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輸在起跑線,卻贏在終點

2020-12-16 清新綠薄荷

《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各有各的悲慘,各有各的命運,相對來說,探春最終雖然遠嫁,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幸福的一個。

探春的生母趙姨娘是一位素質不高、品行不潔的人,她為了打擊她仇視的人,甚至動用巫術,最後不得善終。她生了一兒一女,雖然極盡所能地保護了兩個孩子的成長,但是在教育方面是一個失敗者,她非常重視自己的兒子,卻只知道一味地寵溺,導致賈環品行不端,學無所成。

她的女兒探春非常能幹,源於探春很早就與她分離,探春從小以王夫人為母,遠離趙姨娘,以母親的胡攪蠻纏為恥。她住在大觀園裡,與兄弟姐妹和睦相處、非常聰明能幹,代管家時展露出令人嘆服的管理才能。的確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女子,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就是一個和王熙鳳一樣的女強人,但是她比王熙鳳更加善良正直,因此,她的管理雖然嚴苛卻一視同仁,絕不偏袒,惹得趙姨娘罵聲不斷。如果放到現在,她絕對是一個大公司的優秀的管理層,一個非常能幹的精英。

趙姨娘,雖然品行不端、性格不好,但是她非常得賈政的寵愛,賈政回來之後,往往見過王夫人之後,就來到趙姨娘處歇息。由此可見,趙姨娘肯定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女子,探春遺傳了父母的良好基因,長得也是非常漂亮,這樣一個接近完美的女人,整個紅樓夢中,元迎探惜四春當中應該算她是最優秀的、最幸運的。元春肯定也非常優秀、非常美麗,但是很早就離開家庭,到朝庭中去做女史觀,身不由己,雖然才貌雙全,最終卻不得善終,可謂是悲苦一生。

探春出生不好,是庶出,但是她並沒有因此自卑,更沒有因此自暴自棄,而是奮發努力,以自己的能幹贏得了賈府上下所有人的尊重。將一副爛牌打好的人是值得人敬佩的。

探春最後雖然是遠嫁,但是結局還是相對來說比較幸福的。以賈政的性格,他反對迎春親爹將迎春嫁給孫紹祖,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寵愛女兒的父親,他選中的夫婿肯定也是人品正直,比較優秀的。後來探春的夫家凱旋而歸,探春得以回家探親,並且錯過了賈府抄家的那一段糟心的歷史,可以說她是比較幸運的。

且以她的聰明能幹,以她的正直善良,相信她將來會管理好她的夫家,並且贏得夫家人的尊重。相信她會如賈母一樣好好經營那樣一個大家庭,使夫家繁榮昌盛,自己也會得享天倫,健康長壽。

一個人的出身是自己選擇的,但是人生的路是可以選擇的。賈環和探春同母所生,但是他們選擇的人生道路卻完全不同,導致他們的結果也是大相逕庭。所以與其在家抱怨指責發牢騷,不如靜下心來,提高自己,豐富自己,使自己成為聰明能幹堅強樂觀的那個人,那麼,你的人生之路將會越走越寬敞。你也會使人忘記不好的出身,只尊重你目前的成績。

父母決定了你的起點,但是終點是你自己可以努力拼搏走出來的。一個人人生的道路主要是靠自己,怎樣為自己的成功尋找合適的路徑,怎樣為成功尋找合適的方法?這才是你應該考慮和努力的方向。「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凡是為失敗找藉口的人都是失敗者,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面,總是將所有的失敗歸結於外在的原因,不從自身去反省,這樣的人永遠都無法提高,只會怨天尤人,惹人厭煩,一輩子自怨自艾,無法幸福!

相關焦點

  • 輸在起跑線上,如何才能贏在終點
    烏龜跑得很慢很慢,兔子跑得很快很快,兔子處在領先的位置,兔子驕傲自滿,於是在領先的情況下睡著了,醒過來的時候烏龜已經到達終點了。比賽是一個過程,輸在起跑線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輸,可怕的是驕傲自滿。還沒跑到終點,就自動放棄了。槍聲響起的時候,每個人的反應是不一樣,衝出起點的時間必然不一樣。
  • 《起跑線》電影賞析:贏在起點不算贏,輸在終點可是真正輸
    影片用多種角度詮釋「起跑線」,也讓「孟母三遷」的典故,映照在每一個如今的學齡前兒童的家庭裡!影片的敘事角度,也一度以母親的教育理念作為最高學術任務,但最終歸根結底,「入學形式」物化成了父母替孩子「順利報名」的死循環。
  • 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贏在終點
    「我們不想一開始就把自己所有的體力、精力耗掉,不想急著衝刺,我們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贏在終點。」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在教育上的花費也越來越高,「花樣」也越來越多,學區房也應運而生,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有甚者,有人花費巨資購買一間不能住人的倉庫當學區房,就是為了孩子能夠上更好的學校。
  • 孩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還能贏在終點嗎?
    最近熱映的一部印度輕喜劇影片《起跑線》,讓小編很感興趣。吸引我的主要是名字和豆瓣8.2的評分,但看完後卻笑不出來。從最後夫婦倆的對話可以看出來,這部片子的主旨是提醒人們真正的起跑線不在於孩子,而在於父母是什麼樣的人。但是父母的高度卻決定著孩子的起點,這個高度是精神上的,也是物質上的。也就是拼爹,從古至今從未停止。
  • 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何以輸在了終點線上?
    任天軍先生撰寫過一篇文章《輸在起跑線的德國孩子》(原在《芳草(經典閱讀)》 2014年11期 ),文章中說:德國禁止過早和過度開發孩子的智力,德國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在上學前對孩子的「教育」重點放在三個方面:基本的社會常識;孩子的動手能力;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 讓孩子贏在「終點」而不是「起跑線」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是現在很多家長都聽說過的一句教育理念。讓孩子儘早的接受教育,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慌忙讓他們學習認漢字,讓他們學習讀拼音。把一年級的事情都早早的在幼兒階段就完成了,這樣看起來確實比其他的小孩子要提前了好幾年,這是一種贏在起跑線的行為。但如果我們真的把學習看作一場賽跑的話,那麼你贏在了起跑線,並不意味著你就能在終點,因為科學的訓練體系需要包括熱身的一味的單純去搶起跑的速度。
  • 學生贏在了起跑線,可是輸在了終點,好的規劃不如教學生如何去做
    現在的學生壓力真的是非常的大,家長們都努力的不讓學生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很多家長無論家庭條件如何,拼了命一樣的都要給學生報各種的補習班和興趣班。可是,當學生還在小學階段的時候可能還可以,但是到了初中或者是高中之後,那就會發生明顯的不一樣了。
  • 輸在起跑線上又何妨,人生是馬拉松長跑,真正的教育是贏在終點
    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等這些改變歷史的科學家,如果以學校成績來看,他們都是家長眼中不會讀書的人,我們都以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卻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參天樹木其實也是慢慢長成的,何必次次堅持贏在第一,暫時輸在起跑線上又何妨。
  • 翟天臨事件,贏在起跑線卻輸在了終點?
    被踢爆「學術不端」事件前,這是一個典型的贏在「起跑線」上的人。可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腳?一朝敗露,就成了輸在「終點線」上的人。子曰「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他們終有一日會從贏了「起跑線」變成輸在「終點線」。
  • 輸在起跑線,贏在終點線?
    Osports 供圖  帶著一個負場打附加賽、輸在起跑線上的山東全運男籃,在逆境中爆發出了巨大的能量。繼首個比賽日逆轉山西隊之後,昨日在與北京隊的生死之戰中,山東隊又以79:73力克對手,拿下兩連勝,目前附加賽戰績為2勝1負,雖然還尚未掌握出線主動權,但希望也越來越大了。
  • 家長|就算輸在起跑線,也要讓孩子贏在終點
    發令槍一響,四個小隊員像離弦之箭衝出起跑線。馬子惠剛一起步,就重重地摔了一跤,整個人趴倒在冰面。但小姑娘絲毫沒有猶豫,迅速爬了起來,奮力追趕。 第一圈,第二圈,她一開始遠遠地落在最後,但絲毫沒有放棄,努力地縮小差距;第三圈她在直道連超兩人;第四圈,她在第一個彎道成功反超,一躍領先,直至終點…… 這段視頻被馬子惠的教練張瑞上傳到網上 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贏得了網友400多萬的點讚
  • 「超前教育」對孩子傷害最大: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
    當媽那些事兒「超前教育」對孩子傷害最大: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一轉眼,又到了9月開學季。這幾天,領著孩子,前來報導的爸爸媽媽們,聊天的話題始終離不開「教育」二字。 「一個暑假,我兒子又學奧數,又學書法,還學了繪畫。」
  • 輸了起跑線卻贏在終點
    似乎家長們都覺得,越早受教育對孩子越有利,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是,中國的孩子從小就如此優秀,為什麼我們國家的諾貝爾獎得主屈指可數,而德國不過8千萬人口,卻能拿下一半的諾貝爾獎,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他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卻贏在了終點。我國幼兒教育與德國有哪些不同呢?①不注重孩子獨立性培養。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家長多會不忍讓孩子受苦。比如,在寒冷的冬天,孩子會嚷嚷著不想起床不去上幼兒園了,家長也會覺得不去也罷,縱容著孩子。
  • 8歲女孩比賽摔了一跤,卻獲500萬點讚:輸了起跑線卻贏在終點
    網友看完視頻後不禁熱淚盈眶,雖然她輸在了起跑線上,但在這個小挫折面前她並沒有放棄,所以她才能夠在拐角超越,並贏在了終點。孩子的起跑線並不能決定終點線黃磊在節目中曾經說到:"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然而很多父母都只看到了孩子面前的起跑線,一心希望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但卻忽略了孩子未來的終點線。而實際上,孩子的起跑線並不能夠決定他們的終點線。
  • 輸在起跑線不可怕,要贏在終點才精彩
    每個人都不想輸在起點,每個人都想一路順風,每個人都想一輩子風風光光,但現實,回到現實才會發現,很多人明顯輸在起跑線。你輸在起跑線了嗎?輸在起點真的很可怕嗎?是的,他會限制的思維,會限制你的生活質量,會影響你的人際交往,以及未來的方方面面,起點已經把很多人趕下奔往贏的路上的班車。輸在起點真的那麼可怕嗎?
  • 總想贏在起跑線上,卻總輸在終點線前
    英語學習的終點線娃碰得到嗎? 我們總說贏在起跑線上,但冷靜下來思考一下,起跑線附近贏幾米算贏嗎?輸幾米算輸嗎?以家長的標準來衡量,我的學生對比那些提前學了很多年新概念英語的孩子,在起跑線上甚至是落後的,他們也從不顯山露水,但是隨著年級的提升,競爭力會不斷提升,那些按我要求背了三年新概念英語從畢業班出去的娃,中考英語也從沒讓我失望過,而且高中三年一樣保有優勢!
  • 「起跑線」的終點不是「北大清華」
    三十多年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火遍大江南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紛紛將孩子送進各種培訓班裡,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實際上又有多少家長懂得「起跑線」的真正含義,又有多少家長其實偏偏讓自己的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 不怕輸在起跑線,就怕停滯不前
    總是有家長說:「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也有人說:「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是不是起跑線就決定了終點?贏在起跑線,就能一直贏了嗎?一、莫言輸在起跑線,堅持前行贏在終點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世界著名作家莫言,他有一句名言:「當時光碾過青春,我將以快樂註解悲傷」。莫言在小學五年級時輟學,十二歲時已經參加生產隊繁重的體力勞動了,並且在農村生產隊勞動長達10年之久。
  • 中國不輸在起跑線,美國贏在終點線
    「陽光下,快跑的未必能贏。」------ 《聖經 所羅門書》「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在中國鋪天蓋地的到處可見,也引領了很多相應而生的商業,如早教,如營養品等。鄰居家的牛牛離本城市最好的初中就差了四分,為了不讓牛牛輸在起跑線上,他爸爸動用了所有人脈,才讓他擠進了這所中學。另外一條街上的甜甜已經換了四種鈣片了。甜甜媽媽想讓甜甜學習舞蹈,贏在起跑線上,一歲就開始給她補鈣,這樣可以比同齡人早點開始學習舞蹈。
  • 「不輸在起跑線」有違邏輯和常識
    我們知道,終點決定輸贏,如果在起跑線上就有了輸贏,那說明在此之前比賽就已經開始了,這條起跑線,只不過是此前比賽的終點。那此前的比賽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不會從十月懷胎就開始吧?由於存在優生優育的問題,實際上十月懷胎就已經有了輸贏。那麼起點再往前移,從受精卵那一刻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