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24小時:中國遠徵軍英靈入祀臺灣「忠烈祠」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軍情24小時:中國遠徵軍英靈入祀臺灣「忠烈祠」 (1/10)

"← →"翻頁

8月27日,臺灣軍方迎回當年在印度、緬甸作戰的中國遠徵軍英靈牌位。報導說,中國遠徵軍當年在印、緬作戰,死傷慘重。臺灣方面為表彰遠徵軍官兵的忠烈事跡,由軍方成立迎靈小組。迎靈小組人員27日下午1時30分搭機返抵臺灣,臺軍少將黃情捧英靈牌位入境,臺軍方象徵性地在入境證件查驗臺蓋章,表示英靈入境,典禮莊嚴肅穆。迎靈小組也安排儀仗隊,以軍禮迎接英靈,隨後驅車前往位於臺北的「國民革命忠烈祠」,舉行入祀典禮。 圖片來源:CFP視覺中國

  點擊進入中新網軍事頻道

發布時間:2014-08-29 08:40:35 【編輯:王朋飛】

軍情24小時:中國遠徵軍英靈入祀臺灣「忠烈祠」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臺灣迎中國遠徵軍陣亡將士英靈入「忠烈祠」
    臺軍方在臺北「忠烈祠」舉行遠徵軍英靈入祀典禮,當時參戰的官兵代表等陪祭,臺防務部門負責人嚴明(前左)上前慰問。臺灣「中央社」圖   臺軍方27日迎回緬甸地區陣亡將士英靈,並以總牌位形式正式入祀「忠烈祠」。臺灣「中央社」圖
  • 臺灣迎回遠徵軍緬甸陣亡將士英靈 入祀「忠烈祠」
    據中新網8月28日援引臺灣《聯合報》報導,對日抗戰期間中國軍隊進入緬甸協助英軍作戰,經歷近三年苦戰,付出10萬官兵喪身異域的代價。臺當局防務部門日前派員到緬北招魂,將英靈牌位請回臺灣,27日下午專車直送「圓山忠烈祠」,完成入祀。
  • 臺灣派員緬北招魂 迎遠徵軍英靈入「忠烈祠」
    臺灣防務部門昨迎回當年在緬甸陣亡將士英靈總牌位,併入祀於忠烈祠,昔日官兵代表迎靈陪祭。  中新網8月2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對日抗戰期間中國軍隊進入緬甸協助英軍作戰,經歷近三年苦戰,最後終於驅逐日軍、收復緬北,卻也付出10萬官兵喪身異域的代價。
  • 臺灣迎緬甸遠徵軍英靈入「忠烈祠」 老兵:等了70年
    中新網8月28日電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對日抗戰期間中國軍隊進入緬甸協助英軍作戰,經歷近三年苦戰,最後終於驅逐日軍、收復緬北,卻也付出10萬官兵喪身異域的代價。臺當局防務部門日前派員到緬北招魂,將英靈牌位請回臺灣,昨天下午專車直送「圓山忠烈祠」,完成入祀。這次赴緬甸迎靈緣於今年5月「立委」陳鎮湘、楊應雄、詹凱臣的提案。臺當局防務部門組成迎靈小組,由參謀本部少將領隊,於8月18、22日分批前往緬北曾是遠徵軍與日軍重要戰場的密支那,當地至今仍有許多無名荒冢。
  • 揭秘曾經敏感的臺灣「忠烈祠」 承載兩岸歷史連接
    8月27日,圓山「忠烈祠」舉行一場隆重的入祀典禮,儀仗隊以軍禮迎接中國遠徵軍的10萬英靈,他們已漂泊緬甸等異國他鄉70餘載。馬英九在表揚軍隊楷模時也透露,在軍人節的秋祭典禮上,還將再次表彰中國遠徵軍的豐功偉績。圓山「忠烈祠」是臺灣級別最高的「忠烈祠」,遠徵軍的英靈能入祀於此,對他們親屬、後人來說,應算是很大的慰藉。
  • 五名在大陸殉職臺軍「密戰」人員入祀臺灣忠烈祠
    黑貓隊員在U-2服役期間為了保密,不準拍照,本圖攝於1974年解散前夕環球網記者高琿報導 臺灣「國防部」26日舉行盛大儀式,將五名在冷戰時期殉職於中國大陸的飛行員與傘兵入祀「忠烈祠」。這樣的任務由美方提供經費與飛機,而由臺灣軍方提供人員。  報導稱,從1952年到1974年的偵察情報任務,包括駕U2到中國大陸上空進行高空偵察的黑貓中隊,以及駕B26輕型轟炸機進行低空電子偵察與空投傘兵的黑蝙蝠中隊。當時共有10架U2與15架B26被擊落或失事墜毀,但冷戰時期此一中情局主導的機密任務並不對外公開,殉職人員也未入祀臺灣的忠烈祠。
  • 東澳夜航事故殉職3名飛官未入忠烈祠 空軍嘆
    東南網10月15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幻象飛官王同義在法殉職,英靈入祀忠烈祠,新竹聯隊今天舉行追思會。但有殉職飛官至今英靈還在忠烈祠外徘徊。軍方表示,去年九月2架F-5戰機在宜蘭東澳嶺夜航撞山,「民政司」兩度沒有同意常建國、王鴻祥與蕭文民等3位殉職飛官入祀忠烈祠,空軍感到無奈。
  • 抗戰勝利前後忠烈祠的建立
    1936年5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又制定《歷次陣亡殘廢受傷革命軍人特別優恤辦法全案》,在所附的《各縣設立忠烈祠辦法》中正式使用「忠烈祠」一詞。此「辦法」的第四條規定,「凡抵禦外侮、北伐、剿赤各戰役死亡官兵之原籍屬於某縣者,即於某縣忠烈祠專祀之」。1937年七七事變後全面抗戰爆發,中國廣大官兵與民眾在抗敵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1938年11月24日蔣介石在南嶽召開軍事會議。
  • 李登輝將靖國神社比作臺灣忠烈祠 國民黨回應
    原標題:李登輝將靖國神社比作臺灣忠烈祠 國民黨回應   國民黨:李登輝為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按贊非輿論主流  中國臺灣網1月22日消息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針對媒體報導「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李登輝按贊」,國民黨發言人楊偉中今天說,日本高層官員去年參拜靖國神社,為東亞區域安全種下不安定因子,
  • 湖南南嶽忠烈祠的烈字為何少寫一點 蔣先生是筆誤還是另有玄機?
    這裡就是南嶽忠烈祠,國內規模最大的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建成至今已整整75年。享堂是忠烈祠的正廳,是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享堂大門的正上方懸掛著「忠烈祠」金匾,署名蔣中正,這塊金匾是由蔣介石先生親筆所書的。可是,仔細一看,你會發現,忠烈祠的「烈」字竟然少寫了一點。這究竟是蔣先生筆誤還是另有玄機呢?帶著疑問,請教了忠烈祠的工作人員。
  • 謁南嶽忠烈祠 - 中國軍網_數字報
    7月7日忠烈祠隆重舉行落成大典,主持者薛嶽宣讀祭文:「抗戰以來,各忠烈將士,即日入祠,歲時奉祠。」首批入祠的殉國將領有張自忠、郝夢齡、佟麟閣、趙登禹等38位。 忠烈祠建築壯觀,布局合理,結構恢宏。正門是高大雄偉的三孔牌坊,其青石單簷上「南嶽忠烈祠」五個金色大字耀眼醒目。
  • 到臺灣別忘了去忠烈祠祭拜
    4月16日,國家旅遊局、公安部、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聯合發布了《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這將推動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遊。換言之,越來越多的大陸居民將前往寶島臺灣旅遊。    我們知道,寶島臺灣很多旅遊風景區,有深受我們大陸居民歡迎的、報紙上經常報導的日月潭、阿里山、陽明山、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101大樓等等,這些地方是去寶島旅遊的大陸居民都會參觀的景區。但是,我很少,可以說是根本沒有看到,也沒有聽人說過有關作為一個炎黃子孫(當代)去臺灣、去臺北最應該去的地方——臺北忠烈祠的報導和信息。
  • 臺灣妄圖靠女匪首建立根據地,被擊斃後追封上校,入祀「忠烈祠」
    1949年底,桂系軍閥白崇禧在逃往臺灣之前,特地在其老巢廣西做了一番部署,他向各地派出了大量特務,這些特務很快和地方上的豪強惡霸、慣匪、反動會道門以及國民黨的散兵遊勇勾結起來,組成了一股股政治土匪,成為剛剛建立的人民政權的心腹之患。
  • 洪秀柱:臺灣有些人留戀殖民過去 是被虐待狂嗎?
    海外網5月12日電 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11日下午赴桃園忠烈祠祭祀英靈,由於桃園忠烈祠本身也是日本神社,當被問到對日本殖民臺灣的看法時,洪秀柱表示,臺灣受到殖民統治之後,還這麼留戀殖民的過去,是非常奇怪的事情,是有被虐待狂嗎
  • 蔡英文「忠烈祠」致祭孫中山 遭「獨派」抗議
    原標題:蔡英文祭「忠烈祠」遭「獨派」抗議【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臺灣新領導人蔡英文與副手陳建仁23日到圓山「忠烈祠」向「國父」孫中山暨忠烈殉職人員致祭,但取消過往領導人都會參與的遙祭中山陵。不過「臺聯黨」等「臺獨」團體仍然表示十分不滿。據臺灣東森新聞網報導,「臺獨」團體聚集十多人在「忠烈祠」前召開記者會。
  • 1944年反攻滇西的中國遠徵軍是如何組建和裝備的?
    美國軍官教中國士兵如何使用反坦克步槍按照計劃共有11個軍(31個師)參加訓練,每個師的兵員由8400人增加到10300人。預計按新編制組成24個新式攻擊師,2個舊式攻擊師、6個調整師,兵員總計412600人。同時為了保證中國遠徵軍(Y部隊)的訓練及作戰需要,預計從1942年11月15日到1943年2月15日的3個月內從駝峰航線運輸4300噸物資。
  • 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團在松山戰場遺址公祭中國遠徵軍
    (中國臺灣網 王文英攝)  中國臺灣網8月10日瑞麗消息 昨天上午,由國臺辦新聞局和中國記協臺港澳部有關領導率領的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團,來到雲南松山中國遠徵軍雕塑群公祭抗日英魂,採訪團團長、國臺辦新聞局長馬曉光和中國記協楊青主任特別為遠徵軍英雄獻花致敬。
  • 中國1000多遠徵軍在此地相繼自焚,數小時內白骨漫山遍野!
    是否還有人記得1942年,103000人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抗日的英雄事跡?在這場轟轟烈烈的作戰中,為何僅3個多月,10多萬人就要撤退呢?又為何有1000多人在此地相繼自焚呢?孫立人帶領的中國遠徵軍第38師火速趕到將英軍救出包圍圈。英軍隨後決定放棄緬甸專攻印度,便背棄中國遠徵軍同盟獨自撤離此地。留下中國遠徵軍獨自面對這些日軍。  1942年4月28日,滇緬公路上最後關卡臘戌被日軍攻陷,無奈之下,遠徵軍只能撤離此地。
  • 走進遠徵軍雕塑群,一起深入了解滇西最慘烈的松山戰役
    遠徵軍雕塑群,位於雲南省龍陵縣,滇西抗戰松山主戰場遺址南側幾百米處松山戰役歷時95天,中國遠徵軍以傷亡7783人的代價,擊斃日軍1200多人。他們還是孩子,但曾擔起了抗日救國的重任雕塑群共有402件作品,以士兵為主體,分為夏裝方陣、娃娃兵方陣、跪射方陣、炮兵方陣、盟軍方陣,將軍方陣等12個方陣炮兵方陣由30座炮兵雕塑組成,這些迫擊炮都是由盟軍美方提供,結構簡單、容易操作、方便攜帶、射速快,可以為步兵開闢道路遠徵軍雕塑群由著名雕塑家李春華歷時三年,於2013年9月3日完成雕塑群再一次向世人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