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這個與地球、與人類最為密切相關的星球,自古代起就受中國詩人青睞,不同於太陽的陽剛之美,月亮展現的一種陰柔之美。它仿佛給自然萬物抹上了一層空濛的色調。
詠月詞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這首《水調歌頭》了,中秋之夜,蘇軾一邊賞月一邊飲酒。開頭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將其的精氣神灌注在其中,一種痴迷飄逸的氣息鋪面而來,好似酒中仙人。
後面更是將月上之景想像的淋漓盡致,好似一座仙宮,引人飛升。 但蘇軾畢竟是人而不是仙,與其飛往寒冷的月宮,還不如就在人間趁著有月光起舞呢。
在中秋佳節之際,蘇軾卻遠在他鄉不能和家人團聚賞月,更將月亮與自己對比,埋怨月亮為什麼偏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
但傷而不哀,人固有悲歡離合,但月亮也有陰晴圓缺,自古那有什麼十全十美的事呢?
只要親人能夠長久健康,那即是是相隔萬裡卻也可以通過月亮來彼此相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