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貝恩公司:在華跨國公司將輸給本土對手

2020-12-13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9月14日報導 港媒稱,管理諮詢公司美國貝恩公司表示,隨著中國進入經濟增長放緩的「新常態」時期,中國內地的跨國公司將繼續輸給本土企業。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13日報導,貝恩公司大中華區負責人麥可·索恩曼表示,本地企業在做決策方面往往更有效,這些企業在小城市有更強的存在感,而小城市將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他在遼寧省大連市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對記者表示:「總的說來,跨國公司正在失去份額,但它們也在個別一些部門做得更好。」

索恩曼表示,這種趨勢很可能會持續下去,因為大多數行業的跨國公司普遍面臨增長放緩、成本增加以及更大的波動性。他說:「從過去來看,跨國公司往往在一線大城市擁有較強的存在感,但現在經濟增長越來越多地由二三線城市推動。」

據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3年中小型城市為中國貢獻了大約57%的國內生產總值。

索恩曼表示,本土企業一般由企業家領頭,所以它們在做決定的時候動作很快。

相比之下,跨國公司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創新或發布新產品,因為它們必須和總部及地區利益攸關方來協調決策。

中國美國商會對超過440家會員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1/3以上的企業沒有針對2015年的投資擴張計劃——這個比例是自2009年經濟衰退以來最高的。

這項調查是貝恩公司和中國美國商會今年早些時候聯合發布的。調查發現,與2013年相比,2/5的企業聲稱它們在2014年的收入與之相當或更低。與此同時,3/5的企業收入保持穩定或利潤率出現下降。

不過索恩曼表示,大多數行業依然提供了有吸引力的增長機會。他指出,中國內地人口老齡化將為製藥企業和醫療器械企業提供良好機遇。

比如說,進口高品質的食品和保健品是一個很有增長前途的市場領域,因為中國日益富裕的中產階級熱衷於對改進其生活方式的東西進行投資。其他有吸引力的增長領域包括旅遊,其發展非常迅速。同時,諸如金融服務和財富管理之類的領域也存在巨大潛力。

索恩曼表示,在外界不斷擔憂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可能對消費支出產生影響的時候,他相信網絡購物市場的強勁增長將有助於推動未來經濟增長——不過增長速度會比過去慢。他指出:「在許多方面,中國處於領先優勢——特別是在電子商務和移動電子商務方面。」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貝恩與領英研究發現 新興科技公司正重塑中國企業格局
    (上海,2018年12月13日)貝恩公司與 LinkedIn(領英)中國今日聯合發布的 《2018年中國商界領導力報告 :最新徵才洞察》顯示,在中國激烈的頂尖人才爭奪戰中,跨國公司的表現一再輸給中國本土企業。研究顯示,過去五年間,中國本土企業新入職的領導者中,有約40%來自跨國企業 ,較2016年的33%有所上升。
  • 又見潛規則 跨國公司在華商業賄賂調查
    《IT時代周刊》記者/杜 舟(發自北京、上海)  震驚中外的「力拓案」,將跨國公司在華商業賄賂醜聞再次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然而,力拓也只是跨國企業在華商業賄賂的冰山一角,摩根史坦利、西門子、朗訊、德普、沃爾瑪、家樂福這些鼎鼎有名的跨國巨頭,在中國也都留下了不光彩的印記,親手將自己秉持的商業倫理埋葬。懾於西方國家嚴苛的法律,此類跨國公司已將商業賄賂主戰場轉移到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將責任全部推給跨國公司,而不反思自身,我國商業賄賂之風恐怕會越刮越盛。
  • 中國國產快消品戰勝外國對手 護膚品等進步最大
    港媒:中國國產快消品戰勝外國對手 護膚品等進步最大  參考消息網7月3日報導 港媒稱,一份行業報告28日稱,隨著去年外國競爭對手的整體銷量下滑,國內品牌在中國的快速消費品市場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28日報導,美國貝恩公司和凱度消費者指數公司在一份聯合報告中稱,在26種快速消費品中,中國公司贏得了16種消費品的較大市場份額。  報導稱,它們在護膚品、嬰兒紙尿褲、牙膏、洗髮水和護髮素等方面取得的進步最大。  外國公司在7種消費品中取得優勢,其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織物柔軟劑、嬰兒配方奶粉、方便麵和啤酒等消費品。
  • 美媒稱中國「千禧一代」正拒絕外企:國內公司空間更廣闊
    參考消息網11月1日報導 美國貝恩公司資深合伙人詹姆斯·艾倫10月30日在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發表文章稱,更多的外國公司發現自己在中國的人才爭奪戰中落敗。中國的「千禧一代」正拒絕跨國公司。現將文章內容摘編如下:這應該會讓跨國公司擔心,因為年輕的高技能專業人才流失會威脅到公司的未來。
  • 英媒稱美國貨在華不再「高人一等」:中國品牌突圍搶佔市場
    參考消息網7月2日報導 英媒稱,包括蘋果、星巴克和寶潔旗下幫寶適在內的一些美國家喻戶曉的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正面臨挑戰,對美企在中國數以千億美元計的收益造成潛在威脅。據路透社6月27日報導,根據對貝恩和凱度數據的分析,2017年在中國6390億元人民幣(約合970億美元)快消品市場中,本土品牌佔據近四分之三,比例高過2013年時的三分之二。快消品包括軟飲料和洗髮水等一系列物品。報導稱,這項與路透社共享的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像幫寶適、高露潔牙膏和美贊臣嬰兒配方奶粉這樣的美國商品,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下降約10個百分點。
  • 貝恩資本聯手永輝4億美元收購美國零售商服務公司
    【財新網】(記者 陳夢凡)中國上市公司牽手機構海外收購再添新案例。1月17日晚間,永輝超市(601933.SH)發布公告稱,將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永輝控股」參與貝恩資本對美國零售商服務公司「達曼國際」的收購。交易總對價為4.13億美元,永輝將出資1.65億美元獲得40%的股權。
  • 貝恩資本創始人羅姆尼:美國政商兩界的寵兒
    當黑石、凱雷等大型私募基金掀起一個個併購重組巨浪時,不少人還將貝恩資本和貝恩諮詢(Bain & Company)相混淆。  美國媒體稱,自1999年以來,貝恩資本就沒有CE0,它的26名合伙人平等合作,遵循集體智慧。
  • 跨國公司四年本土化App揮別用戶:赤兔敗走,領英向前
    作為領英中國一款完全本土化嘗試的產品,奮鬥四年後這樣收尾還是頗有遺憾。領英創建於2003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矽谷,致力於連接全球職場人士,目前用戶數已超過6.45億,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4年1月,領英宣布正式進入中國,並努力為中國用戶提供更好的本地化產品和服務,於2015年6月啟動了赤兔項目。
  • 美媒:貝恩公司預測2017年全球奢侈品市場將復甦
    參考消息網6月1日報導美國諮詢公司貝恩公司發表的一份最新報告預測,陷入困境的奢侈品行業今年將恢復增長。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5月29日報導,貝恩公司5月29日發表的《全球奢侈品市場監測報告》稱,由於擔心恐怖襲擊、股市不可預測和貨幣動蕩,很多遊客遠離包括巴黎在內的大城市,奢侈品市場銷售隨之放緩,但2017年這一市場將恢復增長。
  • 貝恩:"Case Interview"
    本以為像貝恩(Bain)這樣出名的諮詢公司來開宣講會,一定是場面火爆,人頭攢動。  儘管人氣和大公司的身份有點距離,但貝恩的準備工作無懈可擊,體現出大公司的辦事風格。不僅來了上海辦公室包括合伙人、HR經理、部門經理等不同身份的員工,而且印製了精美的招聘手冊,放在教室入門處任意拿取。  Video意氣風發  貝恩宣講會的主持人是一位加入3年多的資深員工,看起來高高瘦瘦帥帥,一口純正的京片子,聽起來舒服之極。
  • 愛茉莉太平洋中國獲批跨國公司地區總部
    2018年4月28日,上海市政府舉行第二十八批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頒證儀式,愛茉莉太平洋中國總裁高祥欽作為代表從上海代表手中接過了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認定證書,這也標誌著愛茉莉太平洋中國的本土化發展又迎來了全新的裡程碑。
  • 這位漫威演員承認,想要扮演DC的貝恩,成為蝙蝠俠的對手
    如今,這位演員仍然出現在漫威宇宙當中,並且我們知道,他還將出現在接下來的《銀河護衛隊3》。值得注意的是,在好萊塢演員出現在多個漫畫影視劇中,並不少見。我們知道麥可·基頓不僅扮演過DC的蝙蝠俠,還扮演過漫威宇宙的反派禿鷲。有趣的是,戴夫·巴蒂斯塔承認,他努力跳入DC的宇宙,扮演蝙蝠俠的對手貝恩。
  • 英媒:本土造擠壓跨國品牌 中國消費者購買國產生活必需品
    英國《金融時報》7月14日文章,原題:中國消費者購買本土生活必需品無論中國經濟如何放緩或股市如何下跌,中國消費者都不會不洗衣服或不吃方便麵。但快速消費品的跨國製造商卻發現,越來越難依靠中國大陸市場來提振全球其他疲弱市場。
  • 維珍澳大利亞航空被美國貝恩資本收購 將削減三分之一737機隊
    維珍澳大利亞航空被美國貝恩資本收購 將削減三分之一737機隊 2020-09-09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貝恩公司:奢侈品市場萎縮至6年前 中國大陸一枝獨秀
    這份報告名為《貝恩奢侈品研究》(Bain & Company Luxury Study),由貝恩諮詢公司(Bain & Company)與義大利奢侈品協會Fondazione Altagamma聯手合作發布。   公開資料顯示,貝恩諮詢公司成立於1973年,是一家全球優異的戰略諮詢公司,為客戶提供戰略、運營、技術、組織以及兼併購方面的諮詢業務。
  • 從「錯位的共識」到競爭對手:美國對華政策40年
    【摘要】中美建交四十年來,美國對華政策的風向由支持與中國的接觸政策,轉變為對中國採取更加強硬甚至是遏制性的政策,當政的川普政府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和挑戰美國的修正主義國家,發動貿易戰並且將其升級為了一場與中國的全面衝突。
  • 貝恩諮詢2016年中國購物者報告,嬰兒用品和護膚品繼續主導電商市場
    貝恩公司與凱度消費者指數連續第五年合作發布的《中國購物者報告:如何把握雙速前進中的中國購物者》指出,這一數據背後掩蓋了一個重要的特徵。儘管經濟環境整體蕭條,但有一些品類仍然保持較快的增速,凸顯了中國快速消費品和其他消費行業在快慢迥異的兩種增速下的運行軌跡。
  • 洗髮水行業調查:品牌渠道不及對手 本土企業日漸式微
    1988年以後,寶潔陸續將旗下洗髮產品海飛絲、飄柔、潘婷引入中國市場,此後10年牢牢把持中國洗髮水市場的半壁江山。但在1998年,寶潔在中國的佔有率從60%跌到40%,公司產品線整體的銷售額也下降了20%~30%,寶潔在中國出現了虧損。
  • 博睿:沃爾瑪超市在華要用美國經營模式
    本土化策略折戟,沃爾瑪中國公司事務高級副總裁博睿昨日接受記者專訪時稱  連日來,因在華著手縮減本地採購辦公室而被解讀為裁員的沃爾瑪,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上。對此,沃爾瑪中國公司事務高級副總裁博睿(見下圖)昨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解釋:「說這是一次裁員有失偏頗。」他表示,目前沃爾瑪在華放慢擴張速度,要轉向關注開店質量,並重點強化價格優勢。
  • 印度本土公司面臨中美科技企業的激烈競爭
    方言內容提供商Helo、美妝和生活方式應用Club Factory以及UC瀏覽器等中國公司,均通過這種策略在印度實現了盈利。而實力強大的美國公司,如亞馬遜和沃爾瑪(收購了當地企業Flipkart)等,也在侵蝕印度本土企業的發展機會,按照他們的說法,這些外國企業完全掩蓋了印度本土企業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