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沒有問題丨散布恐慌有何意義

2020-12-19 雷文藝蚩尤

大家好!我是一名「三農」領域的創作者。在平臺上也關注了不少「三農」領域的前輩,但是呢!我想給某些前輩糾正一個問題,就是糧食安全問題。那些整天發布糧食恐慌的人,我不知道您是有何居心。我可以把你理解成不懂裝懂還是在彰顯自己的才能又或者是有什麼企圖,還是單純的湊熱鬧刷存在感,掙點流量費。我還是把您當作不懂裝懂吧!因為我才有機會給您普及一下,我國糧食安全沒有問題。

首先第一中國糧食絕對自給,沒有一點問題。您說90年代有個外國人寫了一本書叫做《誰來養活中國》的書,我可以告訴您,這本書發布的時候就有個權威的回答,是來自袁隆平袁老爺在聯合國發表會上回答的,袁老爺說我們中國人自己養活自己。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底氣!底氣從何而來,就拿穀物來類來說,我國糧食庫存可以滿足中國14億人吃一年以上。所以您大可不必擔心,反而糧食太多了也是一個問題,存儲在糧倉裡也是一筆巨大的管理損耗,就以現在的人工費和管理費每年就要花330億元來打理這些存糧。所也這麼大的庫存量,您有必要擔心「誰來養活中國」嗎?

其次第二個問題就是您說「我國每年都向美國進口這麼多大豆,發生了貿易戰中國糧食供給會出現問題」這麼久過去了出現問題了嗎?您這是渾水摸魚,蹭熱度來了。「還有的列出一組數據從2010年到2019年我國大豆進口逐年在增加,從2010年的5千多萬噸到2019的9千多萬噸我們要真的要好好檢討自己」檢討啥?我告訴您我國大量進口大豆完全是大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需要而做出的。你想想我國有8億多農民只需調高一點大豆價格,我國農民立馬做出反應,大豆增產到1億噸都完全沒有問題。至於什麼是貿易往來,就好比你和我都是做生意的,你來買我的東西,我必然也會來買你的東西,這就是貿易往來。更何況對外貿易還能帶動我國1.8億的就業人數。您別忘了我國是第一製造國,什麼衣服,帽子,鞋子等服飾類還有電視,冰箱,數碼等電子產品對外出口依存度是很大的,對促進就業,增加居民收入,財政收入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最後就是有的糧食市場價格有一點波動就出來吆喝,販賣恐慌!上來就是「糧食安全」又出現了問題。總拿這些價格波動說來說去,有何意義?大家都知道農業生產具有疊加風險,不僅是市場的影響還有自然災害的影響,都會波動糧食價格。糧食又不只是小麥,玉米,大豆,稻穀這些。每天你吃的東西都可以叫糧食,某類糧食價格上漲你可以換其他的吃嘛。什麼茄子,蘿蔔,蘋果,白菜這些都是糧食嘛。早在15年前我國糧食就能滿足需求了,所以你完全不必擔心。別說出這些不負責任的話,這些鬼話去哄哄小孩得了。說「糧食安全」問題你還不如考慮考慮食品安全問題。這也是現在國家非常重視的「舌尖上的安全」問題。發展生態農業種植有機農產品這才是我們應該重視的問題。

所以某些大家不要老是拿「糧食安全」做文章,特別是那些有點影響力的人更是如此。我國「糧食安全」沒有問題。但是你也別這個當作你浪費的資本。種植糧食是很辛苦的,浪費的行為也是老一輩的最不願看到的。

相關焦點

  • 關注糧食安全①|疫情衝擊的糧食安全憂思與應對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擴散蔓延、對各國公共衛生安全提出嚴峻挑戰的同時,有關國家對糧食安全的擔憂也日益增加。外媒一篇僅500字的新聞稿「多國紛紛禁止糧食出口」,拉開了全球糧食市場恐慌的序幕。隨後短短10多天的時間,就有十幾個國家惶恐跟進,採取糧食出口限制措施,全球糧食危機風險驟然上升。那麼,這次全球糧食市場異動的成因是什麼?疫情對糧食安全會形成多大的影響?
  • 王宏廣:中國的糧食安全不是沒有問題,但……
    目前,世界糧食供求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是否存在糧食短缺甚至出現糧食危機,中國的糧食安全情況怎樣?近日,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糧食與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中國戰略中心執行主任王宏廣在他的新書《中國糧食安全:戰略與對策》中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他認為,「吃飽沒問題,吃好須進口」,將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內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的基本態勢。
  • 中方如何看疫情背景下維護糧食安全的問題,是否會對有需要的國家...
    中新社記者: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8日稱,中國仍未允許國際社會進入武漢病毒研究所調查新冠病毒的可能來源,希美夥伴繼續要求中國回答病毒來源問題。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耿爽:關於有些人針對武漢病毒研究所散布的謠言,該所研究員、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袁志明先生日前接受路透社專訪時已作出了全面回應。正如袁志明先生指出,新冠病毒基因組沒有任何人為改造的痕跡。
  • 三家糧食企業散布「糧價大漲」謠言遭查處
    他強調,對編造、散布網絡謠言擾亂糧食收購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情節嚴重的,將按照有關規定移交公安機關依法查處。案例一:2020年10月19日,江西某糧油公司法人代表的女兒胡某某,在微信朋友圈發布數張《調價通知》,杜撰「全國糧食產量減產嚴重,糧價大幅度上漲,各大產區農民對稻穀惜售,造成原糧短缺哄搶」等信息,在網絡快速傳播。
  • 經濟學家萬喆:糧食安全問題是個什麼問題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將糧食安全問題作為經濟工作的八大任務,是基於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客觀事實,具體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關於糧食安全的舉措,體現了糧食安全在國家經濟安全中的基礎位置。糧食安全問題是個什麼問題?是個離我們最近又離我們最遠的問題。
  • Z博士的腦洞|糧食安全問題是個什麼問題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將糧食安全問題作為經濟工作的八大任務,是基於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客觀事實,具體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關於糧食安全的舉措,體現了糧食安全在國家經濟安全中的基礎位置。糧食安全問題是個什麼問題?是個離我們最近又離我們最遠的問題。
  • 叫停吃播背後,糧食安全才是「國本」
    對於現代中國這樣的超大規模共同體來說,農業依然是國家的天字第一號的事業,18億畝耕地是一個不能觸及的紅線,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根本當中的根本,它不是想像出來的問題,不是居安思危的問題,而是非常現實的危險。
  • 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關於糧食安全 別掉進這些觀念誤區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關於糧食安全,別掉進這些觀念誤區既要對糧食安全問題始終存有危機意識,大眾也要避免理解偏差引起無謂恐慌。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持續蔓延,正帶來越來越多的連鎖問題。其中,對「糧食危機」的擔憂,最近成了公眾話題之一。
  • 糧食進口增加了?專家:適度進口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國內外糧價倒掛是糧食進口增長的又一個重要原因。」黃漢權說,今年國際糧價有所上漲,但仍低於國內糧價,目前進口玉米到岸完稅價每噸比國產玉米低500元左右。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糧食生產的規模化和組織化程度不夠高,與歐美國家家庭農場幾十公頃、幾百公頃的規模有較大差距,國內糧食在價格上沒有太多競爭優勢。適度進口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 豐收節談糧食安全問題,國家為此做的太多了
    今天是我國第三個農民豐收節,應左欄阿周的邀請,老農民再來談談農業問題。《荀子·王制》中說:「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這是我國農業千百年來的普遍規律(除開一些一年多熟的神奇地區)都知道今年情況特殊,從年初開始,糧食安全問題就牽動著全球的心。
  • 蔡英文執政最會的是散布謊言和製造恐慌?
    蔡英文執政最會的是散布謊言和製造恐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其實這是改善良好關係最好機會,但是臺灣當局去藉機亂炒作臺灣加入世衛組織的話題,他們藉口臺灣人的衛生健康權而"以疫謀獨"。這次疫情的發生也暴露出蔡英文當局治理能力的不強,最初蔡英文向社會各界表示臺灣的口罩充足,所以大家不需要進行搶購,但是幾天後衛生的機構出臺了制度就是對口罩進行統購統銷,而且人們只能在一周之內購買兩隻,這樣就使得偏遠地區的人買不到口罩,引起了社會的恐慌。如果"臺獨"分子製造社會恐慌,責任只能民進黨承擔。
  • 權威解答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問題
    這種擔心有沒有道理?我國糧食安全還有保障嗎?8月26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專門舉行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人就社會關心的糧食問題進行了權威回應,一起來看——現在有必要囤糧嗎?這樣說是有充足理由的。唐珂介紹,從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我國糧食市場運行情況看,由於糧食儲備充足,糧油加工轉化產能水平高,糧食市場調控和應急保障能力強,再加上發達的物流配送體系,國內終端糧油產品的市場供給是持續充裕的,價格也是基本平穩的。所以,消費者完全沒有必要過分焦慮甚至恐慌搶購。
  • 應對世界糧食安全風險,中國面臨哪些挑戰?!
    應對世界糧食安全風險——專訪聯合國糧農組織前副總幹事何昌垂「時刻不忘糧食安全的戰略意義,方為治國之上上策。」《環球》雜誌:新冠肺炎疫情、蝗災等對糧食安全的衝擊程度如何?在全球範圍內表現有何不同?何昌垂:當前全球還有8.2億人身處飢餓和營養不良困境,其中1.35億人處於嚴重的糧食不安全狀態。
  • 構築「糧食均衡安全」的新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糧食是特殊的剛性消費產品。少了價格一定暴漲,再貴也要吃飯,反之,多了就一定暴跌。誰也不會因為今年糧食便宜,把明年的都吃出來,明年就不吃飯了。以前是國家保底收,沒有市場調節,也沒有宏觀管控。這才有了倉位飽漲,也正因如此,才需要進行市場化改革。但市場化改革開始之際,應當有個消除高位庫存和相對不太滯漲的市場基礎才行,否則,一旦國儲不保底而市場化,糧食多了就只有穀賤傷農、谷多坑農一條路。
  • 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程國強:強化糧食安全根基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強化糧食安全根基程國強新發展階段更好地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首先,這是保護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根本要求。保障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穩定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根本。其次,這是應對風險挑戰、進一步增強糧食安全綜合保障能力的必然要求。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從原糧到成品、產區到銷區、田間到餐桌「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促進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躍升,為有效應對國內外各類風險挑戰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 程國強:強化糧食安全根基
    新發展階段更好地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首先,這是保護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根本要求。保障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穩定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根本。其次,這是應對風險挑戰、進一步增強糧食安全綜合保障能力的必然要求。
  • 有網友狂買50袋米!官方回應:糧食還是要吃新的好!這隻股票10天8漲停
    ,創歷史新高,小麥多年供求平衡有餘,稻穀供大於求,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 秦玉雲稱,疫情發生以來,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加強市場糧源調度,有序組織拍賣政策性糧源,有效保障了市場需求。「目前為止,沒有動用過中央儲備糧,除了個別市縣,絕大部分地區也沒有動用過地方儲備糧。」 就家庭糧食儲備問題, 秦玉雲稱完全沒有必要。
  • 關於糧食安全的問題這裡有答案
    崔凱表示,中國的大米和小麥儲存除了正常一年的消費之外,還另外存了5個月的餘糧,合計有17個月的口糧。  在他看來,糧食少了不行,但多了也根本吃不下。正常一家人最多買三五個月的糧食。買多了,放在哪裡?而且陳糧味道也不好。理論上,只有每個家庭都去搶購17個月的糧食時,市場才會出現糧食短缺,但這很難想像——所以沒必要去搶購糧食。
  • 保障糧食安全 推進農業現代化取得新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期間特別關注糧食安全問題和推進實現農業現代化問題,指出,吉林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探索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上創造更多經驗。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強調,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
  • 恐慌疊加結構性失衡 國際糧食價格蠢蠢欲動
    此次國際大米波動的原因,一是對肺炎疫情的擔憂誘發恐慌性買盤,以及物流不暢或中斷,導致結構性失衡;二是部分主產國天氣持續乾旱,市場極度擔心供應短缺。目前除了越南暫停大米出口外,據外媒體報導,俄羅斯也開啟為期10天的穀物出口臨時禁令。目前,小麥和大豆價格也出現明顯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