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一腳將大兒子踢死後,誰來繼承皇位,竟成了道光一生的煩惱

2021-02-23 觀史明鑑

在清代以前,皇位繼承人遵循「嫡長」的做法,不僅引發了不少「事故」,還不能保證「接班人」的質量。雖然,滿清政權卻改變了這一做法,改用「立賢」,但同時也引來了另外一個問題:激發了「同足矛盾」。這其中,最著名的案例,當屬雍正帝的上位。

於是,從他以後,就採用「秘密立儲」制度,新皇帝的「人選」,只有在老皇帝去世後,才會「揭曉」。

其實,任何一項「制度」,都有其「短板」。

就拿道光帝來說,在自己事業接班人選上,他就猶豫了很久。最初,他的關注度在皇長子奕緯身上,所以,從小被悉心培養。長到13歲時,一日讀書,其師傅逼著他背誦經書,但小孩玩心重,就有點不耐煩了。於是,師傅說:「好好讀書,將來才好當皇帝。」

可是,師傅剛說完這句話,便立刻被頂了回去:「我將來做了皇帝,第一個殺的就是你。」這還了得,當爹的知道後,立刻把他叫了過去,準備好好教育一番。他剛向皇帝跪安時,道光就一肚子火沒地方發,便飛起一腳揣向他。正是這麼巧,道光皇帝踢中了他的下體,沒幾天就咽氣了。

所以,道光在悲痛之餘,更是擔憂接班人的問題。皇長子的去世,使得儲君候選人一下子就沒了。此外,次子和三子也早早的夭折了。

然而,後宮有兩位后妃都身懷六甲,給這位中年喪子的皇帝帶來了稍許安慰,其中一位是全貴妃鈕祜祿氏,很得道光帝的寵愛。她容顏好,年少時隨父親在蘇州生活,多了份江南人的靈秀。因此,在入宮後,她便是紅人,一路高升。

不過,鈕祜祿氏很是清楚,要在後宮真正立足,容顏只是個「敲門磚」,「兒子」才是永久的護身符。所以,她將懷孕視為頭等大事,在得知祥貴妃同時懷有身孕時,她的內心更是焦躁不安,趕緊讓身邊的小太監去打聽詳情。

當時,這位小太監從皇帝的「召幸密檔」入手,大概推出祥貴妃生產日期要早自己「一個多月」。鈕祜祿氏聽了很是失落,她清楚在這麼一個特殊時期,誰先生出「皇子」,在儲君候選人中就更佔有先機。然而,她不是一個輕易放棄的女子,只要能讓自己的兒子早出生,她會想盡一切辦法。

首先,她要確定胎兒的性別。

一次趁御醫做檢查時,她悄悄問道:「我可否知道,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她平時在宮中很注意人際關係的打理,和這位御醫的關係也不錯。因此,這位御醫也沒多想,便脫口而出:「真龍天子也。」於是,她喜出望外,追問道:「可以早點生產嗎?」

御醫一聽,嚇壞了,趕緊跪下磕頭:「這可萬萬使不得!」女子生產,在那樣的年代都是極其危險的,如果再強行早產,萬一發生意外,誰都兜不住這個責任。鈕祜祿氏她不怕,想著未來的美好生活,她執意賭一把。第二天,她又將御醫喚了過來,這一次是「密談」。

鈕祜祿氏知道,她必須要許諾「好處」,對方才肯幫她。當時,她說的很直白:「我兒子將來做了皇帝,好處自然少不了你的。」當然,御醫也有了顧忌,便只說了一半話:「祖上倒是有一個方子,不過.」她是個聰明人,立刻聽出了畫外音:「你怎麼會和此事有關呢?」

於是,全貴妃每天多了一項「任務」——「吃藥」,既要保住胎兒,還要讓其早產。幾個月後,果真如願,道光皇帝這一次再當爹,真是百感交集。

四皇子雖然有早出生的優勢,但六皇子同樣也很優秀。

按照當時的做法,這兩位都是繼承人的有力競爭者,使得道光皇帝很是為難。於是,他屢次出「考題」,看看誰更合格。當然,四皇子的最後勝出,離不開身邊高人的指點。

一年春天,皇帝帶著皇子們去南苑狩獵,六皇子平時就愛耍耍刀舞舞槍,馬術箭術樣樣出色。而四皇子就多了一個心眼,和自己的師傅杜受田商量此行他該注意些什麼。杜師傅平日裡就揣摩過皇帝的心思,面對徒弟的問題他給了一個對策。

那一天,除了四皇子,其餘的皇子們都帶著自己的手下,盡情展示著自己的「本領」,首推六皇子戰果最多。可是,四皇子卻安靜地待在一邊,手下也沒有什麼動靜。一天結束下來,大家都開始展示自己的「成果」,唯獨四皇子兩手空空。

對此,道光帝很不明白,且有點不高興,我是讓你來「打獵」的,你居然「聽不懂我的話」。四皇子徐徐說道:「兒子不忍心滅殺這些動物,這個季節正是它們繁衍下一代的時候。更何況,我本來也不願意在『騎射』上和兄弟們爭來爭去。」道光帝一聽,心中不悅一掃而光,兒子果然有君子氣度。

經過這次事件,道光帝已經準備將四皇子立為儲君。不過他做事,總是會思前想後,沒過多久,他又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覺得六皇子也不差。六皇子悟性高,讀書很有心得,他曾經親自為其書齋題寫匾額「樂道書屋」,其他的皇子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待遇。此外,六皇子武功高,道光帝還特意賞賜給了他一把「金桃皮鞘白虹刀」且可隨身佩戴,這也是其他皇子從來沒有的待遇。

因為,內心的天枰不時偏向六皇子,所以,便來了一場考核。

一天,皇帝將兩個兒子叫來,指著他面前的兩個盒子:「你們二位各挑一個吧。」這兩個盒子,一個木製,一個金制。金盒子雕刻著形態各異的龍,龍身熠熠發光。木盒則雕刻著麒麟,漆黑油亮。四皇子很有心機:「讓六弟先選吧。」老六真的聽話,伸手就抓,拿的是金盒。

道光帝再怎麼喜歡六皇子,在國家繼承人這個問題上,還是清楚的知道不能讓情感影響了判斷。這個事情,讓他徹底下定決心,傳位給四皇子。

不過,在他的立儲錦匣中,還是放了兩道諭旨,可見其內心的矛盾。

然而,關於滿清幾位皇帝的繼位「傳聞」,民間的說法從來都沒有平息過。因為,權力的爭鬥一直都貫穿於宮廷內外。能坐上這個位置,除了個人秉性外,更多的則需要內外界的力量支撐。而四皇子從出生起就被「謀劃」,可見,他這一路走來,背後少不了一些勢力的扶持。

因此,不管傳聞如何,事成必有事成的原因。帝王的故事總是讓人有「八卦」的念想,但權力之間的較量永遠都是沒有溫度的。

猜你還喜歡:

揭秘: 歷史上的山陰公主劉楚玉到底有多荒唐?

「王」字去掉一筆,你會首先想到哪個字,袁天罡:不同字不同人生

四川一座農民墓被挖開,出土了4件龍袍,墓主後代已不是中國人

相關焦點

  • 道光皇帝去世之前,他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
    道光皇帝駕崩之前,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在道光年間,道光皇帝臨去世前,一直在為未來家業選擇繼承人而惆悵。道光皇帝的兩個兒子奕詝和奕訢,成為了道光皇帝的主要候選人。當然我們的道光皇帝也不是單純看長幼有序的理念來選擇下一任繼承人。道光皇帝起初也想讓恭親王作為下一任皇帝,奈何天不隨人願。道光皇帝被鹹豐的一片孝心所感動,所以將皇位傳給了鹹豐帝。鹹豐的老師是一位情商極高的學者,鹹豐的老師知道,鹹豐想要贏得高位,引起道光帝的喜愛,又無法超越恭親王的才能,就只能有一個辦法,就是用自己的孝道來感化道光帝。鹹豐成為皇帝。
  • 以官女子身份入侍道光帝,道光朝的唯一妃位,兒子卻被踢死
    導讀:道光帝的摳門幾乎佔據歷史之最,榮居中國歷史上最摳門的皇帝之一,他的「摳」不止體現在衣食住行上,在給予他后妃的位份時,也體現的淋漓盡致。在道光帝去世之後,縱觀他的后妃位份,皇后之位暫不可提,只有孝靜成皇后身為鹹豐帝的養母,莊順皇貴妃生了三子一女這兩人才勉強被道光帝升為貴妃之位。
  • 道光寵愛聰敏機智的恭親王,為何還是傳位給體弱多病的鹹豐
    歷代封建王朝,皇位繼承無疑是一個尤為敏感的問題,一旦籌措不當,輕則導致皇室成員同室操戈,血流成河;重則動搖國本,造成社會動亂、王朝覆滅。當晚年的道光帝面臨這一抉擇時,並未將皇位傳給聰敏機智的六皇子奕,反而是託付給體弱多病的四皇子奕詝,這其中的緣由,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將一一剖析。
  • 如果道光帝傳位給恭親王,腐朽的大清能發生根本轉變嗎?
    道光帝清朝的皇位繼承制度▼清以前,皇位繼承主要是傳統的 「嫡長子繼承制」,即只有正宮皇后所生皇子(稱嫡子)才能繼承皇位,嫡子多人則老大為太子,皇后無子則後宮嬪妃所生皇子中的皇長子將榮登大寶,即「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 17歲少女被嘉慶一眼看中,穩居中宮13年,死後皇帝祭奠60次
    她是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17歲被嘉慶帝一眼看中,指給兒子道光(綿寧)為繼福晉,她22歲為道光生下長女,卻只活了七歲,她29歲入主中宮,成為萬人敬仰的一國之母,主持大清後宮事務13年,卻猝然而逝,死後道光親自祭奠多達60次……
  • 深明大義的繼母:清朝孝和皇后和道光皇帝究竟是一對什麼樣的母子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中國曆朝歷代挑選皇位的接班人原則。大多數都是父死子繼,然後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當然也有一小部分是兄死弟繼。但是清朝卻是一個特殊的朝代,縱觀清朝12位帝王,只有一位皇帝是以嫡長子的身份,繼承皇位的。他就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道光帝愛新覺羅·旻寧。
  • 清朝宮女生皇子後連升三級,父親成二品,最後兒子早逝父親流放
    清朝宮女生皇子後連升三級,父親成二品,最後兒子早逝父親流放清朝歷史上有兩位和妃,一位是康熙皇帝的和妃瓜爾佳氏,這位和妃壽命較長,在雍正、乾隆兩皇帝在位時受到尊封,活到86歲才仙逝。而另一位和妃,是隔了三代後,道光帝的和妃納喇氏,道光皇帝的和妃家世就不如康熙的和妃尊貴,她出身最低,不僅是包衣,而且還是輝發那拉氏。
  • 道光帝對於英國一無所知,面對英國使者,竟不相信英國女人當皇帝
    清朝道光皇帝當政時期的中國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內部是處於貧困線上掙扎的百姓與難以為繼的國家財政,外部是通過工業革命使自身兵強馬壯、對中國虎視眈眈的列強,長期的閉關鎖國使中國故步自封、完全與時代脫軌,當歐洲列強正摩拳擦掌準備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國門時,最可悲的是清朝統治者卻對這一切毫不知情
  • 他是清朝道光帝首輔軍機大臣,死後諡號文正,畫像入紫光閣,林則徐是...
    清朝時代進行了改革,雍正帝從大學士中挑選其中幾個人組成辦理軍機處,把原先的內閣大權分化成幾個軍機大臣來承擔。但是在道光帝時代,通過鑽營和幫道光解決之前的顧命大臣成為了軍機重臣。 嘉慶時代曹振鏞始終入不了軍機,是因為嘉慶對他的人品和才具的缺點始終抱有警惕。曹振鏞是嘉慶十八年入閣的大學士,但是卻落後於嘉慶三十三年做大學士的戴均元。古代做官講究有權有勢,才能被人看得起。因此始終沒有進入軍機處的大學士曹振鏞心裡對他的同僚是不服氣的。
  • 皇帝寫傳位詔書,不幸被小太監窺見,從此詔書上那位皇子與皇位無緣
    鑑於此,清朝自雍正皇帝起,在位皇帝便不再公開冊立皇太子,而是把意中人寫入傳位詔書,把傳位詔書鎖入一個特製的金匣子中,再把金匣子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到了關鍵時刻,有親貴大臣,打開傳位詔書,宣布皇位繼承人。道光年間,能夠角逐皇位繼承人的只有兩個人,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兩人同父異母,年齡相差無幾,但奕的才能明顯在奕詝之上。
  • 她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先當皇帝,一碗催產藥,竟生了個「偽劣產品」
    想必皇上是夢寐以求都想坐的寶座吧,因為皇上可以一手遮天,堪稱是掌管整個天下的人,可是吧,殊不知,皇帝也有皇帝的煩惱,今天我們就說說其中 大家都知曉的一個皇帝,那就是道光皇帝,早年間,道光皇帝曾一度無比鬱悶。因為道光皇帝雖貴為天子,卻是個養不住兒子的人。
  • 清朝皇帝死後的最高榮譽,在墓前擺放此物,證明國土一寸沒丟
    根據清朝祖制,凡是皇帝位期間,沒有丟失一寸土地的,死後墓前都會立聖德神功碑,在這塊墓碑上彰顯皇帝一生的功績,在清朝入關後的10個皇帝中,只有5人配享用功德碑。 這5個皇帝分別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慶,這5個皇帝中論功績的話,康熙排第一是毋庸置疑的,這5個皇帝在位時也是清朝初期到中期,是一個強盛的時期。
  • 道光帝的自我困境:他勤政節儉、澄清吏治,可他為何不是好皇帝
    皇子生涯的訓練確實把道光帝鍛鍊的十分棒,在1813年的林清之變中,道光帝用鳥槍打落兩名天理教徒,隨後帶著禁軍平定天理教之亂,逮捕天理教首領林清,可以說道光帝臨危不懼,表現的十分出色,膽氣十足。道光帝39歲時繼承皇位,一生勤勤勉勉,勞心於政事,正如道光帝自詡所言:「自御極至今,凡批覽章奏,引對臣工,旰食宵衣,三十年如一日,不敢自暇自逸。」道光帝也十分節儉。在道光元年(1821)道光帝就寫了《御製聲色貨利諭》的施政宣言,立志反腐倡儉,大幹特幹。
  • 道光帝得知英國女王芳齡23歲,說了一句話,至今仍被後世當成笑談
    但即便如此,道光帝依然還是以「天朝上國之皇帝」自居,沿承祖輩閉關鎖國之策,只對外出口,不從外進口,因此在國際貿易上一直保持著順差優勢,更讓道光帝驕傲之至。直到1840年英國船艦把清朝大刀士兵打得幾無還手之力時,道光帝這才稍有幡然醒悟——照此下去,大清必亡矣!
  • 她14歲嫁給老皇帝,26歲當上皇后,兒子繼承皇位成天子_孝全成
    原標題:她14歲嫁給老皇帝,26歲當上皇后,兒子繼承皇位成天子在清朝的時候百姓和皇室之間是存在差距的,一般來說貴族和平民之間不能結為夫妻,而只有貴族之間才能夠成為夫妻。所以皇帝在挑選妃子的時候,總是要挑選那些身份顯赫的女子。而在清朝的時候鈕祜祿氏就是一個特別有名的大家族,而且鈕祜祿氏也出現了很多的皇后和妃子。
  • 道光帝為何到死的時候也不肯立靜妃為皇后,因為另一個女人
    我們大家都知道道光皇帝吧,道光皇帝在他的一生中一共有了四位皇后吧,其中三位都是在他活著的時候就冊封的,但是第四位,是在他死了之後他的兒子鹹豐給冊封的。這個第四個皇帝就是孝靜成皇后,那為什麼道光活著的時候不自己立呢?這其中有著少有人知的事情在其中。
  • 古代繼承皇權時,倘若沒有嫡長子,嫡長孫和嫡次子誰的權力更大?
    當然,子女一多其中帶來的矛盾也就可想而知了,在一個子女眾多的家庭,父母難免會有所偏心,有的父母偏心自己的大兒子,而有的父母則更加疼愛自己的小兒子,甚至有的父母會因此忽視夾在中間的兒女。
  • 她是清朝另一位珍妃,二十一歲嫁給道光,下場比光緒的珍妃還慘
    珍妃,赫舍裡氏,是廣東按察司按察使容海的女兒,名為赫舍裡.景珍,生於嘉慶九年(1804);而道光帝生於1782年,可見,珍妃比道光帝還小22歲。道光元年,赫舍裡氏入宮為珍貴人。在《甄嬛傳》開始幾集,甄嬛與沈眉莊等入選,皇帝準備給幾個人擬定封號和位分,因為沈眉莊家世最好,所以一進宮就是貴人位分;而安陵容出身不好,一進宮只能是答應,比官女子僅僅高出一點點。
  • 恭親王 奕訢的坎坷一生:前半生爭皇位失敗,後半生被打壓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的道光皇帝本已經年老體邁,再加上喪權辱國的打擊更使得他病情加重,病危的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如何為帝國選擇一個更好的繼承人成為道光的頭等大事。母以子貴的傳統在清朝皇位繼承上面起到特別大的影響,道光皇帝選擇繼承人更多的是看重繼承人的品德,能力都還是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