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聯名籲在「唐僧」玄奘故裡建玄奘大學

2021-01-10 搜狐網

  核心提示:玄奘,洛陽偃師陳河村人,唐朝僧人,《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17年裡從印度取回佛教經書657部,被稱為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1300多年前首屈一指的翻譯家。和其他著名歷史聖賢相比,玄奘的故鄉顯得默默無聞。

  今天,國內15位專家學者聯名呼籲在玄奘故裡建立玄奘大學,不過,關於玄奘大學定位的爭議,修建玄奘故裡的資金難題,把這樣的呼聲置於一個尷尬境地中。

  15位專家學者致信

  緣起——15位學者呼籲在偃師建玄奘大學

  日前,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玄奘研究中心主任黃心川,文化部東方文化研究院院長、著名紅學家馮其庸,中國社科院哲學所所長、玄奘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培育等國內15位專家學者聯合呼籲,建議儘早實施玄奘故裡二期工程、設立玄奘大學、在河南舉辦「玄奘國際文化節」及開辦「玄奘國際研討會」。這個提議在學界迅速引起了關注和議論。

  專家們認為,國內現有4處紀念玄奘的聖地——出生地偃師陳村、譯經地西安大雁塔、圓寂地銅川玉華寺、歸葬地樊川興教寺。和其他三處相比,偃師玄奘故裡一期工程已遠遠不能滿足河南大旅遊的發展要求,因此,應儘快實施玄奘故裡二期工程,擴大玄奘故裡的規模和檔次,使其成為國際佛教學術研究的一個窗口和國際佛教旅遊聖地。

  對於建立玄奘大學,專家們說,日本和中國臺灣都建有玄奘大學。臺灣玄奘大學規模甚大,影響很深。韓國、印度也準備建立玄奘大學。去年10月在偃師舉辦的「紀念玄奘圓寂1340年玄奘思想與當代社會研討會」上,應邀前來的黃心川曾說,和中國毗鄰的亞洲各國都在興起研究玄奘的熱情。在印度,玄奘的紀念堂修繕一新。印度的史學家都承認,沒有玄奘,就沒有印度中世紀的歷史。

  專家認為,偃師是玄奘的故裡,在偃師或洛陽建立玄奘大學最好。

  分歧——宗教大學還是綜合大學?

  但在建立玄奘大學一事上,洛陽市宗教事務局局長馬金永表示,具體在哪裡建、建什麼性質的學校等方面,各方還存在分歧。

  洛陽市政府的想法是,今年4月,印度政府決定在白馬寺西側建設一座具有印度風格的佛殿,洛陽市因此決定在白馬寺周邊新徵500畝地,建設白馬寺佛學院、法堂、佛塔等,擴大白馬寺的規模。玄奘故裡和白馬寺相距不遠,可以考慮將正在規劃中的白馬寺佛學院和玄奘大學合二為一。這樣一來,玄奘大學將成為一所宗教學校。

  中國玄奘研究中心副主任、省宗教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徐金星同樣是偃師人,他家所在的鎮與緱氏鎮比鄰。他認為,這樣做較為妥當,玄奘大學應該以研究玄奘平生業績、著作、文化及影響等為主要內容。

  偃師市緱氏鎮黨委書記張會卿等人則認為,玄奘大學的辦學理念應該是「秉承效法玄奘的堅毅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培養明德至善的經世致用人才」。在學校性質上,應該設計為多學科綜合大學,而並非佛教大學,

  應該設有中文系、宗教系、國際貿易系、公共事務系等學科。

  但徐金星認為,洛陽已經有了河南科技大學、洛陽大學等高等學府,這些學校的生源或建設資金來源都存在問題,面向社會招生的玄奘大學,能好到哪裡去?

  根據張會卿等人對玄奘大學的設想,前三年內在校師生要達到500名,5年內達到800名,未來還要設置碩士或博士點,預算投入資金1.5億元。其中,6000萬元靠引進資金,5000萬元靠佛教界及企業集資完成,4000萬元靠銀行貸款。

  但具體如何操作,現在一切還是未知數。

  難題——僅靠基層鄉鎮根本玩不轉

  中國玄奘研究中心副主任孫寶綱先生去年10月應邀到偃師參加研討會。他表示,10年前,大家在這裡召開玄奘國際學術研討會,當時的偃師建設得一般,10年後再來這裡一看,偃師變得非常漂亮,玄奘故裡卻變化不大。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林承節認為,玄奘故裡10年變化不大,恐怕是個定位問題。把玄奘故裡修成一個與其地位相稱的故裡,將是一個世界文化遺產。除可以滿足世界各國和國內佛教僧人的朝拜外,還可以讓專家學者來這裡豐富了解新的東西和滿足遊客的觀光需要。為此,「要收集大量的資料、史實、真跡,充實故裡的內涵。」

  但董玉焜認為,現在鎮裡根本無法開展這項工作。「現在為數不少的玄奘史料、真跡散落在民間,我們可以面向全國徵集這些真跡,但即便徵集來了僅靠玄奘故裡一期工程根本無處存放。所以,修建二期工程是當務之急。」

  但二期修復工程面臨著不能承受之重。對此,緱氏鎮旅遊辦副主任、玄奘故裡管理處主任吉宇湘在受訪時表示,資金是眼下最大的難題。

  按照當初的規劃,二期工程將包括玄奘故居後院、陳家花園、放生湖等工程,預計總投資1047萬元。預期群眾自籌270萬元,地方財政或銀行貸款解決300萬元,申請上級支持477萬元。

  「早在2000年我們就把二期工程規劃及預算等工作做好了,但因資金的問題,遲遲沒有下文。」曾任緱氏鎮工業辦主任的玄奘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董玉焜稱。「我們一年幾趟地往北京跑,找專家、學者,季羨林、張岱年等老先生一聽是玄奘故裡來的人,都對我們特別熱情。」 但董玉焜同時表示,「這是一篇大文章,沒有上級政府及領導的支持,僅靠一個基層鄉鎮,根本就玩不轉。」

  緱氏鎮黨委書記張會卿說,過去玄奘故裡已經錯過一些機遇,這次感到機遇來了,但能否抓住,他心裡一點底兒都沒有。「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我還在任,就要把玄奘故裡二期修復工作一步步搞下去。

  意義——修復玄奘故裡的核心是傳播精神

  在中國玄奘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董玉焜眼中,玄奘是中國最偉大的「留學生」和「國民外交家」。

  去年9月,玄奘與孔子、孟子、老子、孫子、屈原一道,被我國列為首批對外宣傳的歷史聖賢。「從這個角度說,修復玄奘故裡,絕不僅僅是修復一座故裡,它是一個載體,用來傳播一種精神,這是核心。」董玉焜表示。

  玄奘故裡和董玉焜家近在咫尺。董玉焜小時候「只是影影綽綽地聽說過一些關於玄奘的事情,沒有太深的印象」,但讓他想不到的是,長大後,他竟成為將玄奘故裡修復從紙上變成現實的主要執行人之一。

  董玉焜說他對玄奘的興趣來源於1985年看到的一篇高度評價玄奘的文章。董玉焜當時的身分是鎮工業辦主任。按理說,玄奘的事情不屬於他的職責範圍,但從那時起他已經把修建玄奘故裡當作了自己的分內之事。

  董玉焜說,人一生能做一兩件有意義的事情就不錯了,現在他連一件事情都還沒有做完,他要繼續做下去。

  登封市藉助少林寺,旅遊發展得有聲有色。在董玉焜眼中,這是典型的「寺院經濟」。

  目前,緱氏鎮還存有玄奘寺、玄奘父母合葬墓等文物遺蹟。守著玄奘這樣的世界級名人,緱氏鎮為何不能藉助玄奘的名氣乘風發展呢?

  在緱氏鎮政府看來,玄奘故裡應該是一個大旅遊景區概念。除玄奘故裡外,周邊的天成寺、唐代皇陵中保存最好的唐恭陵(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李弘之墓)、永慶寺遺址、蔡倫造紙遺址造紙河等景點,在修復後應連成一體,但預計所需修復資金在五千萬元以上。

  在陪同記者到玄奘故裡時,不少工作人員見了董玉焜就問:閃了沒有。董玉焜笑著給記者解釋,這是土語,就是說,是不是要打雷下雨了,意指二期修復工作是不是已經有了眉目。

  董玉焜只是苦笑。他有時忍不住問自己:閃了沒有?

  人物連結:

  玄奘——來自河南的世界文化名人

  玄奘是唐代的一位僧人,洛陽偃師緱氏鎮陳河村人,俗姓陳,名禕,11歲時到洛陽淨土寺出家,25歲從洛陽來到都城長安。

  無論在中國還是印度的教課書中,玄奘都佔有一席之地。他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用15位專家學者的話說,玄奘是一位世界級的文化名人。

  中國玄奘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偃師市博物館副館長王竹林說,玄奘是中國偉大的佛學家、翻譯家、哲學家、旅行家,他行走5萬裡,用17年時間從印度取回佛教經書657部,又在歸國的19年間組織編譯75部1335卷經書。這使其成為唐僧的原型。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翻譯史上,玄奘都堪稱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翻譯家。

  「早在漢朝,佛教已經傳入中國,但各種版本的翻譯說法不一,以致於以訛傳論。玄奘的翻譯,讓佛學在中國得到統一。」王竹林說。

  據介紹,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記》,是目前研究東亞、南亞歷史、地理的珍貴史料而被翻譯成不同文字。書中所述的情況已屢屢被東亞、南亞等國家的考古發現所驗證。

  不僅如此,玄奘還將中國的《老子》、《道德經》等書籍譯成梵文,傳播到印度等國,對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日本、韓國也從玄奘所翻譯的佛教中汲取了營養。據了解,在日本,玄奘的法相宗是佛教主要流派,在奈良建有玄奘院,每年都要舉行一次活動來紀念玄奘。今報記者 王治國/文圖

  

轉自搜狐


相關焦點

  • 15位專家呼籲玄奘故裡建玄奘大學
    今天,國內15位專家學者聯名呼籲在玄奘故裡建立玄奘大學,不過,關於玄奘大學定位的爭議,修建玄奘故裡的資金難題,把這樣的呼聲置於一個尷尬境地中。  15位專家學者致信  緣起——15位學者呼籲在偃師建玄奘大學  日前,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玄奘研究中心主任黃心川,文化部東方文化研究院院長、著名紅學家馮其庸,中國社科院哲學所所長
  • 唐僧玄奘的四種形象
    作者:王充閭(遼寧省作協名譽主席)  印度學者指出:「如果說,徵服者通過戰爭徵服給許多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災難的話,那麼,和平的使者不顧個人安危得失,遠涉千山萬水,傳播和平的聲音。中國著名的佛教徒玄奘,就是這樣一位和平的使者。他是中印文化交流的象徵。」
  • 世界的景點,九朝古都洛陽,玄奘故裡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玄奘故裡。在我國,提起《西遊記》裡的唐僧,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優柔寡斷,人妖不分.使讀者對他既可憐又可恨。然而,《西遊記》裡唐僧的原型遠不是這樣。在玄奘故裡,到處都遍布著他的聖跡。主要有玄奘故居、唐僧寺、唐僧墓、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恭陵、和陵等。當地人很少用法號稱呼他,通常都稱他為唐僧。走入很師境內,求人問路若問唐僧的老家,要比問玄奘故裡容易的多。人們習慣這樣稱呼,因為這樣既通俗易懂,又能表現出家鄉人的特殊感情。
  • 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中):歷史典籍裡的大師
    它雖然取材於唐僧玄奘西天取經故事,但書中所描述的那位三藏法師已經被神化變形了,取經故事情節也都是小說家通過想像加以虛構的。大約從南宋年間《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開始,經過金代院本《唐三藏》《蟠桃會》,元人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等,踵事增華,敷陳演繹,唐僧玄奘就已脫離了原型;再經過明代正德、萬曆年間的著名小說家吳承恩,在這些話本、戲曲、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發揮高超的想像力,進行艱苦卓絕的藝術再創造,最後完成了文學名著《西遊記》的創作。就是說,小說中的唐僧玄奘形象,並非歷史的真實。
  • 《西遊記》中的唐僧:中國佛家鼻祖「玄奘法師」
    很多人知道唐僧都是通過《西遊記》這部經典作品,但是現實中的唐僧卻很多有人知道,現實中的玄奘:隋朝末年唐朝初年人士(公元602年—公元664年)是唐朝著名得道高僧,玄奘出生於現今的河南洛陽偃師人士,俗家姓名「陳禕」法號「玄奘」當時被稱之為
  • 唐僧會做大學問?想起了唐玄奘
    唐玄奘(602—664),本名陳禕,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市)。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是中國佛教史上同時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個著名的人物。玄奘遍遊天竺名山大剎,戰勝五天竺佛學者,取得無上榮譽。他並不因戰勝論敵,發生傲惰之心,悉心搜集梵文佛書後,啟程回國。貞觀19年,到達長安。唐太宗問他何願,他只發心譯經,專心做文化的播火者。玄奘從事翻譯凡19年,譯書75部,1335卷,在四大譯家鳩摩羅什、真諦、玄奘、不空中,玄奘譯書最多,譯文最精。
  • 《西遊記》內幕大揭秘:玄奘唐僧相去甚遠(圖)
    《西遊記》在我國是家喻戶曉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但你聽說過嗎:孫悟空身高只有1.33米,護送唐僧西天取經時已是近1100歲「高齡」;唐僧原型玄奘法師赴印度取經的申請最初未獲唐太宗批准,結果只能「偷渡出境」;考古發現使吳承恩的生前容貌在當代得到忠實復原,但他卻很可能不是《西遊記》的原作者。
  • 唐僧的真名叫什麼?不是玄奘,也不是江流兒,本名很少有人知道
    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故事改編當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唐僧唐三藏的真名是什麼?有人說是江流兒,但江流兒其實只是俗稱乳名,並不是他的真名。唐僧的真名和歷史人物故事唐僧實際上真名叫做陳褘,在《西遊記》中,他是如來的弟子金蟬轉世,而真實原型是唐代的高僧玄奘法師,玄奘法師本名姓陳,名褘,被人尊稱為「三藏法師」!
  • 洛陽「玄奘故裡」——充滿魅力的紀念故居
    洛陽「玄奘故裡」——充滿魅力的紀念故居幼年的時候西遊記一定是伴隨著我們長大的一部小說,無論是在電視劇中的不停播放亦或是在後來的學習中不斷的深入了解,總是作為四大名著可能西遊記便是我們最了解一個故事,看著西遊記之中的唐三藏一路在三個徒弟的保護之下斬妖除魔最終取得真經
  • 玄奘故裡在洛陽偃師市,你真的知道嗎?
    了解西遊記中玄奘取經的九九八十一難,對玄奘的故裡了解嗎?所以今天小贊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讓大家對於洛陽更加了解。洛陽市偃師市,就是玄奘的故裡,但是卻有很多人不知道。偃師市位於河南省中西部地區,市客家先民首次南遷出發地和絲綢之路東方起點之一。偃師北鄰黃河,南倚嵩山。這個地名的由來主要是因為在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東徵伐紂在此築城「息偃戎師」而得名偃師。
  • 唐僧三藏玄奘法師
    唐僧三藏法師玄奘的精神,對人類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 玄奘:中國最偉大的「偷渡者」
    唐武德九年(626年),玄奘在長安遇到來自中印度的僧人波羅頗密多羅,他是印度納蘭陀寺權威佛學家戒賢的弟子,能記誦大小乘經典十萬頌。玄奘聽到這個消息如獲至寶,親自登門向這位印度高僧請教。玄奘聽他說戒賢深諳百家佛學經典,並且正在納蘭陀寺講學,於是立下西行求法的決心。  西行的真正障礙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唐僧西行途中的最大障礙來自妖魔鬼怪。
  • 玄奘名字在印度家喻戶曉 取經處如今是大學(組圖)
    當記者問他是否聽說過玄奘時,老人毫不遲疑地點頭說,小時候上10年級(編者註:印度中小學學制從1年級到12年級)的歷史課時,就知道了這個中國人。卡普爾說,玄奘是一名偉大的旅行家,曾經在古代到過印度。  辛仁傑是印度尼赫魯大學中文系的研究生,他第一次看到玄奘的名字是在中學的古代印度史教材上。辛仁傑記得教材上說,玄奘為了學習佛教來到印度,最後返回中國時帶走了幾百卷經書。
  • 佛教:玄奘頂骨舍利魂歸江南
    除了靈谷寺的這份頂骨,南京九華山的玄奘寺還有一份玄奘頂骨在長江流域,四川的成都文殊院也有一份玄奘的頂骨舍利。那麼,這些玄奘的遺骨是怎樣得來的,又為何分散各處呢?事實上,這些玄奘頂骨一千年前就來到了南京。據記載,玄奘於唐高宗麟德元年二月五日夜半在玉華寺肅成院圓寂。唐高宗十分悲痛,下旨葬於白鹿原,後來,又改葬於樊川北原。
  • 洛陽偃師 唐朝取經僧玄奘的故裡
    玄奘故裡景區共有7個景點,即玄奘故居、皇家寺院佛光寺、陳家花園、鳳凰臺、馬蹄泉、晾經臺、西原墓地。《西遊記》裡的唐僧,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玄奘這位唐代高僧出生於河南省偃師市緱氏鎮北約1公裡處的陳河村。
  • 國際玄奘論壇在西安隆重開幕
    論壇邀請了來自中印兩國眾多專家學者參會,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宗教所研究員魏道儒、北京大學東方學研究院院長季羨林東方學研究講席教授王邦維、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中國南亞研究中心(國家高端培育智庫)副主任邱永輝、西北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編輯部主任李建欣、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帶一路」佛教交流史首席專家程恭讓
  • 玄奘「母校」那爛陀大學複課 系大雷音寺原型
    」玄奘從長安出發,歷時19年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同時也是一所佛教大學。在那裡,玄奘拜主持戒賢為師,學習佛學五年。那爛陀寺是古印度佛教最高學府和學術中心,然而,公元1193年,突厥軍隊入侵,摧毀了這所大學。今年9月1日,時隔800餘年後,那爛陀大學宣布「複課」,首批15名學生已經開始了新學期的學習。  首批招收15名學生  那爛陀大學復校計劃始於2006年,由時任印度總統卡拉姆發起。
  • 1375年前,玄奘回到長安城……
    所以,李世民對於西天取經弘揚佛法之事並不感冒,他也不認為佛教真經能讓他「江山永固」,不可能像《西遊記》裡記載的那樣,專門給玄奘送行,與他結拜兄弟,女兒國國王更不會稱唐僧為「御弟哥哥」。 所以,對於玄奘請求西天取經,李世民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 玄奘在中國譯經史上是一位劃時代人物,一生中翻譯經書多達千部
    我們去翻看史書,發現史料中雖然有記載玄奘西行求法取經的故事,但內容並不是特別詳細。作為歷史上有名的唐代高僧,佛教故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神秘因素,唐僧的真實形象愈發亦幻亦真。唐僧是誰?玄奘俗姓陳,單名一個禕,河南陳留人,玄奘是他成為佛教弟子以後的法名,後人一般叫他玄奘法師。
  • 玄奘母校印度那爛陀大學時隔八百年後複課
    那爛陀寺門前的玄奘法師像那爛陀寺遺址   約1400年前,唐僧「西天取經」時曾在印度比哈爾邦攻讀佛學。今年9月1日,唐僧的「母校」那爛陀大學在時隔八百年後複課,首批15名學生進入這所古老學府深造。  據印度《印度時報》1日報導,古代學術機構那爛陀大學在9月1日實現再生,從40個國家的1000名申請者中挑選出來的15名學生開始了新學期學習。該校副校長估帕·撒布哈拉瓦爾表示,到2020年,大學將擁有7個學院,只招收研究生和博士生,開設科學、哲學、精神和社會科學課程。  據悉,那爛陀大學建於公元5世紀,曾經吸引了全球各地成千上萬學者前來求學,唐僧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