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買斷工齡有沒有法律依據呢?我國勞動保障法律法規這樣規定

2020-09-03 暖心人社

好多人對一次性買斷工齡沒有什麼好印象,原因是覺得自己的合法權益沒有得到保障。一次性買斷工齡究竟有沒有法律依據呢?

一次性買斷工齡,我們要理解清它的含義究竟是什麼?

買斷工齡最早指的是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一些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安置富餘人員的一種方法。企業根據工作年限、工資水平等情況,經雙方協商,給職工一定的補償解除雙方勞動關係,將職工推向社會。

當時確實國有企業出現了大量的富餘職工。國家1993年出臺了《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明確企業,可以對職工進行待崗和轉業培訓,也可以實行有限期的放假髮放生活費。另外,內退的規定也是當時提出來的。職工也可以申請辭職,企業給予一次性生活補助費。

如果說企業因生產經營發生重大變化,必須裁減職工的,可以通過給予補償費的方式解除勞動合同。相應的補償標準是工齡每滿一年發發一個月標準的工資。

當時,我們的社會保險制度正在初步建立,有關制度確實不是很健全。不過,1998年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負責人指出:所謂企業「買斷工齡」的做法(即企業按職工工齡給一次性經濟補償後與職工解除勞動關係,並且不再給職工社會保險待遇)是絕不允許的,也是不合法的。也就是說,不給職工繳納社保就解除的行為是不合法的

1999年國家在《關於進一步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對於下崗職工提出了三條保障線,下崗職工通過企業在就業服務中心保障期生活最長時間為三年,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時間最長為兩年,特殊困難群體可以申請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後來,隨著失業保險制度的完善,再就業服務中心完成了歷史任務,退出了歷史舞臺。

2008年,隨著《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的實施,國家對於企業和職工解除勞動合同做出了明確的詳細的規定。在《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中,企業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主要包括14類情形,有的情況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有的情況需要支付經濟補償。

用人單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的情形,主要是依據《勞動合同法》第46條規定,主要包括7類情況,比如說單位違法行為導致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無過失性被辭退、用人單位經濟性裁員、兩種勞動合同終止的情形等等。

如果用人單位現在按照《勞動合同法》依法依規解除勞動合同,按規定並支付經濟補償金,這是屬於完全合法的行為。很多人可能把這種解除,也認為是一次性買斷工齡,這實際上是沒有與時俱進的誤解。

每工作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經濟補償金的標準——月工資就是按照勞動者合同解除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計算,含年終獎、加班費等工資待遇,屬於應發工資。

另外,用人單位沒有按照勞動合同法及實施條例的14類情形解除勞動合同,這就屬於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既可以要求恢復勞動關係,也可以要求支付賠償金。賠償金的標準是經濟補償的兩倍。

綜上所述,現在我們國家有完善的法律規定,對於企業解除勞動合同進行規範。只要依法維權,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都能夠得到有效保障。

相關焦點

  • 一次性買斷工齡補償,是否屬夫妻共同財產?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黃健   問:我和配偶郭某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結婚,2002年,我所在的國營機械廠改制,機械廠一次性買斷我工齡
  • 下崗職工買斷工齡的問題 詳解買斷工齡政策的發展
    和「買斷工齡」這是個很受歡迎的說工人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支付企業在改革,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按固定數量的年,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工作時間每滿一年將相當於1個月的工資的經濟補償金。至於以何種工資標準支付經濟補償金,國家是這樣規定的: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是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企業正常的生產條件。
  • 買斷工齡的人和沒有買斷工齡的人,退休金有什麼差別?差距大嗎
    很多人都想知道,買斷工齡的人和沒有買斷工齡的人,他退休有沒有什麼區別?其實買斷工齡它是指改革開放初期一些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安置富裕人群的一種辦法,那也就是由企業一次性支付給員工一定數額的錢。並且除企業和員工之間的勞動關係,其實某種意義來說,它是很像辭退。
  • 國家對於買斷工齡的下崗職工有什麼補償方式?
    對於企業來講,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有的企業經濟情況很好,可能補償標準就會高一些;有的企業經濟條件一般,甚至都要破產了,補償標準就會低一些。但是,現在已經不允許企業買斷工齡,當企業涉及到裁員等事宜,一般都是按照《勞動合同法》辦理,補償標準至少不會低於法律要求的經濟補償金。需要注意的是,破產企業除外。下面結合問題做具體分析,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 買斷工齡是什麼意思買斷工齡補償標準有哪些
    很多在企業上班的人都會聽過買斷工齡,那麼買斷工齡是什麼意思?買斷工齡補償標準有哪些?一般情況下,如果公司想一方面終止員工的工作合同,那就需要進行合同買斷,而工齡是計算買斷賠償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下文就來帶大家看看買斷工齡補償標準有哪些。
  • 48歲女性臨近退休,社保繳費不足15年,不可以一次性買斷嗎?
    很多人為了圖省事,希望社保也能一次性買斷,這實際上是不可以的。第一,概念錯誤。我們所謂的一次性買斷,實際上是過去關於職工買斷工齡的一說法。是指用人單位通過一次性支付一定費用,以買斷工齡的方式,終止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關係。但實際上買斷工齡屬於違法行為。國家不允許通過一次性買斷的方式將職工沒有社保、沒有保障的推向社會。現在的一次性買斷叫做按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支付一次性經濟補償金。前提依然是為職工繳納了社會保險,職工失業後可以享受最長兩年的失業金保障。
  • 我國的勞動法律制度
    我國的勞動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頒布的勞動法律有《勞動法》、《工會法》、《職業病防治法》、《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等。 2.行政法規。由國務院頒布的勞動行政法規主要有《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禁止使用童工規定》、《失業保險條例》、《工傷保險條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等。
  • 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在我國有什麼法律法規依據?
    傳銷是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人員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那麼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在我國有什麼法律法規依據?
  • 法律法規編纂是完善我國法律體系的必經之路
    法律法規編纂按照內容分類,將法律規範進行系統化梳理、編輯,可以使立法機關對已經制定的法律、法規和規章有清晰的認識,有利於對法律規範進行系統化總結和研究,對科學地制定立法規劃、計劃以及提高立法質量、避免立法時產生新的衝突交叉有重要意義。    第三,法律法規編纂是保障法律實施、指導行政執法的迫切需要。
  • 有關買斷工齡的三個問題
    原作:龔蕾     碰到一個朋友,聊買斷工齡退休。姨輩常聽說買斷工齡這個詞,有關於買斷工齡幾個問題:    1、已買斷工齡,居住在單位原來的經濟房,現在原單位蓋新經濟房,可以申請嗎?    律師回答:具體看您該單位是否仍具有員工等關係。
  • 下崗工人,被買斷工齡,55歲能退休嗎?
    女職工被買斷工齡可以55歲退休,男職工就比較難了,但也不是沒可能。一、女職工被買斷工齡,55歲可以退休我國《勞動保險條例》等法規明確規定,我們企業職工正常退休年齡為男滿60周歲,女幹部滿55周歲、女工人滿50周歲。
  • 法律知識:企業對職工進行罰款有依據嗎?
    ,企業在給予職工行政處分的同時,可以給予一次性罰款。這是目前能查到的企業可以對職工進行罰款的主要依據。但是2008年以後,國務院明確廢止了該條例。在廢止了國務院頒布的上述行政法規之後,取而代之的是兩部法律,即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在這兩部法律中,既沒有企業可以對職工進行罰款的條款,也沒有明令禁止企業對職工進行罰款的條款。那麼企業對職工進行罰款有依據嗎?
  • 沒有任何法律規定律師不能與律所以外的其他單位形成勞動關係
    仲裁委認為雙方不屬勞動關係,駁回了何以琛的全部請求。何以琛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一審法院認為,何以琛是律師事務所的在職律師,雙方是提供及接受法律服務的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係,並非勞動關係。對於何以琛基於勞動關係提出的全部訴訟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 什麼情況下勞動者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有什麼法律規定?
    我國目前還存在大量的勞動力市場,存在眾多重體力勞動者。而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們,往往是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維權意識較為缺乏。為了保障所有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讓他們可以更好地為社會貢獻力量,我國《勞動合同法》在勞動合同解除這一方面有許多人性化、合理性、高效率的法律規定。那麼,什麼情況下勞動者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有什麼法律規定?
  • 買斷工齡和沒買斷工齡退休的人有什麼區別?內行人「一語道破」
    你會發現其實兩人別有一番情趣。NO.4處女座處女座的人。「買斷工齡」的人員,早期大家的參保意識沒有那麼強,失業後沒有想著以靈活就業的形式去續保,很大一部分人在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時由於年限不夠,無法辦理退休,無法享受退休待遇。
  • 【巾幗普法】有關保護婦女權益的法律法規
    答:依照我國勞動法第3條的規定,婦女享有如下的勞動權利:(1)平等就業權利。除不合適婦女的工種和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和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2)選擇職業的權利。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婦女有權依照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從事的職業。(3)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 我國法定節假日是哪幾天?法律規定的上班時長是多少?
    國家為了風俗、紀念某個日子等等,由國家法律統一規定的設置了慶祝及度假的休息時間,我們稱之為我國的法定節假日。目前,還是有黑心用人單位剋扣工資,無償加班,為勞動者帶來精神身體上雙重的痛苦,我們來看看勞動法中是怎麼對這塊部分進行規定的。我國勞動法有規定哪天作為我國的法定節假日呢?
  • 如何理解「法律依據」
    從法律依據方面考察,法治國家常常奉行「公權力法無授權不可為,私權利法無禁止皆可為」的原則。從原則上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公權力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沒有法律授權視為無權,沒有法律依據的「公權力行為」構成違法;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所從事的「私權利行為」,只要法律不禁止的,當事人都是可以進行的(道德規範和紀律禁止的除外),並且不承擔法律責任。
  • 對工齡計算方式有異議 26市民狀告廣州市勞保局
    文件還特別註明,補繳養老保險費的年限最長不超過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核准的其原在國有、集體企業的工作年限。   「除名職工工齡如何計算是這場官司的直接導火索。」原告方代表康聯綿說。   今年64歲的蘇瑞蓮,從1958年開始先後在東南香油香料廠等五家國企工作,1989年4月因傷住院期間,被工廠除名,其工作時間前後算起來有30年。
  • 法律法規篇
    法律法規篇1全國人大通過的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③女職工的勞動保護;④未成年工的勞動保護。、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職工有前款第①項、第②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③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