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形式興起的浪潮下,除了電商直播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2020-12-15 電科技

與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促成電商行業的興起類似,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也在潛移默化中將電商行業的細分業務電商直播推向新起點。其實如果我們將視野放大到整個行業來看,電商直播只不過是冰山一角——未來整個智能終端的營銷或許都將迎來一次變革。

電商直播是新商業形式興起的標誌

從兩個維度,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電商直播的火熱。第一,羅永浩、董明珠、梁建章等局外人紛紛入局電商直播行業。第二,頭部博主屢屢創造直播帶貨記錄,比如董明珠第二次直播交易額就達到了7.03億元,是董明珠線上網店2019年全年營業額的兩倍。

雖然疫情的爆發,直接導致了電商直播的興起,但是從結合行業來看,電商直播並不受制與偶然的疫情,相反,電商直播的興起有著很強的必然性。

首先,客觀環境上,2018年前後,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興起,鑄就了一批網紅,比如快手辛巴、抖音陳帥等等。這些手握海量流量的頭部博主們希望出現廣告以外的營收方式。

其次,在流量見頂的情況下,電商平臺也出現了增長乏力的問題,比如2018年,淘寶的交易額增速僅為18%。因此,電商平臺開始探索以直播為代表的全新營銷方式,2019年的雙11,淘寶直播單日成交額達到200億,就讓整個行業為止詫異。

與此同時,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以及頭部博主們也看到了電商直播的潛力——其可以將自己的流量化為更有價值的資源。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再加上疫情的直接刺激,也就一舉讓電商直播成為2020年最火熱的行業。

由於電商直播依託於智慧型手機設備,因此很多人認為未來只有智慧型手機才有營銷方面的機會。然而如果我們剝離事物的外表看電商直播的本質,就會發現——電商直播只是一個依託於流量與智能設備的新商業形式。

一旦我們從流量和設備兩方面考慮,就能發現,電商直播的興起昭示著,其他具有流量的智能設備,比如智能電視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營銷變革。

智能電視也將呈現營銷革新之態

自2019年開始,在智慧型手機江河日下的背景下,智慧型手機廠商們意識到了隨著5G網絡的爆發,萬物互聯的趨勢將愈演愈烈,於是紛紛加緊備戰以智能電視為中心的萬億客廳市場,比如僅2019年下半年,榮耀、華為、一加就相繼切入智能電視賽道。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18 年底,中國智能電視激活終端用戶規模達到了2.14 億,預計截至2020年底,這個數字突破4億,兩年時間增長200%。

以上種種,說明了智能電視在終端前景以及流量方面有著不錯的底層基礎,因而可以在營銷層面有所作為。

首先,雖然目前手機是電商直播的主要載體,但是其「電視購物」的模式卻脫胎於智能電視。市場調研機構統計,2012年,中國電視購物市場規模達到了578.3億元。不過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逐漸興起,中國電視購物市場規模逐漸呈萎縮狀態。

雖然目前「電視購物」已經不是行業的熱點,但是「電視購物」曾經的輝煌,證明了智能電視具備成為優良營銷載體的能力。

另一方面,隨著電視的發展,其也逐漸擺脫了直播式的內容傳播方式,轉而做到了類似智慧型手機的去中心化,讓觀眾可以隨意的查找內容。這種傳播方式,也讓其營銷有了更大的想像力。

總而言之,在流量紅利與產品變革的雙層影響下,智能電視已經具備了營銷變革的底層基礎,因而可以實現類似電商直播的高維度突破。

「被動」傳播的大屏,營銷更有前景

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認為大屏也將開啟「電商直播」的營銷模式。然而,我們不能忽視的是,電商直播依託於電商、直播兩個平臺,而這兩個平臺僅紮根智慧型手機設備,因此,大屏不能照搬智慧型手機的營銷方式。

慶幸的是,大部分智能電視廠商都看到了這個趨勢,並沒有重走「電視購物」的老路,而是考慮到智能電視其家庭娛樂、智能交互、智能識別、語音搜索等大屏優勢探索新的營銷形式。

首先,從家庭娛樂層面來看,智能大屏越來越迎合用戶的內容需求。以酷開網絡為例,其2019年末,為了迎合快手、抖音等短視頻的潮流,其創造性地推出了囊括短視頻的全視頻交互平臺。

隨著智能電視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智能交互在智能電視系統中的應用也非常普及。比如酷開系統7.0就搭載了語音、智能、移動等多維度的交互體系,可以讓用戶更便捷地使用智能電視。

一方面擁有人性化的交互,另一方面也具備豐富的內容,酷開系統必然可以留住用戶。根據酷開網絡官方數據,春節期間,酷開系統的平均開機率達到了7小時32分鐘,遠超於行業平均的6小時。

在這個基礎上,電視廠商進而可以探索新的營銷形式。

以酷開網絡為例,其構建了以目標家庭「TH」(Target Household)為單位的群體性概念,進而對應的標籤,為不同的家庭推送定製的內容。此外,酷開網絡還創造性地加入了廣告聯想彈窗,比如當檢測到用戶觀看的內容涉及某電商產品的時候,酷開網絡就可以及時的在頁面下方彈出對應的電商二維碼,進而促成購買,提升內容的轉化率。

如果我們將內容創新、智能交互以及營銷形式三方面聯繫起來考察大屏營銷,就會發現,雖然其被動性的營銷策略不如智慧型手機的主動性營銷來的直接,但是在穩定性、準確性等方面卻可以對電商直播形成碾壓之勢。

舉例來看,電商直播的博主並不清楚觀眾的準確屬性,因此,只能推薦一個範圍內的商品,很難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反觀智能電視通過AI與大數據的準確分析,可以針對性地為不同的用戶定製不同的營銷內容,這無疑可以大大提升營銷的效率。

歸根結底,大屏營銷變革最底層的驅動力正是流量的繁榮與設備的復興,因而與智慧型手機有異曲同工之處。之所以這兩個設備最終呈現出來的形式不同,主要是因為設備的特點與呈現形式不盡相同。

相關焦點

  • 探訪網紅直播第一村:不到義烏北下朱,你可能根本不懂直播電商
    如果你還是做快手直播帶貨,那趕緊去義烏北下朱看看。 當我們議論著「前浪」和「後浪」誰更浪的時候。直播帶貨的聲浪,已經一浪高過一浪。淘寶、快手和抖音三國殺。 不久前,辛巴的新徒弟「時大漂亮」首秀,一小時帶貨破億,一場賣了5.2億。
  • 直播帶貨突然興起 消費行業傳統商業模式受衝擊
    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響下,生活中很多消費場景快速轉移到線上,直播電商、社區團購、線上問醫、上網課、國貨潮等新的消費趨勢顯現,給消費行業帶來新的方向和新的投資機會。在新消費、新零售的衝擊下,消費行業正面臨著深刻變革。對投資者而言,消費行業的投資邏輯該如何「因時而變」?
  • 阿里做了電商直播,除了賣貨還有什麼?
    對於電商平臺而言,未來直播將止步於宣傳手段,還是會和購物車、商品、買賣雙方一樣變成平臺的基礎設施?直播會如何影響電商平臺的生態?阿里如何思考直播業務?日前36氪專訪了淘寶直播的負責人陳鐳,並對以上問題作出了解答。 一切為賣貨服務? 「市場上做直播的人太多了。
  • 知識付費浪潮下,喜馬拉雅是如何做增長的?
    本文試圖分析,在知識付費的浪潮興起後,喜馬拉雅如何運用自己的思路實現用戶和收入的雙增長。而分析的模型,是 AARRR。喜馬拉雅副總裁李海波在中歐商業評論的分享中提到的這兩個例子,足以說明素人生產的垂直領域內容,有多大的影響力:其實我們不僅僅是想給這些大咖做錦上添花的生意,最重要是給UGC的素人主播雪中送炭。舉三個例子:一個是《段子來了》,這檔節目常年位居全球華語播客巔峰榜前五位,總播放量達到7.5億,粉絲超過兩百萬人。
  • 萬億市場的直播電商,還能創造哪些價值?
    編輯導讀:直播電商是今年的一大風口,它通過直播展示商品的功能、特性、價格等,從而引導用戶下單。而在短時間內迅速增長的直播電商,未來還能繼續保持這樣的勢頭嗎?它還能創造哪些價值呢?本文作者對此展開了四個方面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 從雙11到年貨節 直播x電商的新玩法來了
    重塑認知:直播電商與電商直播本質的差異直播電商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先看幾個故事。Zmmy原本是做服裝生意的,生了寶寶之後在抖音上開了一個帳號,每天記錄女兒的成長,但她沒想到自己日常的穿搭卻引起了粉絲們的關注,於是換了一種形式重新開始服裝生意。
  • 遞四方:做新基建浪潮下跨境電商物流行業踐行者
    作者:王永強依託於國內完整的產業鏈和電商物流技術領先優勢,一場由國人發起的面向全球的零售革命和渠道革命已經到來,而深圳市遞四方速遞有限公司正成為這一浪潮下跨境電商物流領域的引領者。過去的2020年,註定是人類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使境外多國採取限制旅行和頒布居家令措施。
  • 直播帶貨,開闢電商通向新零售的新通路
    直播帶貨浪潮的來臨將電商行業的發展推進到了新的高峰,這是一場全新的獲取流量的方式。同傳統電商時代依靠渠道的廣泛來獲取流量不同,直播帶貨真正開始將獲取流量的方式從廣而散的狀態帶入到了少而精的狀態裡。對於極端依賴流量的電商行業來講,直播帶貨的出現極大地彌補了紅利退潮,新發展尚未開啟的短板,最終讓電商與新零售銜接了起來。
  • 基於電商基因的直播除了帶貨,還有什麼核心價值?
    不過,當大部分人的目光都將直播的價值聚焦到帶貨數字上時,我們是否思考過另一層面的問題:帶貨量真的只是直播營銷的唯一目的嗎?除了帶貨,基於電商基因的直播還有沒有其他核心價值?本文認為,有著即時性、互動性、多場景等多重優勢的電商直播,帶給行業的不應該只是帶貨,尤其是在5G時代下可疊加諸多全新科技可能後,我們應該看到它更深、更遠的東西。
  • 企業紛紛押寶直播帶貨,最終拼的是什麼? | 社交電商課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直播帶貨成了為數不多的能創造利益的商業行為,各個企業紛紛入場,而且入場的招式全都一樣,叫作「讓老闆打頭陣」。  從林清軒開始,七匹狼(002029,股吧)、海底撈、紅星美凱龍(601828,股吧)、銀泰商業、攜程、TCL、麥當勞、格力等企業的老闆紛紛開啟了直播。短短60天裡,直播帶貨就從一種電商形式變成了火遍全國的熱門風口。
  • 從風起看風平:電商直播到底是一個功能還是商業模式?(上)
    當我們去回顧直播的發展脈絡,去拆解與電商相關的新模式,我們會發現所謂的新事物從來不是平地而起,自有其邏輯貫穿始終。上篇中,我們會介紹目前作為電商直播主流形式的「有聲有色的聚划算」;下篇我們則會討論一種現在還不主流但未來會佔據越來越重要地位的電商直播形式,即「有聲有色的什麼值得買」。歡迎持續關注,希望能帶來新的思考角度。
  • 直播丨2018觀點商業年會——新商業浪潮:重新連接
    時至今日,商業地產不僅僅是商場、購物中心等傳統意義上的商業,在定義範圍擴大之後,商業地產新邊界是什麼?在新商業浪潮下,各方如何跨越新時代?  今天,我們相聚在「2018觀點商業年會」,圍繞主題「新商業浪潮:重新連接」開展討論,展望新商業浪潮中國商業地產現狀與未來。同時,提請大家注意,今晚觀點商業年會現場還將舉行盛大的「2018年度中國商業地產TOP100暨 商業表現獎」頒獎盛典。
  • 媒體轉型新驅動 —從直播賦能到媒體電商
    直播賦能不僅僅改變直播本身,還讓直播成為網際網路生態的一種結構性力量,並由此形成各種新業態。它的影響是深遠而多樣的,它促進了網際網路商業創新,推動了傳統主流媒體轉型,影響了中國網際網路的治理格局,對當下中國經濟政治文化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直播賦能的本質還是網際網路賦能,那麼直播電商與之前的網絡直播有什麼不同?
  • 直播電商的「泡沫」真相
    這樣的神話給當時的電商圈投入了一記驚雷,眾多人開始模仿。由於他是從抖音出圈兒的,千鶴所在的女裝電商公司開始物色起網紅轉型。彼時的電商直播剛剛興起,無數資本開始跑步入場。據 36 氪報導,淘寶上已有超過 1000 家直播機構,籤在機構下面的達人主播共有一萬多人。但沒人知道真正的玩法是什麼。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 電商直播時代,魯班電商新機遇!
    一說到「直播帶貨」那我們必然想到的是「帶貨女王」薇婭。正如我們所知「一臺手機+一個攝像頭+一隻話筒」就可以進行直播。但其實我們所不知的是主播們背後的精心準備和努力,如薇婭曾自爆的:「我曾經歷人生低谷,當時把家底全賠光了。」由於判斷失誤,導致貨源無法供應充足而賠償。
  • 電商直播的倖存者遊戲
    我們已經看到了雲看展、雲音樂節、雲蹦迪等更多新的內容消費形式,另一邊,由淘寶直播帶火的電商直播也迎來了新的增長,包括快手、抖音等內容平臺也逐步加重了直播帶貨的變現模式。網紅經濟時代,電商就是變現的重要方式,用影響力做些生意,是一個順理成章的事:大趨勢上,直播會成為電商平臺的標配,內容平臺會標配電商。
  • 新消費品牌爆發下,如何玩轉直播電商
    投資人們也在研究誰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三隻松鼠。市場及投資人的反應無疑都顯示了新消費品牌的崛起是中國未來5-10年裡最確定性的機會,而未來10年是網際網路創造新品牌的10年。直播成新消費品牌標配新消費品牌爆發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市場上的供需雙方對新消費、新品類、新體驗、新玩法的興趣度和包容度,出現了一個雙向奔赴。
  • 一個頭部木雕品牌企業老闆的反思:不能被直播浪潮給搞蒙圈了
    直播帶貨真是冰火兩重天。2020年第一季度,因為疫情的影響,線下場景受到巨大衝擊,企業不得不靠直播帶貨應對業績巨幅下滑的衝擊。直播帶貨銷售數字屢創新高,直到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6場帶貨228億元。直播帶貨的癲狂曾一度讓企業老闆們焦慮,彷佛不做直播帶貨就要被時代拋棄了。
  • 吳曉波主持直播電商辯論會,帶你看透直播行業現狀
    鄭局長表示,近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大量社交軟體和視頻直播平臺的湧現,為電商行業迅速開闢出新的營銷渠道。在"四新經濟"下,5G、雲計算、物聯網等新科技浪潮必將帶來產業新動能,為電商的未來發展描繪了更加廣闊的前景。今年短視頻、直播等視頻類型電商迅速崛起,加快推進用戶消費習慣的改變,塑造新的消費方式、構建新的產業生態,直播電商不僅成為了銷售的重要渠道,也將帶動並形成新的消費方式。
  • 2020年電商不做直播帶貨等於白幹?大牌主播影響力已接近一線明星
    直播帶貨並不是這兩年才興起的。直播最早是以電視節目出現的,現在的直播帶貨也像極了曾經風靡一時的電視購物。2000年以後,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電視節目逐漸被網絡直播取代。最早的直播電商可以追溯到2016年,原本平臺是想以「直播+內容+電商」的形式來提高用戶粘性,將流量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