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薯條、華夫餅,這三種大家日常生活中相當常見的食物,或許因為司空見慣與概念的記憶,我自己也沒想到,居然對它們有這麼多的誤解,那個我國沿海的灘涂上礁石上布滿的黑乎乎的東西,十幾塊一斤,可在這兒至少能賣個200塊一份,還成了國菜。
以上這些美味的原產國,或者說最好味道的地方,就是既不最大也不最富的西歐國家比利時,這個出鏡率並不高的小國。這一次比利時自由行,讓我們漲了很多見識。
比利時啤酒
德國啤酒的盛名滿天下,但世界上最好喝的啤酒卻不在德國,而是緊挨著它的比利時。和德國人嚴謹的作風不同,釀造啤酒絕不死板地遵循古法,不添加什麼新鮮材料,而是風格多變。140多間啤酒廠生產的啤酒種類至少可以分成10種以上,詳細區分的話甚至可達幾十種。
在比利時,許多修道院中的僧侶,特別是Trappist僧侶,常用修道院中傳統的酵母菌株製造愛爾啤酒,這就是比利時啤酒中相當重要的流派——「修道院啤酒(Monatic Beer)」,修道院啤酒又分為真正由修道士親身參與釀製的Trappist,和授權非修道院酒廠製作的Abbey Beer。存在的Trappist釀酒廠只有5間:Orval、Chimay、Westmalle、Rochefort與Westeteren,是最具特色的比利時啤酒寶藏,它們也是世界上僅有的五家以釀酒為業的修道院。
在比利時這個強手如林的啤酒王國,Huyghe家族憑藉其獨具一格的傳統釀造工藝在啤酒界獨樹一幟。Huyghe家族啤酒釀造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654年。一直遵從傳統古法釀造工藝的Huyghe家族擁有眾多啤酒產品,如當家紅星「Delirium」(大粉象)系列啤酒。其中Delirium Tremens(淺粉象)被譽為「世界第一啤酒」。這款啤酒首次釀造於1988年12月,並在1989年7月的「根特節」上亮相,豐富的果香,回味悠長,曾被美國啤酒獵頭Stuart A. kallen評選為「當世最好的啤酒」。
這家店是在比利時見過的最大最全的啤酒專賣店,就在布魯塞爾大廣場東邊的購物街上了,面衝西。裡邊全是各種各樣甚至不重樣的啤酒,眼花繚亂,瓶子和酒標都太漂亮了,而且價格便宜,最便宜的2歐一瓶,普遍的3歐。但是買走的話不能在餐廳裡喝哦,只能拿回酒店。
店內還賣很多啤酒的周邊,比如粉象的包啊,抱枕啊,拖鞋啊,啤酒愛好者值得出手。
白葡萄酒青口
貽貝、薯條、比利時啤酒,是在比利時吃飯的時候一樣都不能少的,同時吃到它們也易如反掌。我們在點評上搜了一家評價很好的餐廳,創始於1893年的百年老店,店面很大,人也很多,中國人源源不斷,店內還有中國服務員。
貽貝也叫青口,中國還叫淡菜。可是它在非洲人眼裡可是超級恐怖的東西,哪怕餓著,也不會去吃,因為在他們看來白色的是聖潔的,這種黑東西是「魔鬼的食物」、「來自地獄的產物」。
白葡萄酒煮青口,是比利時的國菜,新鮮青口mussels和蔥頭碎洋、西芹碎、胡蘿蔔碎、黃油、鹽、白胡椒粉的湯汁一起煮,滿滿一盆量很大,湯汁都會被喝光,非常好吃。吃法要用一個青口的殼兒當夾子,去另一個青口裡夾,蘸著湯汁吃下去。
一份價格約25歐,合200人民幣,更加複雜的做法價格會更高。點青口送好吃的薯條。
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薯條是英國的或美國的,事實上它是比利時人發明的。早在1680年的時候,比利時人就開始炸制這種薯條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美國士兵在比利時吃到了這種薯條,覺得很好吃,就把做法帶回了美國。但他們想當然的稱其為「French」,是因為當時在比利時軍隊中的通用語言是法語,大家就以為是「法國的薯條」了。
最早記載青口薯條的食譜是在1781年。
我們點的比利時啤酒是這次歐洲行喝過的最好喝的一杯,價格是啤酒商店買的兩倍多。
華夫餅
到了比利時發現滿大街都是華夫餅(Waffle或Wafer),吃過多少次,這時我們倆才查,果然布魯塞爾才是它的發源地。
華夫餅是在特質的烤盤裡做的,烤盤上下兩面呈格子狀,把倒進去的麵糊壓出格子來。吃的時候配上各種醬料,巧克力醬、奶油、蜂蜜,乃至各種水果。早餐時間點了一份嘗鮮,味道和日常吃的著實有差別,鬆軟酥脆,外焦裡嫩,奶香十足。
歐鐵交通建議
【根據行程買歐鐵票】這次旅行走4個國家,不自駕,所以選了歐鐵通票,連續和非連續,就是今天坐車,明天不坐隨便,只要在有效內,隨時進出火車站,在通票的表格裡自己填上時間日期就可以了,列車員會在火車行進過程中檢票,檢票機率很低。然而逃票的話要面對20-30倍的罰款,大家都是出於相互信任和自覺維持的這個規則。
【學會看站牌】一定要學會看站牌,我們開始不會看就難在這兒。站牌上寫的是終點站的名字,還找我們要去的站點名,那肯定沒有。Rail Planner可以離線使用,這樣避免了網絡有問題的時候睜眼瞎。點開後能看到中間的過路站以及終點站,自己不確定的時候一定問問身邊的人或者工作人員。
【布魯塞爾兩個站】如果你在歐鐵app上搜布魯塞爾的英文Brussels是沒有的,開始我還嚇了一跳,後來發現用的是美式的單詞Bruxelles,布魯塞爾市裡有兩個火車站,一個是靠東部的Bruxelles-Central,一個是靠南邊的Bruxelles-Midi,前者離大廣場500米,而且人多,正規,首選,後者是國際站,距離市中心遠幾百米,比較亂,在中東人聚居區。據我們最後一天住的民宿房東(中國移民大姐)說,曾經多個房客告訴她,自己的行李一轉眼就沒了。故,如果拿著東西多不建議從Midi站出。
【可享額外優惠】歐鐵站的位置都不錯,大都在市中心,出了火車站就是最繁華的地段,不用再坐公交車打車什麼的。而且在很多景點、博物館、酒店、遊覽,以及其他交通方式,如遊船、大巴等買票的時候,一定出示通票!大都能打額外的折扣甚至免費。
【在荷蘭要刷封皮二維碼】我們從布魯塞爾坐歐鐵去荷蘭鹿特丹,在荷蘭待了兩天,出入站發現了問題,刷票上的二維碼無效,站臺也沒有工作人員,所以我們被困在裡頭了,最終按了SOS跟工作人員溝通才出去。後來才知道是我們自己刷錯了位置,票上有兩個二維碼,要刷最外側封皮兒上的,這是專門為荷蘭歐鐵設置的。
————————
作者:那敢情好了
文藝範兒獨立攝影師,旅行、美食、生活方式撰稿人
多平臺認證、籤約旅行家,美食達人
圖文未經許可,禁止任何主體轉載或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