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粟華英)11月11日,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廣東省區域發展藍皮書研究會發布了《中國廣州文化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2020廣州文化藍皮書》)。該藍皮書指出,「夜間經濟」已成為城市競爭的新「賽道」,活躍的夜間能真正讓城市的夜晚「亮」起來,讓夜間消費「火」起來、人氣「聚」起來。廣州可以將「夜間經濟」作為展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和展現文化底蘊的新亮點,提升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和國家中心城市的形象地位。
夜間經濟已成為城市競爭「新賽道」
夜間經濟是一種基於時段劃分的經濟形態,是指發生在當日18∶00到次日6∶00,以休閒、旅遊、購物、健身、文化、餐飲等為主要形式,以零售業、文體娛樂休閒業、服務業為主要業態的消費經濟。2019年上半年,廣州實現社零額4858.10億元,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33605.49億元,據調查,零售和餐飲企業70%以上的營業額發生在夜間經濟時段,部分24小時便利店、文娛旅遊及住宿行業的夜間營業額佔比甚至可達90%。
發展夜間經濟,可以拉長經濟活動時間,提高城市設施的綜合利用率,同時帶動商業、交通運輸業、餐飲業、旅遊業、娛樂業、文化產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如廣州國際燈光節,對花城廣場和海心沙周邊的酒店、商店、餐飲、商場、旅遊、交通都產生強烈「刺激」作用,麗思卡爾頓酒店燈光節期間入住率與燈光節前三個月相比增長了8.1%,花城匯商業廣場燈光節期間日均營業額與前三個月相比平均增長近30%。另外,可提供相應增量的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並營造多元消費新場景,帶動本地居民和遊客的消費升級。
近年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城市紛紛布局夜間經濟發展,相繼出臺指導意見或實施意見。如南京市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將「夜金陵」打造成為全國知名夜間經濟品牌。西安市印發了《關於推進夜遊西安的實施方案》,提出將夜遊西安打造為古都旅遊形象新亮點。各地通過布局繁榮夜間經濟,打造夜間經濟品牌,營造「商旅文體」融合發展的夜經濟消費氛圍,提升夜經濟消費品質,豐富夜間生活,培育消費新增長點,讓老城市煥發出新活力。
部分購物中心和商場推出夜市消費
《2020廣州文化藍皮書》指出,廣州發展夜間經濟的基礎和優勢。如氣候條件優越,有夜生活傳統;夜間交通出行便捷,廣州有夜間公交線路98條,是國內開行夜間公交數量最多的城市;治安環境良好,近年來,廣州已經成為世界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城市多中心空間形態已初步形成。目前,廣州已相繼發展了體育中心、珠江新城、環市東、中山三路、北京路、江南西、荔灣等成熟商圈,琶洲、東圃、白雲新城、廣州大道、客村、海珠南片區、工業大道等新商圈,進一步豐富了廣州的市場版圖,為夜間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供給保障。
與此同時,廣州國際燈光節、珠江夜遊、長隆大馬戲、越秀花燈等已成為全國知名夜間經濟品牌。廣州國際燈光節已連續舉辦八屆,累計吸引遊客近6000萬人,2018年廣州國際燈光節實現了帶動綜合消費過億元的紀錄。「珠江夜遊」被譽為「夜廣州」最典型的標杆項目,在美團點評發布的《2016年度酒旅消費趨勢報告》中,「珠江夜遊」成為全年最受歡迎的境內景點,全年消費券數超過140萬張。越秀花燈自2012年起至今已連續舉辦7屆,是廣州過年花城看花的「王牌」活動,累計參觀人次近1000萬。
廣州消費性服務業發達,傳統夜間消費場所多,營業時間長。部分購物中心和商場推出夜市消費,打破晚上10時關門的慣例。如太陽新天地開闢了酒吧街,營業至凌晨2時;花城廣場花城匯也推出了「夜市集市」,美食和創意攤位40餘個;國金天地、白雲新城的凱德廣場雲尚和五號停機坪等購物中心也相繼推出「夜市」,壯大購物中心「夜消費」。另外,夜間餐飲店多。廣州宵夜店佔餐廳總數比高達34.3%,遠超重慶的27.5%與上海的26.1%。夜場電影多,全市電影院的日均夜場電影場次接近800場,最晚的電影散場時間平均超過凌晨1點。酒吧、KTV等場所眾多,尤其是琶堤、太古倉等特色酒吧街區成為年輕人偏愛的消費聖地。
宜培育一批區級夜間經濟示範街區
《2020廣州文化藍皮書》指出,尚未提出發展夜間經濟的明確思路,對繁榮夜間經濟無專項規劃、缺品牌活動、無針對性的管理,是廣州發展夜間經濟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夜間消費場所分散,夜間消費線路和消費帶尚未形成,尚未規劃建設夜間文化旅遊區。缺少品牌活動,常態性特色活動少,現有大型活動如燈光節、美食街、廟會等都是時令性的。文商旅融合不足,夜間消費活動主要分布在各大商圈,缺乏文化元素的支持和帶動。夜間文化旅遊消費項目較少,知名度不高,外地遊客對文化旅遊景區、景點的認知程度偏低,夜間經典旅遊項目仍集中於珠江夜遊等個別景觀類項目。
《2020廣州文化藍皮書》就廣州發展夜間經濟給出了建議:出臺關於發展夜間經濟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夜間經濟發展目標、工作任務、配套措施和工作責任。借鑑倫敦市「夜間市長」和上海市「夜間區長」和「夜生活執行長」制度,創新夜間經濟管理體制。發揮財政資金作用,支持一批促進夜間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
規劃夜間經濟發展集聚區,在全市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規範、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間經濟集聚區。如圍繞珠江景觀帶、花城廣場城市客廳、北京路步行街、天河路商圈、沙面歷史街區、荔灣永慶坊等自然歷史文化資源,培育地標性的夜間經濟聚集區。各區因地制宜,依託餐飲美食街、旅遊景點、體育場館、圖書館、博物館、演藝遊樂場等載體,建設餐飲、文體消費集聚區,培育一批區級夜間經濟示範街區。依託空置商業設施、閒置廠房等,新建一批生活型夜間經濟集聚區。
繁榮夜間消費體驗活動。加快各類夜間文化、旅遊設施建設。將有條件的博物館、展覽館、美術館、動植物園、文創園等開發成夜間沉浸式體驗文化場所。增加引進國際知名音樂會、歌劇、音樂劇及戲劇等,豐富夜間演藝資源。借鑑杭州宋城千古情、黃山徽韻等演出,在海心沙重點打造一臺展示羊城兩千年歷史變遷、具有嶺南文化特色、常年上演的主題演出《五羊城說》。進一步提升「珠江夜遊」文化內涵和服務水平,挖掘珠江遊的消費潛力。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國際國內高水平體育賽事,創建自主品牌體育賽事活動。
創新夜間經濟管理模式。實施包容審慎監管,試點在夜間特定時段,允許有條件的餐飲街區開展「外擺位」試點。同時制定夜市管理規定,在登記、設施、區域、標識、時段、衛生等方面建立統一管理標準。通過現有的財政扶持資金渠道,鼓勵企業推廣夜間延時服務,開展夜間節慶會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