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10年,我國的日化行業從「洗滌」逐步變遷到「洗護」技術,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消費者需求升級,國內的個人護理行業規模連年增長接近4000億元,其中國內的洗護髮市場規模已經從2003年的185億,逐步增長到了現在接近600億元。但是目前國內的洗護用品在低端產品上仍然處於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的狀態。
不過即使身處如此的大環境,國內外的很多洗化企業在這次疫情中都伸出了援手。在個人護理行業以外資企業為主要地位。全球最大的日用品消費公司,寶潔佔據國內10%左右的市場份額。根據其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財年,寶潔年營收達到676.8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4658.89億元,同比增長1%,其中中國市場為寶潔貢獻了近三分之一的營收。
但是由於寶潔斥巨資收購的吉列,在剃鬚領域出現了很多新銳的攪局者,導致寶潔在第四個季度虧損57.37億美元,2019年財年淨利潤只有38.97億美元,同比下滑60%。不過即使,在2020年1月24日,寶潔第一時間就向武漢捐款100萬元,隨後又通過追加個人清潔用品、成人紙尿褲等物資累計已經超過630萬元。
而作為寶潔最大的競爭對手,聯合利華2019年也並不好過。受發達國家消費需求疲軟的影響,聯合利華出手併購了一些國家本土的企業,近4年已經出手17次之多。為了提高業績,還整體進行了一次提價,但是2019年聯合利華的年營收增長和淨利潤都低於預期值。
根據聯合利華財報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聯合利華的增速創10年最低,全年營業額增長2%,達到520億歐元,折合人民幣4041億元,淨利潤30.06億歐元,同比減少1.09%。不過即便如此,聯合利華同樣通過洗護用品,空氣淨化器、淨水器、除菌噴霧等物資馳援武漢,累計價值400萬元。
國內的洗護行業,主要呈現寡佔型,因為進入這個行業壁壘相對較高。除了寶潔和聯合利華,國內的洗護行業也非常集中:主要以立白、納愛斯和藍月亮為主。在關鍵時刻,這些企業也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藍月亮捐贈了512萬元物資,納愛斯捐贈了2000萬物資,而其中捐贈數額最大的當屬立白。根據數據顯示,立白集團及其子公司,盡了自己所能,累計捐贈了2億元物資,從床單到消毒水、口罩等送入全國的定點醫院。
說起來,立白作為國內的洗護老大,也做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而事實上,立白的年營收突破200億也是2017年的事。立白正式創辦是在1994年,也是從一個小作坊式的工廠,一步一步,從廣東市場突破寶潔的競爭壓力,佔據廣東市場,再慢慢到全國。
當然,立白也借鑑了國際大品牌的多產品、多品牌策略,一方面將產品從最初的洗衣粉,到洗衣液、除菌包、消毒水等幾十種產品布局,另一方面,除了繼續保持立白這個品牌外,還通過收購或自創等打造了每個細分支的6大品牌,終於一步一步,從一個幾億銷售額的小公司發展到現在年營收突破200億的洗化巨頭。當然,相比寶潔、聯合利華,立白還有很多路要走。特別是現在消費升級,應該早點把重心從同質化的低端產品上,轉移到中高端產品,以順應當前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