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記詩歌|蘇軾《水調歌頭》

2021-02-07 記憶集群

今天和大家一起記憶蘇軾的《水調歌頭》,一起欣賞偉大詩人的經典之作。

一、說文解字

在記憶《水調歌頭》時,第一步是理解《水調歌頭》全文的意思。如果不了解蘇軾的基本情況、詩歌字詞等意義,那麼想要記憶《水調歌頭》就無從談起了。

1.作者介紹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背景介紹

《水調歌頭》是蘇軾在中秋節寫的一首詩,當時蘇軾因為政治處境的失意被貶山東省諸城市任太守,又與其弟蘇轍別離,中秋對月,不無抑鬱惆悵之感。但是蘇軾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表現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3.文章注釋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

達旦:到天亮。

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

水調歌頭:詞牌名。

把酒:端起酒杯。把,執、持。

天上宮闕(què):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城牆後的石臺。

瓊(qióng)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像中的仙宮。

不勝(shèng,舊時讀shēng):經受不住。勝:承擔、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弄:賞玩。

何似:何如,哪裡比得上。

朱閣:朱紅的華麗樓閣。

綺戶:雕飾華麗的門窗。

此事:指人的「歡」「合」和月的「晴」「圓」。

但:只。

嬋娟:指月亮。

4.全文意思

在丙辰年的中秋節,我開心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得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就有了呢?我端起酒杯來詢問青天。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我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回到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何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但願親人能平安健康,相隔千裡,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二、記憶法記憶

上面我們解析了《水調歌頭》的全文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開始進入下一步,使用前面文章中教授的諧音法、數字掛鈎法記憶法等方法進行全文記憶。

1.作者相關信息記憶

蘇軾出生於1037年死亡與1101年,我們使用數字掛鈎法進行記憶。把1037年分為兩部分10和37,10想像為油條和雞蛋,37想像成三七。1101一樣分為兩個部分11和01,11想像成筷子,01諧音成靈藥。字子瞻,可以想像成他的兒子很髒,黑不溜秋的。蘇軾號東坡居士可以想像成吹著小號吃著東坡肉。將這些內容組合一下變成一個小故事進行記憶,如下:

蘇軾出生的時候左手拿著油條,右手拿著雞蛋,嘴裡叼著一根三七。大人們都說他以後會成才,沒想到蘇軾寫的字和他兒子一樣髒髒的。蘇軾喜歡吹號子和吃自己做的東坡肉,沒想到一不小心噎死。還好兒子拿了一雙長長的筷子把肉夾出來,用天上仙人送的靈藥救回了蘇軾。

2.詩詞記憶

題目:水調歌頭。作為一個詞牌名還是比較好記的,可以想像成水流調頭變成了洪水,被玉帝唱著歌給割(歌)掉了頭。

第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第一句我們可以將明月直接想像成明亮的月亮,幾時可以諧音成雞屎,有諧音成油,把酒想像成舉著酒杯,青天想像成青色的天空。然後將其重新組成一句話,在一個比太陽還明亮的月光下,蘇軾走路的時候不小心踩到雞屎,剛好摔到一桶油旁邊。蘇軾生氣的舉著酒杯問青色的老天爺(青天大老爺):"究竟是誰幹的?"

第二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闕可以諧音成雀。將這句話變成老天爺回答說:「我不知道,可能是天上的宮殿裡的麻雀拉的。」蘇軾問:「今天晚上是哪一年?」

第三句: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欲諧音成玉,歸可以諧音龜,又諧音柚,恐可以想像成恐龍。這句話可以這麼記:我的玉佩乘坐著大風回家看烏龜去,看見柚子和恐龍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大肆破壞。

第四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清諧音成青,何似諧音成河馬和獅子。將這句話變成我跳起舞蹈在弄堂裡,倒映著青色的影子,青影轉眼間變成河馬與獅子在人間玩耍。

第五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前面兩個短語直接將其望文生義轉化為圖像記憶,最後一個可以發揮一下想像力。圍繞著紅色的閣樓轉圈,低下頭看著華麗的門窗,發現有張照片,照片裡有一個沒有名字的人

第六句: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布諧音成不,應諧音成鷹。這句話我們可以這麼記:布做成的老鷹飛在天空中被一桶油給砸了下來掉在地上仇恨得直哼哼,河馬和獅子還有長長的大象看見之後開著別克車帶著手錶一樣的指南針把它抓起來賣了一元錢。

第七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凡人有悲傷快樂離別和相聚(大腦裡要一一出現相應的場景),月亮有陰晴圓缺(大腦裡出現月亮變化的場景),瓷(此)器做的獅(事)子非常古老被南(難)瓜給一拳(全)頭打死了。

第八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但我們通常諧音成蛋,願諧音成院,長諧音成藏,久諧音成酒。這句話可以變成這樣子記憶:雞蛋掉到院子裡被一個人給藏到酒裡做成蛋酒,送給一匹千裡馬喝,千裡馬喝醉之後被共工抓起來送給嫦娥(嬋娟)。

現在我們將每句話重新組成一個小故事,記住小故事就可以記住蘇軾的《水調歌頭》了。如下:

有一年蘇軾家門口的水流調頭變成了洪水,被玉帝唱著歌給割(歌)掉了頭,從天上掉了下來。蘇軾看見之後準備去撿天上掉下來的寶貝,在一個比太陽還明亮的月光下,蘇軾在路上的時候不小心踩到雞屎,剛好摔到一桶油旁邊。蘇軾生氣的舉著酒杯問青色的老天爺(青天大老爺):"究竟是誰幹的?"老天爺回答說:「我不知道,可能是天上的宮殿裡的麻雀拉的。」蘇軾又問:「今天晚上是哪一年?」這個時候蘇軾的玉佩變成仙器,帶著蘇軾乘坐著大風回家看烏龜去,他在天上看見柚子和恐龍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大肆破壞。回到家後,蘇軾高興地跳起舞來,映出青影,青影轉眼間變成河馬與獅子在人間玩耍。他們圍繞著紅色的閣樓轉圈,低下頭看著華麗的門窗,發現裡面有張照片,照片裡有一個沒有名字的人(風雲裡面的無名)。

無名用布做了一個老鷹,布鷹飛在天空中被一桶油給砸了下來掉在地上仇恨得直哼哼,河馬和獅子還有長長的大象看見之後開著別克車帶著手錶一樣的指南針把它抓起來賣了一元錢。蘇軾看到這裡感慨道:「凡人有悲傷快樂離別和相聚(大腦裡要一一出現相應的場景),月亮有陰晴圓缺(大腦裡出現月亮變化的場景)。」一不小心把瓷獅子掉到了地上,瓷(此)器做的獅(事)子已經非常古老被南(難)瓜給一拳(全)頭打死了。裡面飛出來一個雞蛋,雞蛋掉到院子裡被一個人給藏到酒裡做成蛋酒,送給一匹千裡馬喝,千裡馬喝醉之後被共工抓起來送給嫦娥(嬋娟)。

三、總結

在使用記憶法記憶《水調歌頭》的時候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思維邏輯、順序五感等,將其轉換成圖像記憶發揮兩個大腦的功能,記下來之後也需要進行多次複習。

相關焦點

  • 帶你品讀流傳千古,膾炙人口蘇軾著作《水調歌頭》手足深情感人心
    水調歌頭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問,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 【我的國·我的家】《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經典詩歌朗誦
    【我的國·我的家】《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經典詩歌朗誦 2020-09-30 17:5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賞析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其在中秋之夜所作的詞。當時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輾轉在各地為官。因此在宋神宗熙寧九年的中秋,詩人依舊不能與胞弟蘇轍團聚。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 【溼地之聲】經典課文品讀:《水調歌頭》蘇軾
    【溼地之聲】經典課文品讀:《水調歌頭》蘇軾近期溼地之聲即將改版,具體內容安排敬請關注下周溼地之聲。每周三由燕璇和忠冕進行經典課文的解讀。今天一起品讀的是蘇軾的《水調歌頭》。蘇軾,是為很多人所喜歡的,林語堂說:"提到蘇軾,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可見蘇軾確實深入人心。
  • 古詞:蘇軾的《水調歌頭》怎麼學
    (怎麼學)閱讀與思考(怎麼學)整體誦讀[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語音、字形、節奏、語調、語速、記誦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怎麼學)一、讀準字音,認準字形(怎麼學)四、按照要求,選擇記誦[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強行記憶、理解記憶、想像記憶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正確、流利地誦讀並背誦全詩,注意積累精彩詞句。
  •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文直譯和深解)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作者: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 蘇軾蘇轍兩首《水調歌頭》兄弟情深,令人悟出中秋節本真意義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蘇軾的《水調歌頭》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向來膾炙人口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字,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向來膾炙人口。胡仔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茗溪漁隱叢話》)。北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蘇軾41歲,當時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兼懷子由」,直到天亮,於是寫下了這首詞。當時蘇軾與他弟弟子由已六七年沒有見面了。
  • 中秋佳節,重溫一下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宋代書法,只有他略高蘇軾,一首《水調歌頭·中秋》不在東坡之下
    之所以這麼說,乃是因為黃庭堅乃是蘇軾學生,另一位大家蔡襄則似乎在蘇軾、米芾、黃庭堅之下。米芾大約因為書法上的成就太高了,人們常常忽視了他其實也是一位極其優秀的詩人。他和蘇東坡的比拼,不僅是在書法方面。在詩詞方面,米芾也曾在中秋寫過一首《水調歌頭》。因為寫得太好了,甚至有人認為不在蘇東坡之下。於是乎,蘇軾和米芾的全方位比拼,竟成為千古大難題。
  • 蘇軾一首《水調歌頭》,道盡人間悲歡離合,送給中秋在外的您!
    且看他光照亞洲一千年的中秋絕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丙辰年也就是公元1076年,蘇軾的父親蘇洵已經去世了十年,蘇軾在世上的親人只有胞弟蘇轍。蘇軾才華橫溢,是個很驕傲的人,能被他看中眼的人實在不多,而他的弟弟蘇轍恰恰是其中之一。這一年的中秋之夜,蘇軾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酩酊大醉,作下了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成為絕唱,從此之後,再無文人敢做中秋望月思人之詞。然而在蘇軾筆下,大醉遣懷是主,兼懷子由是輔,可見作者此時此刻的憂愁苦悶。
  • 為何說蘇軾的《水調歌頭》,像穿越者所寫?其中隱藏著宇宙奧秘!
    但是,「難」不代表做不到,「少」不代表沒有,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這樣一篇封神之作:全詞19句,句句是名句。這裡對「名句」的定義,不只是膾炙人口,而且是兼具藝術性與哲理性,既有語言之美,又有思想之美,不僅被選入了小學課本,還被重新譜曲演唱。其詞曰: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蘇軾《水調歌頭》為何被譽為豪放詞第一名作,只因它渾然天成
    歷史上流傳下來的,關於這兩大節日的詩詞非常多,如果要說關於中秋詞裡邊最著名的一首,無疑是北宋大文豪蘇軾(1037年——1101年)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名作。同時,蘇軾並沒有沉溺於悲觀厭世中,他能化悲痛為力量,流露出自己積極樂觀、熱愛生活、悲憫蒼生的一面。《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歷來好評如潮,近現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評價:東坡之《水調歌頭》,則佇興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調論也。
  • 蘇軾一生宦海沉浮都和詩詞有關,因詩歌而跌宕,因磨礪而成就詩歌
    蘇軾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四川眉山人,生性放達,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範。好交友, 好美食, 創造許多飲食精品,好品茗, 亦雅好遊山林。他的一生都和詩歌結緣,宦海沉浮都和詩歌結緣,興也詩歌,衰也詩歌。而官場沉浮歷經磨難成就了他的詩歌。
  • 蘇軾化用李白一聯詩,寫出名作《水調歌頭》,李白詩卻火了另一句
    除此之外,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也是歷來都被人們稱道,且頻頻出現在中小學語文課本上,成為千古絕唱。中秋月圓之夜,蘇軾與胞弟蘇轍卻天各一方,兄弟二人已經七年未得相見,此時皓月當空,東坡思兄弟而不見,只有酒樽與他作陪,於是他也像李太白那樣,舉杯對月,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將悲歡離合、天上人間通通引了出來,引出了一首盪氣迴腸。特別是最後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 水調歌頭·中秋望月
    您的到訪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在此我向文友送上最真摯的感謝!接下來我們就先一起來欣賞宋代詞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吧!【原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 中秋節望月,蘇軾和蘇轍分別寫了《水調歌頭》,一首浪漫一首樸實
    蘇軾的曠達與豪爽,恐怕也和一直以來的家庭教育有關吧。蘇軾的眾多詩詞中,寫給最多的人不是紅顏知己,妻子朋友,而是他的弟弟蘇轍。那首最經典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寫作的緣起就是因為思念自己的弟弟。「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他希望「千裡共嬋娟」之語能安慰到弟弟。當然弟弟蘇轍的心裡也是有哥哥的,同樣是中秋夜蘇轍也寫下了一首《水調歌頭》應和。
  • 為何說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讚美中秋的終極之作?
    那都是因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橫空出世。此詞一出,冠古絕今。比期年,養者與兒,皆有父母之愛,遂不失所,所活亦數千人。」(《與朱鄂州書》蘇軾)他四處動員家中無兒無女者領養各地的棄孩,凡每養一棄兒者政府每月給六鬥糧米的補貼,幾年間,救活被遺棄的孩子達數千人。
  • 中國古典詩歌文化詠月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
    詠月詞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這首《水調歌頭》了,中秋之夜,蘇軾一邊賞月一邊飲酒。開頭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將其的精氣神灌注在其中,一種痴迷飄逸的氣息鋪面而來,好似酒中仙人。後面更是將月上之景想像的淋漓盡致,好似一座仙宮,引人飛升。 但蘇軾畢竟是人而不是仙,與其飛往寒冷的月宮,還不如就在人間趁著有月光起舞呢。
  • 李白這首詩意境高遠,更是啟發蘇軾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李白和蘇軾那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豪,他們兩人都寫過很多的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而且他們的那些文學作品到現在早已是成為了中國古典文學精品之作,每一首拿出來都足夠震撼人心,所以他們兩個人對於中國文學都起到了巨大的影響,使得後世很多的文人都是在他們的基礎上,才創作出了屬於自己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