博主李子柒,此次卻因為泡菜而被網友質疑,並喊話,泡菜是韓國的!溫馨提示:本文約1000字,閱讀需要一分鐘左右。據樂了冷知識了解,子柒1月9日在國內外社交帳號發布了一段錄像,分享蘿蔔的「一生」。她把蘿蔔切成小碎塊,用鹽將水分離,然後脫水製成蘿蔔泡菜。
  • 李子柒視頻引韓國網友圍攻,泡菜、柿餅都是他們的?
    「泡菜本來就是我們的傳統食物」, 韓國人又喊上了, 這次是因為李子柒的一段視頻。然而,韓國網友看到這條視頻卻炸了,因為李子柒的視頻中出現了泡菜: 「請注意,泡菜是我們韓國的傳統食物」 「中國這麼喜歡韓國文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