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愁者」直接切胃行不行?哪些人可以做?協和醫院醫生這麼說

2020-12-20 京報網

在如今這個生活富足,吃什麼、吃多少都能自己做主的時代,吃的確給我們增添了不少幸福感。但與此同時,不斷攀升的肥胖人口也讓中國的成人糖尿病人口躍居世界首位。肥胖和糖尿病息息相關,它們作為最常見的兩種代謝紊亂症候群,可以引起多種慢性疾病並顯著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

資料圖 馮晨清 北晚新視覺供圖

肥胖和糖尿病的危害已經盡人皆知,所以如今許多人都在為減重而控制飲食或運動健身。但減肥需要強大的意志力、自律性及長期的堅持,絕非易事。對體重基數大、運動能力有限的群體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嘗試減肥的人最後因為失敗或無法長期堅持而報復性多食,陷入「減肥-失敗-增重」的惡性循環。生活的不便、心理壓力、不斷升高的血壓和血糖,以及身體發出的諸多報警信號,導致他們成為一邊摸著肚子為體重秤上的數字發愁,一邊無可奈何的「腹愁者」。

其實,肥胖和癌症一樣,長期以來都是醫學治療及研究的重點。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內,內科治療是肥胖患者的首選,而近二十年隨著代謝與減重外科的快速發展,手術減肥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相信不少人聽說過「切胃減肥術」這個詞,但在醫生眼中,即便現階段減重手術已在我國基本普及,仍然有許多人對這種外科手術感到陌生,甚至有誤解或偏見。今天,我們來講講減重手術的原理,並挑選一些典型問題,回答大家的疑問。

1現階段減重手術首選切胃

所謂「切胃減肥術」是代謝與減重手術中的一種,醫學名稱為「袖狀胃切除術(SG)」,俗稱「袖狀胃」「香蕉胃」等,是目前世界上實施最多的減重手術方式,佔減重代謝手術的半數以上,在國內的比例更高。作為目前最為常用的兩種手術方式中的另一種,Roux-en-Y胃旁路術(RYGB)單獨作為減重手術方式的時間較SG更長,但SG具有手術操作更簡單、術後併發症更少的優勢。因此,SG成為了目前世界範圍內的主流術式。

這兩種目前最常用的手術方式都需要切胃。只不過袖狀胃切除術是將大部分胃切除;而Roux-en-Y胃旁路術是將胃切開,兩部分均保留。

當然,減重與代謝手術的種類遠不止這兩種,也確實有不需要進行切胃的其他手術方式,但經過多年來無數循證醫學研究的科學對比,這兩種需要切胃的手術方式成為減重外科醫生的主要選擇。所以,可以肯定地說:目前做減重手術,是必須進行切胃的。

哪種手術方式最好呢?雖然Roux-en-Y胃旁路術後發生再次手術、治療和住院在內的短期和長期重大不良事件的風險似乎大於袖狀胃切除術,但僅憑這一點並不能說明用得最多的袖狀胃切除術就一定是最好的。而且,業界關於袖狀胃切除術和Roux-en-Y胃旁路術在減低體重和治療2型糖尿病上的效果優劣,仍存爭議。

所以,嚴謹地說,若權衡考慮減重手術的風險、益處和長期影響,現在還沒有對所有患者來說都最好的手術方式。不過,鑑於目前袖狀胃切除術在國內外實施比例最高,下文中將主要介紹這種手術方式。

2作用不只是減肥

從手術示意圖上,大家可以直觀看出袖狀胃切除術的減重機制——通過切除來減小胃容積,進而減少能量攝入,但不僅僅如此。

袖狀胃切除術降低體重的機理還包括:1.袖狀形態加速胃排空;2.切除部分胃可以降低胃腸道激素水平,降低飢餓感;3.降低能量消耗;4.胰島素分泌及胰島素抵抗改善;5.影響膽汁酸進而改善糖脂代謝及能量消耗;6.改變腸道菌群並改善胰島素抵抗及代謝紊亂,等等。簡單來說,袖狀胃切除術所帶來的變化是全身性的、系統性的,這也是它能實現長期減重的重要保證。

目前,多項研究已經證明,減重手術(無論何種術式)的長期減重效果明顯優於現有的非手術治療。

包括袖狀胃切除術在內的減重手術除了降低體重,還有其他作用嗎?是的,減重只是這類手術的「基本作用」。如果你除了肥胖,還有2型糖尿病、糖代謝異常及胰島素抵抗、高血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夜間睡眠打鼾伴呼吸暫停和白天嗜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內分泌功能異常、高尿酸血症、男性性功能異常、多囊卵巢症候群、變形性關節炎、腎功能異常及心血管疾病風險,那麼袖狀胃切除術還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除此之外,由於肥胖引起的多種癌症風險的升高,也會在手術之後和體重一起下降。

3出現併發症怎麼辦

說到手術,患者最關心的問題是安全性。袖狀胃切除術安全嗎?

作為外科手術的一種,袖狀胃切除術和其他各類手術一樣具有一定的風險,再加上肥胖患者身體機能一般較差,且大部分患者合併有上文中的各類併發症,手術風險會進一步升高。因此,國內外早已出版了針對減重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手術前後)的詳細、規範的操作指南,包括麻醉風險評估及處理、心理輔導、各類併發症處理、營養幹預及術後併發症的預防等。我國2019版的《減重代謝外科圍術期處理專家共識》覆蓋了減重手術的各方面要點,以最大限度保證患者的安全。

所以,我們認為,經過術前詳細的檢查和評估後接受的減重手術,對患者而言是安全的。

目前,袖狀胃切除術通常採用腹腔鏡,即在腹部打孔(通常3-4個孔)進行微創手術。除部分超高體重、合併症較多或身體狀況較差的患者,因安全起見可能需轉入重症加強護理病房觀察之外,大部分患者可直接回到普通病房並在術後一周內出院。這種手術的併發症雖然發生率較低,但並不是不會發生,患者需要知曉的併發症主要有以下幾種。1.早期併發症(術後30天之內):靜脈血栓栓塞、胃腸道或腹腔出血、胃瘻(漏)及切口感染;2.長期併發症(術後30天之後):袖狀胃狹窄、胃-食管返流病、膽石症、切口疝,以及營養和(或)維生素缺乏。短期併發症主要與術中操作、術後護理及康復有關,只要術中做到規範縫合胃切緣、嚴格止血,並加強術後護理,幾乎均可避免。而長期併發症因人而異,一般發展較慢、出現較晚,要做到有效預防手術的長期併發症,需要患者配合醫生做好術後的門診隨訪,防患於未然。

4哪些人可以做

減重手術有嚴格的手術指徵,不可強求。我國2019年發布的《中國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療指南》中,有明確規定。

一是適用於單純的肥胖患者。

1.年齡:建議為16歲至65歲。

2.BMI(身體質量指數,計算公式為體重(千克)/身高(米)2):①BMI≥37.5,建議積極手術;②32.5≤BMI<37.5,推薦手術;③27.5≤BMI<32.5,經改變生活方式和內科治療難以控制,且至少符合兩項上文中提到的合併症;④對BMI為27.5-32.5的患者減重手術有一定療效,但由於缺乏長期療效的充分證據支持,需慎重手術;⑤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參考影像學檢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經多學科評估並廣泛徵詢意見後可酌情手術。

二是適用於2型糖尿病患者。

1.年齡:①建議為16歲至65歲;②對於<16歲的患者須經營養科及發育兒科等多學科討論,綜合評估可行性及風險,充分告知及知情同意後謹慎開展,並不建議廣泛開展;③對於年齡>65歲的患者應積極考慮其健康狀況、合併疾病及治療情況,進行多學科討論,充分評估心肺功能及手術耐受能力,知情同意後謹慎手術。

2.患者需仍有一定的胰島素分泌功能。

3.BMI:①BMI≥32.5,建議積極手術;②27.5≤BMI<32.5,推薦手術;③25≤BMI<27.5,經改變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難以控制血糖,且至少符合兩項上文中的併發症,慎重手術;④對於25≤BMI<27.5的患者,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及參考影像學檢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經多學科廣泛徵詢意見後可酌情手術。

以下十類人群,禁止進行減重手術:明確診斷為非肥胖型1型糖尿病;以治療2型糖尿病為目的的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已基本喪失;BMI<25的人;妊娠期糖尿病及某些特殊類型糖尿病患者;濫用藥物或酒精成癮,或患有難以控制的精神疾病者;智力障礙或智力不成熟,行為不能自控者;手術預期不符合實際者;不願承擔手術潛在併發症風險者;不能配合術後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依從性差者;全身狀況差,難以耐受全身麻醉或手術者。

5 會不會出現體重反彈

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手術風險並加速患者的術後康復,醫生一般會在術前建議患者進行減肥。所以理論上,如果配合術前減重,那麼許多患者從就醫起就會開始體重下降。對於長期減重,有國外的研究表明,袖狀胃切除術的10年減重效果可以達到減去多餘體重的57%。

需要說明的是,減重手術並不是一勞永逸的減肥方式,做完手術不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地吃喝。無論何種手術方式,患者均有復胖的可能,這一般發生在術後一年左右。根據相關研究,5年後隨訪袖狀胃切除術的患者,復胖率大約為12.5%。由此可以看出,術後的長期堅持十分重要。

因此,患者接受減重手術後的注意事項主要有:保持按時、規律的門診隨訪,配合醫生的術後監測;育齡女性術後12個月至18個月內應避免妊娠,術後無論何時妊娠,均需嚴密監測母體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水平,以保證胎兒健康;培養良好的生活、運動習慣,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以上有氧運動,每周運動目標300分鐘。

延伸閱讀

「管住嘴,邁開腿」仍是最佳「減重手術」

總的來說,代謝與減重外科這一醫學史上的偉大發明為人類的健康帶來了福音,給無數深受肥胖及其併發症困擾的人帶來了希望。隨著手術技術、護理手段及各個診療環節的不斷進步與完善,國內外的代謝與減重外科正在飛速發展。但是,我們也必須理性看待這種手術方式,不能把它當做是減肥的終極手段,不能因為它的存在就放鬆,甚至放棄對自己的健康管理。

減重手術能夠為患者提供減肥機會,但減重的效果離不開醫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如果你是一名肥胖症患者,通過改善生活方式、運動、服用藥物等方式減肥已多次失敗,那麼減重手術便是理想選擇。而對於大部分人,無論你胖還是不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到「管住嘴,邁開腿」,才是最佳的「減重手術」!

(原標題:「腹愁者」,直接切胃行不行)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徐強 熱夏提·如則(作者: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主治醫師、博士研究生)

流程編輯:u019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腹愁者」,直接切胃行不行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嘗試減肥的人最後因為失敗或無法長期堅持而報復性多食,陷入「減肥-失敗-增重」的惡性循環。生活的不便、心理壓力、不斷升高的血壓和血糖,以及身體發出的諸多報警信號,導致他們成為一邊摸著肚子為體重秤上的數字發愁,一邊無可奈何的「腹愁者」。其實,肥胖和癌症一樣,長期以來都是醫學治療及研究的重點。
  • 「腹愁者」,直接切胃就能瘦?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嘗試減肥的人最後因為失敗或無法長期堅持而報復性多食,陷入「減肥-失敗-增重」的惡性循環。生活的不便、心理壓力、不斷升高的血壓和血糖,以及身體發出的諸多報警信號,導致他們成為一邊摸著肚子為體重秤上的數字發愁,一邊無可奈何的「腹愁者」。其實,肥胖和癌症一樣,長期以來都是醫學治療及研究的重點。
  • 早期胃癌可以胃鏡下切除,為什麼醫生建議切胃?
    原創: 小曾先生01 普外科曾醫生早期的胃癌可以在胃鏡下切除,為什麼醫生建議切胃呢?病房收了一位50歲的中年男子老李,因為上腹部隱痛、反酸,吃藥沒效果,反反覆覆發作。
  • 選擇切胃的人:不是每個「胖子」都需要做切胃手術
    孟化「刀下留胃」有嚴格的指標,BMI 值達到27.5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能實施切胃手術;BMI值高於32.5且有糖尿病的患者,首選的治療方案是切胃手術。而BMI37.5以上的患者,有沒有糖尿病,都可以切胃幹預體重。  中國的腰圍正在變粗。早在2016年,《柳葉刀》就已發表研究報告,中國一共有約9000萬肥胖者,其中1200萬屬於重度肥胖,位居全球榜首。
  • 腹愁者聯盟:用O2O模式做外賣
    在大學二年級,劉小冬就開始自己做網頁,摸索創業,大學一畢業就開始和天使投資接觸,2011年10月獲得天使投資創辦了北京悅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主做本土O2O業務。基於對網際網路的認識和廚師家庭的傳承,劉小冬在2015年創立的「腹愁者聯盟」,藉助移動網際網路,用O2O模式切入外賣行業,藉助目前火爆的外賣O2O平臺,搭建起了自己的外賣王國。
  • 武漢協和醫院醫生心聲:停止恐慌!
    武漢的各個醫院裡排起了長隊,社會各界也陷入了恐慌。武漢協和醫院的s醫生,目睹了這一切,委託朋友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發了這篇文章。相信看完你對這次疫情會有一個更加清醒的認知。看到網上這麼多消息,作為協和醫院的一名外科醫生,我真的談談自己的看法。我的感覺就是當前疾病是一分,而恐慌是十分。
  • 武漢協和醫院醫生楊超:海歸醫生的鶴峰情緣
    他叫楊超,是血管外科領域的80後青年專家、武漢協和醫院最年輕的黨支部書記。他學成歸國後,於今年4月主動請纓來到鶴峰,成為鶴峯縣中心醫院的一份子。用心呵護群眾健康今年春節,需要長期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王女士病情加重,要做一個動靜脈造瘻術,才可順利透析。當時,鶴峯縣中心醫院沒做過這樣的手術,只能到160公裡外的恩施做這個手術。
  • 逃離大醫院的醫生們說
    允許多點執業,是我向醫院方提出的唯一要求。通常多點執業被視為掙外快,大部分公立醫院會說不行。你讓公立醫院裡的專家放手,得有一個利益轉移機制。有一個院長說,龔曉明還沒來,就想著要多點執業,這種人不能要。另一個院長說「可以」,於是我就去了上海市第一婦嬰醫院。這個院長很開明,思路很前衛。我去的還是公立醫院。
  • 「切胃」就能「變瘦」「變美」?胖怎麼就成為原罪了
    新京報聚焦「切胃群體」的報導《那些選擇切胃的年輕人,並沒有收穫「單純和美好」》,一文推出後,引發輿論的廣泛關注。    報導說,切胃手術完成後,切胃者的胃會變成香蕉狀,容積只有80毫升。手術會帶來相當嚴重的後遺症:切胃者不能吃多,否則就會嘔吐、返流,「術後一年的人能一頓吃掉8個餃子,已經能引起群友的歡呼和讚嘆」。
  • 女子半夜腹痛便血,結果胃被全切,腸子也切了一部分
    ,結果發現已經是胃癌合併腸癌中期,為了保住她的命,最後醫生不得不把她的胃切掉,連腸子也切了一部分。「說我情況嚴重,而且很複雜,簡單檢查查不出來,必須要住院進一步檢查。」陳某說。陳某住院期間,醫生在給陳某做胃鏡的時候發現她的胃裡有多個腫瘤組織,而且是惡性的可能性非常高。做腸鏡時,也發現了癌變的跡象,但由於她的腸道內有不少積血,醫生無法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檢查。常規檢查無法明確病情,不得已,醫生們只能把陳某送進手術室,通過手術打開陳某腹部進行探查,確定陳某的準確病情。
  • 笑中帶淚,法國人拍了部「腹愁者聯盟」
    觀眾親切稱他們為「腹愁者聯盟」。大家相遇於遊泳館的花樣遊泳隊,是一群渴望成為專業遊泳隊員的有夢想大叔。大部分觀眾都是被這個奇特的主角設置所吸引:花樣遊泳隊成員應該是有八塊腹肌的年輕肉體吧,這群滿腹的肥肉的大叔們過來湊什麼熱鬧?
  • 北京協和醫院醫生探秘密西根大學醫院放射科
    密大醫院放射科的工作目標是追求卓越,在教學、科研和臨床方面都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作為放射科醫生,去密大醫院參訪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夢想。2013年9月,在協和醫院"百人計劃"項目的資助下,我有幸在密西根大學醫院及醫療中心的放射科骨骼肌肉部門參觀學習了4個月。通過這次學習,我進一步掌握了骨肌系統的影像解剖及疾病診斷,並了解了密大醫院放射科醫學生的培養制度及工作流程。
  • 離開協和 體制內一位醫生的選擇
    現在,龔曉明離開工作了15年的協和醫院,是因為新醫院可以讓他多點執業,還可以試驗國外的那種住院醫生培養體系。原來在一個科室裡都是圍著幾個專家轉,他們長期佔著手術臺,年輕醫生沒有成長機會。他要有了自己的小環境,會培養手下的年輕醫生,四五年內就能獨立做一些手術,不用像他那樣耗費10年的時光。
  • 北京協和醫院的醫生試了,還寫出了爆款文
    最近,一名協和醫院醫生吞下棗核之後的經歷成為網絡上關注的熱點。這名醫生名叫譚先傑,是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也是婦科腫瘤專家。作為一名醫學博士,一名全國頂級醫院的專家,吞下一個尖硬棗核之後在內心上演了諸多的劇情。
  • 男神醫生爆紅!給芒果切「闌尾」,芝麻「剖腹產」,帥呆了!
    男神醫生爆紅!給芒果切「闌尾」,芝麻「剖腹產」,帥呆了!因為被撐開的肚皮實在太薄許多經歷過剖宮產的媽媽紛紛表示看到視頻後才明白自己原來經歷了這麼多感覺曾經手術過的肚皮都有點疼了一位網友說自己一個漢子都感覺有些疼了這種割皮縫肉的的疼痛真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住的
  • 357斤胖小夥在協和成功手術「縮胃」
    上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協和醫院」)減重代謝MDT團隊為他微創切除八成胃。48天,減重100斤。男子吃出357斤巨無霸身材33歲的張宣家住青山,在家附近的社區當保安。他從小經歷坎坷,父親早逝,母親賣農產品為生,家境不太富裕。
  • 穿XXX…L號的人決定去切胃
    早在2016年,《柳葉刀》就已發表研究報告,中國一共有約9000萬肥胖者,其中1200萬屬於重度肥胖,位居全球榜首。 孟化的短視頻科普平臺,每天收到上百條私信。他的門診結束比別的科室晚一兩個小時。據統計,2019年,中國有超1萬人選擇切胃手術。現在,約有100多家醫院開展切胃手術。
  • 就醫體驗:北京協和醫院掛號6招全搞定
    但更為重要的是:一種已經被證實的協和式醫學生淘汰制和精英教育的卓越理念,讓協和醫院的大夫在服務患者的時候富有責任心,這尤其在今天對醫療機構普遍缺乏信任感的患者中具有神奇的效應。ok,那說了這麼多之後,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這個醫院的號到底怎麼掛呢?
  • 切胃減肥的年輕人怎麼樣了?胃反酸後遺症,需吃藥舒緩控制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王存川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現在患者對切胃手術的接受度還不是很高,主要跟宣教等方面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做切胃手術的病例一直在增長,但相對於我國龐大的肥胖症人群,目前我國做這個手術的比例還沒達到國際的平均水平。王存川院長在為患者做切胃手術。
  • 那些選擇切胃的年輕人:拿80%的胃換30斤體重,術後胃容積比一瓶...
    而白霖做手術動力是——他想成功錄取藝術院校。《中國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療指南(2019版)》主筆之一、廣州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生王存川見過形形色色的「肥胖」的人推開減重中心的大門,其中甚至包括一些追求骨感美的女孩,體重只有一百斤出頭。「切胃手術最開始的目標人群是超級肥胖的病人,他們往往是三四百斤的『大胖子』,所以切胃也是毋庸置疑的救命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