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收入大幅下降甚至為零 餐飲企業急改送外賣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時代財經TF

剛剛開業一個多星期,萬毅在廣州天河區富力盈豐大廈的烘焙店旋即陷入「暫停營業」的狀態,原本每日的營業額在扣除了租金、人工成本外,還有些許盈利,但眼下,他的店將有大半個月零收入。

這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下稱「新冠肺炎」)在全國範圍內的爆發和蔓延有關。受此影響,上海、北京、重慶、浙江、廣東等多地相繼出臺政策,要求省(市)內企業推遲復工時間。

復工時間一再推遲,原本就錯失春節黃金周的餐飲企業,日子更加舉步維艱。

掙扎與堅持

「硬扛。」面對疫情的影響,萬毅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如此表示。

萬毅的烘焙店在1月13日剛剛開業,他沒想到,連續幾天拿下不錯的業績後,他的店會遭遇如此意外。

萬毅的店約莫35平方米,初期投資成本40餘萬元,月員工工資1.6-1.7萬元,月租金約2萬元。如果按照剛開業的經營情況計算,每天的營業額約2500元,在扣除成本之後,每日仍有約300塊的盈利。

但自1月24日起,萬毅的店就被迫暫停營業。他原本計劃在2月1日開市,不過隨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不斷攀升,他決定再等一等。

圖片來源:pixabay

與萬毅不同,在廣州市海珠區萬科裡經營一家烘焙店的劉耀宗則堅持在春節期間開業,他算了一筆帳,如果不開業,損失將更為慘重。

往年,在春節期間,麵包店的生意會比平日裡差一些,日營業額約五千元,平日則可以達到七八千元,但是從1月22日開始,劉耀宗明顯感覺到,到店的客流量直線下跌,下跌幅度達到30%左右。就在兩天之前,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剛剛宣布,新冠肺炎有人傳人的風險,此後,劉耀宗感覺到,商場內的人流量每況愈下,受此影響,春節期間營業額直接腰斬,下跌至約三千元。

但是,如果他不開業的話,則意味著不僅沒有每天三千塊的收入,而且還要繼續承擔每月5萬元的租金和逾5萬元的人工成本。劉耀宗告訴時代財經,每天三千塊的營業額根本覆蓋不了成本,但是如果不開店,虧得會更多,他通過減少人手,員工由原來的十幾個調整為8、9個,可以適當地控制成本。

而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的感染風險,劉耀宗響應商場號召,縮短了營業時間,從原來的08:00-22:00調整為為11:00-20:00,同時對每個上崗的員工進行體溫檢查,前臺服務員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措施。

商場不少店鋪承受不了虧損,紛紛退租,劉耀宗的租約還有兩年到期。他還沒想過,自己還能堅持多久。他在等待,2月10日,廣州的企業將相繼復工,如果到時經營情況還可以,他還會繼續;如果還是很差,他可能會考慮放棄。

萬毅則計劃在2月15日正式開業,一是避開廣東2月8日-10日的回程高峰,減少員工的心理負擔,二是「硬扛也扛不下去了」,再不開店,損失將繼續擴大。

部分門店開業也無人問津

與萬毅和劉耀宗一樣,多數餐飲在這個春節都面臨著同樣的難題——暫停營業或者咬牙堅持。不過比起烘焙店,經營餐館的企業面臨的食材損耗風險更大。

1月26日,海底撈宣布,自1月26日至31日,中國內地所有門店、外賣暫停營業,而在1月31日,海底撈又宣布繼續延長暫停營業時間,後續營業時間將視疫情發展及國家規定另行通知。

此外,九毛九全國門店自1月26日開始暫停營業,而後,同樣把開市時間推遲到2月10日,武漢門店開市時間待定。

星巴克關閉超過半數的中國區門店,重新開業的時間和數量需視接下來的情況決定。

與此同時,還有部分餐飲企業堅持營業,如廣州酒家、陶陶居、太興餐廳、麥當勞、肯德基、大家樂等等。

不過,大家樂華南區工作人員告訴時代財經,在接受政府有關部門和業主巡查後,大家樂部分門店可能會受疫情影響暫停營業,目前大家樂光食材就面臨兩大挑戰,年前採購的食材如何消耗;進口食材時間難以控制。

凌雁諮詢首席分析師林嶽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部分連鎖企業響應國家號召關停門店是履行社會責任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是疫情持續多久,現在很難預測,上市餐飲企業如直接關停且沒有積極尋求替代的業務,那麼對投資者和股東也沒法交代。

圖片來源:pixabay

無論是暫停還是堅持,收入減少,對於餐飲企業而言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根據恆大研究院最新發布的《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疫情對餐飲、旅遊、電影、交運、教育培訓等行業衝擊最大,預計今年餐飲行業零售額僅在7天內就會有5000億元的損失。

而根據國家商務部的統計,2019年春節期間(除夕至正月初六七天),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以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餐飲收入約4.67萬億元推算,春節貢獻全年餐飲行業收入比例為15.5%。

西貝董事長賈國龍在接受投中網採訪時表示,往年春節,西貝的整體營收約在7-8億元,今年幾乎全部歸零。2萬多員工目前待業,但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工資要繼續發,一個月支出就在1.5億左右。目前帳上現金已經撐不過三個月。

2月3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發布的《廣東餐飲企業受疫情影響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在550份有效調查問卷中,春節期間,30.36%的餐飲企業堅持營業,69.64%的企業暫停營業。30%的持續營業的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0%以上,而即使正常營業,30%的企業收入幾乎為0。

廣州酒家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則表示,雖然廣州酒家大部分門店堅持營業,但疫情影響持續,因國家號召市民不出門聚餐、不聚眾活動的原因,廣州酒家餐飲的營收和客流量相比去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九毛九集團則對時代財經坦言,暫停營業期間,人工成本、租金成本、食材成本等壓力大。

陳記順和潮汕牛肉火鍋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時代財經,「餐飲的大佬西貝都公開吐苦水了,所以對於我們來說情況是一樣的。」不過其也表示,無論情況多危機,還是會保持初心,確保產品品質、口味、安全放在第一位。

餐館急改送外賣

在門店客流量急轉直下的情況下,許多餐飲企業把目光轉向了外賣,大龍燚火鍋、小龍坎火鍋、陳記順和、吉野家等相繼上線了外送服務。

廣州酒家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時代財經,廣州酒家餐飲門店加大外賣服務的推廣。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推出更多款式的外賣菜式,適合2-4人和4-6人的新春外賣套餐,同時餐飲門店積極備貨外賣盆菜、外賣年菜、速凍等產品,滿足市場需求。目前外賣業務和速凍產品的銷售同比去年都有不錯的增長。

大家樂華南區相關工作人員則表示,目前已經強化門店打包外帶和外賣服務了,以佛山、肇慶為例,堂食佔營業收入的一半,剩餘的則由美團外賣和堂食外帶瓜分。

陳記順和潮汕牛肉火鍋店相關工作人員則表示,目前外賣將會是其著重布局的方向,相關的準備工作也在陸續開展,主要目的是提供安全放心的外賣,各個環節包括食材、製作、出餐、打包、配送等都會較之前增加更多的管控;暫時開業的門店也主要支持外賣和自提,不鼓勵,不建議到店就餐。

林嶽分析,在疫情大背景下,餐飲企業要主動謀求自救,不能等政府出手,畢竟政府的關注點和資源都會比較傾向於疫情本身的問題;但自救的確是不容易的,因為涉及到運作方式甚至是商業模式的轉變,並不是說轉就能轉,特別是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連鎖品牌就更難;思路也不會有很多,主要還是依靠線上渠道來拓展業務,如外賣、批量定製化餐飲配送等等。

林嶽進一步補充道,外賣肯定是自救的主要方法,但其挑戰在於配送,比如現在很多住宅區拒絕外賣小哥進入,消費者也會擔心外賣的交叉感染風險,所以,外賣也很看地方政策和規定,但是企業自己可以做的是把「無菌無毒」做成賣點,包括配送安全的措施,這些如果做好了,消費者是會接受的。

為了適應疫情下的配送需求,早在1月26日,美團外賣就上線無觸達服務,即用戶與騎手聯繫,協商將餐品放在指定位置,避免面對面接觸。

不過,外賣能助力餐飲企業減少多少損失仍然難以評斷,西貝董事長就曾透露,外賣業務只能達到正常營收的5%-10%;而劉耀宗則透露,春節期間,外賣業務的收入實現翻倍,不過加上到店的營業收入,總體仍然虧損。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78%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100% 春節餐飲行業零售額減少...
    受疫情影響,外出、聚餐的數量和頻率大幅減少,餐飲行業被打入寒冬。根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0-2025年中國餐飲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僅在春節7天內,疫情已對餐飲行業零售額造成了5000億元左右的損失。
  • 「比海底撈還火」的酸菜魚也送外賣了!近10萬餐飲企業掀外賣復工潮
    2019年上半年,九毛九的使用權資產折舊、其他租金以及相關開支約為人民幣1.26億元,佔總收入10.2%,2019年上半年,九毛九的員工成本佔收入約25.9%。2月初,九毛九創始人兼任董事長管毅宏受訪時表示,疫情期間門店暫停營業時,所有待崗員工將按照正常出勤工資足額計發。
  • 疫情影響下餐飲企業定價策略探究
    疫情期間,餐飲企業門店關閉導致其營收下降甚至歸零。疫情期間,餐飲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在門店關閉的近兩個月中,餐飲企業營收同比大幅下降甚至歸零。春節期間營收同比變化分布圖 圖片來源:《新冠疫情下中國餐飲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報告》消費逐漸好轉下,不同企業採用了不同的定價策略。在近期疫情得到控制,消費逐漸恢復下,堂食餐飲有所好轉。為應對疫情期間帶來的營收損失,不同類型的餐飲企業也採用了不同的定價策略。
  • 漲價的海底撈,降價的麥當勞,背後是近8成餐飲春節營收損失100%
    不過也有企業選擇了降價促銷,肯德基、麥當勞紛紛推出優惠活動。這些完全不同的做法都折射出餐飲業因疫情受到的巨大損失。中國烹飪協會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春節期間,93%的餐飲企業選擇關閉門店,損失慘重。相比去年春節,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九成以上。
  • 員工降薪、菜品漲價、押注外賣,餐飲企業花式自救
    不過政策減負、布局外賣、菜品漲價等自救措施,或能緩解餐飲業部分壓力,但消費者信心恢復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疫情對企業收入的影響有可能延續到今年第四季度。「風暴」過後是一片狼藉,餐飲行業需要時間去清理和重建格局。看來,餐飲企業需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了。
  • 廣州多數餐飲店保留「外賣」服務 可送上門也可到店自取
    廣州酒家集團也表示,為保障配送服務,同樣的菜品,外賣打包和堂食的分量一樣,價格也保持一致。  企業下足功夫做好外送服務  春節一直是餐飲業的消費旺季,可如今受疫情的持續影響,餐飲業被蒙上了一片陰霾。2月4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發布了一份《廣東餐飲企業受疫情影響調查問卷》。
  • 線上外賣+線下堂食 正在復甦的餐飲企業怎麼樣了?
    來源:中宏網餐飲企業是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最明顯的行業。有數據顯示,春節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到100%,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到90%以上。現今疫情逐漸好轉,不少餐飲企業也在陸續開放堂食,餐飲企業如何安全復工?
  • 餐飲外賣遭遇春節用工荒 餓了麼「紅包+補貼」挽留員工保證配送
    謝女士認為,春節期間,由於外賣配送人員減少,外賣送餐員手中單子多不能按時送餐,另外,有的則是線上和線下都開著,但是他們的外賣送餐服務已經暫停。   同樣,胡女士在訂餐時也遇到加價問題。「現在通過外賣平臺叫餐都會多付費後他們才送餐,可能是送外賣的人員少了的原因。」   為此《證券日報》記者採訪了百度外賣和餓了麼兩大外賣平臺。
  • 當外賣和餐飲之間的蹺蹺板被打破之後……
    日前,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在公眾號上發布《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直指美團外賣涉嫌壟斷、高額佣金、不公平競爭等諸多問題,呼籲美團外賣取消壟斷條款,減免高額佣金。隨後,美團外賣回應:「唇齒相依,美團外賣今年首要任務是幫助300萬餐廳活下去活更好。」美團甚至表示,去年佣金收入的8成用來支付騎手的工資。雙方的博弈其實涉及到幾個方面:其一美團平臺是否涉嫌壟斷?
  • 想吃的外賣超出5公裡配送範圍,誰來送?
    疫情期間不少傳統企業反思,如何在特殊時期借力網際網路平臺實現數位化轉型,成為一項重要的生存技能。作為國內領先的同城速遞平臺,閃送自疫情發生以來,陸續推出無接觸配送、員工共享、餐飲企業助力等一系列公益舉措,用網際網路平臺的力量,提速復工復產與消費復甦。
  • 美團外賣推出一攬子幫扶舉措 助力廣州老字號線上化經營
    但從近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發布的《廣東餐飲企業受疫情影響調查問卷》來看,春節期間30%持續營業的餐飲企業同比營收下降5成以上,其中30%餐飲企業收入幾乎為零,絕大部分餐飲企業面臨租金、人工、能耗、稅收等多重成本壓力。有人在評論區更是直言慘烈現實:「不知道能出門之後,我最愛的美食店還在不在!」也是讓人唏噓不已。
  • 餐飲酒店大戰黃金周|界面新聞 · JMedia
    中國烹飪協會2月12日發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業影響報告》指出,疫情讓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的餐飲行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相比2019年春節,疫情期間 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 100%以上,9%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到九成以上,7%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間,營收損失在七成以下的僅為 5%。
  • 19年餐飲老店的抗疫故事:不讓員工掉隊,積極發展外賣
    最直接的信號是春節訂餐顧客的集體退單。「我們的店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新疆等地。春節期間,僅石家莊的門店就退了1500桌到2000桌,平均一桌的營收在1000元左右。」李進飛告訴新京報記者。渝鄉辣婆婆的遭遇僅是個開始,隨著疫情持續,餐飲行業進入「冰川時代」。
  • 疫情之下,餐飲企業該怎麼辦?「網紅店」也頭疼
    中新經緯客戶端2月7日電(張芷菡) 春節本是餐飲行業的消費旺季,但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期間,餐飲店客流量大幅減少。許多餐飲企業在年前為「年夜飯」、春節聚餐準備的大量食材無處可用,甚至有餐廳擺攤賣囤積的食材,以減少損失。疫情下,餐飲企業如何自救?網紅店表現如何?
  • 春節餐飲大數據報告出爐:半成品、成品迎來機會
    比如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今年春節期間的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8.63%。有幾個門店同比增長甚至超過100%。其相關負責人表示,增長原因在於,年前加強了產品宣傳,因而半成品外賣、成品外賣都銷售較好。   ⑦ 小桌年夜飯多了。根據中國烹飪協會的調研,狗年春節年夜飯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 「稅力量」助餐飲企業開門迎客
    疫情發生以來,人們出門少了,聚餐取消了,社會消費的大幅減少使得餐飲等行業倍受衝擊。支持復工復產,不能讓企業單打獨鬥,國家為此出臺了一系列減免稅費優惠政策,稅務部門及時跟進,積極落實,為餐飲企業開門迎客強信心添動力。
  • 連鎖餐飲上線外賣求生,人均坪效是店面的一倍 外賣迎來二次爆發
    此前,以美團和餓了麼為頭部的兩大平臺已經佔盡了九成市場份額,業內認為接近天花板,而此次因為疫情迎來了大增長。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前兩月餐飲業企業數量新增9.9萬家註銷1.3萬家。業內認為認為,外賣行業已經到了天花板。而此次疫情的特殊情況,讓用戶不得不依靠外賣派送業務,使得外賣業務再次暴漲。以春節為例,據美團外賣2019年夜飯消費報告顯示,同比去年除夕,外賣訂單漲幅達107%。外賣成為餐飲商戶「渡劫」的短期抓手。短期內近三成受訪餐飲商戶轉向外賣自救。
  • 「激活」餐飲:「外賣返傭」背後的經濟學考量
    解決辦法只有一個:通過貸款、購買債券甚至直接入股等方式注入流動性。 事實證明,亨利·保爾森是正確的。大規模緊急救助,幫助這些巨頭獲得了寶貴的流動性,恢復了活力。 保爾森在危機中論證了經濟學的基本道理:經濟的基礎是商業循環,商業循環又靠金融循環推動。
  • 沈城餐飲企業開闢新賽道 叫份火鍋外賣 送鍋!
    記者12月3日走訪發現,外賣到家的火鍋業態成為餐飲業新賽道,傳統餐飲企業、本地新零售平臺紛紛聞風而動,瞄準火鍋外賣市場發力。今年冬天,這種商家能提供菜品、底料,甚至鍋具的「懶人火鍋」外賣,成為沈城餐飲外賣領域新的增長點。  吃驚  有肉有菜有調料,還有鍋!  「收到之後我都驚了,裡面竟然有個黃色的小電鍋,是免費送的。」
  • 月租金數百萬,收入0……長沙的餐飲老闆們,你們還好嗎?
    飈哥的董記老清泉,第一次做外賣。他只想穩定住客源,讓大家知道老清泉還活著。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餐飲行業收入為4.67萬億元,其中15.5%的收入來自春節期間。受疫情影響,2020年的春節,是一場無人預料到的消費寒冬,據商務部國家旅遊局數據統計,相比去年,今年春節期間的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的銷售額同比下降了百分之八十。2020.0202.20:20分的長沙photoby@會火攝影老師-海風絕大部分餐飲門店及企業不僅面臨庫存滯銷壓力,還要承擔租金、人工、能耗、稅收等多重成本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