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名師講學習方法原創首發,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全文大約1000字,閱讀僅需3分鐘。
作者 | 名師講學習方法
每次數學考試成績出來,總會有不少同學感嘆:「誒,我這個題目怎麼錯了……」檢查下來,發現是自己粗心。
可以說,考試粗心是絕大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但是如何解決,又是一個問題。
有部分家長可能會覺得,粗心問題往往隨著孩子長大就好了;可是不少學生,在年紀大了之後,粗心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改善……而上海市特級教師、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員李秋明曾說:「粗心問題是大量實質性問題的不恰當歸類,它的本質是能力問題。」
在他看來,像數學的學習中,同學想要解決好粗心問題,至少要做好以下幾件事。
01 正確地認識粗心,不讓粗心掩蓋實質性問題
沒有人希望自己粗心。但事實上,粗心又是許多為自己的錯誤找的理由或者藉口。很多時候,所謂的粗心,其實是同學們各種能力上的缺陷。
比如:運算錯了,那就是運算能力有問題;理解上出了偏差,那就是理解能力存在缺陷;考慮問題不全面,是邏輯不嚴密;表達上出紕漏,是表達能力不足……粗心的實質,其實是學生各種能力、技巧的不熟練,這個問題要去認真地重視。
02 解決好習慣的問題,比如專注度不夠的粗心
和粗心一樣,專注力的問題也是一個說起來容易解決起來困難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粗心問題因專注度而引發;而數學中最常見的也是,學生在運算時,注意力不集中而引發錯誤。
而人的專注力,常常是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李秋明認為,在數學學習、問題解決中保持較強專注力是一種能力,這需要在日常訓練中養成,其基礎是一些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比如說,好的作息習慣、打草稿的習慣、整理保持學習桌面整潔的習慣……
03 要求自己以認真的態度,做好粗心問題的整理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重要的就是養成一個認真、嚴謹的學習的態度。像數學中分類討論的思想,我們就應該拿到生活中這樣的問題的解決上來。不要把什麼問題都歸結為粗心,而是看到粗心的本質時候,通過習慣和訓練的方式,去改變它。
能力的不足,一定要靠多練。但如何去訓練?一定要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這種懂得如何去整理總結、然後全力以赴學習的習慣,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是學習成績提升的基礎。
我們的很多同學,認為數學難學。
但是,其實學數學只要同學能解決好不粗心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半以上的學數學的難題。
大家好,我是@名師講學習方法 ,分享教育與孩子的學習經驗!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學習方法
名師坦言:孩子聽不懂課,不是理解力差,而是舊知識沒掌握牢靠
孩子英語成績總拖後腿,千萬不要放棄,其實就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