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又被稱為「腦中風」,現在已經是常見腦血管疾病,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因腦梗而去世的人數有200萬人。
由此可見,腦梗已經是國民身體健康的「大敵」,那麼腦梗人數為何越來越多呢?究其原因,和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
醫生提醒:3種食物或是腦梗「根源」,要少吃
食物1:肥肉
相信不少人都喜歡吃肥肉,可是,經常吃肥肉不利於身體健康。
肥肉中油脂含量較高,常吃肥肉,會致使血液內脂類物質升高,出現高血脂,而血脂升高後,血液會變得更加粘稠,血管也會發生硬化。
久而久之,可能會造成腦血管堵塞,因此,紅燒肉、梅菜扣肉等食物,為了身體健康還是少吃為好,偶爾解解饞也是可以的。
食物2:高鹽食物
根據世衛組織數據顯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宜超過6g。
鹽分在體內增多後,會造成平滑肌腫脹、血管變窄,出現高血壓,而血壓飆升後,血管內血栓、硬化斑塊會容易脫落,增加腦梗出現機率。
提醒:除了食鹽外,醬油、蠔油等調料也是隱形的高鹽食物,還是少吃為好。
食物3:高糖食物
不少人喜歡吃甜食,每天都要吃些甜點。
可是,甜食食用過多,也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危害,還可能誘發血管疾病。
糖分在體內增多後,血糖含量會升高,會給血管壁帶來損傷,還可能誘發血管硬化,導致硬化斑塊出現,時間長了,也會出現腦梗。
建議:甜品、巧克力、奶茶等含糖量高的食物要少吃,以免給身體健康帶來危害。
身體出現4種「跡象」,或是腦梗來臨,別忽視
跡象1:言語不清
近期若是常有舌頭髮硬、言語不清的症狀,要警惕腦血管病變。
腦血管供給者頭部所需血液或者氧氣,腦血發生堵塞後,致使舌肌供血減少,舌頭變硬,出現言語不清等症狀。
其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這種現象發生後,要對腦血管進行調理。
跡象2:頻繁頭暈
這屬於典型的腦梗症狀,其出現原因是腦血管堵塞引起的。
腦血管負責大腦氧氣、血液運輸,以維持腦細胞活性,保持大腦正常運轉,腦血管發生病變後,致使大腦缺少氧氣的供給,出現頭暈、頭痛等情況。
通常還伴有記憶力下降、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的發生。
跡象3:視線模糊
這種現象常見於早上起床時,它的出現可能是腦梗的徵兆。
視覺神經中樞位於大腦皮層中,腦部血管出現堵塞後,大腦皮層供血不足,致使視覺神經缺乏血液的滋養,造成視網膜障礙。
常表現為視線模糊、眼前短暫發黑等情況,出現這種問題後,要及時對腦血管進行檢測,最好不要長期拖延。
跡象4:哈欠不斷
經常出現哈欠頻繁的情況,要考慮是否是腦血管發生了病變。
身體許多指令都是由大腦發出,而腦血管出現了堵塞,致使大腦中血液供給量減少,氧氣不足,讓大腦感受到缺氧的「信號」。
大腦感受到信號後,會給肺部神經發出吸氧的指令,促使肺部擴張,造成哈欠增多,從外界獲取更多的氧氣。
呵護血管,可以從良好的生活習慣著手
首先,多補充營養素
經常補充應營養素有助於身體健康,而補充硒元素、胺基酸、類黃酮等微量元素,對血管大有裨益。
雲臺冰菊中所含硒元素、胺基酸、類黃酮等營養素較多,適合日常飲用,
補充硒元素對損傷血管修復有促進作用,還能減少血管內毒素沉澱,緩解血管硬化;
而補充胺基酸和類黃酮能提升脂類物質分解效率,還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也能提升血管韌性。
將雲臺冰菊放入溫水中浸泡,更有助於人體對營養素的吸收。
其次,保持良好情緒
好情緒對身體健康十分重要,也能促進血管健康。
人處於生氣狀態時,神經興奮性會比較高,引起血液波動變大,使血管壁所受到的壓迫力度變大,還可能引起血管內的血栓或者硬化斑塊脫落,誘發腦梗。
因此,在生活中要保持良好情緒,當情緒不好時,要學會情緒管理和控制,儘量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以免給身體健康造成損傷。
小貼士:堅持運動
運動,被稱為身體健康的保障,還有益於血管健康。
在運動時,血液循環速度能得到明顯提升,可以減少血液內毒素、脂類物質囤積,還能緩解血栓出現,也能促進血管運輸能力的提升。
其次,運動也能消耗體內的脂肪,降低血液粘稠度,還能抑制血脂升高,也能減緩血管硬化,對血管健康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