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14日報導 港媒稱,管理諮詢公司美國貝恩公司表示,隨著中國進入經濟增長放緩的「新常態」時期,中國內地的跨國公司將繼續輸給本土企業。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13日報導,貝恩公司大中華區負責人麥可·索恩曼表示,本地企業在做決策方面往往更有效,這些企業在小城市有更強的存在感,而小城市將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他在遼寧省大連市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對記者表示:「總的說來,跨國公司正在失去份額,但它們也在個別一些部門做得更好。」
索恩曼表示,這種趨勢很可能會持續下去,因為大多數行業的跨國公司普遍面臨增長放緩、成本增加以及更大的波動性。他說:「從過去來看,跨國公司往往在一線大城市擁有較強的存在感,但現在經濟增長越來越多地由二三線城市推動。」
據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3年中小型城市為中國貢獻了大約57%的國內生產總值。
索恩曼表示,本土企業一般由企業家領頭,所以它們在做決定的時候動作很快。
相比之下,跨國公司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創新或發布新產品,因為它們必須和總部及地區利益攸關方來協調決策。
中國美國商會對超過440家會員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1/3以上的企業沒有針對2015年的投資擴張計劃——這個比例是自2009年經濟衰退以來最高的。
這項調查是貝恩公司和中國美國商會今年早些時候聯合發布的。調查發現,與2013年相比,2/5的企業聲稱它們在2014年的收入與之相當或更低。與此同時,3/5的企業收入保持穩定或利潤率出現下降。
不過索恩曼表示,大多數行業依然提供了有吸引力的增長機會。他指出,中國內地人口老齡化將為製藥企業和醫療器械企業提供良好機遇。
比如說,進口高品質的食品和保健品是一個很有增長前途的市場領域,因為中國日益富裕的中產階級熱衷於對改進其生活方式的東西進行投資。其他有吸引力的增長領域包括旅遊,其發展非常迅速。同時,諸如金融服務和財富管理之類的領域也存在巨大潛力。
索恩曼表示,在外界不斷擔憂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可能對消費支出產生影響的時候,他相信網絡購物市場的強勁增長將有助於推動未來經濟增長——不過增長速度會比過去慢。他指出:「在許多方面,中國處於領先優勢——特別是在電子商務和移動電子商務方面。」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