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山大學孫中山像或被移除 校友怒了:以此為恥

2021-01-10 人民日報

臺灣中山大學的校園地標物「孫中山及蔣介石銅像」

蔡當局上臺後,在島內「獨派」勢力的煽風點火下,拆除各大校園中孫中山及蔣介石銅像的消息不絕於耳。今日(16日),臺灣中山大學發起全校網絡「公投」,由教職員及在校學生投票決定孫中山及蔣介石銅像的去留。對此,有臺灣中山大學校友痛斥,「如果孫中山銅像被移除,我以身為臺灣中山大學校友為恥」。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此次投票內容為對孫中山銅像進行單項選擇,選項包括留置原地、搬到校內其它位置、搬到校外等。臺灣中山大學稱,若「留置原地」票數高於全體投票數50%,銅像會留置原地;若低於50%,則從原地搬離。若留置原地與搬到校內其它位置兩個選項票數相加後高於全體投票數50%,則銅像搬到校內其它位置;若低於50%,則搬到校外。臺灣中山大學稱,「公投」為期4天,結果將於2018年4月20日上午10時公布。

對於臺灣中山大學此次「公投」,眾多臺灣網友紛紛留言批評。有網友質疑,「臺灣中山大學要遷走孫中山的銅像,以中山先生命名的大學有孫中山銅像很奇怪嗎」、「若移除孫中山銅像,該校還能叫臺灣中山大學嗎?」,還有網友痛斥,「如果孫中山銅像被移除,我以身為臺灣中山大學校友為恥」。

而對於不斷推行「去中國化」的蔡英文當局,有臺灣網友留言諷刺,「要不要順便『公投』將臺灣中山大學改名為英德大學,或許明年教育經費可以增加一倍」,還有網友直接呼籲,「『公投』廢掉蔡英文好了」。

2014年2月22日下午,「獨派」組織「公投護臺灣聯盟」總召集人蔡丁貴等拉倒了湯德章紀念公園內的孫中山銅像

近年來,島內「獨派」公然破壞孫中山銅像的時間屢次發生。據早前報導,2014年2月22日下午,「臺獨」團體「公投護臺灣聯盟」總召集人蔡丁貴糾集一些人到湯德章公園,用繩子合力拉倒孫中山銅像。「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2018年3月判蔡丁貴必須賠償23萬8000元(新臺幣,下同,約合人民幣5.2萬元)。對此,蔡丁貴聲稱,「對被判賠錢已有心理準備,『轉型正義』需要付出代價,希望『獨派』民眾可以一起分擔這筆賠償」。

蔡丁貴口口聲稱所謂的「轉型正義」,那麼,「轉型正義」指的是什麼呢?北京聯合大學臺研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朱松嶺表示,一步步斬斷臺灣與大陸之間共同的歷史聯繫是所謂「轉型正義」的重要內容,「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之後,蔡當局會打著「轉型正義」的旗號,落實民進黨的一系列執政理念,包括把整個臺灣島往「臺獨」方向引導。

對於蔡丁貴等「臺獨」分子公然拉倒孫中山銅像,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曾表示,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受到全體中華兒女的尊敬。我們注意到,對這一事件臺灣的團體和民眾已紛紛表達憤慨和譴責。「臺獨」分子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也必將遭到兩岸同胞的共同反對。

相關焦點

  • 臺灣中山大學孫中山像或被移除 校友怒了:以此為恥
    海外網4月16日電 蔡當局上臺後,在島內「獨派」勢力的煽風點火下,拆除各大校園中孫中山及蔣介石銅像的消息不絕於耳。今日(16日),臺灣中山大學發起全校網絡「公投」,由教職員及在校學生投票決定孫中山及蔣介石銅像的去留。
  • 臺中山大學討論拆除孫中山蔣介石銅像
    位於高雄市西子灣的中山大學,其前身是國立廣東大學,孫中山先生於1924年,將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公立法科大學、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等三校合併改組而成。 1925年孫中山病逝,1926年國立廣東大學正式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以紀念中山先生。
  • 孫中山先生和中山大學校訓
    南方網訊 中山大學的校訓是由孫中山先生於1924年11月11日在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時親筆提寫的校訓詞「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十字訓詞原文出自儒家經書《禮。中庸》。《中庸》第十九章說:「博學也,審問也,慎思也,明辨也,篤行也。」
  • 話中大 | 孫中山先生與中山大學
    該校前身為孫中山首創的國立廣東大學,後更名「國立中山大學」、「國立第一中山大學」。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廖仲愷提議將廣東大學更名為中山大學,10月獲國民政府批准。1952年經改組,成立中山大學。1926年7月17日正式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 中山大學校徽擬用孫中山頭像 將是國內首例
    以上為中大擬公示的兩個新校徽設計(左一、左二)和中大現在使用的校徽(右一)  記者3日從中山大學獲悉,明年將是中山大學建校80周年大慶,各項紀念慶典的籌劃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鋪開,而對現有校徽的修改也成為受人關注的熱點。
  • 綠營攪場臺中市議會 孫中山遺囑被貼「恥」字
    環球時報特約撰稿人麥恬報導 臺中市議會主席臺上的孫中山遺囑,3日被民進黨議員貼上一張大大的「恥」字,炮轟以前是國民黨打共產黨,現在國共握手,讓孫中山的遺願破滅。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綠營議員陳福文3日在總質詢時,手持綠色海報站上主席臺後的高椅,將寫著「恥」字的大型海報,貼在孫中山遺囑上。
  • 中山大學新校徽擬用孫中山頭像 設計方案將公示
    中新網6月4日電 記者昨日從中山大學獲悉,明年將是中山大學建校80周年大慶,各項紀念慶典的籌劃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鋪開,而對現有校徽的修改也成為受人關注的熱點。據信息時報消息,新校徽的幾個方案考慮以孫中山先生肖像為原點進行,方案設計在近期內將面向廣大海內外中大校友和在校師生公示。
  • 中山精神 薪火相傳——上個世紀至今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的孫中山研究
    陳錫祺、陳勝粦、林家有、段雲章、周興樑、邱捷、桑兵,這一個個閃光的名字正是為中山大學進行孫中山研究付出了無數心血和汗水的學者們的傑出代表。歲月崢嶸,學理沉蘊,就讓我們一同回顧中山大學孫中山研究的光輝歷史。
  • 批評中大「學生官」風波,不要忘記孫中山先生的校訓
    孫中山先生的校訓不論是職位的公布,還是致歉,中山大學學生會都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激烈的批評,批評之聲直指高校行政化對教育和學生的影響。人們之所以猛烈抨擊中山大學學生會這一作為,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與孫中山先生有關,與中山大學在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國大學教育史上具有的獨特地位有關。1924年11月11日,孫中山先生於在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時親筆題寫校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這也就是後來中山大學的校訓,這一校訓也被後來的中國大學廣為借鑑。
  • 中山大學,牽手中山市
    座談會上,楊文龍介紹了中山市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回顧了中山市與中山大學歷史淵源,表達了與中山大學開展合作的意願。賴澤華對中山大學近年來取得的突飛猛進的進展感到由衷的讚賞,期待雙方開展進一步合作。他期望,雙方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合作關係,藉助中山大學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幫助中山市補齊這些方面的短板。
  • 視頻:央視新聞聯播報導中山大學校訓
    節目視頻:【相關連結】中山大學校訓是孫中山先生於1924年11月11日在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時親筆提寫的。校訓詞為「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十字訓詞原文出自儒家經書《禮•中庸》。他所指的「恥」,不是指個人榮辱,而是指全體人民的榮辱。博學的指導思想從個人自身修養擴大到「當務之事」的社會大事,所以他作出學、問、思與立志的統一。顧炎武是一個實事求是的愛國主義者,故他對傳統教育能按照新形勢需要而做出新釋。孫中山則處於偉大民主革命的時代,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視教育,造就一代振興中華,再造文明的人才。
  • 臺校園所謂「轉型正義」邁首步:臺灣政治大學將移除蔣介石像
    臺校園所謂「轉型正義」邁首步:臺灣政治大學將移除蔣介石像 位於臺灣政治大學圖書館的蔣介石銅像。
  • TCL樓宇科技成為中山大學校園網建設最佳合作夥伴
    中山大學是國家重點綜合性大學,是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1924年由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學校由廣州海珠區的南校區本部、廣州北校區、廣州大學城東校區、珠海校區四個校區組成,在校各類學生達6萬多人。
  • 臺南蔣介石像連夜被拆 官方:避免二二八時有人破壞
    玉井區公所今天(22日)表示,為配合老街相關設施提升整體機能,同時避免「二二八」有人破壞銅像,遂選在晚間人車較少時拆除。為處理校園內「孫中山與蔣介石銅像」存廢問題,臺灣中山大學成立「銅像處理委員會」。臺灣中山大學網站資料據報導,設於臺南市玉井區老街附近公車站前圓環的蔣介石銅像,在昨晚10時許由區公所僱工拆除,警方安排警察到場執行維安勤務。許多當地人今早出門後,發現景觀不太一樣,引發不少議論。有人質疑是「趁著晚上偷偷摸摸拆掉」。另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以「孫中山」為名的臺灣中山大學,為處理校園內「孫中山與蔣介石銅像」存廢問題,竟然成立「銅像處理委員會」。
  • 求學臺灣││高雄中山大學
    為感懷其一生對國家之奉獻及永久紀念孫中山先生之豐功偉績,特於民國十五年將國立廣東大學正式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並在廣州石牌建立新校址。國民黨來臺後,為因應社會對高等教育之需求,於1979年核定設置國立中山大學籌備處於高雄西子灣,翌年七月正式建校成立,並以孫中山先生誕辰11月12日為校慶日。
  • 蔡英文可以祭拜臺籍日軍,老兵卻不能追思孫中山?
    前天,臺立法機溝通過了一項提案,要徹查臺退役中將吳斯懷等人日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紀念大會活動,綠營民代並提案考慮取消他們的退休金及獎章、勳章等。提案認為,兩岸間仍存有敵意,吳斯懷等人應注意在大陸期間的言行、與參加活動的性質,尤其是政治性質活動,應避免為大陸立場背書。提案還稱,多名人員參加此次大陸官方活動、並聆聽習近平講話的行為,是無視臺安全部門及臺 「退輔會」的規範,且毫不顧及臺灣島內觀感,更重傷臺軍弟兄的情感。
  • 走進高雄中山大學 探尋兩岸中大的特殊情緣
    導讀:中山大學是孫中山先生手創。1949年前,中大校友在政府部門和國家建設中佔有重要的位置。1949年後,許多中大校友遷往臺灣,為當地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建設貢獻了巨大力量。  在廣州中大90周年校慶之際,南方日報記者走進高雄中山大學,並獨家專訪了高雄中大校長楊弘敦,探尋兩岸中大的特殊情緣。  中大老校友推動,1980年在臺建校  高聳蒼翠的椰樹,黃澄細軟的沙灘。日落西沉,徜徉在長長的防波堤上,涼涼的海風徐徐吹來,令人心曠神怡。
  • 中山大學校訓 中山大學校訓是什麼
    大學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學堂,特別是像中山大學這樣校史深遠的學校,受到了眾多學生的青睞,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中山大學的校訓是什麼,下面就來看看中山大學校訓。  中山大學校訓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這是孫中山先生於1924年11月11日在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時親筆提寫的,中山大學校訓原文出自儒家經書《禮·中庸》,第二十章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 孫中山成功主刀取膽囊結石 病人親友圍觀(圖)
    康德黎爵士著書解密門下高足孫中山醫術  文/圖 記者任珊珊  昨天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逝世88周年紀念日。孫中山早年曾於廣州、香港兩地學醫,並在澳門、廣州行醫,以此掩護民主革命活動。他的醫術究竟如何?他的恩師康德黎爵士對此最有發言權。  康德黎曾在香港西醫書院擔任教務長,他視孫中山為得意門生。
  • 臺文化部門要拆孫中山紀念館圍牆 遭當地居民反對
    來源:環球網據臺媒報導,臺「文化部」計劃改建位於臺北的孫中山紀念館園區,建議拆除園區圍牆,改為「開放式」。但臺北市正和裡裡長尹俊富說,當地很多居民反對拆除周邊欄杆圍牆,他質疑臺「文化部」是在拿意識形態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