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軍官眼中最廉價而高效的勞動力,一戰中被遺忘的14萬華工軍團

2020-12-16 百姓讀史

一戰中被遺忘的14萬中國勞工赴歐支援前線,卻被西方抹去了100年

百姓讀史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百周年,一戰和中國息息相關,約有14萬中國勞工遠赴重洋來到歐洲戰場協助英法軍隊,但他們的故事卻一直被西方國家所忽略。

百姓讀史

2017年11月11日,英國首次舉行活動,正式紀念參與一戰的中國勞工,以及他們為恢復世界和平做出的重要貢獻。

今天易達就跟大家聊聊那些一戰中被遺忘的中國勞工,14萬中國勞工赴歐支援前線,被西方抹去了100年。

遠赴重洋做廉價勞動力

百姓讀史

在法國和比利時爆發戰爭後,為了填補戰爭期間傷亡造成的人力短缺,協約國迫切需要從兵工廠和戰略港口補充兵力,因為深知中國勞工性格堅韌、工作勤奮,英國便有了從中國招募勞工的想法。

百姓讀史

對於中國農民來說,此時的中國正處在被帝國瓜分的動蕩時期,生活艱苦,遠赴戰場儘管危險,卻可以賺到足夠的錢來維持他們的家庭生活。

百姓讀史

中國軍隊並沒有集結到歐洲前線作戰,但大約有14萬中國勞工被英法兩國招募,遠赴重洋來到歐洲,為協約國提供與軍事相關的後勤事務。其中,英國孤懸海外 ,成為了協約國的大後方,更是招募了近10萬工人。

百姓讀史

根據當時中國政府的「以工代兵」計劃,為了能夠適應歐洲北部的氣候和環境,英法兩國多從中國北方地區挑選勞工,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北、天津等地,大約有14萬年齡在20-35歲的中國男子被招募。

百姓讀史

這些華工們籤署了為期三年的非戰鬥合同,僱傭方負責這些華工的日常生活,並提供服裝和醫療服務。

百姓讀史

這些勞工大多從事的基本上都是比較初級的體力勞動,比如以人力運輸、開挖戰壕等,但也有少數人能從事一些技術性工作。

百姓讀史

這些勞工每天工作10個小時,基本沒有休息,每日工資比最低等級的士兵低,被視為廉價而且高效的勞動力。

百姓讀史

英國、法國的軍隊指揮官非常讚賞華工,說他們的效率是外國勞動者裡最高的,能吃苦、不鬧事,所以軍隊非常歡迎他們。

百姓讀史

雖然這些華工並非開往前線的士兵,但是,作為一支用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負責補給、後勤和修築軍事工事等方面的勞工隊伍。

百姓讀史

14萬中國人遠渡重洋、遠離家鄉,本以為是去打工賺錢,沒想到卻被逼上了最殘酷的戰場。

百姓讀史

由於敵軍炮火、瘟疫和傷病,至少有3000名中國人在歐洲或是去歐洲的路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價值被故意遺忘

百姓讀史

100年前的「雙十一」,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宣告結束。

鮮為人知的是,在硝煙散去的西線戰場上,仍有約14萬中國勞工繼續留下清理戰場、掩埋屍骨,因為生活條件和工作性質的惡劣,一些中國勞工開始反抗,卻被警衛開槍打死。

百姓讀史

而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居然被要求將原先屬於德國的特權轉交給日本。

百姓讀史

英國的華人團體中很多人就是這些勞工的後裔,他們不斷地呼籲政府正視華人勞工的地位,對他們在歷史上所做的貢獻表達應有的尊重。

百姓讀史

在歷史學家看來,14萬一戰華工不僅僅是付出汗水和鮮血的戰場苦力,更是規模巨大的文明使者,他們被西方政府從歷史上抹去了100年。好在,有良知的西方人開始紀念這群可敬的人。

相關焦點

  • 一戰期間14萬華工到達歐洲 招工局設立在威海衛
    資料顯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和英國因勞動力匱乏,與中國政府籤訂招募華工合同,約14萬華工遠渡重洋到達歐洲。他們雖然沒有奔赴戰爭前線,但積極參與了後方修築鐵路、公路、橋梁、戰壕及農業生產等工作。一戰後,許多華工紮根法國,成為第一批旅居法國的華人,同時也成為中法人民友好往來的橋梁和紐帶。
  • 百年前一戰:5萬華工從青島赴英法挖戰壕
    背景 傷亡慘重英法求援    1914年7月,人類歷史上首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後捲入戰爭的國家達到30餘個,總人口約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交戰雙方動員的總兵力約計7000萬人,現代工業戰爭的殘酷,讓交戰雙方傷亡嚴重,英法俄等國青壯年男性銳減,根據資料圖片顯示,僅在索姆河戰役中,英軍每天的傷亡數就達到了數萬人。
  • 一戰中國沒派兵 14萬勞工捲入戰事有血淚
    而真正捲入戰爭的中國人,是以14萬北方農民為主組成的中國勞工,協約國稱為「中國勞工旅」(Chinese Labour Corps),他們為協約國西線戰場提供了重要勞動力,當中數千華工更客死異域。
  • 歐羅巴的異鄉人:一戰西線上的中國勞工
    有些歷史不應該被遺忘。今年恰逢一戰結束100周年,當年中國試圖通過「以工代兵」的方式參與國際事務、提升國際地位的願望,雖然在巴黎和會上被無情打破,但這段過往依然值得我們銘記,它既是中國不甘淪為列強玩物,為改變自身命運所做的努力,也是為中西文明之溝通搭建起的一座橋梁。
  • 一戰期間,中國派往歐洲的14萬勞工,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雖然當時中國並沒有派出大量軍隊參戰,但是中國的付出也並不少,中國向歐洲派遣了高達14萬勞工,以彌補協約國因徵兵而造成的勞動力缺乏問題。仍是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擁有最廣闊的殖民地,也因此,英國為彌補勞動力短缺,大量從海外殖民地引進勞動力和兵源以補充戰爭所需。
  • 第一代法國華僑:他們來自14萬中國勞工,死後墓碑選擇朝向東方
    但在1914年,中國積貧積弱,一戰爆發,英國、法國、俄國戰場急需勞動力,當時歐洲戰場發布「以工代兵」政策向中國所要派遣勞工。 最終14萬華工奔赴歐洲,10萬奔赴英軍戰場,4萬分配到法國戰場,還有一部分支援遠東,開啟了最長達8年之久的戰事工作。
  • 實習生不是廉價勞動力!請不要讓實習生成為「學生工」
    近日,「學生工」這個老話題重受關注。應當說,一份合格的實習能夠將理論知識有效轉化為實踐技能。但實習生不是廉價勞動力。如果學校從教書育人的場所變成「實習套利」的中介,企業對學生正當權益視若不見,那麼龐大的實習生群體就是這場「利益合謀」的最大受害者。
  • 別把職校生當成廉價勞動力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對實習的定義,是指「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拿到實際工作中去應用和檢驗,以鍛鍊工作能力。」組織在校學生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進行實習,本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必不可少的環節。然而如今這樣的好經被念歪。不少中等職業學校,把學生頂崗實習,作為學校斂財工具,學生成了廉價勞動力,像農民工一樣被學校「黑中介」廉價賣給企業當「學生工」使。  職校生實習,緣何變味?
  • 一戰戰敗國德國,憑什麼比英、法等國快速崛起?
    甚至比身為戰勝國的英、法兩國還要快? 面對這方面的問題,慕慕查閱史書,再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等多各方面來進行一下分析: 一、從政治方面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世界開始平息,世界各國在這個舞臺上的地位、戰利品開始被重新排名,在這過程中,它們還建立了「凡爾賽體系」,並且進入了一個短暫的和平期。
  • 一戰14萬赴歐的中國勞工,三千人留法國婚配生活,死後墓碑朝東
    遠渡歐洲的民工在1914年的時候,一戰爆發,當時北洋政府為了遏制日本在華的侵佔勢力,對於英國、法國以及俄國等協約國實施援助。因為當時正好趕上英、法、俄等國家戰事緊張,勞動力不足,於是中國派遣了數量龐大的年輕勞工前往歐洲戰場。
  • 不要成為無用功的「廉價勞動力」!
    外面的世界雖然很精彩,但是也很殘酷,尤其是對於大學生這種自我防範意識非常低的群體來說,很多商家就是抓住了大學生的這個特點,於是在他們找兼職的時候,利用大學生廉價的勞動力來對他們進行殘酷的剝削。那麼大學生找兼職究竟有沒有錯呢?小編很負責的告訴大家沒有錯,但是請同學們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淪為別人眼中的廉價勞動力。
  • 別了,廉價勞動力時代
    別了,廉價勞動力時代                                          人保部調查顯示招工難或進一步升級春節過後,大面積「用工荒」現象在長三角
  • 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窮途末路
    本田中國工人罷工,讓我們意識到了兩點:一、以廉價勞動力為支撐的「中國製造」經濟模式,在三十多年的強勁發展之後,甚至可以說在達到登峰造極之後,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開始下行,這不僅是「中國製造」有待提升為「中國創造」的國家戰略需要,也有中國工人對廉價勞動力不滿的現實要求;二、發生在外資企業的中國工人罷工事件,在媒體「幾百人走向操場」、「停工」等曖昧的表述裡,「罷工」這一字眼終於走進公共視野
  • 廉價勞動力時代
    ——美國和西方衰退與經濟復甦緩慢的原因目前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是廉價勞動力,廉價勞動力將吸引全球資本和技術的輸入,拉動製造和加工,由此拉動就業,出口,貿易順差,政府稅收和財政收入,以及外匯儲備。但是它們的實力正在衰退,而衰退的原因在於它們的發展和成功,在於其國內有效需求的不足,以及資本和技術的外遷,開始集中於低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然後延伸到中高端技術性產業,原因在於這些國家勞動力價格和福利要求過高,工會權利過大,政府對企業政策限制過多,企業面臨激烈的生存競爭壓力,有效需求不足,市場趨於飽和,所以為了尋求生存空間和利潤空間,美國和西方國家企業更願意將產品的生產和加工轉移或者外包到低工資發展中國家
  • 一戰時,十幾萬勞工被騙去歐洲,誰知等待他們的是幾十萬法國女郎
    歐洲的各個主要大國基本上都被掏空,陷入了兵員銳減且國內勞動力不足的窘境。因此一戰的各個協約國,都將自己的目光對準了遙遠且貧窮的東亞,更準確的說,是人口居多的中國。他們企圖用中國裡面充足且廉價的勞動力,來補全自己國家人口內部勞動力不足的窘境。而這些勞動力可以在他們的國家擔任戰爭後勤工作,解放他們國家的後勤人員。
  • 在紅圈所當「廉價勞動力」,怪紅圈所?
    隨著法考主觀題的結束,又有大批的法學生即將拿到法律職業資格證書,試圖進入實習律師的行列,而在紅圈所掛證,更是千千萬萬法學生的夢想
  • 廣州月薪兩萬招不到製衣工 廉價勞動力不「廉價」了嗎?
    曾幾何時,廉價勞動力被當做是中國對外的「名片」之一,然而隨著大部分工廠逐步遷徙至東南亞地區,中國勞動力與低端製造業的分手之日也被提上了日程。近日,《南方都市報》刊發了一篇報導《活久見!月薪2萬!廣州老闆當街大排長龍任人選!90後卻不願幹》。
  • 東莞廉價勞動力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勞動密集型莞企缺工嚴重  「目前我們企業有6000多人,缺工2000多人。」為什麼會缺工這麼厲害?姚先生稱,往年7、8月份是鞋企的淡季,但今年淡季不淡,訂單情況一直比較好,9、10月份又開始進入傳統的生產旺季,訂單增長,所以缺工比較嚴重。姚先生說:「員工流動增大也是導致企業缺工的一個原因,現在企業員工中『90後』佔比越來越大,他們對企業有著更高的要求,有的做不了多久就不想做了,相比我們這類勞動密集型企業,他們更願意去選擇一些相對輕鬆、環境相對較好的服務行業。」
  • 英調查:中國已不再被視為廉價勞動力來源
    中國日報網1月31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月31日報導,英國IHS馬基特公司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已經不再被視作廉價勞動力的來源。IHS馬基特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保羅·羅賓遜表示,在調查中,認為中國是廉價勞動力來源的比例首次下降到50%以下,2012年的時候這一比例還是70%。
  • 英法兩國共同的悲劇:元帥貝當前半生是民族英雄,後半生成為國賊
    1945年7月23日,法國最高法院以叛國罪、協助納粹罪、破壞英法同盟等五項罪名判處了亨利·菲利普·貝當死刑。坐在被告席上的貝當一言不發,此時他的思緒似乎回到了1918年11月19日,那一天,貝當被授予法軍元帥軍銜,享受無數人的愛戴,那時候,沒有人將貝當與叛國者聯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