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程學報》2019年度高被引論文Top10

2021-02-19 機械工程學報

提示:點擊上方"機械工程學報"↑關注我吧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工藝的進步,當代設備日益朝著大型化、複雜化、自動化以及智能化方向發展。為保障設備安全性與可靠性,剩餘壽命(Remaining useful life,RUL)預測技術受到了普遍關注,同時得到了廣泛應用。傳統的統計數據驅動方法受模型的選擇影響明顯,而機器學習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並且無需確切的物理模型和專家先驗知識,因而機器學習在剩餘壽命預測領域表現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鑑於此,詳細分析和闡述了基於機器學習的設備剩餘壽命預測方法。根據機器學習模型結構的深度,將其分為基於淺層機器學習的方法和基於深度學習的方法。同時疏理了每類方法的發展分支與研究現狀,並且總結了相應的優勢和缺點,最後探討了基於機器學習的剩餘壽命預測方法的未來研究方向。摘要機械故障智能診斷是大數據驅動下保障裝備安全運行的重要手段。為準確識別裝備的健康狀態,智能診斷需要依靠充足的可用監測數據訓練智能診斷模型。而在工程實際中,機械裝備的可用數據稀缺,導致訓練的智能診斷模型對裝備健康狀態的識別精度低,制約了機械故障智能診斷的工程應用。鑑於實驗室環境中獲取的裝備可用數據充足,即數據的典型故障信息豐富、健康標記信息充足,且此類數據與工程實際裝備的監測數據間存在相關的故障信息,提出機械裝備故障的深度遷移診斷方法,將實驗室環境中積累的故障診斷知識遷移應用於工程實際裝備。首先構建領域共享的深度殘差網絡,從源自不同機械裝備的監測數據中提取遷移故障特徵;然後在深度殘差網絡的訓練過程中施加領域適配正則項約束,形成深度遷移診斷模型。通過實驗室滾動軸承與機車軸承的遷移診斷試驗對提出方法進行驗證,試驗結果表明:提出方法能夠運用實驗室滾動軸承的故障診斷知識,識別出機車軸承的健康狀態。 題目:數字孿生驅動的裝配工藝設計現狀及關鍵實現技術研究
作者:郭飛燕,劉檢華,鄒方,翟雨農,王仲奇,李少卓摘要基於製造過程中的全數字量協調傳遞方式,通過"虛實融合、以虛控實"的手段,對數字孿生模型驅動的航空產品裝配工藝優化-反饋-改進環機制進行了研究。分析了裝配單元劃分/求解/評價、孿生工藝模型構建、以及裝配精度閉環控制等方面的技術內涵,闡述了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考慮虛擬空間的設計與物理空間的裝配等因素約束,提出數字孿生在裝配工藝設計中的三項關鍵技術:①基於"面向裝配設計"(DFA)的裝配工藝規劃與評價;②考慮真實物理拓撲關係的孿生工藝模型動態構建與分析;③面向裝配現場的工藝優化—反饋—改進環機制構建,並給出具體的解決途徑,從而拓展基於模型的製造技術內涵,將數字孿生落地應用,實現產品研發生產的閉環優化決策及產品研製模式的改變,提高裝配準確性/一致性及裝配效率。 題目:基於經驗模態分解和深度卷積神經網絡的行星齒輪箱故障診斷方法
摘要行星齒輪箱振動信號具有非平穩特性,需要一定的先驗知識和診斷專業知識設計和解釋特徵從而實現故障診斷。為了實現行星齒輪箱的智能診斷,提出一種基於經驗模態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深度卷積神經網絡(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CNN)的智能故障診斷方法。首先對振動信號進行經驗模態分解得到內稟模式函數(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然後利用DCNN融合特徵信息明顯的IMF分量,並自動提取特徵;最後,將特徵用於分類器分類識別,從而實現行星齒輪箱故障診斷的自動化。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能準確、有效地對行星齒輪箱的工作狀態和故障類型進行分類。題目:摩擦納米發電機在自驅動微系統研究中的現狀與展望摘要摩擦納米發電機由王中林團隊2012年首次發明,是基於機械界面摩擦起電與靜電感應耦合效應的新能源技術,具有輕薄、柔性、選材廣的特點,可收集人體與環境中的微小機械能,不但是一個微能源產生的新方法,更是機械傳感的新途徑。詳述了摩擦納米發電的機理、特性與理論模型。介紹了幾種提高摩擦發電性能的微納製造方法。綜述了一系列基於摩擦電的微機械傳感器、執行器和自驅動微系統,及其在柔性機械、智能裝備和無線傳感等領域的應用研究。對摩擦電自驅動微系統目前存在的問題做出了分析與討論,展望了其未來的研究趨勢。摘要高溫度、快轉速、重載荷、大擾動和強衝擊的複雜運行工況使得飛行器關鍵機械部件不可避免地發生故障。飛行器的關鍵機械部件故障特徵往往具有微弱性、非線性、耦合性、不確定性以及因果關係複雜等特點。以"先進信號處理技術+特徵提取及選擇"為框架的傳統智能方法難以有效承擔飛行器故障檢測任務,深度學習作為智能故障診斷領域中的新起之秀,能自主挖掘隱藏於原始數據中的代表性診斷信息,直接建立原始數據與運行狀態間的精確映射聯繫,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對人工特徵設計與工程診斷經驗的依賴。介紹了深度置信網絡、卷積神經網絡、深度自動編碼機和循環神經網這四種主流深度學習模型的基本原理,總結了深度學習在故障診斷領域中最新研究現狀,描述了基於四種深度學習模型的故障診斷思路,並依次實現了其在機械部件智能診斷和預測中的應用。試驗結果表明深度學習方法能有效建立監測數據與關鍵機械部件健康狀態間的精確映射聯繫,實現準確的故障診斷和預測。題目:大數據分析技術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應用綜述——基於新能源汽車運行大數據
摘要為應對化石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問題,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引起廣泛重視。新能源汽車具有高信息化的特點和智能網聯化的發展趨勢,在日常運行中會產生大量行駛數據信息。利用海量多源異構數據進行安全預警與監管、車輛技術分析,是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關鍵。綜述了大數據分析技術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應用情況,概述了大數據分析技術的基礎理論、發展歷程,介紹了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臺的架構和功能,並著重闡述了新能源汽車大數據分析過程。分別從動力電池數據、汽車運行數據和充電數據的角度出發,分析了現有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列舉了部分研究成果和應用情況。最後,對當前新能源汽車大數據分析領域存在的問題和發展應用前景進行了總結和展望。 題目:XJTU-SY滾動軸承加速壽命試驗數據集解讀
摘要預測與健康管理對保障機械裝備安全服役、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經濟效益至關重要。高質量的全壽命周期數據是預測與健康管理領域的基礎性資源,這些數據承載著反映裝備服役性能完整退化過程與規律的關鍵信息。然而,由於數據獲取成本高、存儲與傳輸技術有待發展等原因,典型的全壽命周期數據極其匱乏,嚴重製約了機械裝備預測與健康管理技術的理論研究與工程應用。為解決上述難題,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雷亞國教授團隊聯合浙江長興昇陽科技有限公司,選取工業場景中典型的關鍵部件——滾動軸承為試驗對象,開展了歷時兩年的滾動軸承加速壽命試驗,並將獲取的試驗數據——XJTU-SY滾動軸承加速壽命試驗數據集面向全球學者公開發布。該數據集共包含3種工況下15個滾動軸承的全壽命周期振動信號,採樣頻率高、數據量大、失效類型豐富、記錄信息詳細,既可為預測與健康管理領域提供新鮮的"數據血液",推動故障診斷與剩餘壽命預測等領域的算法研究,又可助力工業界智能化運維的"落地生根"。摘要點陣材料是一種超輕高強的高性能多孔材料,目前主要以等密度構建點陣結構體。在實際情況下,點陣材料的各部分承受著不同的載荷,等密度點陣材料存在性能不能充分發揮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將拓撲優化引入點陣材料設計中,提出一種基於均勻化方法的多尺度拓撲優化方法,實現了變密度點陣結構體的優化設計,可根據實際載荷設計出最優的變密度點陣結構體,以達到最優性能。以汽車連杆為例,與現有商業軟體HyperWorks採用的梁模型點陣優化方法進行對比驗證。結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優化所得連杆的輕量化效果更好,應力分布更合理。該方法生成的變密度點陣結構有著更優異的性能,更適合變密度點陣結構體的優化設計。 作者:姚建濤,陳新博,陳俊濤,張弘,李海利,趙永生
摘要基於自然界中彎曲蠕蟲的運動原理,借鑑其結構特點,設計一種雙腔結構的輪足式仿生蠕動軟體機器人,利用矽橡膠材料的超彈性特徵,通過在多氣囊結構中充氣擠壓變形使軟體機器人本體結構發生彎曲,周期性的充放氣實現軟體機器人的蠕動運動。引入輪足式設計,將軟體機器人軟體基體的蠕動運動轉變為車輪的旋轉運動,加快蠕動型機器人的運動速度,通過向軟體基體雙腔充入不同氣壓,實現大角度轉彎。分析了蠕動機器人周期性的直線運動和轉向運動過程,研究了機器人運動過程中的非線性力學特性,測試了軟體基體雙腔充氣狀態下變形量與氣壓的關係以及單腔狀態下轉彎角度與氣壓的關係,分析了軟體機器人的最快行進速度和最小轉彎半徑,確定了軟體機器人的運動性能。 

編輯:李楠     校對:張強

JME學院簡介

JME學院是由《機械工程學報》編輯部2018年創建,以關注、陪伴青年學者成長為宗旨,努力探索學術傳播服務新模式。首任院長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監事會監事長、《機械工程學報》中英文兩刊主編宋天虎。

歡迎各位老師掃碼添加小助理-暖暖為好友,由小助理拉入JME學院官方群!

有一種合作叫做真誠,有一種發展可以無限,有一種夥伴可以互利共贏,願我們合作起來流連忘返,發展起來前景可觀。關於論文推薦、團隊介紹、圖書出版、學術直播、招聘信息、會議推廣等,請與我們聯繫。

感謝關注我們!我們《機械工程學報》編輯部將努力為您打造一個有態度、有深度、有溫度的學術媒體!

版權聲明:

本文為《機械工程學報》編輯部原創內容,歡迎轉載,請聯繫授權!

在公眾號後臺留言需要轉載的文章題目及要轉載的公眾號ID以獲取授權!

商務合作:

聯繫人:暖暖

電話:010-88379909

E-mail:jme@cmes.org

網 址:http://www.cjmenet.com.cn

官方微信號:jmewechat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喲

相關焦點

  • 2018-2019年度《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Top10高被引論文揭曉
    《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根據中國知網引文資料庫統計結果,經過《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編委會和編輯部綜合遴選、形式審查,並公示,下列論文榮獲《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8-2019年度高被引優秀論文。
  • 《測繪學報》創刊以來高被引論文名單
    30篇「《測繪學報》創刊以來高被引論文」。祝賀本次獲獎論文作者,也希望廣大作者能夠繼續支持和關注本刊,將更多高水平稿件發表在《測繪學報》。相信在各位的大力支持下,《測繪學報》定能越辦越好! 《測繪學報》創刊以來高被引論文(大地測量學與導航)排名論文題目作者作者單位發表日期被引頻次1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進展、貢獻與挑戰楊元喜中國衛星導航定位與應用管理中心2010年01期
  • 《機械工程學報》第四屆優秀論文系列報導(二)
    《機械工程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主辦的中國機械工程領域的頂級學術刊物,主要報導機械工程領域及其交叉學科具有創新性的基礎理論研究
  • 《機械工程學報》第三屆高影響力論文系列報導(一)
    《機械工程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主辦的中國機械工程領域的頂級學術刊物,主要報導機械工程領域及其交叉學科具有創新性的基礎理論研究
  • 《機械工程學報》英文版副主編梁福軍教授來蘭州理工大學作學術交流
    每日甘肅網訊  近日,應蘭州理工大學能動學院邀請,《機械工程學報》英文版副主編梁福軍教授來校進行學術交流,為學院的教師和研究生作了題為「科技論文投稿與規範寫作」的學術報告。  報告中,梁福軍博士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從「科技論文的結構體系」、「科技論文的修辭」、以及「科技論文規範寫作」等方面詳細闡述了科技論文寫作的相關問題。
  • 《機械工程學報》圖書出版 | 《SCI/EI學術論文寫作與發表攻略》
    但對有些人,論文高產,一年可以發表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為了追尋此中奧秘,《機械工程學報》邀請張建教授撰寫了《SCI/EI學術論文寫作與發表攻略》。本書第一次印刷銷售一空,目前是第二次印刷。陳贇,1989年出生,江蘇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應用數學專業學士,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工業工程專業博士。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入選2019「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的10位學者
    「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簡介  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9)由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湯森路透智慧財產權與科技事業部)發布。全球近60個國家的6216人次來自各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入榜。
  • 港中大(深圳)張大鵬教授、黃憲達教授上榜2019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日前,2019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公布,我校理工學院張大鵬教授、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黃憲達教授上榜
  • 清華大學熱能系羅先武課題組獲高被引論文獎
    清華大學熱能系羅先武課題組獲高被引論文獎清華新聞網11月11日電 11月7日至11日,由《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編委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造船工程學會、河海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二十七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水動力學研討會在江蘇南京召開。
  • ESI|2019年上半年我校高被引論文概覽
    2019.9通過截取ESI近半年3次更新(2019年5月、2019年7月、2019年9月,對應統計範圍為2009年1
  • 2017年本學報位列Google Scholar高被引中文刊第5
    2017年Google Scholar評出的h5指數前100名高被引中文期刊中,《農業工程學報》的h5指數位列第5名,為38,h5 中位數為45
  • 2019年度「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名單已出爐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高校北京理工大學新聞網消息,2019年度「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遴選確定了414名專家入選並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其中,工業和信息化部部屬高校共有7人入選。
  • 福州大學首獲全國機械博士論文最高榮譽
    2019年11月9日,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在廣州舉行第九屆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頒獎典禮。
  • 2020年TIMES英國大學機械工程專業排名top10
    英國是熱門的留學國家,有許多熱門專業,機械工程專業便是其中一個分支。英國大學的教學特色保證了學生全面的知識運用能力,使他們更具備分析、歸納和研究能力。下面智課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2020年TIMES英國大學機械工程專業排名top10:1、University of Cambridge2、Imperial College London3、University of Bristol4、University
  • 陶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機械工程學科2019年度優秀結題項目
    主要研究進展及創新點創新了一種利用刀具表面微織構實現薄膜傳感器在硬質合金刀具刀刃區域進行集成製造的方法,解決了難加工材料高速切削過程中刀刃區域溫度無法高可靠原位感知難題研究成果連續發表在IJHMT, 143: 2019; IJAMT, 97 (1-4): 2018; IJAMT, 99 (5-8): 2018; IEEE TIM 69(7): 2020等國際學術期刊。
  • 《環境工程》2019—2020年度高影響力論文榜單
    為彰顯學術影響力,進一步提高雜誌社出版學術期刊的出版質量,並鼓勵作者發表更多高質量原創科研成果,推選出2019—2020年度《環境工程》公開發表的高影響力學術論文。,李鋒民,種雲霄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境模擬與汙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等環境工程,2019,37(10):6-15(點擊題目閱讀原文)我國流域水環境中銅、鋅的生態風險及管理對策符志友,馮承蓮,趙曉麗,郭文景,孫思楊,劉新妹,王宇,
  • 《武漢輕工大學學報》2019年創佳績
    近日,中國最大的學術論文集成數據平臺中國知網傳來喜訊,2019年《武漢輕工大學學報》的學術期刊綜合影響因子為0.304,在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期刊排序為111位,相比2018年,期刊影響力得到大幅提升。
  • 中北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論文入選工程學領域ESI高被引論文
    據2018年11月27日ESI最新數據顯示,由中北大學儀器與電子學院劉俊教授領銜的抗高過載微機械陀螺儀方向的研究論文入選工程學領域ESI高被引論文。高被引論文指同一年同一個ESI學科發表論文的被引次數按照由高到低進行排序,排在前1%的論文。
  • 2019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公布 廈大6人上榜
    名詞解釋  高被引科學家  入榜「高被引科學家」名單的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均發表了多篇高被引論文,其被引頻次位於同學科前1%,彰顯了他們在同行之中的重要學術影響力。
  • 2019年度中國高質量國際科技論文數排名世界第二
    29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線發布2019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統計結果顯示,我國高質量國際論文數排名世界第2位,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闖入前10;高被引論文、熱點論文數量繼續保持世界第2位,增長率分別達到20%和30%。