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理諮詢的
哲學、趨勢、理論與技術之學習
以大樹為例,
哲學是樹根,
趨勢是樹幹,
學派理論是樹枝,
技術是樹葉
.
樹根看不見,卻是一切的基礎,
樹葉(技術)看似最茂密,
但如果從技術學起,
看起來快,實際上卻很慢,
手上抓一把樹葉,其實啥也不會
.
武林高手把樹葉當武器,
其實厲害的不是樹葉,
而是高手自己要有內力,
以為跟高手用同一片葉子就能像高手一樣,
是空想
抓一根樹枝,上面就有很多樹葉,
就如同從理論學起,
理論一清楚,理論中的技術就很容易掌握
.
同樣道理,
如果掌握住樹幹(趨勢,例如後現代),
則與樹幹相連的所有樹枝就都掌握了
.
而了解了樹根(哲學,例如詮釋學),
則不單能掌握趨勢、理論、技術,
還能舉一反三,跨越不同領域的整合匯總
.
樹根(哲學)才是生命力的來源,
是樹木最深層的內力,
初學時很難看見效果,
求快求速效者往往缺乏耐心,
但真的假以時日,
進步速度會大大勝過學樹葉樹枝的
而也不能一直把一棵樹
切割成樹根樹幹樹枝樹葉不同段,
終究需要能看見整顆樹
.
也就是說,
不管從哪個段落學起,都要設法自覺,
目前所學屬於整顆樹的哪個位置,
和其他位置的關係是什麼?
.
然後需要試著慢慢像其他段落延伸前進,
因為:
只學哲學,
往往說話道理很深,卻不一定實踐的了
只學趨勢,
往往學識淵博,
卻不一定能幫的到個案,當教授比較好
只學理論,
往往分析個案很厲害,實作還是不行
.
所以,
學技術的終究要開始學理論-趨勢-哲學
學理論的,
總要開始練習技術,然後回頭理解趨勢和哲學
學趨勢的,
還是要願意分辨不同理論和實練技術
學哲學的,
最好要找機會落地,把趨勢-理論-技術想清楚
.
總之,
哲學-趨勢-理論-技術,
四者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有時會在網上看到人們站在某個學派的立場批評另一個學派或試圖比較哪個學派比另一個學派優秀。
一個學派為了突顯自己的價值,往往會藉由批評另一個學派,但這只是學派間的文人相輕,我們看看就好,不必太當真。
其實,學派之間,往往只是"不同",而不是誰比誰好,學派之間存在的應該是適用時機/個案類別/問題類型的不同,而不是優劣之別。
做為諮詢師,不妨讓自己超越學派間的相互攻訐,站在不同的高度,持平冷靜地看見不同學派的不同與相同,各自的優點與缺點,也充分理解每個學派分別適合運用在哪些時機/哪些個案類型/哪種問題形式,讓自己在不同學派理論間出入自如、遊刃有餘,成為跨學派/理論/技術的融會貫通者!
此公眾號裡有一些我的心理諮詢專業交流逐字稿和心理學散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後查看歷史消息參閱交流。
7月廣州家庭重塑工作坊招生中,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詳情。
【臺灣楊明磊博士簡介】
一、心理諮詢
諮商心理學博士,身心微語言技術創始人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前所長
臺灣註冊諮商心理師
澳門心理研究學會榮譽會長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
臺灣諮商心理師公會聯合會理事
國際華人醫學家心理學家聯合會常務理事臺灣聯絡處主任
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港澳臺分會副會長
投入諮商工作30年,個別諮商人數超過一萬人次
曾以臺灣心理諮詢師群體代表身份向馬英九先生提供建言
二、性學與性別
臺灣行政院(臺灣最高行政機關)性評委員
臺灣文化部性別政策委員
杏陵醫學基金會(臺灣唯一性治療團隊)「性教育」特約講師
臺北市政府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人事處性別平等委員
臺灣教育部優秀性別平等論文評選委員
「性學研究」編輯委員
三、員工諮商與員工協助方案(EAP)
臺灣勞動部員工協助方案eap諮詢委員
臺北市政府職場心理健康諮詢委員
臺灣人事行政局員工協助方案eap推廣講師
臺北市政府員工協談室特約諮商師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職場健康促進諮詢委員會委員
臺灣醫療質量促進聯盟醫療產業研究委員會委員
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廣播電視節目廣告諮詢委員
多家企業特約心理諮商師、EAP顧問、心理健康顧問
四、危機幹預與創傷輔導
澳門心理危機幹預研究中心副主任
四川512和臺灣88災後心理援助協調中心副主任
參與臺灣921地震、非典、88風災等大型事故危機幹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