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讀書了?忙於生計的成年人該怎樣讀書

2020-12-17 馮姐說娛樂

猶太人有一句諺語:「知識是可以隨身帶走且不被掠奪的財富」。

想要獲取知識,讀書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但是,現在的你問一下自己,你到底有多久沒讀書了?想要改變現狀又不去提升自己,你讀的書真的對你有幫助嗎?或者說:你真的會讀書嗎?

據數據統計,猶太人一年的人均讀書量為64本,排在世界第一。2018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僅為4.67本。猶太人幾乎是世界上公認的「最聰明的民族。」連我們耳熟能詳的馬克思和愛因斯坦也都是猶太人。這種智慧源於哪裡?其實就是大量的讀書。

看完《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本書,我就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原來書還可以這樣讀,原來讀書不僅能夠讓人獲取知識,還能磨練心智,甚至轉換思維讓整個人脫胎換骨。

文章裡面說到的主人公二志成從欠債400萬到蛻變成韓國的暢銷書作家,是讀書成就了他。二志成在20歲到27歲的時候,7年的時間讀了2500本書,到頭來還是欠了一堆債務。他說到自己的經歷的時候說了一句話 「我給過去7年的讀書做了一個總結,那就是『實際上一本書都沒讀。』」一直到28歲的時候,他才找到真正正確的讀書方法。

正確的讀書方法,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讀,不是用「大腦」去認知,而是用「身體」去實踐。

這並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很多人其實都搞不懂:忙於生計的我們,哪裡有那麼多時間好好讀書;為什麼我讀的書,經常記不住;為什麼我讀了那麼多書,生活卻沒有絲毫改變?

下面我將結合書中的內容和實際情況,從怎麼創造讀書時間、怎麼快速閱讀一本書、怎麼讓我們讀的書為我們所用三個方面來進行解讀。

怎麼創造讀書時間

1、把上個月自己做的重要的事情中挑印象深刻的5件寫下來

如果你回想不出來上個月做了什麼重要的事情,很大概率上其實那些事情都算不上重要,自己可能就是在這種白忙活的狀態下浪費了很多時間。只有目標明確,你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這樣就能充分利用好時間,減少浪費,節約出來的哪怕是30分鐘或者一個小時,其實都可以用來讀書。

2、把要做的事情記下來,沒有做完的事情再重新寫一遍

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受外界的幹擾多,有時候要做的事情很容易會忘記。把要做的事情記下來,就能夠讓你有明確的目標,這一項做完了到下一項,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幹什麼,你會發現事情的進展速度也會快很多。需要做的事情耗費的時間少,我們就有更多的時間讀書。

3、保持好心情,確定優先順序

想要把讀書養成一種習慣,你就要帶著愉悅的心情去對待它。嘗試把讀書放在優先位置,喜歡看電影的人看完書再去看電影,喜歡運動的人,看完書再去運動。你把讀書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時刻提醒自己,即使再忙都不要忘記讀書,這樣才更容易把讀書變成一種習慣。

怎麼快速的閱讀一本書

1、主動閱讀

狀態不好或者有其他緊急的事情要做的時候,不要強迫自己去閱讀,閱讀越主動,閱讀效果會越好。

2、掌握閱讀方法快速閱讀,儘量做到一目十行

我們的大腦能在五百分之一秒就能識別文章,然而,我們卻還在用四分之一秒來識別一個字。學著加快自己的閱讀速度,會給你的閱讀帶來更多益處。

3、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

讀一本書就像看地圖,你外出旅遊的時候會先看地圖,看一看都有哪些景點,然後會挑一個景點去玩,看看是不是自己期望的那樣。其實讀書也是一樣的,拿到一本書,要先看封面文案,目錄,自序等一些非正文的東西,了解書中大概了以後,挑一些你感興趣的篇目來讀,這樣一路看下來,你就基本能判斷出來,這本書裡到底有沒有你想繼續挖掘的內容。是該繼續取其精華還是去其糟粕,其實已經心中有數。

怎麼讓我們讀的書為我們所用

1、記讀書筆記

只要我們主動閱讀,那都是一種思考。而思考更傾向於用語言表達出來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不管是用寫的還是用說的。因此我們記讀書筆記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你能複述這本書的內容,或者能寫出自己的感想,這樣才更容易記住作者的思想並為己所用。

2、寫讀書卡片

摘抄或者總結文章裡面比較好的觀點或句子,把它們記到小卡片上,同時寫上自己的感想,每一張這種卡片都是你經過讀書的思考,換句話說這些都是你的知識儲備。經常拿出來看一看,讀一讀。日積月累,你讀的書才能真正變為你自己的東西。

結語

縱觀全書,作者並不是想告訴我們,通過讀書就能成功,誰都不可能會隨隨便便成功,但是成功真的是有方法和捷徑的,而且過程會非常的艱難。我們可以通過讀書,養成學習的習慣,提升自己專業的能力,學習成功人士的思維方式。

想要獲得一定的知識深度和廣度,苦練內功是必不可少的。成功人士個個都是讀書狂,會讀書才會有更多成功的可能。

亨利福特說過一句話:「無論你認為自己行,還是不行,你的想法決定了你的人生。」

看見了嗎?讀書這件事,其實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讀書#

相關焦點

  • 你有多久沒讀書了?從現在開始喜歡你,我的書籍
    自從離開校園,你有多久沒有讀書了。我大概是三四個月吧。因為我離開校園也沒多長時間,嘻嘻。說起讀書,我從小便對這件事情有很大的興趣。從上學時期的教科書,不管看懂看不懂,只要新書到手,從頭到尾,我都能完整的看一遍。
  • 聖經智慧:你該怎樣讀書?
    雖然現在有了網絡,人們使用電子產品也日益普遍,可是,讀書仍然是明理的重要手段,然而,又該怎樣讀書呢?《以弗所書》第三章第19節對此有了詳細的解釋,只不過,就像聖經中的其它文字都表達婉轉、晦澀一樣,想要直接從中找到方法是不太可能的。那該怎麼辦呢?
  • 你多久沒讀書了,看起來不像書店的長沙樊登書店,居然有懶人沙發
    或者在書店內有咖啡非常小資的環境看看書或者工作一會。又或者非常具有文化氣息的書店,讓讀者更加有讀書的氛圍。而你有多久沒有讀書了呢?今天我們來到了一家網紅書店,樊登書店,一起看看如果在這樣的環境下你能不能放下手機,拿起一本書讀上一會呢。
  • 你有多久沒有讀書了?一天?一星期?一個月?一年?……
    「如果過了若干年,你偶然醒悟發現自己已經好長時間沒讀書,而且沒有任何負罪感的時候,你就必須知道,你已經墮落了。不是說書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讀書這個行為意味著你沒有完全認同於這個現世和現實,你還有追求,還在奮鬥,你還有不滿,你還在尋找另一種可能性,另一種生活方式。」
  • 很多成年人讀書,看上去就是個笑話
    那麼,在沒有老師督促讀書的情況下, 我們成年人又是為什麼要讀書呢?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說: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 今天該怎樣讀書?生活與閱讀的矛盾凸顯
    今天,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該怎樣讀書?  在第16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本報面向公眾進行了一次讀書調查,廣大讀者參與熱情高漲,紛紛通過郵件、書信、電話和採訪回答了我們的問題。調查結果表明,閱讀與生活已密不可分,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都加入到閱讀當中,閱讀方式日益呈現多樣化、個性化。
  • 碎片化閱讀時代,我們該如何讀書
    常言道,學無止境,讀書確實沒有止境,然而讀書卻有境界。有的人為生計而讀書,有的人為炫耀博學而讀書,有些人為興趣而讀書,有些人則為有獨立的思想而讀書。想要做到第四種境界可以說是難之又難,但只要你願意,誰也不能剝奪你在書本中與世界偉人談心的權利。
  • 大學生該如何讀書,如何看待讀書?
    我們大部分人在最初買一本書,讀一本書的時候,都有明確目標,比如「想要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本書很流行」「學習需要不得不讀」這就是每個人讀書的最初「目標」。可很多人在讀書的時候,卻會讓「目標」模糊化,那麼怎麼才能保持最初的目標呢?
  • 《麥肯錫精英的高效閱讀法》:成年人讀書,就要又快又有用
    說完他又完全沒概念,不知道從哪裡著手。我說:「你這情況應該是對自己了解得少,對世界了解得少,才找不到目標和方向。我覺得最經濟有效的辦法,就是多讀書。」讀書可以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可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書是前人思想高度的凝結,它的深度和廣度是網絡碎片信息或者看電視無法比擬的,甚至可以說,整個世界都被凝縮在書中。
  • 讀書對於我們有怎樣的意義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之中難免要進行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而不斷讀書很顯然是最便捷的一種途徑。讀書在更多時候是有被迫和自願之分的對於過早放棄讀書學習的人而言,讀書好壞對他們是無所意義的。因為他們更多的時候處於被生活選擇的狀態,面對工作他們很少有能夠自主選擇的權利,出於對生活的考慮只能無奈沿著選好的「路途」一直走下去直到最後的終點。
  • 你知道怎樣正確地讀書嗎?
    我們總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那怎么正確地讀書呢?第一是堅持,首先你必須得要堅持的不斷去讀書,習慣一定是用堅持養成的。第二是找到堅持的理由。可以是興趣,也可以是責任。第三是方法,其實去網上搜一下有很多的各種各樣的讀書法,很多人研究怎樣高效率的讀書,這裡我就不贅述。1.帶著問題去閱讀1.1從整體上看這本書的主旨是什麼?1.2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嗎?
  • 「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丨《讀書讀書》
    即他們的思想是繼承了「何門何派」,他們是屬於哪一類型的作者,以及這類書籍要怎樣去讀的通用方式,還有該如何理解這類書籍的表達方式等。比如康德、黑格爾的書籍是比較難讀的,主要是不懂他們論的是什麼問題以及他們的分析推理邏輯和表達方式。另一方面,就是借鑑批註了。
  • 促膝談丨我們該怎樣讀書,怎樣思考?
    還有第三個原因,就是我們的社會氛圍太過功利,不重視主體自身的樂趣,不重視開發主體閱讀的興趣,這種氛圍之下人們動輒要發問:這有什麼用?能幫我找工作?能幫我升官?能幫我賺錢?對不住,往往都不能。很多人類的文化精品不能幫你這個忙。這三個原因結合起來使我們無法建立起讀書的興趣。我想說,即使不做學術工作,如果你最終沒有養成對讀書的熱愛也是很遺憾的,我覺得你人生當中少了很多樂趣。
  • 你可以選擇不讀書,但是,讀書真的有用!
    另一方面只是簡單的不想讀書,想逃離學校。然而,這種衝動的決定真的好嗎?這時候的決定往往是不理智的,也更能影響他們的一生。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你可以選擇不讀書,但是,讀書真的有用。那麼,在當下社會,讀書到底有沒有用呢?答案是肯定的,讀書當然有用。
  • 怎樣堅持讀書?我有5個最簡單的技巧
    經常聽見人問,怎樣才能堅持讀書?不知道這裡的「讀書」是否專指讀「專業書」或經典的大部頭。我倒是覺得這樣的問法,就暗示著在提問人心目當中,讀書是一件苦差。從來沒有人問過「怎麼堅持打遊戲?」或者「怎麼堅持玩手機?」——因為大家潛意識裡就覺得這是在「玩」,不知道該幹什麼的時候,就可以去「玩」。
  • 讀書筆記大全:怎樣做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怎樣做讀書筆記 2013-08-22 11:32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還有人糾結「人為什麼要讀書、讀書又有什麼用」這種問題嗎?
    這個問題我本來不是很想討論的,因為「人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有什麼用?」這不是一個類似於「什麼是愛?」這樣的永恆話題,也 不是什麼多麼要命的問題。不過,既然決定還是回答這個問題了,那麼我就說幾點吧——我只挑選幾個不太常說的來說吧,省的有人總是拿什麼「我或者我的XXX沒讀過書現在怎樣怎樣」來說事兒,儘管大家都知道這些話沒人在乎,只會當笑話看看。
  • 暑期大學生讀書調查:8成有讀書計劃 60%完不成
    「剛放假一兩天有翻過前幾頁,六級單詞看了第一章,就再沒有下文了。暑假結束時,書上落了一層灰。」劉同學說,看不完還得帶回學校接著看,「書放在包裡既佔重量又沒有看過,心裡很不是滋味。」一來二去地折騰,劉同學也總結出經驗,「千萬別指望你的假期能用來學習!」  劉同學認為,假期裡阻礙她讀書的最大障礙就是網絡。「讀書的時候忽然遇到一個問題想去網上查一下。」然而一開電腦,書就被放在了一邊。
  • 對不起,你讀書和不讀書人生真的不一樣
    ,我就初中文化,也來從不看書,現在有房、有車,手下管著上百號人。不讀書卻很富有的人,總以財富來衡量讀書的作用,覺得「讀很多書的人都沒我有錢」,並藉此來貶低讀書人。成年人的閱讀速度是每分鐘300-500個字,快得話能達到每分鐘800-1000個字。也就是說,一本書,按平均12萬字算的話,如果你是普通閱讀速度,應該在五個小時內看完;如果你是高效閱讀者,你應該在兩個小時左右看完。你可以對照一下,一本書你是兩個小時看完、五個小時看完還是五十個小時看完?超過5小時看完一本書就算閱讀速度比較慢的人。
  • 孩子,我為什麼要求你讀書?
    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這段話在微博上瘋傳了一段時間,它是作家龍應臺和21歲兒子的一次交心。希望孩子有選擇的權利,用它詮釋父母們逼迫孩子用功讀書,應該也沒什麼毛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